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留阻值低的可调电阻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156262 阅读:2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6-30 20: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可调电阻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残留阻值低的可调电阻,该可调电阻采用由柔性电路板制成的电阻片,并将电阻片与端子配合连接后经由注塑固定并成型为本体,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将电阻片与端子贴平定位于本体的注塑模具的型腔内并注塑成型本体,注塑过程中,注塑压力一方面面会使得柔性的电阻片与端子紧密贴合,同时成型的本体会将电阻片与端子进行包覆,使得两者有效固定,由于不需要铆接,因此电阻片不会容易在生产过程中造成短路或者断路,而且更加便于生产,此外,由于电阻片与端子之间紧密的贴合,因此能够有效保证两者之间的导通性能,减少了可调电阻整体的残留阻值和干扰。(*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可调电阻
,特别涉及一种残留阻值低的可调电阻,该可调电阻采用由柔性电路板制成的电阻片,并将电阻片与端子配合连接后经由注塑固定并成型为本体,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将电阻片与端子贴平定位于本体的注塑模具的型腔内并注塑成型本体,注塑过程中,注塑压力一方面面会使得柔性的电阻片与端子紧密贴合,同时成型的本体会将电阻片与端子进行包覆,使得两者有效固定,由于不需要铆接,因此电阻片不会容易在生产过程中造成短路或者断路,而且更加便于生产,此外,由于电阻片与端子之间紧密的贴合,因此能够有效保证两者之间的导通性能,减少了可调电阻整体的残留阻值和干扰。【专利说明】—种残留阻值低的可调电阻
本技术涉及可调电阻
,特别涉及一种残留阻值低的可调电阻。
技术介绍
一般是根据用户对旋转柱(手柄)的滑动转动来改变输出电阻的电子器件,在诸多电子产品中均会有所使用。旋转式可变电阻的工作原理是通过旋转柱的转动来带动折动片沿旋转,以此改变折动片与本体(一般由塑料等绝缘材料制成)上的电阻片的抵接点,进而电阻片上的改变导电通路,使得可变电阻的输出电阻改变。为了输出电阻值,不可避免的需要在电阻片上连接并固定输出端子。目前,为了固定输出端子,一般采用在硬质材料制成电阻片,然后在电阻片上铆接输出端子后在将两者固定到本体上。但是,这种结构存在不少缺点:(I)铆接前必须在电阻片上冲孔,冲孔产生的碎屑容易附着到电阻片表面导致电阻片短路;(2)铆接加工难度大,铆接时如果外力过大容易损坏电阻片,外力过小又难以将输出端子和电阻片铆紧,容易导致短路;(3)铆接后输出端子与硬质的电阻片难以良好贴合,容易产生较大的残留阻值和干扰。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避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加工难度小、不容易产生短路或者断路且残留阻值和干扰低的旋转式可调电阻。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提供了一种残留阻值低的可调电阻,包括:旋转柱:其一端部为操作部,另一端部为旋转部,所述旋转部设置有旋转座;支撑架:开设有开口,所述旋转柱的操作部从所述开口穿出;折动子:一面固定于所述旋转部端面以随所述旋转部转动而转动,另一面设置有触脚组;电阻片:其设置有电阻线路的表面与所述折动子的触脚组抵接,随所述折动子的转动改变电阻线路的导电通路;端子:固定于所述电阻片并与所述电阻片导电连接以输出电阻值;本体座:与所述支撑架匹配连接,设置有容置腔,所述电阻片固定于所述容置腔的腔底,所述旋转座限位于容置腔内旋转;所述电阻片为软性电路板式的电阻片,所述电阻片与所述端子配合连接后经由注塑固定并成型为所述本体座。其中,所述支撑架的的开口处设置有筒状部,所述旋转柱的操作部穿过所述筒状部。其中,所述旋转柱的旋转部侧面设置有限位凸块,所述支撑架设置有限位卡块,所述端子的输出电阻值为最大值或者最小值时所述限位凸块抵接与所述限位卡块。其中,所述容置腔的腔底设置有轴槽,所述旋转座的底面设置有与所述轴槽匹配的轴突。其中,所述折动子上包括第一折动片和第二折动片,所述电阻片设置有分别与第一折动片和第二折动片对应的电阻线路,每路电阻线路分别接有端子。其中,所述支撑架固定有中段片,所述中段片设置有与所述旋转座抵接的弧形凸起,所述旋转座设置有与所述弧形凸起匹配的分段槽,所述弧形凸起随所述旋转座的转动而嵌入/转出所述分段槽。其中,所述旋转座上设置有一个分段槽,所述弧形凸起嵌入所述分段槽时所述端子输出的电阻值为电阻片中总电阻值的一半。其中,所述中段片包括分别与弧形凸起两翼连接弧形弹性部,所述弧形弹性部分别连接有固定部。其中,所述支撑架设置有固定凸起,所述固定部开设有与所述固定凸起匹配的通孔,所述固定凸起穿过所述通孔后抵接于所述本体座。