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管井复合配水的人工湿地处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0175894 阅读:1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7-02 16: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管井复合配水的人工湿地处理系统,包括人工湿地处理系统主体,所述的人工湿地处理系统主体上设有进水主管、配水主管,配水主管上设有配水支管,所述的进水主管、配水主管上设有控制阀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人工湿地处理系统上设有至少一个配水井,所述的配水井与进水主管相连,所述的配水主管为至少一个,分别与每个配水井相连。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的有益效果为:配水井的引入,缩短了单条配水主管的水流路程,改变了由于配水主管过长所引起的沿程水头损失过大,导致了管道末端配水不均或不能完成配水的情况。(*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管井复合配水的人工湿地处理系统,包括人工湿地处理系统主体,所述的人工湿地处理系统主体上设有进水主管、配水主管,配水主管上设有配水支管,所述的进水主管、配水主管上设有控制阀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人工湿地处理系统上设有至少一个配水井,所述的配水井与进水主管相连,所述的配水主管为至少一个,分别与每个配水井相连。本技术具有的有益效果为:配水井的引入,缩短了单条配水主管的水流路程,改变了由于配水主管过长所引起的沿程水头损失过大,导致了管道末端配水不均或不能完成配水的情况。【专利说明】一种管井复合配水的人工湿地处理系统
本技术涉及污水处理装置,特别涉及一种管井复合配水的人工湿地处理系统。
技术介绍
人工湿地是指人工筑成水池或沟槽,底部铺设防渗隔水层,填充一定深度的基质层,种植水生植物,利用基质、植物、微生物的物理、化学、生物三重协同作用使污水得到净化,是20世纪70年代末期发展起来的一种污水生物处理技术。根据污水在湿地中的流动方式,可将人工湿地系统分为表面流人工湿地、水平潜流人工湿地和垂直潜流人工湿地三种类型。在人工湿地中,均匀布水是至关重要的内容,布水是否均匀直接关系到湿地是否能够稳定运行。只有均匀布水,才能够保证同一级处理系统的负荷一致,防止短流和死区的发生,从而达到理想的处理效果,这是湿地能够正常运行的基本条件之一。不同的水流方式和布水方式有着不同的处理效果,好的布水方式可以提高湿地的处理效率,不理想的布水方式使湿地的效率降低,容易发生短流和堵塞,因此对湿地进行有效布水可以改善湿地处理系统的性能,湿地布水系统的建设对增强湿地的处理能力非常重要。常规的配水方式存在如下问题:(一 )配水不均匀,特别是面积较大的湿地常规的垂直潜流人工湿地通常包括上层配水主管、上层配水支管,下层集水主管、配水堰(渠)、集水堰(渠)、基质填料等组成。污水首先进入配水堰(渠),然后通过配水主管再分配到配水支管,配水支管通常采用穿孔管的方式布水,污水垂直流经基质填料层后通过下层的集水主管(穿孔管)收集、排放。人工湿地通常占地面积大,所以贯穿配水堰(渠)到集水(堰)渠的配水主管就相当的长,根据水力学原理及能量方程可知,管道在水流方向的水头线是沿程下降的,证明水平设置的等孔径穿孔管沿水流方向上的孔口流速是依次减小的,也就是说,越靠近管道的末端(集水渠一侧),能分配到是水量就越少了,这样直接就影响了人工湿地的配水均匀性,导致靠近集水渠一带的区域不能均匀配水或不能完成配水。国内有学者研究针对此情况的开孔计算,详见《穿孔配水管异孔径开孔方法的探讨》,但如果湿地面积越大,管道长度越长,计算起来比较复杂,另外在工程实际施工过程中,采用非等距离非等径穿孔的施工相对繁琐。(二)配水管道堵塞情况难辨认一般来说总的配水渠上分配有多条配水主管,配水主管连接多条配水支管,如果某一条管路发生堵塞情况,较难排查,对后期的堵塞清理造成一定的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有效解决上述配水问题的管井复合配水的人工湿地处理系统。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管井复合配水的人工湿地处理系统,包括人工湿地处理系统主体,所述的人工湿地处理系统主体上设有进水主管、配水主管,配水主管上设有配水支管,所述的进水主管、配水主管上设有控制阀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人工湿地处理系统上设有至少一个配水井,所述的配水井与进水主管相连,所述的配水主管为至少一个,分别与每个配水井相连。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所述管井复合配水的人工湿地处理系统具有的有益效果为:第一:通过将原有的配水渠改进为多个配水井,通过配水井进行配水,可以将较长的配水主管截断为多个单元,可以比较灵活的布置于湿地面积上,特别适用于面积较大或不规则的湿地;第二:由于将配水主管截断为多个单元,避免了因管道过长,水头损失加大导致的管道末端未能配水均匀或不能配水的问题;第三:设置了多个独立配水井后,可以通过观察配水井的液位及时判断该管路是否存在堵塞情况的发生,有针对性的采取清堵措施;第四:进水主管设置有控制阀门,可以根据配水井的服务范围调节配水量,达到均匀配水的目的。【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为常规人工湿地处理系统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所述的管井复合配水的人工湿地处理系统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解释。如图1所示,常规垂直潜流人工湿地的上层配水管,包括进水主管101,配水渠107,配水主管103,配水支管104,集水渠105,控制阀门106。如图2所示,本技术所述的管井复合配水的人工湿地处理系统,包括进水主管101,配水井102,配水主管103,配水支管104,集水渠105,控制阀门106。由图1图2对比可知,本技术所述的管井复合配水的人工湿地处理系统与常规垂直潜流人工湿地的配水方式不同之处在于取消了配水渠107,增加了多个配水井102,通过阀门控制流入每一个配水井的水量。采用上述改进,具有的有益效果为:第一:通过将原有的配水渠改进为多个配水井,通过配水井进行配水,可以将较长的配水主管截断为多个单元,可以比较灵活的布置于湿地面积上,特别适用于面积较大或不规则的湿地;第二:由于将配水主管截断为多个单元,避免了因管道过长,水头损失加大导致的管道末端未能配水均匀或不能配水的问题;第三:设置了多个独立配水井后,可以通过观察配水井的液位及时判断该管路是否存在堵塞情况的发生,有针对性的采取清堵措施;第四:进水主管设置有控制阀门,可以根据配水井的服务范围调节配水量,达到均匀配水的目的。尽管结合优选实施方案具体展示和介绍了本技术,但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内,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本技术做出各种变化,均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权利要求】1.一种管井复合配水的人工湿地处理系统,包括人工湿地处理系统主体,所述的人工湿地处理系统主体上设有进水主管、配水主管,配水主管上设有配水支管,所述的进水主管、配水主管上设有控制阀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人工湿地处理系统上设有至少一个配水井,所述的配水井与进水主管相连,所述的配水主管为至少一个,分别与每个配水井相连。【文档编号】C02F3/32GK203683230SQ201320490863【公开日】2014年7月2日 申请日期:2013年8月13日 优先权日:2013年8月13日 【专利技术者】陈晓峰 申请人:广东森海环保装备工程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管井复合配水的人工湿地处理系统,包括人工湿地处理系统主体,所述的人工湿地处理系统主体上设有进水主管、配水主管,配水主管上设有配水支管,所述的进水主管、配水主管上设有控制阀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人工湿地处理系统上设有至少一个配水井,所述的配水井与进水主管相连,所述的配水主管为至少一个,分别与每个配水井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晓峰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森海环保装备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