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设于绝缘本体上的导电端子以及包覆绝缘本体的屏蔽壳体,所述屏蔽壳体设有收容空间,所述绝缘本体设有主体部以及延伸入收容空间内的舌板,该舌板悬于收容空间中形成插接口;所述屏蔽壳体上一体设置有接地弹片,该接地弹片悬设于插接口内并可向插接口外弹性形变,该插接口外设置有第三接地端子,该第三接地端子与接地弹片相对应,并且,当对接插头与插接口相对接时,即会挤压接地弹片向外变形与第三接地端子接触,直接将屏蔽,藉此用第三接地端子替代传统利用屏蔽壳体的固定脚作为接地脚的结构,从而不会因传统屏蔽壳体的固定脚插拔拉动易松动而造成接地不良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一种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设于绝缘本体上的导电端子以及包覆绝缘本体的屏蔽壳体,所述屏蔽壳体设有收容空间,所述绝缘本体设有主体部以及延伸入收容空间内的舌板,该舌板悬于收容空间中形成插接口;所述屏蔽壳体上一体设置有接地弹片,该接地弹片悬设于插接口内并可向插接口外弹性形变,该插接口外设置有第三接地端子,该第三接地端子与接地弹片相对应,并且,当对接插头与插接口相对接时,即会挤压接地弹片向外变形与第三接地端子接触,直接将屏蔽,藉此用第三接地端子替代传统利用屏蔽壳体的固定脚作为接地脚的结构,从而不会因传统屏蔽壳体的固定脚插拔拉动易松动而造成接地不良的问题。【专利说明】电连接器
本技术涉及电连接器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USB3.1连接器插座。
技术介绍
USB是一个外部总线标准,用于规范电脑与外部设备的连接和通讯,是应用于PC领域的接口。经历了多年的发展USB已成为高速数据传输设备的首选接口,其高速传统速率基本上能够满足大多数外围设备的速率要求。随着传输速率的提高,人们对传输信号的质量要求也相应提高。USB连接器若缺乏有效的信号屏蔽结构,那么信号传输能力变弱,传输质量将得不到保障。因此为了保证信号传输过程中的安全和稳定,USB规范规定USB必须进行屏蔽,免受诸如静电、电磁波之类的干扰。已有技术普遍屏蔽外壳的固定焊脚焊接于PCB板,将PCB板接地,而将静电、电磁波干扰产生的电流导入大地。但是现有的屏蔽结构,其接地的固定焊脚与PCB板焊接的过程较为麻烦以及焊接的可靠性难以保障,并且屏蔽外壳的固定脚既作为固定又用于接地,存在耐插拔能力脆弱之虞,经多次插拔,虚焊和变松动的几率相应增大,难以保障端子机构以及金属外壳可靠接地,因此抑制磁波对传输信号的干扰程度不足以达到业界期望的程度。鉴于上述已有技术,有必要加以改进,为此,本 申请人:作了有益的设计,下面将要介绍的技术方案便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增加一对接地端子与遮蔽外壳的接地弹片直接接触,易于实现屏蔽功能,遮蔽结构稳固,性能稳定。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一种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设于绝缘本体上的导电端子以及包覆绝缘本体的屏蔽壳体,所述屏蔽壳体设有收容空间,所述绝缘本体设有主体部以及延伸入收容空间内的舌板,该舌板悬于收容空间中形成插接口 ;所述导电端子包括第一端子组以及第二端子组,所述第一端子组包括电源端子、第一接地端子以及位于电源端子与第一接地端子之间的第一对差分信号端子,所述第一端子组中的端子包括设于舌板上的弹性第一接触部以及伸出主体部外的第一焊接部;所述第二端子组包括第二对差分信号端子、第三对差分信号端子以及位于第二对及第三对差分信号端子之间的第二接地端子,所述第二端子组中的端子包括设于舌板上的平板状第二接触部以及伸出主体部外的第二焊接部,所述第一接触部与第二接触部均位于舌板的同一侧,且所述第二接触部相较第一接触部更靠近电连接器的对接面,所述屏蔽壳体上一体设置有接地弹片,该接地弹片悬设于插接口内并可向插接口外弹性形变,该插接口外设置有第三接地端子,该第三接地端子与接地弹片相对应,并且,当对接插头与插接口相对接时,该接地弹片与第三接地端子接触。优选的,所述接地弹片有一对,分别设置于插接口左右两侧的屏蔽壳体侧壁面上,该接地弹片沿插接口的插入方向延伸并弯曲,形成向内凹的第一触点和向外凸的第二触点;所述第三接地端子有一对,分别固定于绝缘本体的主体部两侧,该第三接地端子包括第三接触部以及伸出主体部外的第三焊接部,该第三接触部包括悬于第二触点外的第三触点和弹性臂,该第三触点向第二触点弯曲。优选的,所述第三接地端子的第三接触部和第三焊接部之间具有固持部,所述绝缘本体的主体部两侧设有嵌合凹槽,该固持部插装于嵌合凹槽中。