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可交换工作台的加工中心,其包括工件切削室与工件处理室,所述工件切削室内部设有切削平台,切削平台上设置有工作台A;切削平台底部设有推动杆,所述推动杆可推动切削平台沿Y轴方向运动;所述工件处理室内设有两根沿X轴方向安置,且相互独立的运动轨道,其中一根运动轨道上设置有工作台B;所述工作台A与工作台B处于Y轴不同位置,工作台A与工作台B均可在切削平台与运动轨道间进行沿X轴方向的运动;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加工中心,其通过工作台之间的相互交替,使得生产效率提高一倍以上;同时其通过齿轮传动配合PLC控制工作台的交替,结构简单,在设备损坏情况下仍可进行人工交换工作台,设备容错率较高。(*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可交换工作台的加工中心,其包括工件切削室与工件处理室,所述工件切削室内部设有切削平台,切削平台上设置有工作台A;切削平台底部设有推动杆,所述推动杆可推动切削平台沿Y轴方向运动;所述工件处理室内设有两根沿X轴方向安置,且相互独立的运动轨道,其中一根运动轨道上设置有工作台B;所述工作台A与工作台B处于Y轴不同位置,工作台A与工作台B均可在切削平台与运动轨道间进行沿X轴方向的运动;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加工中心,其通过工作台之间的相互交替,使得生产效率提高一倍以上;同时其通过齿轮传动配合PLC控制工作台的交替,结构简单,在设备损坏情况下仍可进行人工交换工作台,设备容错率较高。【专利说明】—种可交换工作台的加工中心
本技术涉及一种机械加工设备,尤其是一种可交换工作台的加工中心。
技术介绍
加工中心可以加工平面、沟槽,也可以加工各种曲面、齿轮等。加工中心是用铣刀对工件进行铣削加工的机床。加工中心除能铣削平面、沟槽、轮齿、螺纹和花键轴外,还能加工比较复杂的型面,效率较刨床高,在机械制造和修理部门得到广泛应用。在普通加工中心上发展而来的数控加工中心,其通过工作台操作与程序代码控制,使得加工中心加工的精度与效率都得以提升。但目前市场上常见的加工中心,其通常仅设有一个工作台,加工完成后需人工对工作台上工件进行处理,方能进行后续工件的加工。此种加工方式因无法连续进行切削加工,而使得工厂的生产效率得以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加工中心,其可以实现工件的连续加工,有效提闻生广效率。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可交换工作台的加工中心,包括加工中心机身、铣头、工作台、横进给模块、升降台模块、冷却模块、润滑模块,以及PLC控制模块。所述可交换工作台的加工中心包括工件切削室与工件处理室,所述工件切削室内部设有切削平台,切削平台上设置有工作台A ;切削平台底部设有推动杆,所述推动杆可推动切削平台沿Y轴方向运动;所述工件处理室内设有两根沿X轴方向安置,且相互独立的运动轨道,其中一根运动轨道上设置有工作台B ;所述工作台A与工作台B处于Y轴不同位置,工作台A与工作台B均可在切削平台与运动轨道间进行沿X轴方向的运动。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切削平台台面上部设有支撑轨道,工作台A安置在支撑轨道上,其可在支撑轨道上进行沿X轴滑动;切削平台台面下部设置有驱动臂;所述驱动臂始端通过转轴与切削平台连接,末端与工作台A连接;所述转轴长度大于工作台高度。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工作台A与工作台B底面为底边设有开槽的矩形滑动槽;所述支撑轨道横截面为T型;所述运动轨道由两根导轨构成,每根导轨横截面为倒L型。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支撑轨道与运动轨道之间的水平距离小于工作台长度的1/3,其可以确保工作台在支撑轨道与运动轨道间滑动同时不会向前倾斜,从而避免了工作台脱落或无法进行交换等问题。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工作台A与B底端均设有卡扣,其高度小于矩形滑动槽高度;所述切削平台台面对应位置设置有卡槽;所述支撑轨道与切削平台之间采用可升降连接方式,支撑轨道处于最低点时,工作台底部卡扣与切削平台上卡槽位置重合。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使得工作台方便快捷的固定在切削平台之上,使得切削加工过程中不会因工作台的晃动导致加工精度有所下降;同时卡扣的设计使其不会影响工作台的交换工作。