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生产可吸收皮肤缝合钉的模具及其生产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0151148 阅读:203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6-30 18:3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生产可吸收皮肤缝合钉的模具,所述模具包括定模组件和动模组件,定模组件包括上型板,动模组件包括下型板,上型板与所述下型板相互配合形成成型可吸收皮肤缝合钉的型腔。利用本发明专利技术模具生产的,产品尺寸精度更高及外观更精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生产可吸收皮肤缝合钉的模具,所述模具包括定模组件和动模组件,定模组件包括上型板,动模组件包括下型板,上型板与所述下型板相互配合形成成型可吸收皮肤缝合钉的型腔。利用本专利技术模具生产的,产品尺寸精度更高及外观更精密。【专利说明】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微型成型模具,特别涉及用于生产一种手术过程中使用的可吸收皮肤缝合钉的模具,以及利用该模具生产可吸收皮肤缝合钉的生产方法。
技术介绍
医用可吸收手术缝合钉主要应用于普通外科和整形外科等需要缝合的手术中,可吸收皮肤缝合钉要求有足够的力学强度,且在人体内特定的条件下降解,并且有良好的尺寸稳定性,因此可吸收皮肤缝合钉生产制备极为关键,一般的生产方法无法达到上述要求。目前生产可吸收皮肤缝合钉的模具,注塑出的不良品及流道由于物性的改变也不可二次使用,传统的注塑模具原料损耗比较大。专利CN102488540B公开了一种高强度可吸收缝合钉,该缝合钉包括采用钉体和紧固件,钉体包括底座和固定在同一底座上的两个以上钉身,并沿每个钉身的轴线方向设置贯通钉体的安装孔;紧固件设有与钉身数量、位置相对应的卡孔,并通过该卡孔与钉体顶部卡接。缝合钉部件复杂,需要多种成型模具,必然带来要原料的浪费,生产效率降低。因此如何提高模具的原料利用率成为模具设计的关键,且可吸收手术缝合钉作为植入皮肤内的微型零件,要求有稳定且超高标准的尺寸及质量稳定特性,而传统模具的浇口形式、粘模、分型错位等现象是影响产品高质量特性的重要因素,也降低了制品的生产效率,提高了可吸收皮肤缝合钉的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克服了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用于生产可吸收皮肤缝合钉的模具及利用该模具生产可吸收皮肤缝合钉的生产方法,本专利技术的模具能大幅提高原材料的利用率,可连续化、自动化的生产出稳定且高标准的可吸收皮肤缝合钉,实现了产品的低成本、高效率的生产。本专利技术的生产方法生产的可吸收皮肤缝合钉在临床皮肤缝合过程有足够的力学强度,且在人体三周内有一定力学强度保留,四周发生崩解,不影响组织愈合,制品在体内力学强度保留期间,具有良好的尺寸稳定性。本专利技术模具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用于生产可吸收皮肤缝合钉的模具,所述模具包括:定模组件和动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定模组件包括隔热板、顶板、上型板、热流道、导向套、第I锁固件、第2锁固件,所述隔热板设于顶板上表面上并用第I锁固件固定,所述上型板设于顶板下表面上并用第2锁固件将顶板与上型板固定,所述导向套分布于上型板的4个角,所述热流道穿过隔热板和顶板,置于上型板内;所述动模组件包括下型板、托板、镶针、导向柱、第3锁固件及顶杆,所述托板位于下型板下表面上并用第3锁固件固定,所述导向柱分布于下型板的4个角并于导向套对应,所述镶针设于托板上表面并穿过下型板,所述顶杆穿过托板和下型板;所述上型板与所述下型板相互配合形成成型所述可吸收皮肤缝合钉的型腔。其中,所述上型板分型面中心有一凹槽,所述下型板分型面中心有一凸台,所述凹槽有第一端面和第一侧面,所述凸台具有一个与所述凹槽对应并相互抵靠的第二端面和第二侧面。其中,所述可吸收皮肤缝合钉型腔均分于所述上型板和所述下型板,并均等排布在所述上型板凹槽或所述下型板凸台的圆周,数量为偶数个。其中,所述热流道的注入口设于所述第一端面的中心,所述第二端面设有流道槽,所述第一端面与所述第二端面相互抵靠配合形成成型所需的流道空间。进一步,所述流道分为主流道和分流道,所述主流道采用等角分布,所述主流道在末端一分为二形成分流道,所述分流道与所述型腔一一对应。优选的,所述分流道与所述可吸收皮肤缝合钉型腔以潜伏浇口的形式连通。进一步优选的,其特征在于,所述镶针设于所述托板上表面并穿过所述下型板,所述镶针头部高出所述下型板可吸收皮肤缝合钉型腔底面0.2mm。其中,所述顶杆穿过所述托板和下型板,所述顶杆头部与所述下型板可吸收皮肤缝合钉型腔底面平齐。