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坡面重度火烧迹地的火后应急处理方法,包括:将获取的火烧迹地植被受害状况数据与火烧迹地受损级别数据进行对比确定火烧迹地的受损级别;若受损级别为重度或极重度,获取火烧迹地坡度和面积;根据坡度确定降雨侵蚀沟出现的临界坡长、设置阻隔物的长度和间隔距离;根据火烧迹地的面积、阻隔物的长度和间隔距离确定所需阻隔物的数量;根据阻隔物的数量确定要砍伐的死亡林木数量;根据所需阻隔物的数量和长度对砍伐的死亡林木做裁剪处理;根据设置阻隔物的间隔将处理后的阻隔物固定设置在火烧迹地上。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在坡面火烧迹地就地取材设置水土流失阻隔物,可有效降低坡面火烧迹地发生大面积水土流失的程度,加速植被恢复的进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坡面重度火烧迹地的火后应急处理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生态恢复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坡面重度火烧迹地的火后应急处理方法。
技术介绍
森林火灾是失去控制的森林燃烧,其在林地内自由蔓延和扩展,给森林、森林生态系统和人类带来灾难。国家林业局在《全国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技术规定的通知》中,按照火灾后植被受害状况将火烧强度分为轻度、中度、重度和极重度4个等级:1)轻度:受害立木20%以下,仍能恢复生长;2)中度:受害立木20%~49%,生长受到明显的抑制;3)重度:受害立木50%~90%,以濒死木和死亡木为主;4)极重度:受害立木90%以上,剩余活立木达不到疏林标准。由于火烧除掉了能对雨水起缓冲作用的植被及地表枯落物层,减弱了土壤持水力,导致地表径流加剧,特别是高强度火烧明显增加水土流失量,这不但减少了土壤的含水量,而且使富集营养的灰分层和A层的沉积物受到侵蚀,地力下降,对植物群落的重建不利。对1987年“5·6”大火火烧迹地调查发现,林下植物与枯落物层被烧光的陡坡地段,第2年已密布侵蚀细沟,且坡度越陡,侵蚀程度越大;第3年局部地段就出现了侵蚀深沟,露出了原积母质与母岩。众所周知,我国森林主要分布在山区,山区森林发挥着重要的水源涵养作用。而坡面火烧迹地,特别是坡面重度火烧迹地,在与其他自然和非自然因素共同作用下,最易发生水土流失现象,导致火烧迹地无法恢复到火烧前的森林状态,并有可能最终形成基岩裸露的不毛之地,而彻底失去其原有的生态保护作用。森林火灾发生后,火烧迹地恢复是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焦点。火烧迹地能否恢复到火烧前的状况?恢复到火烧前状况或恢复到火烧迹地可以重新发挥其生态保护作用需要多长时间?……都是火后生态恢复需要回答的问题。毫无疑问,森林火灾发生后,为避免可能发生的水土流失现象,在火烧迹地特别是坡面重度火烧迹地实施合理的应急措施,可以大大减缓雨季的坡面水土流失,加快植物群落重建的进程,缩短生态恢复的周期。森林火灾往往发生在边远地区,交通不便,经济不发达。当前,对于坡面受干扰生态系统有一定的技术措施,但这些技术措施往往都集中实施在高速公路、旅游景区、城市绿化等方面,对于火后坡面火烧迹地,特别是大面积坡面重度火烧迹地几乎无任何应急措施被实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坡面重度火烧迹地的火后应急处理方法,用以减缓大面积坡面重度火烧迹地的水土流失,加快植物群落重建的进程,缩短火后生态系统恢复的周期。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坡面重度火烧迹地的火后应急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获取火烧迹地的火后植被受害状况数据,将火后植被受害状况数据与火烧迹地受损级别数据进行对比,确定火烧迹地的受损级别;若所确定的火烧迹地的受损级别为重度或极重度,则获取火烧迹地所在坡面的坡度和火烧迹地的面积;根据火烧迹地所在坡面的坡度确定降雨侵蚀沟出现的临界坡长、设置阻隔物的长度和间隔距离,其中间隔距离小于临界坡长;根据火烧迹地的面积、火烧迹地设置阻隔物的长度和间隔距离确定火烧迹地所需阻隔物的数量;根据所需阻隔物的数量确定所要砍伐的火烧迹地内死亡林木的数量;根据所要砍伐的火烧迹地内死亡林木的数量砍伐死亡林木,其中优先选择死亡树木中的烧焦林木和倒地林木;对所砍伐的林木进行修整,并根据所需阻隔物的数量和长度将所砍伐的死亡林木进行裁剪;根据火烧迹地设置阻隔物的间隔距离将处理得到的阻隔物固定设置在经修整后的火烧迹地上。进一步地,火烧迹地受损级别数据为:轻度火烧迹地:受害立木20%以下;中度火烧迹地:受害立木20%~49%;重度火烧迹地:受害立木50%~90%;极重度火烧迹地:受害立木90%以上。进一步地,根据所需阻隔物的数量确定所要砍伐的火烧迹地内死亡林木的数量步骤包括:通过测高仪获得设定面积样地内所有被烧死林木的高度,并计算其平均高度;根据所需阻隔物的数量和长度以及被烧死林木的平均高度确定所要砍伐的火烧迹地内死亡林木的数量。进一步地,当火烧迹地的坡度<30°时,临界坡长根据下式计算:L=0.009P2-0.61P+13.08其中,L为临界坡长,P为火烧迹地坡面的坡度。进一步地,若火烧迹地的坡度小于第一坡度阈值且面积大于第一面积阈值,则阻隔物设定为3m长;若火烧迹地的坡度大于第二坡度阈值且面积小于第二面积阈值,则阻隔物设定为2m长;其余情况下的阻隔物设定为2.5m长;其中,第一坡度阈值小于第二坡度阈值,第一面积阈值大于第二面积阈值。