一种大吨位装载机用液力变矩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181747 阅读:315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7-03 11:4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大吨位装载机用液力变矩器,包括涡轮体、泵轮体以及导轮体;通过对涡轮体、泵轮体以及导轮体各个参数的合理设计,使得整机不仅能获得大牵引力、实现高效率铲装,而且燃油成本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大吨位装载机用液力变矩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液力变矩器,它主要用于12吨以上的大吨位装载机。
技术介绍
现有的液力变矩器包括涡轮、导轮和泵轮,其零速泵轮千转公称力矩Mbg0值比较大、而变矩比K0值比较小、低速效率值也偏低,即低速性能差。装载机工作场合千差万别,工况差别较大,对整机性能的要求也不尽相同。大吨位装载机要求具备大牵引力、高效率铲装,所以需要匹配的液力变矩器零速泵轮千转公称力矩Mbg0值偏小、变矩比K0值要偏大、低速效率值要偏高。但现有液力变矩器的低速性能差,整机不仅不能获得大牵引力、高效率铲装,而且燃油经济性差,增加使用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的液力变矩器匹配大吨位装载机无法获得大牵引力、高效率铲装以及良好的燃油经济性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低速性能好的液力变矩器,适用于大吨位装载机。本专利技术的具体技术方案是:一种大吨位装载机用液力变矩器,包括涡轮体、泵轮体以及导轮体;其特征在于:液力变矩器循环圆直径φD为410±5mm;各工作轮中间流线的平均进、出口半径:泵轮体中间流线的进口平均半径ρB1=116±5mm;泵轮体中间流线的出口平均半径ρB1=190±5mm;涡轮体中间流线的进口平均半径ρT1=191±5mm;涡轮体中间流线的出口平均半径ρT2=116±5mm;导轮体中间流线的进口平均半径ρD1=94±5mm;导轮体中间流线的出口平均半径ρD2=91±5mm;各工作轮叶片中间流线的进、出口角为:泵轮叶片进口角βB1=85°~93°;泵轮叶片出口角βB2=87°~95°;涡轮叶片进口角βT1=34°~42°;涡轮叶片出口角βT2=135°~143°;导轮叶片进口角βD1=125°~133°;导轮叶片出口角βD2=17°~25°;各工作轮进出口流道相对宽度(B)为:泵轮进口流道相对宽度BB1=0.39±0.03;泵轮出口流道相对宽度BB2=0.12±0.03;涡轮进口流道相对宽度BT1=0.14±0.03;涡轮出口流道相对宽度BT2=0.34±0.03;导轮进口流道相对宽度BD1=0.57±0.03;导轮出口流道相对宽度BD2=0.60±0.03。上述吨位装载机用液力变矩器,优选的参数配比是:液力变矩器循环圆直径φD为410mm;各工作轮中间流线的平均进、出口半径:泵轮体中间流线的进口平均半径ρB1=116mm;泵轮体中间流线的出口平均半径ρB1=190mm;涡轮体中间流线的进口平均半径ρT1=191mm;涡轮体中间流线的出口平均半径ρT2=116mm;导轮体中间流线的进口平均半径ρD1=94mm;导轮体中间流线的出口平均半径ρD2=94mm;各工作轮叶片中间流线的进、出口角为:泵轮叶片进口角βB1=85°~93°;泵轮叶片出口角βB2=87°~95°;涡轮叶片进口角βT1=34°~42°;涡轮叶片出口角βT2=135°~143°;导轮叶片进口角βD1=125°~133°;导轮叶片出口角βD2=17°~25°;各工作轮进出口流道相对宽度(B)为:泵轮进口流道相对宽度BB1=0.39;泵轮出口流道相对宽度BB2=0.12;涡轮进口流道相对宽度BT1=0.14;涡轮出口流道相对宽度BT2=0.34;导轮进口流道相对宽度BD1=0.57;导轮出口流道相对宽度BD2=0.60。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由于采用合理的循环圆与叶栅参数,达到所需性能,解决了零速泵轮千转公称力矩Mbg0值偏小、变矩比K0值要偏大、低速效率值要偏高的技术难题,更适用于匹配大吨位装载机发动机,使整车获得大牵引力、高效率铲装、良好的燃油经济性。附图说明图1是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图;图2是泵轮叶栅外形示意图;图3是涡轮叶栅外形示意图;图4是各工作轮沿中间流线剖面的展开图;图5是各工作轮的轴面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液力变矩器特性曲线图。1-罩轮、2-涡轮、3-导轮、4-泵轮。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5所示,本实例主要有罩轮组件1、涡轮组件2、导轮组件3、泵轮组件4部分组成;其中:动力输入端由罩轮1与泵轮4构成,动力输出端由涡轮2通过涡轮轴构成。