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工作台A与工作台B靠近工作切削室一侧均设有Y轴方向的导向槽,导向槽长度与工作台侧边长度相同;所述驱动臂末端设有导向轮,所述导向轮安置在导向槽内,其可以简单方便的通过驱动臂驱动工作台进行X轴方向的移动。作为本技术的另一种改进,所述驱动臂采用曲线形驱动臂,其径宽由始端至末端逐渐减小,其使得导向轮运动更为平滑,使得工作台交换过程更流畅。作为本技术的另一种改进,所述切削平台内端部设置有转换马达,所述转换马达通过丝杆和齿轮与驱动臂始端转轴连接。作为本技术的另一种改进,所述工件处理室内运动轨道底部设有滑槽,所述切削平台靠近工件处理室一侧底部设有延伸至滑槽内的导向杆;所述导向杆与切削平台底部的推动杆均采用可伸缩杆件,其可以增强切削平台与运动导轨间的导向性,避免支撑轨道与运动轨道未对齐,而导致的工作台无法交替的现象。作为本技术的另一种改进,所述工件切削室与工件处理室之间设有伸缩闸门,所述闸门安置在工件切削室顶部;所述闸门完全放下时,闸门底部高于切削平台底部导向杆的高度;所述推动杆、导向杆、转换马达,以及闸门均由PLC进行控制。闸门的设计可以避免工件切削室内的切削液或金属残渣溅出,影响后续待加工工件的质量或伤及工作人员。在生产中,将待加工的工件固定于工作台A,并将其推入工件切削室进行加工,与此同时,工作人员在工件处理室内将后续待加工工件固定与工作台B上。当工作台A上工件完成切削后,PLC驱动支撑轨道与切削平台间连接部位上移,从而使工作台A底部卡扣解除与切削平台的卡槽固定;切削平台上驱动臂顺时针转动,通过导向轮给工作台A沿X轴方向的力,使其沿支撑轨道滑动;此时工件切削室与工件处理室之间的闸门开启,工作台A沿支撑轨道滑至运动轨道,进入工件处理室。工作台A进入工件处理室后,PLC驱动推动杆沿Y轴运动,使得切削平台移动至工作台B所在位置;由于工作台A与工作台B在同一位置设置有导向槽,故此导向轮可以从工作台A滑入工作台B的导向槽内。此时驱动臂逆时针转动,导向轮给工作台B沿X轴反向的力,使其沿运动轨道滑动至支撑轨道上;待工作台B完全移动至支撑轨道,PLC驱动支撑轨道与切削平台间连接部位下移,使得工作台B与切削平台之间相互固定。之后方可对工作台B上工件进行切削,同时对工作台A上工件进行处理,依次往复,达到连续加工的目的。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可交换工作台的加工中心,其通过工作台之间的相互交替,省去了设备暂停运行处理后续工件的时间,从而使得生产效率提高一倍以上;同时其通过齿轮传动配合PLC控制工作台的交替,结构简单,在设备损坏情况下仍可进行人工交换工作台,设备容错率较高。【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切削平台侧视图;图3为本技术中运动轨道侧视图;附图标记说明:I一工件切削室、2—工件处理室、3—切削平台、4一工作台A、5—工作台B、6—推动杆、7—运动轨道、8—支撑轨道、9 一驱动臂、10—转轴、11 一滑动槽、12—卡扣、13—卡槽、14一导向槽、15—导向轮、16—滑槽、17—导向杆、18—闸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明本技术,应理解下述【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技术而不用于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如图1所示的一种可交换工作台的加工中心,包括加工中心机身、铣头、工作台、横进给模块、升降台模块、冷却模块、润滑模块,以及PLC控制模块。所述可交换工作台的加工中心包括工件切削室I与工件处理室2,所述工件切削室I内部设有切削平台3,切削平台3上设置有工作台A4 ;切削平台底部设有推动杆6,所述推动杆可推动切削平台沿Y轴方向运动;所述工件处理室2内设有两根沿X轴方向安置,且相互独立的运动轨道7,其中一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交换工作台的加工中心,包括加工中心机身、铣头、工作台、横进给模块、升降台模块、冷却模块、润滑模块,以及PLC控制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可交换工作台的加工中心包括工件切削室与工件处理室,所述工件切削室内部设有切削平台,切削平台上设置有工作台A;切削平台底部设有推动杆,所述推动杆可推动切削平台沿Y轴方向运动;所述工件处理室内设有两根沿X轴方向安置,且相互独立的运动轨道,其中一根运动轨道上设置有工作台B;所述工作台A与工作台B处于Y轴不同位置,工作台A与工作台B均可在切削平台与运动轨道间进行沿X轴方向的运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勇臻,徐峻,黎春旭,杨海波,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铝技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