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离子迁移谱仪的油脂检测及鉴别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0170709 阅读:2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7-02 12:1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离子迁移谱仪的油脂检测及鉴别方法,可以检测和鉴别任何油脂的类型,不论何种油脂,其油脂成分中都包含挥发性物质和半挥发性物质,且不同油脂的挥发性物质和半挥发性物质在离子迁移谱仪中电离后形成的离子簇都不同,获得的离子迁移谱图也不同,这样就可以建立不同油脂的离子迁移谱识别模型库,再将待检测油脂的离子迁移谱识别模型数据与迁移谱识别模型库中的数据进行对比,鉴别油脂样品的类型。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检测及鉴别方法,克服了背景技术中所述的现有油脂检测及鉴别的弊端,可以鉴别任何油脂的类型,检测及鉴别的过程操作简单,快捷高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可以检测和鉴别任何油脂的类型,不论何种油脂,其油脂成分中都包含挥发性物质和半挥发性物质,且不同油脂的挥发性物质和半挥发性物质在离子迁移谱仪中电离后形成的离子簇都不同,获得的离子迁移谱图也不同,这样就可以建立不同油脂的离子迁移谱识别模型库,再将待检测油脂的离子迁移谱识别模型数据与迁移谱识别模型库中的数据进行对比,鉴别油脂样品的类型。本专利技术所述检测及鉴别方法,克服了
技术介绍
中所述的现有油脂检测及鉴别的弊端,可以鉴别任何油脂的类型,检测及鉴别的过程操作简单,快捷高效。【专利说明】
本专利技术涉及油脂检测
,尤其涉及。
技术介绍
油脂包括食用油脂和废弃油脂,食用油脂包括合格食用油脂和不合格食用油脂。其中,食用油脂是指直接供人类食用的油脂,合格食用植物油脂是指符合国家标准的以植物油料或植物原油为原料制成的食用植物油脂。废弃油脂泛指以下几种油脂: 餐厨垃圾形成的油脂(俗称泔水油):收集餐饮行业餐厨垃圾经过加工提炼而形成的油月旨。这种方法获得的油脂是地沟油来源的主要途径; 不合格的动物组织形成的油脂:用未经过卫生部门检疫的、或不合格的、或变质腐烂的家禽、牲畜的内脏或组织提炼而成的油脂; 煎炸老油:餐饮业经过反复高温烹调或煎炸后的剩余油脂,经过滤或掺兑新鲜油脂形成的油脂; 阴沟油:在餐饮店或食堂附近的隔油池或下水道中捞取油腻的漂浮物,经过加工提炼而形成的油脂,这便是地沟油名称的最初由来; 废弃油脂还包括如烤鸭油、化工油等其他加工过程中废弃的油脂。一直以来,人们对食用油脂的安全问题十分关注,由于食用油脂的品种、产量、营养价值等的不同,其价格差异也非常大,这就导致部分无良油脂加工生产商为节约成本、牟取暴利,违法加工食用油脂。而对于以营养价值较低或廉价的食用油脂充当优质食用油脂,或者在合格食用植物油脂中掺伪及掺兑废弃油脂的不法行为,给食品安全带来了极大隐患,直接关系到消费者的健康和利益。对于食用油脂真伪和伪劣的辨别,通过感观很难实现,现有技术中检测鉴别油脂真伪和伪劣的方法如下: 1.合格食用植物油及其掺伪掺兑的检测及鉴别方法 目前,对于食用植物油脂的真实性的检测并没有很简便、很有效的方法,因为植物之间物理化学特征有相似性,常规的理化检验方法并不是很有效。也有一些方法针对某种植物油中除了甘三酯和脂肪外的其他微量成分,如芥酸、留醇、脂肪醇、维生素或棉酚、芝麻酚等特有的成分进行检测,如显色法(参见:孙伟,唐素芳.芝麻油质量现状及定量检测方法.江苏调味副食品.11 ;4-8,)、紫外分光光度法(参见:张继红,郭华,王燕等,用二阶导数紫外分光光度法直接测定芝麻油含量.湖南农业大学学报.2004.3 ;367-370)、电子鼻(参见:HaiZheng, ffangjun.Electronic nose and data analysis for detection of maizeoil adulteration in sesame oil .Sensor Actuat B Chemical, 2006,119 (2):449-455)、荧光光谱法(参见:方慧敏.植物油的荧光光谱法研究.生物学杂志,2009,26 ;83-85)、近红鉴别法(参见:梁丹,李小昱,李培武,王为.近红外光谱法对食用植物油品种的快速鉴别.湖北农业科学,2011,50(16):3383-3385 ;冯利辉.食用植物油掺伪检测与定量分析的近红外光谱法研究.南昌大学硕士论文,2010 ;周志琴,陈斌,颜辉.二维相关近红外光谱快速鉴别食用植物油种类.中国粮油学报,2011,26(9):115-117);脂肪酸相对不饱和度(参见:兰庆丰,梁敏.2006.气相色谱法鉴别掺假食用油的研究.