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伊顿公司专利>正文

用于车辆的限滑差速器总成和车辆传动系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168714 阅读:1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7-02 11: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用于车辆的限滑差速器总成和车辆传动系。用于车辆的限滑差速器总成包括行星齿轮组件、与行星齿轮组件的一部分一起旋转的差速器壳、设在差速器壳内且包括与车辆的两个驱动轮联接的两个侧齿轮的差动齿轮总成、和包括离合器组件和离合器致动器的液压式离合器总成。来自变速器泵的加压液压流体被选择性地提供给离合器组件以在开放构型和完全闭合构型之间致动包括交替的多个环形摩擦盘和环形片的离合器组件,环形片和环形摩擦盘分别与差速器壳和差动齿轮总成中的一者和另一者一起旋转,开放和完全闭合构型分别对应于环形片与环形摩擦盘不接触地独立旋转和相接触地一起旋转,在开放构型中侧齿轮独立地旋转,在完全闭合构型中侧齿轮一起旋转以使得两个驱动轮同速旋转。(*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用于车辆的限滑差速器总成和车辆传动系。用于车辆的限滑差速器总成包括行星齿轮组件、与行星齿轮组件的一部分一起旋转的差速器壳、设在差速器壳内且包括与车辆的两个驱动轮联接的两个侧齿轮的差动齿轮总成、和包括离合器组件和离合器致动器的液压式离合器总成。来自变速器泵的加压液压流体被选择性地提供给离合器组件以在开放构型和完全闭合构型之间致动包括交替的多个环形摩擦盘和环形片的离合器组件,环形片和环形摩擦盘分别与差速器壳和差动齿轮总成中的一者和另一者一起旋转,开放和完全闭合构型分别对应于环形片与环形摩擦盘不接触地独立旋转和相接触地一起旋转,在开放构型中侧齿轮独立地旋转,在完全闭合构型中侧齿轮一起旋转以使得两个驱动轮同速旋转。【专利说明】用于车辆的限滑差速器总成和车辆传动系
本技术一般地涉及限滑差速器,且更特别地涉及一种具有一体式液压供给的电子式限滑差速器。
技术介绍
在车辆上设置差速器以允许在转弯过程中当两个驱动轮持续从发动机接收动力时外侧驱动轮比内侧驱动轮转动得更快。虽然差速器在转弯时有用,但是例如在雪或泥或其他光滑介质中能使车辆失去牵引力。如果驱动轮中的任一个失去牵引力,它将以高的速率旋转,而另一个车轮可能完全不旋转。为了防止该情形,研发出了限滑差速器以将动力从失去牵引力并旋转的驱动轮转移至不旋转的驱动轮。电子控制式限滑差速器可包括液压致动离合器以限制差速器的输出轴之间的差速转动。但是,该液压致动离合器必须由例如连接到车辆驱动轴的单独的泵供能。除了与提供上述单独的泵相关的额外成本之外,这种泵还会带来附加能量损失,该附加能量损失会不利地影响车辆燃料经济性和车辆运行。由于至少上述原因,需要一种改进的差速器。这里提供的背景说明的目的在于大致呈现本技术的背景。专利技术人的工作,就其在该
技术介绍
部分中所描述的程度而言,以及所作描述的在申请提交时可能尚不能构成现有技术的其它方面,既不明示也不暗示地相对于本技术被认定为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一种用于车辆的限滑差速器总成包括行星齿轮组件。所述行星齿轮组件包括太阳轮、多个行星齿轮、和齿圈。所述太阳轮可旋转地联接到变速器且构造成向所述多个行星齿轮传递旋转力。所述限滑差速器总成还包括差速器壳和差动齿轮总成,所述差速器壳联接成与所述多个行星齿轮一起旋转,所述差动齿轮总成设置在所述差速器壳内。所述差动齿轮总成包括分别联接到车辆的第一和第二驱动轮的第一侧齿轮(半轴齿轮)和第二侧齿轮。在所述限滑差速器总成中还包括将所述行星齿轮组件与所述差动齿轮总成联接的液压式离合器总成。所述液压式离合器总成包括离合器组件和离合器致动器。所述离合器致动器与车辆的变速器泵流体连通,使得来自所述变速器泵的加压液压流体被提供给所述离合器组件以在开放构型和完全闭合构型之间选择性地致动所述离合器组件。所述离合器组件包括与多个环形摩擦盘交替布置的多个环形片。所述多个环形片联接成与所述差速器壳和所述差动齿轮总成中的一者一起旋转且所述多个环形摩擦盘联接成与所述差速器壳和所述差动齿轮总成中的另一者一起旋转。所述开放构型对应于所述多个环形片和所述多个环形摩擦盘设置成以基本上不接触的关系独立地旋转。所述完全闭合构型对应于所述多个环形片和所述多个环形摩擦盘设置成以接触关系一起旋转。所述第一和第二侧齿轮在所述开放构型中独立地旋转,以使得所述第一和第二驱动轮能以不同的速度旋转。此外,所述第一和第二侧齿轮在所述完全闭合构型中一起旋转,以使得所述第一和第二驱动轮以相同的速度旋转。在本技术的其他方面,公开了一种车辆传动系。所述车辆传动系包括发动机、变速器和限滑差速器总成。所述变速器联接到所述发动机且接收来自所述发动机的旋转输出,并包括变速器泵。所述限滑差速器总成联接到所述变速器且构造成向车辆的第一和第二驱动轮提供驱动力。所述限滑差速器总成包括行星齿轮组件、差速器壳、差动齿轮总成和液压式离合器总成。所述行星齿轮组件联接到所述变速器并接收来自所述变速器的旋转力。