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光饰机废液处理与中水循环利用一体化设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集成了PLC中控装置、废水池、反应池、药剂投加系统、离心分离系统、超滤装置和清水池,PLC中控装置实现所述一体化设备的自动化控制,反应池通过废液进口和第一加药进口分别与废水池和药剂投加系统连接,反应池的出水口与离心分离系统进水口连接,离心分离系统出水口连接超滤装置进水口,超滤装置出水口与清水池进水口连接,清水池通过第二加药进口连接药剂投加系统。本设备设计先进、体积紧凑、功能齐备,能实现废水循环使用和达标排放,采用PLC自动控制,自动化程度高,人工操作工作量小。(*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光饰机废液处理与中水循环利用一体化设备,本技术集成了PLC中控装置、废水池、反应池、药剂投加系统、离心分离系统、超滤装置和清水池,PLC中控装置实现所述一体化设备的自动化控制,反应池通过废液进口和第一加药进口分别与废水池和药剂投加系统连接,反应池的出水口与离心分离系统进水口连接,离心分离系统出水口连接超滤装置进水口,超滤装置出水口与清水池进水口连接,清水池通过第二加药进口连接药剂投加系统。本设备设计先进、体积紧凑、功能齐备,能实现废水循环使用和达标排放,采用PLC自动控制,自动化程度高,人工操作工作量小。【专利说明】一种光饰机废液处理与中水循环利用一体化设备
本专利技术创造属于水处理设备
,主要涉及一种光饰机废液处理与中水循环利用一体化设备。
技术介绍
由于光饰机在工作过程中工艺要求,需要在水中添加一定比例的研磨液或者光亮齐U、同时添加磨料,加工过程中被加工金属件与磨料相互摩擦会形成的微小颗粒并悬浊在液体中,工作结束后,由于废水特性这些颗粒的高度分散在废液中,不易沉降,形成浊度、悬浮物含量过高的废液,无法重复利用,后续处理不当直接排放将造成相当程度的环境污染,为达到节约用水、废液无害化等环保要求,设计此套一体化设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创造提供了一种光饰机废液处理与中水循环利用一体化设备,其目的在于实现光饰机废液处理达标排放与中水循环利用两种功能。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创造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光饰机废液处理与中水循环利用一体化设备,所述一体化设备集成了 PLC中控装置、废水池、反应池、药剂投加系统、离心分离系统、超滤装置和清水池,PLC中控装置实现所述一体化设备的自动化控制,反应池通过废液进口和第一加药进口分别与废水池和药剂投加系统连接,反应池的出水口与离心分离系统进水口连接,离心分离系统出水口连接超滤装置进水口,超滤装置出水口与清水池进水口连接,清水池通过第二加药进口连接药剂投加系统。上述的光饰机废液处理与中水循环利用一体化设备,PLC中控装置包括PLC主机、继电器组、输入端口及输出端口。上述的光饰机废液处理与中水循环利用一体化设备,废水池中装有第一液位传感器,潜水泵及第一搅拌减速电机,底部设有排空阀;第一液位传感器与PLC中控装置输入端口连接,潜水泵及第一搅拌减速电机与PLC中控装置输出端口连接。上述的光饰机废液处理与中水循环利用一体化设备,反应池中装有第二液位传感器、第一 pH传感器、第二搅拌减速电机,上部设有废液进口及第一加药进口,下部出口设有电磁阀;反应池中第二液位传感器及第一 pH传感器与PLC中控装置输入端口连接;反应池废水进口与废水池中潜水泵出口连接;第二搅拌减速电机及电磁阀与PLC中控装置输出端口连接。上述的光饰机废液处理与中水循环利用一体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药剂投加系统设有四台计量泵、四台耐酸碱泵和六个药剂池;第一计量泵下方设有第一药剂池,第二计量泵下方设有第二药剂池,第三计量泵下方设有第三药剂池,第四计量泵下方设有第六药剂池,第一耐酸碱泵与第三耐酸碱泵下方设有第四药剂池,第二耐酸碱泵与第四耐酸碱泵下方设有第五药剂池,四台计量泵及四台耐酸碱泵都PLC中控装置输出端口连接;第一计量泵、第二计量泵、第三计量泵、第一耐酸碱泵及第二耐酸碱泵与反应池的第一加药进口连接。上述的光饰机废液处理与中水循环利用一体化设备,所述的离心分离系统包括离心机及中水池,离心机电机与PLC中控装置输出端口连接,离心机入水口与反应池出口的电磁阀连接,离心机出水口与中水池连接,中水池中装有第三液位传感器,第三液位传感器与PLC中控装置输入端口连接。上述的光饰机废液处理与中水循环利用一体化设备,所述的超滤装置包括增压泵及过滤罐,增压泵进水口与中水池连接,出水口装有球阀,球阀之后装有转子流量计,然后与过滤罐进口连接,增压泵与PLC中控装置输出端口连接。