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工业化钢管束组合结构建筑体系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128964 阅读:1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6-13 15:3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工业化钢管束组合结构建筑体系,由结构体系、楼屋面板体系和内、外墙体组成;所述的结构体系可以是钢管束组合结构体系或框架-钢管束组合结构体系;所述的内墙体可以是轻质墙体或轻质砌体;所述的外墙体可以是灌浆墙或复合条板墙与保温材料复合构成的整体式外墙体。所述的钢管束组合结构体系由钢管束组合结构构件与H型钢梁或箱型梁或短钢管束组合结构构件连接而成;所述的框架-钢管束组合结构体系由柱、钢管束组合结构构件与H型钢梁或箱型梁或短钢管束组合结构构件连接而成,所述的柱和H型钢梁或箱型梁组成框架;本发明专利技术充分发挥钢材与混凝土的优势,避免其缺点,有效利用材料,减小构件截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工业化钢管束组合结构建筑体系,由结构体系、楼屋面板体系和内、外墙体组成;所述的结构体系可以是钢管束组合结构体系或框架-钢管束组合结构体系;所述的内墙体可以是轻质墙体或轻质砌体;所述的外墙体可以是灌浆墙或复合条板墙与保温材料复合构成的整体式外墙体。所述的钢管束组合结构体系由钢管束组合结构构件与H型钢梁或箱型梁或短钢管束组合结构构件连接而成;所述的框架-钢管束组合结构体系由柱、钢管束组合结构构件与H型钢梁或箱型梁或短钢管束组合结构构件连接而成,所述的柱和H型钢梁或箱型梁组成框架;本专利技术充分发挥钢材与混凝土的优势,避免其缺点,有效利用材料,减小构件截面。【专利说明】一种工业化钢管束组合结构建筑体系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工业化钢管束组合结构建筑体系。
技术介绍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2013年I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发展改革委、住房与城乡建设部的《绿色建筑行动方案》;国务院41号文件要求化解产能严重过剩,要求在建筑领域推进钢材的利用,建筑工业化尤其是钢结构建筑的工业化势在必行。钢结构建筑体系是工业化绿色建筑产品,契合国家当前良好的政策形势,钢结构建筑体系的大量推广有利于国家的长期可持续发展。目前国内的钢结构建筑体系中,结构体系仍陷于常规的钢支撑-框架体系、钢框架-混凝土核心筒体系、钢框架-钢板剪力墙体系等,上述现有的钢结构体系存在结构用钢量大、制作成本高等不足;内外墙体体系有加气混凝土砌块、灌浆墙、条板墙等。在成本方面,目前钢结构建筑体系普遍高于混凝土结构,这成了钢结构建筑体系特别是钢结构住宅大量推广的障碍。另外,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方式需要很多木模板,对森林资源造成破坏,对环境造成污染。大量钢筋需要人工绑扎,不是工业化的生产方式。钢管束组合结构是一种新型的钢与混凝土组合结构,较好的发挥钢材轻质高强、混凝土刚度大的优点,避免了钢构件稳定性差、混凝土脆性及刚度退化快的缺点。钢管束组合结构采用工业化生产线生产,全程可由机器人操作。钢管束组合结构用于剪力墙,由于钢材和混凝土组合延性好,可以有效增大墙的长度和减薄墙的厚度,建筑适应性强。楼板可以直接连接在墙体上,不再需要构造复杂的钢梁或混凝土梁。整个构件不用钢筋,混凝土直接灌注,也不需要模板,施工速度快。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钢结构建筑体系中存在的用钢量大、制作复杂以及经济性能差的缺点,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钢量经济、构件制作简单、施工方便快捷、便于工业化生产的新型建筑体系,有利于减少环境污染、改善居住环境、经济性能好的工业化钢管束组合结构建筑体系O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工业化钢管束组合结构建筑体系,其特征在于:由结构体系、楼屋面板体系和内、外墙体组成;所述的结构体系可以是钢管束组合结构体系或框架-钢管束组合结构体系;所述的楼屋面板体系可以是钢筋桁架楼承板、装配式钢筋桁架楼承板、混凝土叠合板或现浇混凝土板;所述的内墙体可以是CCA板灌浆墙、轻质复合墙体或轻质砌体;所述的外墙体可以是CCA板灌浆墙、CCA板灌浆墙与保温材料复合构成的整体式外墙体、轻质复合条板墙与保温材料复合构成的整体式外墙体或轻质砌体;所述的钢管束组合结构体系由钢管束组合结构构件与H型钢梁或箱型梁或短钢管束组合结构构件连接而成;所述的框架-钢管束组合结构体系由柱、钢管束组合结构构件与H型钢梁或箱型梁或短钢管束组合结构构件连接而成,所述的柱和H型钢梁或箱型梁组成框架;所述的钢管束组合结构构件和短钢管束组合结构构件由钢管束总成构成,所述的钢管束总成的总体形状是下列之一:c型、一字型、Z字型、T字型、十字型或L型,所述的钢管束总成由多个钢管单元依次连接构成;所述的钢管单元具有空腔,所述的空腔内浇注混凝土。