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双驱式蜂鸣器,包括壳体,壳体内的第一铁芯、第二铁芯,第一铁芯设有上绕线柱,第二铁芯设有下绕线柱,上绕线柱、下绕线柱上分别设有线圈,第一铁芯、第二铁芯之间设有将两者分隔开的振动膜,振动膜与第一铁芯之间形成第一耦合空腔,在振动膜上设有磁钢,第一铁芯与壳体之间设有第二耦合空腔,在第一铁芯上开设有通孔,在壳体上开设有与第二耦合空腔相连通的发音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结构,采用较小体积的磁钢固定在振动膜上便可以满足要求,降低生产成本;双耦合腔的运用能很大程度上增加频宽,在两个线圈通电后便可以形成两个磁场,与磁钢形成一推一拉之势使振动膜振动工作,弥补蜂鸣器在没有传统永磁场工作下的供能不足问题。(*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双驱式蜂鸣器,包括壳体,壳体内的第一铁芯、第二铁芯,第一铁芯设有上绕线柱,第二铁芯设有下绕线柱,上绕线柱、下绕线柱上分别设有线圈,第一铁芯、第二铁芯之间设有将两者分隔开的振动膜,振动膜与第一铁芯之间形成第一耦合空腔,在振动膜上设有磁钢,第一铁芯与壳体之间设有第二耦合空腔,在第一铁芯上开设有通孔,在壳体上开设有与第二耦合空腔相连通的发音孔。本技术的结构,采用较小体积的磁钢固定在振动膜上便可以满足要求,降低生产成本;双耦合腔的运用能很大程度上增加频宽,在两个线圈通电后便可以形成两个磁场,与磁钢形成一推一拉之势使振动膜振动工作,弥补蜂鸣器在没有传统永磁场工作下的供能不足问题。【专利说明】双驱式蜂鸣器
本技术涉及发声器
,具体涉及一种双驱式蜂鸣器。
技术介绍
传统蜂鸣器难以做到在低频到高频上都能具有较高声压,通常情况下,体积小的蜂鸣器就通常只能用高频段工作,在低频处就显得无能为力,体积大的蜂鸣器通常运用在低频段,拥有较高的较好的低音效果,在高频处却无所作为,因而现有结构的蜂鸣器不能满足使用的要求,受到一定是限制。将有被扬声器取代之势,为了弥补这一缺陷,我们设计了这款双驱式蜂鸣器。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紧凑的双驱式蜂鸣器,其改变传统蜂鸣器的结构原理,采用一推一拉的工作原理使其拥有高于传统蜂鸣器性能,具有较宽的频率,运用范围更加广阔。实现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双驱式蜂鸣器,包括壳体,在壳体内横向设置有第一铁芯、第二铁芯,第一铁芯、第二铁芯之间通过设置支撑架形成封闭的装配空间,第一铁芯表面中部设置有向第二铁芯方向延伸的上绕线柱,第二铁芯表面中部设置有向第一铁芯方向延伸的下绕线柱,所述上绕线柱、下绕线柱上分别设置有线圈,所述第一铁芯、第二铁芯之间设置有将两者分隔开的振动膜,振动膜与第一铁芯之间形成第一耦合空腔,在振动膜上固定设置有磁钢,所述磁钢正对着上绕线柱、下绕线柱的端部,所述第一铁芯与壳体之间设置有第二耦合空腔,在第一铁芯上开设有用于连通第一耦合空腔、第二耦合空腔的通孔,在壳体上开设有与第二耦合空腔相连通的发音孔,以及设置于壳体中用于电性连接线圈的线路板。·采用了上述方案,当接通电信号后,振荡器产生的音频信号通入线圈,使线圈产生磁场,振动膜与磁钢构成振动系统,在两组线圈和磁钢的相互作用下作周期性振动发声,工作时一组线圈产生S极的吸力,与振动系统中磁钢的N极相吸,而另一组的线圈产生S极的吸力,与振动系统中磁钢的S相斥,这样使振动系统产生更大的振幅,此举不仅弥补了蜂鸣器在在没有传统永磁场工作下的供能不足问题,而且还加大了效率,振动系统振动产生的声波受直射腔影响,拥有较好的中低频性能,声波向外扩散通过第一耦合空腔,再穿过第一耦合空腔进入第二耦合空腔,这样在两个耦合空腔的双重耦合作用下,使其拥有更好的高频性能,同样声波经两次耦合腔的聚合,再经过发音孔发至自由声场,其声压也会更高。本技术的结构,只需要采用较小体积的磁钢固定在振动膜上便可以满足要求,能够减小蜂鸣器的整体体积,降低生产成本;只要为两个线圈通电后便可以形成两个磁场,与磁钢形成一推一拉之势使振动膜振动工作,弥补蜂鸣器在没有传统永磁场工作下的供能不足问题。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架包括圆环形的第一支架、第二支架,第一支架、第二支架相接触的端面设置有相互配合对振动膜边缘进行压紧的压紧平面,在压紧平面一侧的第二支架上设置有凸块,第一支架上设有供凸块插入的凹槽,在凸块的另一侧设置有向第二支架下沉的凹面,所述第一支架上设置有与凹面配合的凸面。