各个工作轮的具体结构参数如下:液力变矩器循环圆直径φD为410±5mm;各工作轮中间流线的平均进、出口半径:泵轮体中间流线的进口平均半径ρB1=116±5mm泵轮体中间流线的出口平均半径ρB1=190±5mm涡轮体中间流线的进口平均半径ρT1=191±5mm涡轮体中间流线的出口平均半径ρT2=116±5mm导轮体中间流线的进口平均半径ρD1=94±5mm导轮体中间流线的出口平均半径ρD2=91±5mm各工作轮叶片中间流线的进、出口角为:泵轮叶片进口角βB1=85°~93°泵轮叶片出口角βB2=87°~95°涡轮叶片进口角βT1=34°~42°涡轮叶片出口角βT2=135°~143°导轮叶片进口角βD1=125°~133°导轮叶片出口角βD2=17°~25°各工作轮进出口流道相对宽度(B)泵轮进口流道相对宽度BB1=0.39±0.03泵轮出口流道相对宽度BB2=0.12±0.03涡轮进口流道相对宽度BT1=0.14±0.03涡轮出口流道相对宽度BT2=0.34±0.03导轮进口流道相对宽度BD1=0.57±0.03导轮出口流道相对宽度BD2=0.60±0.03。上述吨位装载机用液力变矩器,优选的参数配比是:液力变矩器循环圆直径φD为410mm;各工作轮中间流线的平均进、出口半径:泵轮体中间流线的进口平均半径ρB1=116mm;泵轮体中间流线的出口平均半径ρB1=190mm;涡轮体中间流线的进口平均半径ρT1=191mm;涡轮体中间流线的出口平均半径ρT2=116mm;导轮体中间流线的进口平均半径ρD1=94mm;导轮体中间流线的出口平均半径ρD2=94mm;各工作轮叶片中间流线的进、出口角为:泵轮叶片进口角βB1=85°~93°;泵轮叶片出口角βB2=87°~95°;涡轮叶片进口角βT1=34°~42°;涡轮叶片出口角βT2=135°~143°;导轮叶片进口角βD1=125°~133°;导轮叶片出口角βD2=17°~25°;各工作轮进出口流道相对宽度(B)为:泵轮进口流道相对宽度BB1=0.39;泵轮出口流道相对宽度BB2=0.12;涡轮进口流道相对宽度BT1=0.14;涡轮出口流道相对宽度BT2=0.34;导轮进口流道相对宽度BD1=0.57;导轮出口流道相对宽度BD2=0.60。其中,该液力变矩器中各工作轮叶片数量是:泵轮叶片数ZB=30;涡轮叶片数ZT=31;导轮叶片数ZD=13。该液力变矩器中各工作轮进口处和出口处叶片的法向厚度是:泵轮进、出口处叶片法向厚度δB1=δB2=5mm;涡轮进、出口处叶片法向厚度δT1=δT2=5mm;导轮进口处叶片法向厚度δD1=8.8mm,导轮出口处叶片法向厚度δD2=1.1mm。按照上述参数设计的液力变矩器的零速泵轮千转公称力矩MBg0=390×(1±5%)N.m,零速变矩比为K0=2.85×(1±5%),最高效率η≥83%。其中,图6中a代表效率速比曲线图,b代表变矩比速比图、c代表能容速比曲线图;从图6中曲线b、c可以看出该液力变矩器在零速工况时的值,能使整车获得较大牵引力;从图6中曲线c看出液力变矩器具备正透穿性,尤其是在高速比时,曲线c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大吨位装载机用液力变矩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大吨位装载机用液力变矩器,包括涡轮体、泵轮体以及导轮体;其特征在于:液力变矩器循环圆直径φD为410±5mm;各工作轮中间流线的平均进、出口半径:泵轮体中间流线的进口平均半径ρB1=116±5mm;泵轮体中间流线的出口平均半径ρB1=190±5mm;涡轮体中间流线的进口平均半径ρT1=191±5mm;涡轮体中间流线的出口平均半径ρT2=116±5mm;导轮体中间流线的进口平均半径ρD1=94±5mm;导轮体中间流线的出口平均半径ρD2=91±5mm;各工作轮叶片中间流线的进、出口角为:泵轮叶片进口角βB1=85°~93°;泵轮叶片出口角βB2=87°~95°;涡轮叶片进口角βT1=34°~42°;涡轮叶片出口角βT2=135°~143°;导轮叶片进口角βD1=125°~133°;导轮叶片出口角βD2=17°~25°;各工作轮进出口流道相对宽度(B)为:泵轮进口流道相对宽度BB1=0.39±0.03;泵轮出口流道相对宽度BB2=0.12±0.03;涡轮进口流道相对宽度BT1=0.14±0.03;涡轮出口流道相对宽度BT2=0.34±0.03;导轮进口流道相对宽度BD1=0.57±0.03;导轮出口流道相对宽度BD2=0.60±0.0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吨位装载机用液力变矩器,包括涡轮体、泵轮体以及导轮体;其特征在于:液力变矩器循环圆直径D为410±5mm;各工作轮中间流线的平均进、出口半径:泵轮体中间流线的进口平均半径ρB1=116±5mm;泵轮体中间流线的出口平均半径ρB1=190±5mm;涡轮体中间流线的进口平均半径ρT1=191±5mm;涡轮体中间流线的出口平均半径ρT2=116±5mm;导轮体中间流线的进口平均半径ρD1=94±5mm;导轮体中间流线的出口平均半径ρD2=91±5mm;各工作轮叶片中间流线的进、出口角为:泵轮叶片进口角βB1=85°~93°;泵轮叶片出口角βB2=87°~95°;涡轮叶片进口角βT1=34°~42°;涡轮叶片出口角βT2=135°~143°;导轮叶片进口角βD1=125°~133°;导轮叶片出口角βD2=17°~25°;各工作轮进出口流道相对宽度(B)为:泵轮进口流道相对宽度BB1=0.39±0.03;泵轮出口流道相对宽度BB2=0.12±0.03;涡轮进口流道相对宽度BT1=0.14±0.03;涡轮出口流道相对宽度BT2=0.34±0.03;导轮进口流道相对宽度BD1=0.57±0.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卜正锋张溥崔凯王宏卫刘莲史萍张宝华支军陈凯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航天动力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