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锂电池组的输出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174768 阅读:179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7-02 15: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锂电池组的输出结构,包括锂电池组的电极、绝缘板和输出端;电极为薄片自各锂电池体内引出;绝缘板为绝缘的板体结构,设有贯通板体的插缝,锂电池的电极穿过插缝后折弯,折弯面将绝缘板与锂电池组紧固连接,绝缘板面向电极折弯面的表面还设有串接锂电池组中各锂电池电极的连接件,连接件为导体薄片结构,与电极折弯面相贴合并通过点焊连为一体;输出端的导通极的一端为薄片结构并处于绝缘板与锂电池组之间,通过螺栓将导通极与连接件电连接并将导通极与绝缘板紧固连接;通过电极折弯后与连接件贴合并点焊连接,确保不会因电连接面不足造成热量聚集而损坏锂电池;同时点焊的操作可以在瞬间完成,不会对锂电池内部结构造成破坏。(*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锂电池组的输出结构,包括锂电池组的电极、绝缘板和输出端;电极为薄片自各锂电池体内引出;绝缘板为绝缘的板体结构,设有贯通板体的插缝,锂电池的电极穿过插缝后折弯,折弯面将绝缘板与锂电池组紧固连接,绝缘板面向电极折弯面的表面还设有串接锂电池组中各锂电池电极的连接件,连接件为导体薄片结构,与电极折弯面相贴合并通过点焊连为一体;输出端的导通极的一端为薄片结构并处于绝缘板与锂电池组之间,通过螺栓将导通极与连接件电连接并将导通极与绝缘板紧固连接;通过电极折弯后与连接件贴合并点焊连接,确保不会因电连接面不足造成热量聚集而损坏锂电池;同时点焊的操作可以在瞬间完成,不会对锂电池内部结构造成破坏。【专利说明】一种锂电池组的输出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池组,特别涉及一种锂电池组的输出结构。
技术介绍
锂电池需要通过电池组的形式满足输出电压或电流的要求,单节的锂电池难以满足输出电压或电流的要求,这就需要将锂电池之间通过连接形成电池组的输出结构将电能提供给外部用电装置使用。现有的锂电池组的输出结构包括单节锂电池输出用的电极、连接各单节锂电池电极的连接件以及与连接件相连接的输出端,输出端与外部用电装置相连接;现有电池组的输出结构的缺点在于:电极之间连接件为导线,直接通过锡焊与锂电池的电极相连接,锡焊需要高温处理且处理时间长,易造成锂电池内部的结构损坏,同时,焊接的部位为导线端部,形成连接件与电机的点连接状态,连接的强度和导电性较差,降低了连接件与电极连接的可靠性,导电性较差在电池输出大电流时易出现热能聚集,造成电池温度急速上升,影响电池寿命;另外,焊接用的锡易出现氧化及腐蚀,一旦损坏电池必须重新修复或直接报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缺陷,通过改变电极之间以及接插件与电极之间的连接结构,确保电池的内部结构不受外部连接操作的影响而保持稳定,并确保锂电池外部连接可靠性。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锂电池组的输出结构,包括锂电池组的电极、绝缘板和输出端;电极,为薄片结构,自组成锂电池组的各锂电池体内引出;绝缘板,为绝缘的板体结构,设有贯通板体的插缝,锂电池的电极穿过插缝后折弯,电极的折弯面将绝缘板与锂电池组紧固连接,绝缘板面向电极折弯面的表面还设有串接锂电池组中各锂电池电极的连接件,连接件为导体薄片结构,与电极折弯面相贴合并通过单个或复数个点里连为一体,电池组串接形成的两个输出端所对应的两个连个连接件处还设有贯通绝缘板的螺孔;输出端,包括绝缘接口和导通极,绝缘接口与外部用电装置机械连接,导通极一端设置于绝缘接口内与外部用电装置电连接,导通极的另一端为导体构成的薄片结构并处于绝缘板与锂电池组之间,薄片设有贯通的螺孔,螺栓穿过螺孔与绝缘板紧固连接并将导通极与绝缘板紧固连接,螺栓的前端与对应的连接件相抵接,形成以螺栓为导体的电连接。上述技术方案中,绝缘板连接导通极薄片的表面还设有嵌槽,嵌槽内嵌置由导体构成的辅助连接片,辅助连接片的尺寸与导通极薄片尺寸相适配,以进一步提高导通极薄片的连接后的导电效果。上述技术方案中,绝缘板嵌置辅助连接片的嵌槽内,在绝缘板的螺孔处还紧固嵌置有与螺栓相连接的螺母,螺母的表面与所述辅助连接片嵌槽的底面相平齐,螺母使得螺栓与绝缘板的连接更加可靠。上述技术方案中,锂电池电极为底部宽上部窄的阶梯形结构,上部窄的部分穿过绝缘板的插缝,绝缘板的插缝长度与锂电池电极的上部相适配,使得绝缘板的下表面抵接在锂电池电极下部凸出于上部的两肩上,使得绝缘板与锂电池组保持间距,与绝缘板相连接的导通极薄片以及螺栓处于此间距中且不与锂电池组、电极发生干涉。