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六轮两驱微耕机,其包括:车体及设置于所述车体上的前轮、中轮、后轮及旋耕机,前轮及中轮通过转向装置设置于所述车体上,转向装置包括:转向器,其设置于所述车体中端的底部;前梁,其设置于所述车体前侧的底部;中梁,其设置于所述车体中端的底部,位于转向器与前梁之间;前梁及中梁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四个转向节;转向横拉杆Ⅰ,其两端分别通过梯形臂与所述前梁两端的转向节的铰接耳铰接;转向横拉杆Ⅱ,其两端分别通过梯形臂与所述中梁两端的转向节的铰接耳铰接;转向直拉杆,其一端与转向器连接,另一端分别与所述两根转向节臂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四轮同向位转向,在四轮中的一轮或两轮打滑时,并不影响其预定的转向角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六轮两驱微耕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农业作业车辆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六轮两驱微耕机。
技术介绍
传统微耕机一般只设计两轮或四轮行走,在田间作业过程中,若遇到泥泞松软的土质时,容易陷入泥土中,造成打滑而无法继续作业。此外,传统微耕机一般采用前轮转向,这种转向模式在前轮中的一轮或两轮遇到打滑现象时,并无法完成转向,容易使微耕机造成失控,相当危险。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缺陷,专利技术了一种六轮两驱微耕机,其采用四轮转向,在四轮中的一轮或两轮打滑时,并不影响其预定的转向角度,更好地确保微耕机在行走时完成转向。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六轮两驱微耕机,其包括:车体及设置于所述车体上的前轮、中轮、后轮及旋耕机,所述后轮为驱动轮,其通过后轮轴可转动的固定在车体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轮及中轮通过转向装置设置于所述车体上,所述转向装置包括:转向器,其设置于所述车体中端的底部;前梁,其设置于所述车体前侧的底部;中梁,其设置于所述车体中端的底部,位于转向器与前梁之间;转向节,其为四个且分别以能够前后摆动的方式铰接于所述前梁及中梁的两端;所述转向节固定设置有向前方延伸的铰接耳,且所述前梁及中梁左端的两个转向节分别固定设置有两根向右方延伸的转向节臂;所述前轮及中轮分别通过转轴以能够转动的方式套设于所述前梁及中梁两端的转向节上;转向横拉杆Ⅰ,其与所述前梁两端的转向节之间设置有梯形臂,所述转向横拉杆Ⅰ两端分别通过梯形臂与所述前梁两端的转向节的铰接耳铰接;转向横拉杆Ⅱ,其与所述前梁两端的转向节之间设置有梯形臂,所述转向横拉杆Ⅱ两端分别通过梯形臂与所述中梁两端的转向节的铰接耳铰接;转向直拉杆,其一端与转向器连接,另一端分别与所述两根转向节臂连接。优选的是,所述转向横拉杆Ⅰ位于所述前梁的前侧及所述转向横拉杆Ⅱ位于所述中梁前侧,或所述转向横拉杆Ⅰ位于所述前梁的后侧及所述转向横拉杆Ⅱ位于所述中梁后侧。优选的是,所述前梁和中梁长度相同,所述前轮和中轮规格尺寸一致。优选的是,所述四个转向节分别铰接于所述前梁及中梁两端的上侧面。本专利技术与现有的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为:本专利技术前轮加中轮四轮同向位转向,在四轮中的一轮或两轮打滑时,并不影响其预定的转向角度,更好地确保微耕机在行走时完成转向。附图说明附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六轮两驱微耕机的省去车体后的俯视图;附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六轮两驱微耕机三对行走轮与转向装置左转弯时的结构示意图;附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六轮两驱微耕机的前轮和中轮与转向装置左转弯时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转向节臂,2.前轮,3.转向直拉杆,4.中轮,5.梯形臂,6.转向器,7.后轮轴,8.旋耕机,9.后轮,10.变速器,11.转向横拉杆Ⅱ,12.转向节,13.转向横拉杆Ⅰ,14.转轴,15.铰接耳,16.中梁,17.前梁。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并结合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描述本专利技术,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但应当理解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需要理解的是,本专利技术的以下实施方式中所提及的“上”、“下”、“左”、“右”、“前”、“后”均以各图所示的方向为基准,这些用来限制方向的词语仅仅是为了便于说明,并不代表对本专利技术具体技术方案的限制。