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卫斌鹏专利>正文

无变降压整流转换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127413 阅读:1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6-12 19:3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无变降压整流转换器,运用了220V交流电为正弦交流电,正弦交流电分为正半周和负半周,正半周时给电容C1、C2、C3充电,根据串联电容的分压规则,在这三个电容上充的电压大约等于70V,负半周时让这三个电容并联对负载供电,即正半周时正半周电压激活电容串联充电回路并给这几个电容充电,此时电容并联放电回路是断开的;负半周时负半周电压激活电容并联放电回路让这几个电容并联后给向载供电,这时电容串联充电回路是关闭的,因此这几个电容的串联充电和并联放电互不影响。本发明专利技术由晶体管、电阻和电容构成,除了电容外,其它元件都可以封于集成块内,便于集成化生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无变降压整流转换器,运用了220V交流电为正弦交流电,正弦交流电分为正半周和负半周,正半周时给电容C1、C2、C3充电,根据串联电容的分压规则,在这三个电容上充的电压大约等于70V,负半周时让这三个电容并联对负载供电,即正半周时正半周电压激活电容串联充电回路并给这几个电容充电,此时电容并联放电回路是断开的;负半周时负半周电压激活电容并联放电回路让这几个电容并联后给向载供电,这时电容串联充电回路是关闭的,因此这几个电容的串联充电和并联放电互不影响。本专利技术由晶体管、电阻和电容构成,除了电容外,其它元件都可以封于集成块内,便于集成化生产。【专利说明】无变降压整流转换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整流转换器,具体地说,是一种无变降压整流转换器。
技术介绍
在电子领域内,把220V的交流电转换成低压直流电常用的方法有两种:(I)利用变压器降压再用二极管整流变成低压直流电;(2)用开关电源把220V的交流电转换成低压直流电。第一种转换器结构简单没有高频电磁干扰,便于制作和维修,但它体积大比较笨重,电能损耗大利用率低;第二种转换器体积小重量轻,电能利用率高,但是电路结构比较复杂,不利于制作和维修,有高频电磁干扰,如果电路设计不合理,就会对其它电路产生干扰。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体积小、重量轻、电能利用率高、没有高频电磁干扰的无变降压整流转换器。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无变降压整流转换器,包括第一充电回路、第一放电回路、第一电流回路、第二充电回路、第二放电回路、第二电流回路,所述第一充电回路由交流电源输入接口 Pi与二极管Dl、电容Cl、二极管D2、电容C2、二极管D3、电容C3、二极管D4串联组成;所述第一放电回路包括电容Cl放电回路、电容C2放电回路、电容C3放电回路,所述电容Cl放电回路由电容Cl 一端与二极管D6、三极管Q2、电容C7、三极管Q4、二极管D7、电容Cl另一端连接组成,所述电容C2放电回路由电容C2 —端与二极管D8、三极管Q2、电容C7、三极管Q4、二极管D9、电容C2另一端连接组成,所述电容C3放电回路由电容C3 —端与二极管DlO、三极管Q2、电容C7、三极管Q4、二极管D11、电容C3另一端连接组成,所述三极管Q2的开关驱动电路由光耦G1、电阻R2、R3、三极管Q1、Q2组成,所述三极管Q4的开关驱动电路由光耦G2、电阻R4、R5、三极管Q3、Q4组成;所述第一电流回路由交流电源输入接口 Pl —端通过光耦G2输入端、光耦Gl输入端、电阻R1、二极管D5到达Pl另一端,所述电容C7与交流电源输入接口 P2连接;所述第二充电回路由交流电源输入接口 Pl与二极管D12、电容C4、二极管D13、电容C5、二极管D14、电容C6、二极管D15串联组成;所述第二放电回路包括电容C4放电回路、电容C5放电回路、电容C6放电回路,所述电容C4放电回路由电容C4 一端与二极管D17、三极管Q6、电容C7、三极管Q8、二极管D18、电容C4另一端连接组成,所述电容C5放电回路由电容C5 —端与二极管D19、三极管Q6、电容C7、三极管Q8、二极管D20、电容C5另一端连接组成,所述电容C6放电回路由电容C6 —端与二极管D21、三极管Q6、电容C7、三极管Q8、二极管D22、电容C6另一端连接组成,所述三极管Q6的开关驱动电路由光耦G3、电阻R7、R8、三极管Q5、Q6组成,所述三极管Q8的开关驱动电路由光耦G4、电阻R9、R10、三极管Q7、Q8组成;所述第二电流回路由交流电源输入接口 Pl —端通过光耦G4输入端、光耦G3输入端、电阻R6、二极管D16到达Pl另一端,所述电容C7与交流电源输入接口 P2连接。优选地,所述电容C7为电解电容。本专利技术由晶体管、电阻和电容构成,除了电容外,其它元件都可以封于集成块内,便于集成化生产。