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通过设置绝缘板及连接件,并通过将锂电池组的电极穿过绝缘板并折弯后与连接件的面相贴合后经点焊实现稳固连接,确保锂电池电极之间的连接具有足够的连接面,不会因连接面不足而在大电流通过时造成热量聚集而损坏锂电池;同时点焊的操作可以在瞬间完成,不会对锂电池内部结构造成破坏;将导通极的薄片以及将薄片与绝缘板相连接的螺栓设置于绝缘板与锂电池组之间,可以确保导通极与绝缘板的连接不易受到外力撞击的影响,同时可以保证绝缘板的连接件一侧处于较平整的状态,便于电池的包装和整齐地摆放,提高运输安全性和效率。【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种锂电池组的输出结构的分解立体图;图2是本技术一种锂电池组的输出结构的装配后的立体图。结合附图在其上标记以下附图标记:1-锂电池组,2-电极,21-折弯面,22-肩,3_绝缘板,31-插缝,32-螺孔,33-嵌槽,34-螺母,35-导线嵌槽,4-输出端,41-插缝,42-薄片,421-螺孔,43-导线,5-连接件,51-辅助连接片,6-螺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本技术的一种锂电池组的输出结构,如图1、2所示,包括锂电池组I的电极2、绝缘板3和输出端4 ;电极2,为薄片结构的导体,自组成锂电池组的各锂电池体内引出;绝缘板3,为绝缘的板体结构,设有贯通板体的插缝31,锂电池的电极2穿过插缝后折弯,电极2的折弯面21将绝缘板3与锂电池组I紧固连接,绝缘板3面向电极折弯面21的表面还设有串接锂电池组中各锂电池电极的连接件5,连接件5为导体薄片结构,与电极折弯面21相贴合并通过复数个点焊(有些情况下也可以使用单个点焊实现连接)连为一体,电池组串接形成的两个输出端所对应的两个连个连接件处还设有贯通绝缘板的螺孔32 ;输出端4,包括绝缘接口 41和导通极,绝缘接口 41与外部用电装置机械连接,导通极的一端设置于绝缘接口 41内(图中未示出)与外部用电装置电连接,导通极的另一端为导体构成的薄片42结构并处于绝缘板3与锂电池组I之间,导通极在绝缘接口 41内侧的一端与薄片42 —端之间由导线43连接(也可以根据需要直接使用一体的薄片导体形成完整的连接),绝缘板3对应导线43的表面还设有导线嵌槽35,使得导线43不会受到干涉或挤压,以免导线损坏,薄片42设有贯通的螺孔421,螺栓6穿过螺孔421与绝缘板3紧固连接并将导通极与绝缘板紧固连接,螺栓6的前端与对应的连接件5相抵接,形成以螺栓6为导体的电连接,将连接件5与导通极的薄片42连通。进一步如图1所示,绝缘板3连接导通极薄片的表面的嵌槽33内嵌置由导体构成的辅助连接片51,辅助连接片51的尺寸与导通极薄片42尺寸相适配,以进一步提高导通极薄片的连接后的导电效果。进一步如图1所示,绝缘板嵌置辅助连接片51的嵌槽33内,在绝缘板的螺孔32处还紧固嵌置有与螺栓6相连接的螺母34,螺母34的表面与所述辅助连接片嵌槽33的底面相平齐,螺母34使得螺栓6与绝缘板3的连接更加可靠。进一步如图1所示,锂电池电极2为底部宽上部窄的阶梯形结构,上部窄的部分穿过绝缘板的插缝31,绝缘板的插缝31长度与锂电池电极2的上部相适配,使得绝缘板的下表面抵接在锂电池电极下部凸出于上部的两肩22上,使得绝缘板3与锂电池组I保持间距,与绝缘板3相连接的导通极薄片42以及螺栓6处于此间距中且不与锂电池组1、电极2发生干涉。本技术通过设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锂电池组的输出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锂电池组的电极、绝缘板和输出端;电极,为薄片结构,自组成锂电池组的各锂电池体内引出;绝缘板,为绝缘的板体结构,设有贯通板体的插缝,锂电池的电极穿过插缝后折弯,电极的折弯面将绝缘板与锂电池组紧固连接,绝缘板面向电极折弯面的表面还设有串接锂电池组中各锂电池电极的连接件,连接件为导体薄片结构,与电极折弯面相贴合并通过点焊连为一体,电池组串接形成的两个输出端所对应的两个连个连接件处还设有贯通绝缘板的螺孔;输出端,包括绝缘接口和导通极,绝缘接口与外部用电装置机械连接,导通极一端设置于绝缘接口内与外部用电装置电连接,导通极的另一端为导体构成的薄片结构并处于绝缘板与锂电池组之间,薄片设有贯通的螺孔,螺栓穿过螺孔与绝缘板的螺孔紧固连接并将导通极与绝缘板紧固连接,螺栓的前端与对应的连接件相抵接,形成以螺栓为导体的电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越鹏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惠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