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装置用墨盒及喷墨式记录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14477 阅读:16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提供一种在墨盒外壳的一面设置有装至记录装置上时用的定位装置,从油墨袋导出油墨的油墨导出口,加压空气的导入口,以及带存贮墨盒油墨信息的存贮装置的电路基板的连接端子的墨盒,以及装该墨盒的喷墨式记录装置。根据该实施方式的墨盒,可以通过定位装置,使墨盒在墨盒架上得到三维正确定位,从而正确地对准结构位置、进行电连接,提高记录装置的工作可靠性,此外,在该实施方式的记录装置中,在通过定位装置装上了墨盒之后,基板的连接端子在油墨导出口的上部位置。这样,即使油墨从油墨导出口漏出,也可以防止连接端子部分被油墨污染。(*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装卸在记录装置上的、向打印头供给油墨的墨 盒,以及装有该墨盒的喷墨式记录装置。
技术介绍
喷墨式记录装置, 一般都具有装在托架上、在打印纸宽度方 向移动的喷墨式打印头,以及使打印纸相对于上述打印头的移动 方向垂直移动的送纸装置,打印头根据打印数据喷出墨滴,在打 印纸上进行打印。如在托架上装载能喷出例如黑色、黄色、青紫色、深红色等 各种墨滴的打印头,则不但可以用黑色油墨进行文字打印,而且 可以通过改变各色油墨的喷出比例,进行全彩色打印。另一方面,在例如供办公或业务用的这类记录装置中,为了 适应大量打印的需要,就必须配置大容量的墨盒,因此就产生了 将墨盒放置在设于例如装置主体 一 側的墨盒架上的记录装置。在装载打印头的托架上设置副油墨箱,各种油墨通过油墨补 给管从上述各墨盒供给各副油墨箱,再从各副油墨箱分别供给各 打印头。但是,现在社会上对托架的扫描距离长、能在更大的纸张上 进行打印的打印机的需求很大。在这样的记录装置中,为了提高 处理量,越来越趋于打印头的多喷嘴化。另外,为了提高处理量,需要有能在打印中,依次从墨盒对 装在托架上的各副油墨箱补给油墨、再稳定地从各副油墨箱向各 打印头供给油墨的打印机。在这样的记录装置中,由于托架的扫描羝离大,与各种油墨 相对应,分別使墨盒与副油墨箱连接的油墨补给管的延伸距离必 然增大。而且由于如上所述,打印头的喷嘴变多了,因此油墨的耗费 增加,连接墨盒与副油墨箱的各油墨补给管内的油墨动压力(压 力损失)增大,产生了给副油墨箱的油墨补给量不足的技术课题。解决上述技术课题的方案之 一 是,例如在墨盒 一 侧外加气 压,用气压强制性地发生从墨盒至副油墨箱的油墨流,从而给副 油墨箱充分地供给油墨。用于具有上述结构的记录装置的墨盒,可以采用构成其外廓 的外壳为气密状态、里面放置有内部封装载油墨的、由可桡性材 料形成的油墨袋的那种墨盒。具有这种结构的墨盒中的油墨袋,其内部的油墨由外壳内外 加的加压空气压出,送至装在托架上的打印头。
技术实现思路
但是,近年来这种记录装置的应用范围日益扩大,对打印质 量要求更高、更精美,更加多样化。记录装置所用的油墨种类也 随之日益多样化,已经发展到可根据打印内容更换墨盒进行打 印。在这种情况下,为了对各墨盒的油墨种类以及油墨余量进行管理,有人专利技术了装有能读出、写入数据的半导体存贮装置的墨 合JUL O在将具有上面所述的引入加压空气、送出油墨的功能,以及 装有半导体存贮装置、能与记录装置主体之间实现数据传送功能的墨盒装在墨盒架的情况下,必须得使其结构能让墨盒导入加压 空气,同时能将油墨引出,而且还要同时能与电絡基板相连接, 以便与半导体存贮装置进行数据传送。在这种情况下,为了完成若干机械与电的连接,将墨盒装在 墨盒架上时的定位精度便成了 一个重要的课题。另外,由于它具有通过加压空气将油墨强制压出的功能,因 此必须要有办法,在无论因什么故障造成油墨泄漏等情况时,均 能有效地避免上述电絡基板的连接端子部分被污染。本专利技术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课题而开发完成的,其第1个目 的是提供一种能保证机械与电连接的定位结构,同时提供一种无 论因什么故障造成油墨从墨盒中泄漏出来时,均能有效地避免电 路基板的连接端子部分被污染的墨盒以及使用该墨盒的喷墨式 记录装置。在装有对各墨盒内的油墨种类以及油墨余量进行管理用的、 能读出、写入数据的半导体存贮装置的墨盒的墨盒中,上述的存贮装置最好采用EEPROM(电可改写可编程序只读存贮器)。