碰撞接插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139863 阅读:1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6-27 19: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碰撞接插装置,包括设有至少一个插座的基座和与插座数量相等的碰撞头,所述插座包括前端为圆柱体的导电母排、与所述导电母排的圆柱体活动连接的成对放置的导电触片和夹持在该对导电触片外侧的夹簧,所述碰撞头的厚度大于所述成对放置的导电触片之间的间隙。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碰撞接插装置,通过碰撞头直接盲插在基座上,不需要紧固,节省走线和操作空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一种碰撞接插装置,包括设有至少一个插座的基座和与插座数量相等的碰撞头,所述插座包括前端为圆柱体的导电母排、与所述导电母排的圆柱体活动连接的成对放置的导电触片和夹持在该对导电触片外侧的夹簧,所述碰撞头的厚度大于所述成对放置的导电触片之间的间隙。本技术的碰撞接插装置,通过碰撞头直接盲插在基座上,不需要紧固,节省走线和操作空间。【专利说明】碰撞接插装置
本技术属于大电流接插装置
,特别是一种碰撞接插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的接插装置主要由插头和插座组成,连接时需要将插头上的引导段插入插座内,然后旋转插头,正确定位后旋紧;还有一类是用螺栓直接紧固。这两类接插形式都需要系统留出一定的空间来进行操作和走线,紧固需要一定的时间和工具,并且通过的电流越大,所需的电缆走线和操作空间都会增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碰撞接插装置,通过碰撞头直接盲插在基座上,不需要紧固,节省走线和操作空间。实现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碰撞接插装置,包括设有至少一个插座的基座和与插座数量相等的碰撞头,所述插座包括前端为圆柱体的导电母排、与所述导电母排的圆柱体活动连接的成对放置的导电触片和夹持在该对导电触片外侧的夹簧,所述碰撞头的厚度大于所述成对放置的导电触片之间的间隙。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显著优点为:1、空间利用率高:本技术设计简单、布局紧凑、适装性好,使用范围广,可大大减小|旲块及系统的接插空间,提闻空间利用率;2、连接快速:本接插装置从正面直接快速进行盲插,不需要人工旋紧,连接快。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碰撞接插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未插入碰撞头的基座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碰撞接插装置的外形图。其中:1碰撞头,2基座,21左导电触片,22上盖,23夹簧,24导电母排,25基座下盖,26右导电触片。【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2、图3所示,本技术碰撞接插装置,包括设有至少一个插座的基座2和与插座数量相等的碰撞头1,所述插座包括前端为圆柱体的导电母排24、与所述导电母排24的圆柱体活动连接的成对放置的导电触片21、26和夹持在该对导电触片外侧的夹簧23,所述碰撞头I的厚度大于所述成对放置的导电触片21、26之间的间隙。所述导电触片后部内侧设有一近半圆缺口,中部外侧设有一凹槽,前端内侧有圆角。所述夹簧23为“U”型弹性部件,其前端与导电触片的凹槽接触。结合图1,当碰撞头插入基座后,由于碰撞头有一定的厚度,且厚度大于左右导电触片间的间隙,碰撞头使左右导电触片向两边撑开,此时夹簧23给左右导电触片一个向内的反作用力,使得碰撞头被紧紧的夹住,同时左右导电触片的后端缺口处也与导电母排24上的圆柱型凸起紧紧接触,此时电流便从碰撞头到左右导电触片再到导电母排24,形成一个通路,并且插座内导电触片21、26和夹簧23的数量可以随所通电流的大小改变,这一过程从正面直接快速进行盲插,不需要人工旋紧,连接快。【权利要求】1.一种碰撞接插装置,包括设有至少一个插座的基座(2)和与插座数量相等的碰撞头(1),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座包括前端为圆柱体的导电母排(24)、与所述导电母排(24)的圆柱体活动连接的成对放置的导电触片(21、26)和夹持在该对导电触片外侧的夹簧(23),所述碰撞头(I)的厚度大于所述成对放置的导电触片(21、26 )之间的间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碰撞接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触片后部内侧设有一近半圆缺口,中部外侧设有一凹槽,前端内侧有圆角。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碰撞接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簧(23)为“U”型弹性部件,其前端与导电触片的凹槽接触。【文档编号】H01R13/18GK203674436SQ201420004913【公开日】2014年6月25日 申请日期:2014年1月3日 优先权日:2014年1月3日 【专利技术者】董智鼎, 刘一鸣, 吕士斌, 蒋红卫 申请人: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二三研究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碰撞接插装置,包括设有至少一个插座的基座(2)和与插座数量相等的碰撞头(1),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座包括前端为圆柱体的导电母排(24)、与所述导电母排(24)的圆柱体活动连接的成对放置的导电触片(21、26)和夹持在该对导电触片外侧的夹簧(23),所述碰撞头(1)的厚度大于所述成对放置的导电触片(21、26)之间的间隙。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智鼎刘一鸣吕士斌蒋红卫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二三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