进一步地,根据所需阻隔物的数量确定所要砍伐的火烧迹地内死亡林木的数量步骤包括:根据设置阻隔物的长度L2及间隔距离L1计算单位面积1ha内需设置阻隔物的数量X,X=10000/L1*L2;根据单位面积1ha内需设置阻隔物的数量X和死亡林木的平均高H计算需砍伐林木的数量Y1,并取整数,Y1=X/H/L2;根据火烧迹地的实际面积S确定需砍伐死亡林木的数量Y,Y=S*Y1。进一步地,在设置阻隔物时,在其近坡底的一面、阻隔物的两头和中间部位分别设置有固定桩,固定桩深入土壤的深度不少于15cm。本专利技术通过对火烧迹地实施火后应急处理措施,以迹地内已被烧死、烧焦的林木做为施工材料,免除了原材料的购买和运输费用,这样一方面节约人力和财力费用,另一方面也可以大大加快施工速度。在雨季来临时,可以有效减缓坡面重度火烧迹地的径流速度和径流量,对从顶端冲刷下的泥土起到截留作用,大大减少坡面的水土流失量,加快植物群落重建的进程,缩短火后生态系统恢复的周期。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坡面重度火烧迹地的火后应急处理方法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坡面重度火烧迹地的火后应急处理方法流程图。如图所示,该坡面重度火烧迹地的火后应急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10,获取火烧迹地的火后植被受害状况数据,将火后植被受害状况数据与火烧迹地受损级别数据进行对比,确定火烧迹地的受损级别;其中,火烧迹地受损级别数据可以根据国家林业局发布的《全国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技术规定的通知》获取,按照火后植被受害状况确定火烧迹地的受损级别:1)轻度火烧迹地:受害立木20%以下,仍能恢复生长;2)中度火烧迹地:受害立木20%~49%,生长受到明显的抑制;3)重度火烧迹地:受害立木50%~90%,以濒死木和死亡木为主;4)极重度火烧迹地:受害立木90%以上,剩余活立木达不到疏林标准。S120,若所确定的火烧迹地的受损级别为重度或极重度,则获取火烧迹地所在坡面的坡度和火烧迹地的面积;S130,根据火烧迹地所在坡面的坡度确定降雨侵蚀沟出现的临界坡长、设置阻隔物的长度和间隔距离,其中间隔距离小于临界坡长;其中,当火烧迹地的坡度<30°时,临界坡长根据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坡面重度火烧迹地的火后应急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获取火烧迹地的火后植被受害状况数据,将所述火后植被受害状况数据与火烧迹地受损级别数据进行对比,确定火烧迹地的受损级别;若所确定的火烧迹地的受损级别为重度或极重度,则获取火烧迹地所在坡面的坡度和火烧迹地的面积;根据火烧迹地所在坡面的坡度确定降雨侵蚀沟出现的临界坡长、设置阻隔物的长度和间隔距离,其中所述间隔距离小于所述临界坡长;根据火烧迹地的面积、火烧迹地设置阻隔物的长度和间隔距离确定火烧迹地所需阻隔物的数量;根据所需阻隔物的数量确定所要砍伐的火烧迹地内死亡林木的数量;根据所要砍伐的火烧迹地内死亡林木的数量砍伐死亡林木,其中优先选择死亡树木中的烧焦林木和倒地林木;对所砍伐的林木进行修整,并根据所需阻隔物的数量和长度将所砍伐的死亡林木进行裁剪;根据火烧迹地设置阻隔物的间隔距离将所得到的阻隔物固定设置在经修整后的火烧迹地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坡面重度火烧迹地的火后应急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获取火烧迹地的火后植被受害状况数据,将所述火后植被受害状况数据与火烧迹地受损级别数据进行对比,确定火烧迹地的受损级别;若所确定的火烧迹地的受损级别为重度或极重度,则获取火烧迹地所在坡面的坡度和火烧迹地的面积;根据火烧迹地所在坡面的坡度确定降雨侵蚀沟出现的临界坡长、设置阻隔物的长度和间隔距离,其中所述间隔距离小于所述临界坡长;根据火烧迹地的面积、火烧迹地设置阻隔物的长度和间隔距离确定火烧迹地所需阻隔物的数量;根据所需阻隔物的数量确定所要砍伐的火烧迹地内死亡林木的数量;根据所要砍伐的火烧迹地内死亡林木的数量砍伐死亡林木,其中优先选择死亡树木中的烧焦林木和倒地林木;对所砍伐的林木进行修整,并根据所需阻隔物的数量和长度将所砍伐的死亡林木进行裁剪;根据火烧迹地设置阻隔物的间隔距离将所得到的阻隔物固定设置在经修整后的火烧迹地上,其中,若火烧迹地的坡度小于第一坡度阈值且面积大于第一面积阈值,则阻隔物设定为3m长;若火烧迹地的坡度大于第二坡度阈值且面积小于第二面积阈值,则阻隔物设定为2m长;其余情况下的阻隔物设定为2.5m长;其中,所述第一坡度阈值小于所述第二坡度阈值,所述第一面积阈值大于所述第二面积阈值。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坡面重度火烧迹地的火后应急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火烧迹地受损级别数据为:轻度火烧迹地:受害立木20%以下;中度火烧迹地:受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凤君,舒立福,王立中,王明玉,田晓瑞,陈鹏宇,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