上述的光饰机废液处理与中水循环利用一体化设备,清水池中装有第二 pH传感器和第三搅拌减速电机,上部设有第二加药进口及清水池进水口,下部设有取水口,并装有球阀;第四计量泵、第三耐酸碱泵及第四耐酸碱泵与清水池第二加药进口连接,第二 PH传感器与PLC中控装置输入端口连接,第三搅拌减速电机与PLC中控装置输出端口连接。本专利技术创造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创造的光饰机废液处理与中水循环利用一体化设备,具有结构紧凑合理耗材少,操作管理简便易行,运行成本较低,运行安全,处理效率高、效果稳定可靠,可有效去除废液中的悬浮颗粒物,去除废液中污染物,不仅可以实现中水循环回用,同时实现达标排放等优点,为企业排污解决后顾之忧。对比现有常用的净化处理方法,本专利技术创造不但发挥了传统絮凝处理简单易行的优势,而且还具有自身独特的优点,综合表现为:(I)本专利技术创造是针对光饰机废液处理专用设备,每小时可以处理400-500L污水,设备设计先进、体积紧凑、功能齐备,通过处理模式切换可以实现循环利用与达标排放两种功能。(2)采用分离因素在2000以上的高速离心机,可以快速、高效地分离光饰机废液中的固体悬浮颗粒,具有出水水质稳定、污泥含水率低等特性,废液经过净化处理后可以回收92%?97%水量循环使用或达标排放。(3)易于实现自动化,反应系统运行参数主要是药剂投加量,其可以通过计量泵控制,且计量泵设定简单方便准确,酸碱泵启动关闭也可以通过PLC控制,因此整个过程的可控程度乃至自动控制水平都较高,人工操作量少。【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创造的工艺原理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创造的电控图。附图标记说明:1_PLC中控装置;2_PLC主机;3_继电器组;4_输入端口 ;5-输出端口 ;6_废水池;7_第一搅拌减速电机;8_第一液位传感器;9_潜水泵;10_排空阀;11_反应池;12-第二搅拌减速电机;13-废液进口 ; 14-第二液位传感器;15-第一 pH传感器;16-第一加药进口 ;17_电磁阀;18-第一药剂池;19-第二药剂池;20_第三药剂池;21_第四药剂池;22_第五药剂池;23_第六药剂池;24_第一计量泵;25_第二计量泵;26_第三计量泵;27_第三耐酸碱泵;28_第一耐酸碱泵;29_第四耐酸碱泵;30_第二耐酸碱泵;31_第四计量泵;32-离心机;33-离心机入水口 ;34_离心机出水口 ;35_中水池;36_第三液位传感器;37_增压泵;38_球阀;39_转子流量计;40_过滤罐;41_过滤罐进口 ;42_过滤罐出口 ;43_清水池;44_第三搅拌减速电机;45-第二加药进口 ;46_清水池进水口 ;47_第二pH传感器;48-球阀。【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专利技术创造做进一步的说明: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创造提出了一种光饰机废液处理与中水循环利用一体化设备,其工艺原理如图1中所示,包括PLC中控装置1、废水池6、反应池11、药剂投加系统、离心分离系统、超滤装置、清水池42。如图2所示,PLC中控装置I包括PLC主机2、继电器组3、输入端口 4及输出端口5,输入端口 4与各pH传感器、液位传感器连接,输出端口 5与各电机、各泵及电磁阀17连接。废液池6中装有第一液位传感器8、潜水泵9及第一搅拌减速电机7,底部设有排空阀10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光饰机废液处理与中水循环利用一体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一体化设备集成了PLC中控装置(1)、废水池(6)、反应池(11)、药剂投加系统、离心分离系统、超滤装置和清水池(43),PLC中控装置(1)实现所述一体化设备的自动化控制,反应池(11)通过废液进口(13)和第一加药进口(16)分别与废水池(6)和药剂投加系统连接,反应池(11)的出水口与离心分离系统进水口连接,离心分离系统出水口连接超滤装置进水口,超滤装置出水口与清水池(43)进水口连接,清水池(43)通过第二加药进口(45)连接药剂投加系统。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吉艳,耿聰,刘韶杰,渠世行,迟松江,王新,邹成龙,
申请(专利权)人:沈阳工业大学,大连隆正光饰机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