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尼可调的活塞杆阀组合结构及汽车座椅减振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163591 阅读:1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7-01 19: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阻尼可调的活塞杆阀组合结构及汽车座椅减振器,其中阻尼可调的活塞杆阀组合结构包括活塞杆和活塞阀系,活塞阀系设置在活塞杆上,活塞杆上设置有调节装置,所述调节装置包括调节杆、调节阀片、阀芯上套、阀芯下套,所述活塞杆开设有调节孔和活塞杆通油孔,所述调节杆插入调节孔,调节孔的右段与调节杆插入孔的右段之间设置有通油间隙,通油间隙与活塞杆通油孔连通,活塞杆、调节孔以及活塞杆的轴线相互平行。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调节杆可实现阻尼力可调,而且当这种活塞杆阀组合结构在工作缸内进行复原、压缩运动同样能达到低速大阻尼的功效,能够满足不同人的乘坐习惯及适应复杂路况,提高了舒适性。(*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阻尼可调的活塞杆阀组合结构及汽车座椅减振器,其中阻尼可调的活塞杆阀组合结构包括活塞杆和活塞阀系,活塞阀系设置在活塞杆上,活塞杆上设置有调节装置,所述调节装置包括调节杆、调节阀片、阀芯上套、阀芯下套,所述活塞杆开设有调节孔和活塞杆通油孔,所述调节杆插入调节孔,调节孔的右段与调节杆插入孔的右段之间设置有通油间隙,通油间隙与活塞杆通油孔连通,活塞杆、调节孔以及活塞杆的轴线相互平行。本技术通过调节杆可实现阻尼力可调,而且当这种活塞杆阀组合结构在工作缸内进行复原、压缩运动同样能达到低速大阻尼的功效,能够满足不同人的乘坐习惯及适应复杂路况,提高了舒适性。【专利说明】阻尼可调的活塞杆阀组合结构及汽车座椅减振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阻尼可调的活塞杆阀组合结构及汽车座椅减振器。
技术介绍
随着汽车业的发展,人们对座椅乘坐的舒适性要求越来越高。现有汽车座椅的汽车座椅减振器中,活塞杆采用的是实心杆,其结构简单,加工精度低,通用性强,成本低,通过活塞杆在工作缸内进行复原、压缩运动,能够实现低速大阻尼。根据阻尼力计算公式:ΔΡ=1/2ρ (Q/A)2式中:Λ P—阻尼力、P—液体密度系数、A—节流面积、Q—流量;由此可知:阻尼力△ P取决于节流面积Α,但是采用这种结构的活塞杆其节流面积A不能够进行调节,因此汽车座椅减振器的阻尼力也就不能进行调节,这显然不能适应复杂的路况以及人们对各种减振性能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可以调节阻尼的阻尼可调的活塞杆阀组合结构及汽车座椅减振器。本技术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阻尼可调的活塞杆阀组合结构,包括活塞杆和活塞阀系,活塞阀系设置在活塞杆上,活塞杆上设置有调节装置,所述调节装置包括调节杆、调节阀片、阀芯上套、阀芯下套,所述活塞杆开设有调节孔和活塞杆通油孔,所述调节杆插入调节孔,调节孔的右段与调节杆插入孔的右段之间设置有通油间隙,通油间隙与活塞杆通油孔连通,活塞杆、调节孔以及活塞杆的轴线相互平行,所述调节杆的右端从调节孔的右端伸出,阀芯上套、阀芯下套固定在活塞杆上,阀芯上套上开设有调节杆插孔,调节杆的右端插入调节杆插孔,阀芯下套上开设有至少两个连通阀芯下套左端面与`阀芯下套右端面的下通油孔,阀芯上套上开设有至少两个连通阀芯上套左端面与阀芯上套右端面的上通油孔,调节杆的右端固定有用于堵住下通油孔的调节阀片,所述调节阀片位于阀芯上套、阀芯下套之间。当汽车座椅减振器进行复原/压缩运动时,减振油从活塞杆通油孔进入/流出,此时通过转动调节杆,偏心设置的调节阀片同步转动,可以上通油孔与下通油孔连通的数量,从而调节节流油量,进而实现对阻尼力的调节,上通油孔与下通油孔连通后,在汽车座椅减振器压缩的时候,压力油依次经过下通油孔、上通油孔、通油间隙,并从活塞杆通油孔流出,在汽车座椅减振器复原的时候,压力油依次经过活塞杆通油孔、通油间隙、上通油孔并从下通油孔流出。作为优选,所述活塞杆上固定有旁置下阀芯和旁置上阀芯,旁置下阀芯、旁置上阀芯之间设置有容纳阀芯上套、阀芯下套的阀芯空间,旁置下阀芯的右端面开设有连通下通油的端面孔。作为优选,所述调节孔包括调节孔左段和相对调节孔左段半径较小的调节孔右段,调节杆包括调节杆左段和相对调节杆左段半径较小的调节杆右段,调节杆左段转动安装在调节孔左段上,调节孔右段与调节杆右段之间形成所述通油间隙,所述活塞阀系、旁置下阀芯和旁置上阀芯从左至右依次固定在活塞杆上,其中旁置上阀芯与活塞杆的右段通过螺纹固定,旁置上阀芯与旁置下阀芯通过螺纹固定。