利用本专利技术模具生产的可吸收皮肤缝合钉,其外形为U型仿马蹄结构,由钉冠、两个对称的钉腿及钉腿末端向内侧突出的两个对称锲型倒刺装置组成。可吸收皮肤缝合钉要求有足够的力学强度,且在人体内特定的条件下降解,并且有良好的尺寸稳定性,为此,可吸收皮肤缝合钉的原料选择也很关键。本专利技术的可吸收皮肤缝合钉的原材料采用了一种L-丙交酯、乙交酯无规共聚物,其中共聚物中L-丙交酯的摩尔含量为50%?70%,乙交酯的摩尔含量为30%?50%。该无规共聚物具有良好的熔融流变性能,易加工。本专利技术所设计模具配合微型注塑成型加工制备得到可吸收皮肤缝合钉,加工条件为:温度(进料段150?185°C、熔融段165?210°C、射嘴155?190°C )、压力(40?75bar)。相对于传统注塑模具设计及生产方法,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一、采用所述热流道的方式能有效降低可吸收皮肤缝合钉原材料的损耗率,提高了生产效率;可吸收皮肤缝合钉型腔以圆形均匀排布,其结构紧凑,节省微型模具的宝贵空间,其流道方式采用等角分布的平衡流道,保证了各型腔填充的一致性,使注塑出的可吸收皮肤缝合钉具有超高的尺寸及质量稳定性,潜伏浇口的使用可减少可吸收皮肤缝合钉的浇口痕迹并使流道与成形的可吸收皮肤缝合钉自动脱落,实现了连续化、自动化生产,提高生产效率。二、根据可吸收皮肤缝合钉的外观特性,其型腔需在上型板及下型板上各占一半,镶针伸出下型板可吸收皮肤缝合钉型腔底面0.2mm,增加了下型板对可吸收皮肤缝合钉的附着力,避免粘在上型板上,利于顶杆对可吸收皮肤缝合钉的顶出,下型板凸台与上型板凹槽侧面的相互抵靠可使上型板与下型板定位更精确,产品尺寸精度更高及外观更精密,提高可吸收皮肤缝合钉的产品质量;三、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加工方法加工的可吸收皮肤缝合钉具有优良的力学性能及可靠的体内降解要求,保证手术取得成功。【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可吸收皮肤缝合钉模具的组立侧视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可吸收皮肤缝合钉模具的成型区域结构示意图。图3是由图1所示的可吸收皮肤缝合钉模具注塑成型的流道及可吸收皮肤缝合钉示意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10定模组件;11隔热板;12第一锁固件;13顶板;14导向套;15上型板;16热流道;17第二锁固件;18凹槽;20动模组件;21下型板;22导向柱;23托板;24镶针;25顶杆;26第三锁固件;27凸台;30流道槽;31流道;40成型空间;41可吸收皮肤缝合钉;161注入口 ;181第一端面;182第一侧面;271第二端面;272第二侧面;311主流道;312分流道;313潜伏浇口 ;401上型板成型空间;402下型板成型空间。【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实施例:参照附图,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可吸收皮肤缝合钉成型模具包括定模组件10和动模组件20 ;所述定模组件10包括隔热板11、顶板13、上型板15、热流道16、导向套14、第I锁固件12、第2锁固件17。所述隔热板11用所述第一锁固件12固定于所述顶板13上表面上,所述上型板15用所述第2锁固件17固定于所述顶板13下表面,所述导向套14分布于所述上型板15的4个角。所述动模组件20包括下型板21、托板23、镶针24、导向柱22、第3锁固件26及顶杆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生产可吸收皮肤缝合钉的模具,所述模具包括:定模组件和动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定模组件包括隔热板、顶板、上型板、热流道、导向套、第1锁固件、第2锁固件,所述隔热板设于顶板上表面上并用第1锁固件固定,所述上型板设于顶板下表面上并用第2锁固件将顶板与上型板固定,所述导向套分布于上型板的4个角,所述热流道穿过隔热板和顶板,置于上型板内;所述动模组件包括下型板、托板、镶针、导向柱、第3锁固件及顶杆,所述托板位于下型板下表面上并用第3锁固件固定,所述导向柱分布于下型板的4个角并于导向套对应,所述镶针设于托板上表面并穿过下型板,所述顶杆穿过托板和下型板;所述上型板与所述下型板相互配合形成成型所述可吸收皮肤缝合钉的型腔。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缪忠尉唐郁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颐合恒瑞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