这类 存贮装置要能方便地装在墨盒的外壳上,并能加以再使用,因此 必须考虑它们能否方便地从外壳上取下的问题。在墨盒装在记录装置上时,要保证其与装有半导体存贮装置 的电路基板的电连接,在墨盒被取下的状态下,其结构应能保证 电路基板上形成的电极接点不会被手指等无意中碰上,这一点也 非常重要。本专利技术是为了满足上述技术要求而开发完成的,其第2个目 的是提供一种能方便地对半导体存贮装置加以再使用,在墨盒装在记录装置上时,能保证其与电路基板的电连接,同时在墨盒被 取下的状态下,能保证电路基板上形成的电极接点不会被手指等 无意中碰上的记录装置用的墨盒。此外,对于具有能导入加压空气导出油墨的结构的墨盒来 说,为了防止墨盒未被装上时油墨从引出口泄漏出来,最好要设 置具有阀门装置的油墨导出栓。在墨盒被装上记录装置时,上述 阀门装置必须打开让油墨被导出。但是,如上所述,对于具有在墨盒内导入加压空气从而送出 油墨功能的记录装置来说,在将墨盒装上或取下的过渡期中,上 述阀门装置的密封功能有 一 个不严密的时间,在这种情况下如受 到加压空气的作用,就会发生油墨从导出口泄漏的情况,发生记 录装置内部受污染的问题。因此,在采用靠加压空气的作用使油墨从油墨袋中导出的墨 盒的记录装置中,对形成于墨盒一侧的油墨导出口与记录装置连 接的时间,以及将加压空气导入墨盒内的时间进行调整便成了 一 个重要的课题。此外,在将墨盒从记录装置上取下时,也同样地 有必要对两者解除连接的时间进行调整。本专利技术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课题而开发完成的,其第3个目 的是提供 一 种采用在将墨盒装上或取下记录装置时油墨袋不会 受加压空气作用的连接装置,能可靠地避免因加压空气的作用而 造成油墨泄漏的记录装置用的墨盒以及喷墨式记录装置。还有,在具有上述结构的记录装置中,存在着在将墨盒装上 墨盒架时,气泡进入油墨补给通道内、从而产生打印故障的技术课题。这是因为在墨盒架上备有与墨盒连接的油墨导入管,在装上 墨盒时,存在于油墨导入管与墨盒 一 侧的油墨导出栓之间的空气被闭塞在油墨导出栓部分,无法排出,该空气混入到油墨中,从 而导致了上述情况。本专利技术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课题而开发完成的,其第4个目 的是提供一种能在将墨盒与墨盒架连接时,防止空气进入油墨导 出栓部分、从而防止产生打印故障的墨盒连接结抅以及采用该结 构的喷墨式记录装置。此外,具有上述结构的记录装置所用的墨盒,有必要设置在 未装在记录装置的状态下,能有效地防止油墨的泄漏,在装在记 录装置的状态下,能将油墨顺畅地导出至记录装置 一 側的油墨导 出部。为此,可以采用上述油墨导出部具有圆环形密封材料与可移 动的阀门部件的墨盒。采用具有这种结构的油墨导出部的墨盒,在未装在记录装置 的状态下,由于上述阀门部件与上述密封材料的端面接合,因此 可以有效地防止油墨从圆环形的密封材料中央的开口部漏出。在装在记录装置的状态下,与密封材料中央的开口部相对滑 接并设置于记录装置 一 侧的油墨导入管的前端部,与上述阀门部 件相接,起到将其压下的作用。这样,油墨便可顺畅地通过上述 油墨导入管供给记录装置。另外,采用具有上述油墨导出部的墨盒,即使根据需要将墨 盒反复地装上记录装置和从记录装置上取下,也不会发生因反复 将记录装置 一 側设置的油墨导入管拔出、插入而造成的密封部件 劣化的问题,可以保证其耐久性。但是,具有上述结构的油墨导出部所设的圆环形密封部件, 在墨盒装在记录装置上时,是与记录装置一側的油墨导入管的外 周面滑接的,因此其内径必须比上述油墨导入管的外径细 一 些。 在这种情况下,如上述密封部件的内径为同 一尺寸的圆筒形 内周面,在墨盒装在记录装置上时,密封部件的整个内周面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墨盒,该墨盒具有可插入、拔出通过墨通道与记录装置用记录头相连接的油墨导入管的油墨导出管, 其特征是在上述油墨导出管内设置有由上述油墨导入管的装卸而开闭的第1阀体, 同时设置有位于该第1阀体的油墨供给侧的第2阀体, 上述第2阀体是由平时将上述油墨导出管的管道闭塞,而在向上述记录装置用的记录头供给油墨时因油墨的流动而开启的单向阀构成。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泽卓小林淳木村仁俊有贺义晴
申请(专利权)人: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