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黄业新专利>正文

一种含吡蚜酮和噻唑磷的农药颗粒剂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150322 阅读:178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6-30 18:1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含吡蚜酮和噻唑磷的农药颗粒剂,有效成分由吡蚜酮和噻唑磷按照重量比为1:10-20复配组成。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专利技术复配增效明显,能够延缓单剂使用的抗药性,降低农药用量,节约投入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含吡蚜酮和噻唑磷的农药颗粒剂,有效成分由吡蚜酮和噻唑磷按照重量比为1:10-20复配组成。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复配增效明显,能够延缓单剂使用的抗药性,降低农药用量,节约投入成本。【专利说明】一种含吡蚜酮和噻唑磷的农药颗粒剂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含吡蚜酮和噻唑磷的农药颗粒剂。
技术介绍
农药单剂在使用时往往受防治效果、使用范围和药害等因素制约,而且随着病虫害抗药性的增强,防治效果降低。目前,农药科研人员在研发新药的同时,主要通过复配来克服原有农药单剂的使用缺陷。吡蚜酮是一种全新结构的吡啶杂环类杀虫剂,主要用于各类作物上的蚜虫、粉虱、叶蝉及各种飞虱的防治。吡蚜酮在植物体内具有内吸传导性,穿过植物的薄壁组织进入植物体内,在植物韧皮部和木质部内进行向顶端和向根的双向传导。吡蚜酮还是一种环境友好型杀虫剂,毒理学数据显示,吡蚜酮对哺乳动物毒性很低,对大多数非靶标的节肢动物、鸟类、鱼类、捕食螨类天敌安全,且其代谢产物淋溶性,对地下水污染极小,因此在综合防治中具有出色的表现。吡蚜酮的杀虫机理独特,昆虫一旦接触该药剂,立即停止取食,产生“口针穿刺阻塞”效果,且该过程为不可逆的物理作用。噻唑磷是一种新颖、高效、低毒、广谱、安全的非熏蒸型有机磷杀虫杀线虫剂。研究表明,噻唑磷在植物体内具有内吸传导作用,对植物寄生线虫和害虫有广谱活性,适合土表施药。目前,尚未检索到吡蚜酮和噻唑磷复配的公开文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增效作用明显的含吡蚜酮和噻唑磷的农药颗粒剂。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含吡蚜酮和噻唑磷的农药颗粒剂,有效成分由吡蚜酮和噻唑磷按照重量比为1:10-20复配组成。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复配增效明显,能够延缓单剂使用的抗药性,降低农药用量,节约投入成本。【具体实施方式】以下通过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做进一步说明。一、室内联合毒力测定试验将吡蚜酮和噻唑磷分别按有效成分重量比例1: 5、1:10、1:15、1:20、1:25混合配成二元复配剂作为混剂I号-混剂5号,将吡蚜酮和噻唑磷2种单剂以及混剂I号-混剂5号从5ppm起按照等比梯度各稀释7个浓度,以清水处理作为空白对照。室内试验I选择健康的、大小一致的无翅成蚜为试虫,采用浸溃法测定,72小时后分别调查死亡虫数,计算死亡率、致死中浓和共毒系数。最终统计结果如下表所示:【权利要求】1.一种含吡蚜酮和噻唑磷的农药颗粒剂,其特征在于,有效成分由吡蚜酮和噻唑磷按 照重量比为1:10-20复配组成。`【文档编号】A01N25/12GK103875705SQ201410104882【公开日】2014年6月25日 申请日期:2014年3月20日 优先权日:2014年3月20日 【专利技术者】黄业新, 杨新兰 申请人:黄业新, 杨新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含吡蚜酮和噻唑磷的农药颗粒剂,其特征在于,有效成分由吡蚜酮和噻唑磷按照重量比为1:10‑20复配组成。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业新杨新兰
申请(专利权)人:黄业新杨新兰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