进一步,所述的钢管束组合结构构件与钢管束组合结构构件之间的连接构件可以是短钢管束组合结构构件或H型钢梁或箱型梁。进一步,所述的柱与钢管束组合结构构件之间的连接构件可以是H型钢梁或箱型Mο进一步,所述的空腔的侧壁上设置有栓钉。进一步,相邻的钢管单元之间的隔板上设置通孔。进一步,所述的钢管单元由横截面是U字形的钢管拼接而成,每个钢管单元的U字形开口处拼接前一个钢管的U字形的折弯底部;前端的钢管单元的U字形的开口端通过钢板封闭焊接或箱型构件封闭焊接,后端的钢管单元由两个侧板和底板封闭焊接或由U字形的钢管封闭焊接,所述的U字形的钢管的折弯处构成相邻钢管单元之间的隔板。或则,所述的钢 管单元由横截面是丁字形的型材拼接构成;所述的丁字形的型材包括第一翼缘和垂直设置在第一翼缘一侧的第一腹板,分布在第一腹板两侧的第一翼缘分别是第二翼缘和第三翼缘,所述的第一腹板的尾部折弯并带有与所述的第一翼缘平行的尾钩;相邻的丁字形的型材以第一腹板相对的方式颠倒设置,每个型材的第一腹板的尾钩作为焊接用衬条与另一侧的同向设置的两个型材的第一翼缘的焊缝连接;前一型材的第二翼缘、后一型材的第三翼缘、前后两型材的第一腹板共同围合成钢管单元;前端的钢管单元的丁字形的型材由一个侧板和钢板封闭焊接,后端的钢管单元由一个侧板和底板封闭焊接;所述的第一腹板构成相邻钢管单元之间的隔板。或则,所述的钢管单元由横截面是T字形的型材拼接构成,所述的T字形的型材包括第四翼缘和垂直设置在第四翼缘一侧的第二腹板,分布在第二腹板两侧的第四翼缘分别是第五翼缘和第六翼缘;相邻的T字形的型材以第二腹板相对的方式颠倒设置,每个型材的第二腹板的尾端与另一侧的同向设置的两个型材的第四翼缘的焊缝连接;前一型材的第五翼缘、后一型材的第六翼缘、前后两型材的第二腹板共同围合成钢管单元;前端的钢管单元的T字形的型材由一个侧板和钢板封闭焊接,后端的钢管单元由一个侧板和底板封闭焊接;所述的第二腹板构成相邻钢管单元之间的隔板。或则,所述的钢管单元由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拼接构成,所述的第一单元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七翼缘、第八翼缘,第七翼缘、第八翼缘之间连接有第三腹板和第四腹板;所述的第二单元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九翼缘、第十翼缘,第九翼缘连接第七翼缘,第十翼缘连接第八翼缘;前端的钢管单元由钢板封闭焊接,后端的钢管单元由底板封闭焊接或由第一单元封闭焊接;所述的第三腹板和第四腹板构成相邻钢管单元之间的隔板。或则,所述的钢管单元由第三单元和第四单元拼接构成,所述的第三单元包括相对设置的第十一翼缘和第十二翼缘,所述的第四单元是方矩形钢管,所述的第十一翼缘搭接方矩形钢管的一侧边,第十二翼缘搭接方矩形钢管的另一侧边;端部的钢管单元采用第四单元或带端部封板的第三单元;所述的方矩形钢管的侧边构成相邻钢管单元之间的隔板。或则,所述的钢管单元由J字形的第五腹板在平行的连续翼缘和拼接翼缘之间分隔构成,所述的第五腹板的头部垂直焊接在连续翼缘上,所述的第五腹板的尾部带有与连续翼缘和拼接翼缘平行的尾钩,所述的尾钩连接在相邻拼接翼缘的焊缝上;前端的钢管单元由钢板封闭焊接,后端的钢管单元由底板封闭焊接;所述的第五腹板构成相邻钢管单元之间的隔板。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的混凝土可以是普通混凝土、高强混凝土、轻骨料混凝土或自密实混凝土。所述的楼屋面板体系可以是钢筋桁架楼承板、装配式钢筋桁架楼承板、混凝土叠合板或其他混凝土现浇楼板。所述的外墙体可以是由灌浆墙或复合条板墙与保温材料复合而成的整体式外墙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工业化钢管束组合结构建筑体系,其特征在于:由结构体系、楼屋面板体系和内、外墙体组成;所述的结构体系可以是钢管束组合结构体系或框架‑钢管束组合结构体系;所述的楼屋面板体系可以是钢筋桁架楼承板、装配式钢筋桁架楼承板、混凝土叠合板或现浇混凝土板;所述的内墙体可以是CCA板灌浆墙、轻质复合墙体或轻质砌体;所述的外墙体可以是CCA板灌浆墙、CCA板灌浆墙与保温材料复合构成的整体式外墙体、轻质复合条板墙与保温材料复合构成的整体式外墙体或轻质砌体;所述的钢管束组合结构体系由钢管束组合结构构件与H型钢梁或箱型梁或短钢管束组合结构构件连接而成;所述的框架‑钢管束组合结构体系由柱、钢管束组合结构构件与H型钢梁或箱型梁或短钢管束组合结构构件连接而成,所述的柱和H型钢梁或箱型梁组成框架;所述的钢管束组合结构构件和短钢管束组合结构构件由钢管束总成构成,所述的钢管束总成的总体形状是下列之一:C型、一字型、Z字型、T字型、十字型或L型,所述的钢管束总成由多个钢管单元依次连接构成;所述的钢管单元具有空腔,所述的空腔内浇注混凝土。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单银木王彦超杨强跃方鸿强李文斌刘晓光胡立黎贾宝英黄振华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杭萧钢构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