【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本专利技术的电路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描述: 如图1所示,一种无变降压整流转换器电路,包括第一充电回路、第一放电回路、第一电流回路、第二充电回路、第二放电回路、第二电流回路,所述第一充电回路由交流电源输入接口 Pl与二极管D1、电容Cl、二极管D2、电容C2、二极管D3、电容C3、二极管D4串联组成;所述第一放电回路包括电容Cl放电回路、电容C2放电回路、电容C3放电回路,所述电容Cl放电回路由电容Cl 一端与二极管D6、三极管Q2、电容C7、三极管Q4、二极管D7、电容Cl另一端连接组成,所述电容C2放电回路由电容C2 —端与二极管D8、三极管Q2、电容C7、三极管Q4、二极管D9、电容C2另一端连接组成,所述电容C3放电回路由电容C3 —端与二极管D10、三极管Q2、电容C7、三极管Q4、二极管D11、电容C3另一端连接组成,所述三极管Q2的开关驱动电路由光耦G1、电阻R2、R3、三极管Q1、Q2组成,所述三极管Q4的开关驱动电路由光耦G2、电阻R4、R5、三极管Q3、Q4组成;所述第一电流回路由交流电源输入接口 PI —端通过光耦G2输入端、光耦Gl输入端、电阻R1、二极管D5到达Pl另一端,所述电容C7与交流电源输入接口 P2连接;所述第二充电回路由交流电源输入接口 Pl与二极管D12、电容C4、二极管D13、电容C5、二极管D14、电容C6、二极管D15串联组成;所述第二放电回路包括电容C4放电回路、电容C5放电回路、电容C6放电回路,所述电容C4放电回路由电容C4 一端与二极管D17、三极管Q6、电容C7、三极管Q8、二极管D18、电容C4另一端连接组成,所述电容C5放电回路由电容C5 —端与二极管D19、三极管Q6、电容C7、三极管Q8、二极管D20、电容C5另一端连接组成,所述电容C6放电回路由电容C6 —端与二极管D21、三极管Q6、电容C7、三极管Q8、二极管D22、电容C6另一端连接组成,所述三极管Q6的开关驱动电路由光耦G3、电阻R7、R8、三极管Q5、Q6组成,所述三极管Q8的开关驱动电路由光耦G4、电阻R9、R10、三极管Q7、Q8组成;所述第二电流回路由交流电源输入接口 Pl —端通过光耦G4输入端、光耦G3输入端、电阻R6、二极管D16到达Pl另一端,所述电容C7与交流电源输入接口P2连接。优选地,所述电容C7为电解电容。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的工作原理如下: 电路工作时,当从Pl输入的220V正弦交流电为正半周时,充电回路为从Pl的一端开始通过D1、Cl、D2、C2、D3、C3、D4返回到Pl的另一端,二极管Dl至D4导通,电容Cl、C2、C3开始串联充电,二极管D5至Dll光耦G1、G2三极管Ql至Q4均载止,根据串联电容的分压规,在电容Cl、C2、C3上充得的电压均为70V左右;放电回路为电容C4、C5、C6上的电压开始并联给低压直流电输出电容C7充电,同时通过低压直流电输出接口 P2供给负载电源。此时二极管D16由载止状态转变为导通状态,电流回路为从Pl的一端通过光耦G4的输入端、G3的输入端、电阻R6、二极管D16到达Pl的另一端,光耦G3有输入电流时,输出端开始导通,三极管Q5得到基极驱动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无变降压整流转换器,其特征是:包括第一充电回路、第一放电回路、第一电流回路、第二充电回路、第二放电回路、第二电流回路,所述第一充电回路由交流电源输入接口P1与二极管D1、电容C1、二极管D2、电容C2、二极管D3、电容C3、二极管D4串联组成;所述第一放电回路包括电容C1放电回路、电容C2放电回路、电容C3放电回路,所述电容C1放电回路由电容C1一端与二极管D6、三极管Q2、电容C7、三极管Q4、二极管D7、电容C1另一端连接组成,所述电容C2放电回路由电容C2一端与二极管D8、三极管Q2、电容C7、三极管Q4、二极管D9、电容C2另一端连接组成,所述电容C3放电回路由电容C3一端与二极管D10、三极管Q2、电容C7、三极管Q4、二极管D11、电容C3另一端连接组成,所述三极管Q2的开关驱动电路由光耦G1、电阻R2、R3、三极管Q1、Q2组成,所述三极管Q4的开关驱动电路由光耦G2、电阻R4、R5、三极管Q3、Q4组成;所述第一电流回路由交流电源输入接口P1一端通过光耦G2输入端、光耦G1输入端、电阻R1、二极管D5到达P1另一端,所述电容C7与交流电源输入接口P2连接;所述第二充电回路由交流电源输入接口P1与二极管D12、电容C4、二极管D13、电容C5、二极管D14、电容C6、二极管D15串联组成;所述第二放电回路包括电容C4放电回路、电容C5放电回路、电容C6放电回路,所述电容C4放电回路由电容C4一端与二极管D17、三极管Q6、电容C7、三极管Q8、二极管D18、电容C4另一端连接组成,所述电容C5放电回路由电容C5一端与二极管D19、三极管Q6、电容C7、三极管Q8、二极管D20、电容C5另一端连接组成,所述电容C6放电回路由电容C6一端与二极管D21、三极管Q6、电容C7、三极管Q8、二极管D22、电容C6另一端连接组成,所述三极管Q6的开关驱动电路由光耦G3、电阻R7、R8、三极管Q5、Q6组成,所述三极管Q8的开关驱动电路由光耦G4、电阻R9、R10、三极管Q7、Q8组成;所述第二电流回路由交流电源输入接口P1一端通过光耦G4输入端、光耦G3输入端、电阻R6、二极管D16到达P1另一端,所述电容C7与交流电源输入接口P2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卫斌鹏
申请(专利权)人:卫斌鹏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西;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