所述差速器壳联接成与所述行星齿轮组件的一部分一起旋转。所述差动齿轮总成设置在所述差速器壳内且包括分别与车辆的第一和第二驱动轮联接的第一侧齿轮和第二侧齿轮。所述液压式离合器总成将所述行星齿轮组件与所述差动齿轮总成联接。此外,所述液压式离合器总成包括离合器组件和离合器致动器。所述离合器致动器与所述变速器泵流体连通,使得来自所述变速器泵的加压液压流体被选择性地提供给所述离合器组件以在开放构型和完全闭合构型之间致动所述离合器组件。所述第一和第二侧齿轮在所述开放构型中独立地旋转,以使得所述第一和第二驱动轮能以不同的速度旋转。此外,所述第一和第二侧齿轮在所述完全闭合构型中一起旋转,以使得所述第一和第二驱动轮以相同的速度旋转。从下文提供的详细描述中将清楚看到本技术的其它应用领域。应该理解的是,该详细描述和具体示例仅用于例述的目的而非限制本技术的范围。【专利附图】【附图说明】从详细说明及附图能更充分地理解本技术,其中:图1是关于根据本技术各实施例的示例性限滑差速器的示意图;图2是与液压流体源联接的图1的示例性限滑差速器的功能框图。其它的图及材料作为附录附在本公开的结尾。【具体实施方式】首先参照图1,示出了一种示例性的车辆传动系,其总体用附图标记10标识。这里描述的示例性的车辆传动系10用于具有横向安装的发动机12的前轮驱动车辆,然而其他构型也可与本技术一起使用。发动机12向变速器14提供旋转输出。传动系10还可包括变速驱动桥22和限滑差速器总成30,该限滑差速器总成具有行星齿轮组件16、离合器总成32以及差动齿轮总成34。限滑差速器总成30收纳在壳体36内且运行以驱动分别连接到前驱动轮44和48的一对车桥半轴40和42。通常,限滑差速器总成30在正常的运行状态下用作传统的开式差速器,直到出现需要偏置扭矩的情况。当检测或预料到牵引力的丧失时,离合器总成32能选择性地致动以便视情况产生最佳的偏置比率。变速器14可接收来自发动机12的旋转输出且提供旋转输入给限滑差速器总成30。此外,变速器14可操作以便在发动机12的旋转输出和限滑差速器总成30的旋转输入之间提供各种不同的传动比。行星齿轮组件16包括齿圈46、太阳轮20和由行星齿轮架52载持的多个行星齿轮50。齿圈46不可旋转地固定到壳体36,且太阳轮20与由行星齿轮架52载持的所述多个行星齿轮50啮合。行星齿轮50与齿圈46啮合。行星齿轮架52联接成与差动齿轮总成34的差速器壳54 —起旋转。行星齿轮组件16提供从太阳轮20到行星齿轮架52且因此再到差速器壳54的传动比减速。太阳轮20通过例如为链条或带的联接装置可旋转地联接到变速器14,使得变速器14的输出驱动太阳轮20旋转,这将来自变速器14的旋转输出转化为太阳轮20的旋转输入。差动齿轮总成34包括一对侧齿轮60和62,所述侧齿轮安装成分别与车桥半轴40和42 (以及第一和第二驱动轮44和48)—起旋转。多个横向销或小齿轮轴66固定安装到差速器壳54而随其旋转。相应的多个小齿轮70安装成与小齿轮轴66 —起旋转且与侧齿轮60和62两者都呈啮合关系。在下文更全面描述的开放构型中,差动齿轮总成34操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车辆的限滑差速器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 行星齿轮组件,所述行星齿轮组件包括太阳轮、多个行星齿轮、和齿圈,所述太阳轮可旋转地联接到变速器且构造成向所述多个行星齿轮传递旋转力; 差速器壳,所述差速器壳联接成与所述多个行星齿轮一起旋转; 差动齿轮总成,所述差动齿轮总成设置在所述差速器壳内且包括分别联接到车辆的第一和第二驱动轮的第一侧齿轮和第二侧齿轮;和 液压式离合器总成,所述液压式离合器总成将所述行星齿轮组件与所述差动齿轮总成联接,所述液压式离合器总成包括离合器组件和离合器致动器,所述离合器致动器与车辆的变速器泵流体连通,使得来自所述变速器泵的加压液压流体被提供给所述离合器组件以在开放构型和完全闭合构型之间选择性地致动所述离合器组件, 其中,所述离合器组件包括与多个环形摩擦盘交替布置的多个环形片,所述多个环形片联接成与所述差速器壳和所述差动齿轮总成中的一者一起旋转且所述多个环形摩擦盘联接成与所述差速器壳和所述差动齿轮总成中的另一者一起旋转; 其中,(i)所述开放构型对应于所述多个环形片和所述多个环形摩擦盘设置成以基本上不接触的关系独立地旋转,且(ii)所述完全闭合构型对应于所述多个环形片和所述多个环形摩擦盘设置成以接触关系一起旋转,并且 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侧齿轮:(i)在所述开放构型中独立地旋转,以使得所述第一和第二驱动轮能以不同的速度旋转,以及(ii)在所述完全闭合构型中一起旋转,以使得所述第一和第二驱动轮以相同的速度旋转。...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M·G·福克斯G·L·希特沃勒A·N·埃德勒S·M·贝赛默C·奇姆纳
申请(专利权)人:伊顿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美国;US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