作为优选,所述调节阀片偏心固定在调节杆上。作为优选,共设置有七个上通油孔,七个下通油孔。该汽车座椅减振器,包括工作缸筒、活塞杆和活塞阀系,活塞阀系设置在活塞杆上,活塞杆插入缸筒内,活塞杆上设置有调节装置,所述调节装置包括调节杆、调节阀片、阀芯上套、阀芯下套,所述活塞杆开设有调节孔和活塞杆通油孔,所述调节杆插入调节孔,调节孔的右段与调节杆插入孔的右段之间设置有通油间隙,通油间隙与活塞杆通油孔连通,活塞杆、调节孔以及活塞杆的轴线相互平行,所述调节杆的右端从调节孔的右端伸出,阀芯上套、阀芯下套固定在活塞杆上,阀芯上套上开设有调节杆插孔,调节杆的右端插入调节杆插孔,阀芯下套上开设有至少两个连通阀芯下套左端面与阀芯下套右端面的下通油孔,阀芯上套上开设有至少两个连通阀芯上套左端面与阀芯上套右端面的上通油孔,调节杆的右端固定有用于堵住下通油孔的调节阀片,所述调节阀片位于阀芯上套、阀芯下套之间。作为优选,所述活塞杆上固定有旁置下阀芯和旁置上阀芯,旁置下阀芯、旁置上阀芯之间设置有容纳阀芯上套、阀芯下套的阀芯空间,旁置下阀芯的右端面开设有连通下通油的端面孔。作为优选,所述调节孔包括调节孔左段和相对调节孔左段半径较小的调节孔右段,调节杆包括调节杆左段和相对调节杆左段半径较小的调节杆右段,调节杆左段转动安装在调节孔左段上,调节孔右段与调节杆右段之间形成所述通油间隙,所述活塞阀系、旁置下阀芯和旁置上阀芯从左至右依次固定在活塞杆上,其中旁置上阀芯与活塞杆的右段通过螺纹固定,旁置上阀芯与旁置下阀芯通过螺纹固定。作为优选,所述调节阀片偏心固定在调节杆上。作为优选,共设置有七个上通油孔,七个下通油孔。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通过调节杆可实现阻尼力可调,而且当这种活塞杆阀组合结构在工作缸内进行复原、压缩运动同样能达到低速大阻尼的功效,能够满足不同人的乘坐习惯及适应复杂路况,提高了舒适性。【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2的活塞杆和活塞阀系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是对本技术的解释而本技术并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实施例1参见图1,本实施例阻尼可调的活塞杆阀组合结构,包括活塞杆和活塞阀系,活塞阀系设置在活塞杆上,活塞杆上设置有调节装置,调节装置包括调节杆、调节阀片、阀芯上套、阀芯下套、旁置下阀芯和旁置上阀芯,,活塞杆开设有调节孔和活塞杆通油孔,调节杆插入调节孔,调节孔包括调节孔左段和相对调节孔左段半径较小的调节孔右段,调节杆包括调节杆左段和相对调节杆左段半径较小的调节杆右段,调节杆左段转动安装在调节孔左段上,调节孔右段与调节杆右段之间形成通油间隙,通油间隙与活塞杆通油孔连通,活塞杆、调节孔以及活塞杆的轴线同轴线设置,调节杆的右端从调节孔的右端伸出,活塞阀系、旁置下阀芯和旁置上阀芯从左至右依次固定在活塞杆上,其中旁置上阀芯与活塞杆的右端通过螺纹固定,旁置上阀芯与旁置下阀芯通过螺纹固定,旁置下阀芯、旁置上阀芯之间设置有容纳阀芯上套、阀芯下套的阀芯空间,旁置下阀芯的右端面开设有连通下通油的端面孔。阀芯上套上开设有调节杆插孔,调节杆的右端插入调节杆插孔。调节阀片可以采用异形的调节阀片用来控制上通油孔与下通油孔之间的连通以及隔离,也可通过将圆形的调节阀片偏心固定在调节杆上来实现上通油孔与下通油孔之间的连通以及隔离,本实施例中采用的是可通过将圆形的调节阀片偏心固定在调节杆上来实现。调节阀片位于阀芯上套、阀芯下套之间,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阻尼可调的活塞杆阀组合结构,包括活塞杆和活塞阀系,活塞阀系设置在活塞杆上,其特征在于:活塞杆上设置有调节装置,所述调节装置包括调节杆、调节阀片、阀芯上套、阀芯下套,所述活塞杆开设有调节孔和活塞杆通油孔,所述调节杆插入调节孔,调节孔的右段与调节杆插入孔的右段之间设置有通油间隙,通油间隙与活塞杆通油孔连通,活塞杆、调节孔以及活塞杆的轴线相互平行,所述调节杆的右端从调节孔的右端伸出,阀芯上套、阀芯下套固定在活塞杆上,阀芯上套上开设有调节杆插孔,调节杆的右端插入调节杆插孔,阀芯下套上开设有至少两个连通阀芯下套左端面与阀芯下套右端面的下通油孔,阀芯上套上开设有至少两个连通阀芯上套左端面与阀芯上套右端面的上通油孔,调节杆的右端固定有用于堵住下通油孔的调节阀片,所述调节阀片位于阀芯上套、阀芯下套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洪正张萌丹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路得坦摩汽车悬架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