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残留阻值低的可调电阻,该可调电阻改变以往电阻片与端子之间的连接固定结构,采用由柔性电路板制成的电阻片,并将电阻片与端子配合连接后经由注塑固定并成型为本体,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只需要利用夹具将电阻片与端子贴平定位于本体的注塑模具的型腔内,在现有生产流程中的本体注塑环节进行注塑成型本体,注塑过程中,注塑压力一方面面会使得柔性的电阻片(在注塑压力下会随端子的表面结构产生一定的微小形变)与端子紧密贴合,同时成型的本体会将电阻片与端子进行包覆,使得两者有效固定,由于不需要铆接,因此电阻片不会容易在生产过程中造成短路或者断路,而且更加便于生产,此外,由于电阻片与端子之间紧密的贴合,因此能够有效保证两者之间的导通性能,减少了可调电阻整体的残留阻值和干扰。【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利用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但附图中的实施例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任何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以下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一种残留阻值低的可调电阻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残留阻值低的可调电阻的分解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一种残留阻值低的可调电阻的剖示图。图4为本技术一种残留阻值低的可调电阻的另一剖示图。在图1至图4中包括有:I——旋转柱、11——旋转座、12——限位凸块、13——轴突、111——分段槽、2——支撑架、21——筒状部、22——固定凸起、23——限位卡块、31——第一折动子、32第二折动子、33—触脚组、4—电阻片、5—端子、6—本体座、61—容置腔、62——轴槽、7—中段片、71—弧形凸起、72—弧形弹性部、73—固定部。【具体实施方式】结合以下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本技术一种残留阻值低的可调电阻的【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至图4所示,包括:旋转柱1:其一端部为操作部,另一端部为旋转部,所述旋转部设置有旋转座U、设置于侧面的限位凸块12和设置与底面的轴突13,所述旋转座11上开设有分段槽111 ;支撑架2:开设有开口,开口处设置有筒状部21,所述旋转柱I的操作部经所述开口从筒状部21的内腔穿出,筒状部21限位旋转柱I以保证其旋转时不会产生晃动,进一步,支撑架2设置有限位卡块23,当旋转柱I旋转至限位凸块12与限位卡块23相抵时,则无法继续旋转,仅能回旋,从而保证旋转柱I不会旋转过度;折动子:本实施例中,折动子包括第一折动子31和第二折动子32,第一折动子31和第二折动子32分别由金属片制成,第一折动子31和第二折动子32均是上表面固定于旋转部的端面,下表面设置触脚组33 ;电阻片4:由柔性电路板材制成,其上表面设置有两组电阻线路以分别对应第一折动子31和第二折动子32,设置有电阻线路的表面与所述折动子的触脚组33抵接,随所述折动子的转动改变电阻线路的导电通路,本处采用的电阻片4为软性电路板式的电阻片4 ;端子5:固定于所述电阻片4并与所述电阻片4导电连接以输出电阻值,在本实施例中,端子5分成多组相对独立端子5组,以分别输出不同电阻线路的电阻值;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采用两组电阻线路、两个折动子以及两组端子5,从而形成两组独立的电阻值输出,具体的,为了获得更多的独立的电阻值输出,可以在电阻片4上设置更多的电阻线路,同时设置数量相应的折动子和端子5组即可;本体座6:与所述支撑架2匹配连接,设置有容置腔61,所述电阻片4固定于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残留阻值低的可调电阻,包括:旋转柱:其一端部为操作部,另一端部为旋转部,所述旋转部设置有旋转座;支撑架:开设有开口,所述旋转柱的操作部从所述开口穿出;折动子:一面固定于所述旋转部端面以随所述旋转部转动而转动,另一面设置有触脚组;电阻片:其设置有电阻线路的表面与所述折动子的触脚组抵接,随所述折动子的转动改变电阻线路的导电通路;端子:固定于所述电阻片并与所述电阻片导电连接以输出电阻值;本体座:与所述支撑架匹配连接,设置有容置腔,所述电阻片固定于所述容置腔的腔底,所述旋转座限位于容置腔内旋转;其特征在于:所述电阻片为软性电路板式的电阻片,所述电阻片与所述端子配合连接后经由注塑固定并成型为所述本体座。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庆贤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福哥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