优选的,所述嵌合凹槽的一侧有喇叭状的让位槽,所述第三接地端子的弹性臂悬于让位槽中。优选的,所述固持部的表面上设有凸点、固持部的侧面上设有干涉齿,该凸点和干涉齿咬紧于嵌合凹槽的内壁面。优选的,所述第一端子组的各第一焊接部和第二端子组的各第二焊接部前后两排伸出绝缘本体的主体部下方,该绝缘本体的后端卡扣式安装有一焊脚固定座。优选的,所述屏蔽壳体的顶面和底面均具有两主夹持弹片,该两主夹持弹片的左右两外侧分别设有一对第一副夹持弹片,该主夹持弹片和第一副夹持弹片沿插接口的拔出方向延伸;并且,该屏蔽壳体的顶面的两主夹持弹片之间设有一第二副夹持弹片,该第二副夹持弹片沿插接口的插入方向延伸,该屏蔽壳体的底面的两王夹持弹片之间有柳合线。优选的,所述屏蔽外壳的插接口外侧设有第一固定脚,屏蔽外壳的后端两侧设有第二固定脚,该第一固定脚与第二固定脚与屏蔽壳体一体连接,第一固定脚是由插接口的前端缘向外翻边延伸折弯成型。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其主要是在屏蔽壳体上设置接地弹片,对应在屏蔽壳体的插接口外增设第三接地端子,只要对接的插头插入插接口,即会挤压接地弹片向外变形与第三接地端子接触,直接将屏蔽,用第三接地端子替代传统利用屏蔽壳体的固定脚作为接地脚的结构,从而不会因传统屏蔽壳体的固定脚插拔拉动易松动而造成接地不良的问题。为更清楚地阐述本技术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之较佳实施例的组装立体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之较佳实施例的第一分解图;图3是本技术之较佳实施例的第二分解图;图4是本技术之较佳实施例的分解装态后侧视角图;图5是本技术之较佳实施例的第三接地端子分解装态的底部视角图;图6是本技术之较佳实施例的第三接地端子组装状态的截面图;图7是本技术之较佳实施例的屏蔽壳体的后侧视角图;图8是本技术之较佳实施例的成品组装状态于第三接地端子处的截面图。附图标识说明:10、绝缘本体11、主体部111、嵌合凹槽112、让位槽12、舌板13、对接面20、导电端子21、第一端子组211、电源端子212、第一接地端子213、第一对差分信号端子214、第一接触部215、第一焊接部22、第二端子组221、第二对差分信号端子222、第三对差分信号端子223、第二接地端子224、第二接触部225、第二焊接部30、屏蔽壳体31、接地弹片 311、第一触点312、第二触点32、主夹持弹片33、第一副夹持弹片34、第二副夹持弹片35、铆合线36、第一固定脚37、第二固定脚40、插接口50、焊脚固定座60、第三接地端子61、第三接触部611、第三触点612、弹性臂62、第三焊接部63、固持部631、凸点632、干涉齿70、PCB 板。【具体实施方式】请参照图1至图8所示,其显示出了本技术之较佳实施例的具体结构。一种电连接器包括有绝缘本体10、设于绝缘本体10上的导电端子20以及包覆绝缘本体10的屏蔽壳体30。其中:所述屏蔽壳体30设有收容空间,所述绝缘本体10设有主体部11以及延伸入收容空间内的舌板12,该舌板12悬于收容空间中形成插接口 40(见图1)。所述导电端子20包括第一端子组21以及第二端子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设于绝缘本体上的导电端子以及包覆绝缘本体的屏蔽壳体,所述屏蔽壳体设有收容空间,所述绝缘本体设有主体部以及延伸入收容空间内的舌板,该舌板悬于收容空间中形成插接口;所述导电端子包括第一端子组以及第二端子组,所述第一端子组包括电源端子、第一接地端子以及位于电源端子与第一接地端子之间的第一对差分信号端子,所述第一端子组中的端子包括设于舌板上的弹性第一接触部以及伸出主体部外的第一焊接部;所述第二端子组包括第二对差分信号端子、第三对差分信号端子以及位于第二对及第三对差分信号端子之间的第二接地端子,所述第二端子组中的端子包括设于舌板上的平板状第二接触部以及伸出主体部外的第二焊接部,所述第一接触部与第二接触部均位于舌板的同一侧,且所述第二接触部相较第一接触部更靠近电连接器的对接面,其特征在于:所述屏蔽壳体上一体设置有接地弹片,该接地弹片悬设于插接口内并可向插接口外弹性形变,该插接口外设置有第三接地端子,该第三接地端子与接地弹片相对应,并且,当对接插头与插接口相对接时,该接地弹片与第三接地端子接触。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江林,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正耀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