刑事技术.1 ;37-39);同位素比值法(参见:金青哲.花生油和玉米油掺合物的碳同位素质谱法检测研究.中国粮油学报,2010,25 ;95-98)。下面详细描述这几种检测及鉴别方法。I)显色法,是利用植物油中的特征成分和显色剂发生特异性反应,生产一定颜色的化合物,从而判断油样中是否含有该种植物油。例如,采用氯仿溶解油样,利用芝麻素与浓硫酸反应生成橘红色化合物,以此确定芝麻油的含量。然而,显色法受时间和显色剂稳定性的影响比较显著,有些显色剂需要现用现配,有些测定需要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这使操作繁琐且易产生误差(参见:黄纪念,曹艳明,张丽霞.食用植物油掺假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农产品加工-学刊,2011,2;67-71),对于操作者的依赖性较大。2)紫外分光光度法 紫外分光光度法,是利用食用植物油中的特征成分在紫外区有特征吸收峰的特性,对其进行定性定量检测。该方法利用有机溶剂稀释样品,以纯溶剂做参比,在食用植物油的特征吸收波长处测定吸光度,吸光度大小与食用植物油中的特征成分含量成正比。3)荧光光谱法 荧光光谱法,根据不同植物油中含有不同的荧光成分,采用荧光光谱法对食用植物油掺假进行检测,并根据不同植物油的同步荧光光谱和三维荧光光谱图的特征,区分植物油的种类。该技术具有很好的灵敏度,选择性强,试样量少等优点。但是,由于油脂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物质,油脂中的荧光物质,其荧光谱容易因其他淬灭物质的存在而受到影响,同时能产生荧光的化学物质较少;且温度,pH值,溶剂和自猝灭,自吸收现象对其影响较大。4)近红外光谱法 近红外光谱法,采用聚类法(系统聚类,马氏距离聚类)、主成分分析法、人工神经网络法(BP人工神经网络,自组织竞争神经网络)进行4个常用品种食用植物油(玉米油,芝麻油,大豆油和花生油)的鉴别研究。利用BP人工神经网络法将60个较正集样品的11个主成分数据作为BP网络输入变量,建立3层BP人工神经网络鉴别模型对4种植物油品种进行鉴别。利用傅里叶变换近红外光谱(FT-NIR)结合二维相关分析技术,分析鉴别花生油、大豆油、菜籽油、芝麻油、油茶籽油和橄榄油,在温度挠动(50?160°C)状态下的动态光谱进行二维相关分析,对6种食用植物油随着温度升高,在5500?6000 cm-1波段范围内建立的二维相关近红外谱图差异进行考察,凭借二维相关谱图上的自动峰和交叉峰可直观地鉴别不同种类的食用植物油。近红外光谱法在油脂真实性上的研究是根据油脂化学键的组成属性对不同油脂进行光谱采集后进行分析,不同油脂由于化学键的种类和含量的差异,其近红外光谱会存在差异。但是,由于不同油脂中其主要成分的成键结构上(大部分的碳链结构单键、双键、及部分功能团等)具有相似性,因此该种混合物的谱重叠是非常严重的。因此,不同的数据分析方法,其检测的准确性是不确定的,现在还没有一个通用的分析方法,在检测方法推广上还有待进一步研究。5)电子鼻 电子鼻方法,是一种分析、识别、检测复杂气味和大多数挥发性成分的仪器。有研究利用电子鼻通过对传感信号进行方差分析,发现山茶油、芝麻油、掺假大豆油中油脂的传感响应有显著差异。他与色谱仪、光谱仪等不同,得到的不是被测样品中的某种或某几种成分的定性与定量结果,而是给予样品中挥发成分的整体信息,也称“指纹数据”。电子鼻与普通的化学分析仪器不同,它得到的不是被测样品中的某种或者某几种成分的定性与定量结果,而是给予样品中挥发成分的整体信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基于离子迁移谱仪的油脂检测及鉴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对不同油脂取样,经有机溶剂稀释后,进样到离子迁移谱仪中检测,离子迁移谱仪根据不同油脂其挥发性物质和半挥发性物质的不同、以及挥发性物质和半挥发性物质电离后形成的离子簇的不同,获得不同的相应油脂的离子迁移谱图;根据所述获得的离子迁移谱图数据,建立相应油脂的离子迁移谱识别模型库;对待检测油脂样品取样,并和有机溶剂混匀后,进样到离子迁移谱仪中检测,获得待检测油脂样品的离子迁移谱识别模型数据;将所述获得的待检测油脂样品的离子迁移谱识别模型数据与所述离子迁移谱识别模型库中的数据进行对比,鉴别该待检测油脂样品的类型。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颜毅坚张伟何东平徐翔张家雷唐占春方力马军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矽感科技有限公司上海矽感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