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玻纤增强PP拉条工艺玻纤导向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160811 阅读:1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7-01 15: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长玻纤增强PP拉条工艺玻纤导向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框架上安装燕尾型导向圈,其材料可以为铜、陶瓷或其他耐磨材料;导向圈呈燕尾型分布,每个导向圈对应一股玻纤;所有导向圈排列后形成的分布角,可以从30度倒180度不等,可以根据实际应用改变角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和现有技术相比:玻纤可以放置在设备中轴线的两侧,以灵活的角度穿过导向圈后,平行于设备的中轴线穿出,进入下一个工艺流程,而不需要占用过多的面积。根据生产现场的实际情况,燕尾分部的角度可以调整,以适应场地要求。(*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长玻纤增强PP拉条工艺玻纤导向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框架上安装燕尾型导向圈,其材料可以为铜、陶瓷或其他耐磨材料;导向圈呈燕尾型分布,每个导向圈对应一股玻纤;所有导向圈排列后形成的分布角,可以从30度倒180度不等,可以根据实际应用改变角度。本技术和现有技术相比:玻纤可以放置在设备中轴线的两侧,以灵活的角度穿过导向圈后,平行于设备的中轴线穿出,进入下一个工艺流程,而不需要占用过多的面积。根据生产现场的实际情况,燕尾分部的角度可以调整,以适应场地要求。【专利说明】长玻纤增强PP拉条工艺玻纤导向装置
本技术属于一种塑料改性拉条工艺所需零件,特别设计对玻纤导向装置的改进。
技术介绍
专利US6,264,746 BI公开了一种用于连续玻璃纤维增强PP的模头及相关玻璃纤维的工作工艺。但该专利中,玻璃纤维和挤出机是垂直接触的,因此整个生产线是呈L型布局的,在实际生产中会占用较多的生产面积。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技术将开发一种适用于“直线型”生产布局分部的玻纤导向装置,通过使用该装置,玻纤和设备在同一中轴线上,从而减少占地面积。为了实现上述本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其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长玻纤增强PP拉条工艺玻纤导向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框架上安装燕尾型导向圈,其材料可以为铜、陶瓷或其他耐磨材料;导向圈呈燕尾型分布,每个导向圈对应一股玻纤;所有导向圈排列后形成的分布角,可以从30度到180度不等,可以根据实际应用改变角度。本技术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积极效果:玻纤可以放置在设备中轴线的两侧,以灵活的角度穿过导向圈后,平行于设备的中轴线穿出,进入下一个工艺流程,而不需要占用过多的面积。根据生产现场的实际情况,燕尾分部的角度可以调整,以适应场地要求。【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结构正视图。图2是本技术平面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实施例的长玻纤增强PP拉条工艺玻纤导向装置,设计的燕尾型导向圈,其结构能够保证在生产长玻纤增强PP材料的过程中,玻纤从纱团中抽出后,通过导向装置改变前进方向,进入模头。如图1、图2所示,玻纤3在导向装置的框架2的上方,以某一个角度穿过燕尾型导向圈1,经过燕尾型导向圈后,玻纤3以平行于设备中轴线的方向移动,进入下一个设备。这样不论玻纤如何放置,以何种角度放置,都可以通过导向装置后,始终平行于设备中轴线。以上实施例只是对于本技术的结构进行描述,但实施例和附图并不是用来限定本技术的。例如:垂直下料口并不局限于90°绝对垂直于水平线,其仅仅指代正常物料通道。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之精神和范围内,所做的任何等效变化或润饰或变相解释,同样属于本专利技术之保护范围。因此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本申请的权利要求所界定的内容为标准。【权利要求】1.一种长玻纤增强PP拉条工艺玻纤导向装置,包括框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框架上安装导向圈,导向圈呈燕尾型分布,每个导向圈对应一股玻纤;所有导向圈排列后形成不同的分布角。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圈采用耐磨材料制作而成,所述分布角从30度到180度不等。【文档编号】B29C47/08GK203665901SQ201320643070【公开日】2014年6月25日 申请日期:2013年10月18日 优先权日:2013年10月18日 【专利技术者】潘文强 申请人:南京京锦元科技实业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长玻纤增强PP拉条工艺玻纤导向装置,包括框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框架上安装导向圈,导向圈呈燕尾型分布,每个导向圈对应一股玻纤;所有导向圈排列后形成不同的分布角。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文强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京锦元科技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