实施例如图1、图2、图3所示,一种六轮两驱微耕机,其包括:车体(图未视)、行走轮及旋耕机8,行走轮为三对,包括前轮2、中轮4及后轮9,前轮2、中轮4及后轮9分别设置于车体底部前侧、中部及后侧,后轮9通过后轮9轴与车体上的变速器10连接,其为给微耕机行走提供驱动力的驱动轮。旋耕机8设置于微耕机尾部,微耕机在行进过程中带着旋耕机8移动以在行进过程中进行旋耕作业。前轮2及中轮4通过转向装置设置于车体上,如图1或图2所示,转向装置包括:转向器6、前梁17、中梁16、转向节12、转向横拉杆Ⅰ13、转向横拉杆Ⅱ11、转向直拉杆3,其中:转向器6设置于车体中端的底部;前梁17设置于车体底部的前侧,其左右两端的上侧面上分别以能够前后摆动的方式铰接有两个转向节12,左端转向节12的左侧固定设置有向前延伸的铰接耳15,右端转向节12的右侧固定设置有向前延伸的铰接耳15,且右端转向节12还固定设置有向左方延伸的转向节臂1。转向横拉杆Ⅰ13与前梁17两端的转向节12之间设置有梯形臂5,前梁17左右两端的转向节12的铰接耳15分别通过梯形臂5与转向横拉杆Ⅰ13的左右两端铰接,两个前轮2分别通过转轴14以能够转动的方式套设于前梁17左右两端的转向节12上,在微耕机行进过程中,前轮2通过转轴14绕着转向节12转动以在田地中行进。当前梁17右端的转向节12发生摆动时,其通过转向横拉杆Ⅰ13带动左端转向节12对应地向相同的方向进行摆动,从而带动两个前轮2往同一方向摆动。中梁16设置于车体底部的中端,位于转向器与前梁之间与前梁17相同,中梁16左右两端的上侧面上分别以可前后摆动的方式铰接有两个转向节12,其左端转向节12的左侧固定设置有向前延伸的铰接耳15,其右端转向节12的右侧固定设置有向前延伸的铰接耳15,且右端转向节12还固定设置有向左方延伸的转向节臂1,转向横拉杆Ⅱ11与中梁16两端的转向节12之间设置有梯形臂5,中梁16左右两端的转向节12的铰接耳15分别通过梯形臂5与转向横拉杆Ⅱ11的左右两端铰接,两个中轮4分别通过转轴14以能够转动的方式套设于中梁16左右两端的转向节12上,在微耕机行进过程中,中轮4通过转轴14绕着转向节12转动以在田地中行进。转向横拉杆Ⅱ11使中梁16的左端转向节12跟随其右端的转向节12对应地往相同方向摆动,从而使两个中轮4在转向时往同一方向摆动。转向直拉杆3,其一端与转向器6连接,另一端分别与两根转向节臂1连接。转向器6输出的力作用于转向直拉杆3上,使转向直拉杆3向前或向后移动,从而带动转向节臂1及转向节12转动。转向横拉杆Ⅰ13位于前梁17的前侧及转向横拉杆Ⅱ11位于中梁16前侧,或转向横拉杆Ⅰ13位于前梁17的后侧及转向横拉杆Ⅱ11位于中梁16后侧,所以当前轮2和中轮4是同向位转向的,在四轮中的一轮或两轮打滑时,并不影响其预定的转向角度,更好地确保微耕机在行走时完成转向。以上公开的仅为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但是,本专利技术并非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思之的变化,都应落入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六轮两驱微耕机,其包括:车体及设置于所述车体上的前轮、中轮、后轮及旋耕机,所述后轮为驱动轮,其通过后轮轴可转动的固定在车体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轮及中轮通过转向装置设置于所述车体上,所述转向装置包括:转向器,其设置于所述车体中端的底部;前梁,其设置于所述车体前侧的底部;中梁,其设置于所述车体中端的底部,位于转向器与前梁之间;转向节,其为四个且分别以能够前后摆动的方式铰接于所述前梁及中梁的两端;所述转向节固定设置有向前方延伸的铰接耳,且所述前梁及中梁左端的两个转向节分别固定设置有两根向右方延伸的转向节臂;所述前轮及中轮分别通过转轴以能够转动的方式套设于所述前梁及中梁两端的转向节上;转向横拉杆Ⅰ,其与所述前梁两端的转向节之间设置有梯形臂,所述转向横拉杆Ⅰ两端分别通过梯形臂与所述前梁两端的转向节的铰接耳铰接;转向横拉杆Ⅱ,其与所述前梁两端的转向节之间设置有梯形臂,所述转向横拉杆Ⅱ两端分别通过梯形臂与所述中梁两端的转向节的铰接耳铰接;转向直拉杆,其一端与转向器连接,另一端分别与所述两根转向节臂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六轮两驱微耕机,其包括:车体及设置于所述车体上的前轮、中轮、后轮及旋耕机,所述后轮为驱动轮,其通过后轮轴可转动的固定在车体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轮及中轮通过转向装置设置于所述车体上,所述转向装置包括:转向器,其设置于所述车体中端的底部;前梁,其设置于所述车体前侧的底部;中梁,其设置于所述车体中端的底部,位于转向器与前梁之间;转向节,其为四个且分别以能够前后摆动的方式铰接于所述前梁及中梁的两端;所述转向节固定设置有向前方延伸的铰接耳,且所述前梁及中梁左端的两个转向节分别固定设置有两根向右方延伸的转向节臂;所述前轮及中轮分别通过转轴以能够转动的方式套设于所述前梁及中梁两端的转向节上;转向横拉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全开,
申请(专利权)人:全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西;45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