这样的结构,保证第一支架、第二支架牢固的夹紧振动膜,不会出现松动现象,同时也能够保证第一支架、第二支架之间的牢固连接。进一步地,所述上绕线柱、下绕线柱根部到振动膜之间的距离A为2.8mm—3.2mm。进一步地,所述上绕线柱、下绕线柱的前端面为平面,其到磁钢的距离B为0.4mm一0.43mm。这样能够保证线圈产生的磁场对磁钢具有有效吸附或推动性能,增强磁场功能。进一步地,所述磁钢为钕铁硼磁钢。进一步地,所述上绕线柱、下绕线柱、磁钢的中心在同一直线上。这样能够保证产生的线圈产生的磁钢更有效的对磁钢产生作用。【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参见图1,双驱式蜂鸣器,包括一端敞开,一端封闭的壳体1,在壳体内横向设置有第一铁芯2、第二铁芯3,第一铁芯、第二铁芯之间通过设置支撑架形成封闭的装配空间4,第一铁芯表面中部设置有向第二铁芯方向延伸的上绕线柱5,第二铁芯3表面中部设置有向第一铁芯方向延伸的下绕线柱6,上绕线柱、下绕线柱上分别设置有线圈7,具体实施中,为了保证产生的磁场性能相对应,第一磁芯、第二磁芯的及对应线圈的尺寸相同,且上绕线柱、下绕线柱、磁钢处于同一直线上。第一铁芯、第二铁芯之间设置有将两者分隔开的振动膜8,振动膜与第一铁芯之间形成第一耦合空腔9,第二铁芯与振动膜之间形成直射腔10,在振动膜上固定设置有磁钢11,磁钢为钕铁硼磁钢,磁钢正对着上绕线柱、下绕线柱的端部,具体实施中,上绕线柱、下绕线柱、磁钢的中心在同一直线上,第一铁芯与壳体之间设置有第二耦合空腔12,在第一铁芯上开设有用于连通第一耦合空腔、第二耦合空腔的通孔13,该通孔用于释放声音,其数量、大小根据需要来设定,在壳体上开设有与第二耦合空腔相连通的发音孔14,以及设置于壳体中用于电性连接线圈的线路板,该线路板包括与上绕线柱上的线圈连接的FPC线路板15,与下绕线柱线圈连接的PCB线路板16,FPC线路板与PCB线路板连接,PCB线路板上装配有两个连接插针17,便于与外部电路连接。其中,支撑架包括圆环形的第一支架18、第二支架19,第一支架、第二支架相接触的端面设置有相互配合对振动膜边缘进行压紧的压紧平面20,在压紧平面一侧的第二支架上设置有凸块21,第一支架上设有供凸块21插入的凹槽22,在凸块的另一侧设置有向第二支架下沉的凹面23,第一支架上设置有与凹面配合的凸面24,这样能够保证夹紧振动膜,不会出现松动现象,同时也能够保证第一支架、第二支架之间的牢固连接;上绕线柱5、下绕线柱6根部到振动膜8之间的距离A为2.8mm或3mm或3.2mm。上绕线柱、下绕线柱的前端面为平面,其到磁钢的距离B为0.4mm或0.42mm或0.43mm。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当接通电信号后,外部振荡器产生的音频信号通入线圈,使线圈产生磁场,振动膜与磁钢构成振动系统,在两组线圈和磁钢的相互作用下作周期性振动发声,工作时一组线圈产生S极的吸力,与振动系统中磁钢的N极相吸,而另一组的线圈产生S极的吸力,与振动系统中磁钢的S相斥,这样使振动系统产生更大的振幅,此举不仅弥补了蜂鸣器在在没有传统永磁场工作下的供能不足问题,而且还加大了效率,振动系统振动产生的声波受直射腔影响,拥有较好的中低频性能,声波向外扩散通过第一耦合空腔,再穿过第一耦合空腔进入第二耦合空腔,这样在两个耦合空腔的双重耦合作用下,使其拥有更好的高频性能,同样声波经两次耦合腔的聚合,再经过发音孔发至自由声场,其声压也会更闻。本蜂鸣器的电性能参数如下: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双驱式蜂鸣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在壳体内横向设置有第一铁芯、第二铁芯,第一铁芯、第二铁芯之间通过设置支撑架形成封闭的装配空间,第一铁芯表面中部设置有向第二铁芯方向延伸的上绕线柱,第二铁芯表面中部设置有向第一铁芯方向延伸的下绕线柱,所述上绕线柱、下绕线柱上分别设置有线圈,所述第一铁芯、第二铁芯之间设置有将两者分隔开的振动膜,振动膜与第一铁芯之间形成第一耦合空腔,在振动膜上固定设置有磁钢,所述磁钢正对着上绕线柱、下绕线柱的端部,所述第一铁芯与壳体之间设置有第二耦合空腔,在第一铁芯上开设有用于连通第一耦合空腔、第二耦合空腔的通孔,在壳体上开设有与第二耦合空腔相连通的发音孔,以及设置于壳体中用于电性连接线圈的线路板。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波,徐金国,吴逸飞,杨欢,
申请(专利权)人:汉得利常州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