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抛光件吸附方式的抛光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124972 阅读:1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6-12 15:5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改进抛光件吸附方式的抛光机,包括机架、吸附上盘、吸附下盘、上盘驱动系统、下盘驱动系统和抽真空系统,上/下盘驱动系统包括一中心轴,中心轴的底部与吸附上/下盘相连接,中心轴内开设有封闭式连接气路,中心轴靠近底部位置设有一旋转气路接头,旋转气路接头连通至封闭式连接气路,旋转气路接头外气路接口,吸附上/下盘开设有气路通孔,各气路接口通过连接气管与吸附上/下盘上开设的气路通孔连通;吸附上/下盘的下/上方设有紧贴其下表面的缓冲垫,缓冲垫的表面开设有通透式吸附槽,气路通孔的下/上端对齐吸附槽。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结构简单、成本低、投资小、操作方便,有利于实现后期自动化抛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改进抛光件吸附方式的抛光机,包括机架、吸附上盘、吸附下盘、上盘驱动系统、下盘驱动系统和抽真空系统,上/下盘驱动系统包括一中心轴,中心轴的底部与吸附上/下盘相连接,中心轴内开设有封闭式连接气路,中心轴靠近底部位置设有一旋转气路接头,旋转气路接头连通至封闭式连接气路,旋转气路接头外气路接口,吸附上/下盘开设有气路通孔,各气路接口通过连接气管与吸附上/下盘上开设的气路通孔连通;吸附上/下盘的下/上方设有紧贴其下表面的缓冲垫,缓冲垫的表面开设有通透式吸附槽,气路通孔的下/上端对齐吸附槽。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简单、成本低、投资小、操作方便,有利于实现后期自动化抛光。【专利说明】改进抛光件吸附方式的抛光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抛光机,尤其涉及一种改进抛光件吸附方式的抛光机。
技术介绍
目前抛光机所加工的玻璃都是贴在抛光机的上盘或下盘的平面来进行加工,靠聚酯合成材料的吸附垫吸附在上、下盘的平面上进行研磨抛光。现有抛光机的上、下盘多为平面无孔结构,且都不具有真空吸附功能,这些抛光机主要是依靠特殊材质的吸附垫来完成待抛光玻璃的贴合固定,吸附垫背面通过胶水、粘结剂等与上、下盘粘合,吸附垫正面则由许多质地细密的凹槽型小孔组成,紧压后将小孔内空气排出即具有真空吸附功能。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后,抛光粉会逐渐渗透到吸附垫正面的小孔内,使原有的小孔不具有真空吸附功能而不能使用,必须频繁更换。按抛光机每天工作八小时计算,聚酯合成材料的吸附垫每隔几天就得更换一次,由此导致聚酯合成材料的吸附垫作为一种抛光用耗材的成本一直居高不下。另外,抛光机每加工完一片玻璃需要剥离去除吸附在玻璃上的吸附垫,按照现有的工艺只能靠人工一点点吹气或渗水的方法来移除,相当费时费力,且影响整个抛光机的自动化程度。现有技术中也有公开了将抛光机的上盘与一陶瓷移动盘进行真空吸附连接的方式,但是陶瓷移动盘的设置不仅增加了设备成本,而且陶瓷移动盘的质量较重,抛光所需的功耗大大增加,抛光晶片安置于陶瓷移动盘上不仅费时费力,而且这种硬性接触容易在抛光时造成晶片损坏,抛光质量也无法保证;现有技术中也有直接采用开孔的真空吸盘吸附工件的情形,但这种真空吸附方式往往气密性不佳,导致真空吸附所需的吸附压力过大,这不仅容易造成工件的变形而影响抛光精度,而且同样容易造成工件的损坏,而且抛光粉等杂质如果进入到真空吸盘上开设的细孔中,不仅清理困难,严重时需要更换整个真空吸盘,成本大大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投资小、操作方便、有利于实现后期自动化抛光的改进抛光件吸附方式的抛光机。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改进抛光件吸附方式的抛光机(上吸式),包括机架、吸附上盘、吸附下盘、上盘驱动系统、下盘驱动系统和抽真空系统,上盘驱动系统包括一中心轴,中心轴的底部与吸附上盘相连接,所述中心轴内开设有封闭式连接气路,中心轴靠近底部位置设有一旋转气路接头,旋转气路接头的内端通过封闭式连接气路与所述抽真空系统相连,旋转气路接头的外端设有多个气路接口,所述吸附上盘开设有多个气路通孔,各气路接口通过连接气管与吸附上盘上开设的气路通孔的上端连通;所述吸附上盘下方设有紧贴其下表面的缓冲垫,所述缓冲垫的表面开设有通透式吸附槽(该吸附槽包括孔形、条形、L形等各种通透式结构),所述气路通孔的下端对齐所述吸附槽。上述的抛光机中,优选的,所述多个气路接口沿所述旋转气路接头的中心转轴呈中心对称分布。这样的气路接口设置有利于配合后续吸附槽的优化布置,使缓冲垫能够均匀受力,更好地吸附抛光件达到抛光效果。更优选的,所述吸附上盘开设的多个气路通孔沿吸附上盘的中心转轴呈中心对称分布。这样的气路通孔布置有利于与旋转气路接头对接和连接气路中间增加通断阀门,而且同样有利于配合后续吸附槽的优化布置。更优选的,各连接气管上还设有通断阀门,这使得本专利技术的抛光机具有适应大小不同型号玻璃进行抛光操作的兼容性;若遇到小型号玻璃,只需要关闭玻璃所覆盖范围外的真空气路即可,而且还有利于玻璃的取片,在取片时,只需要关闭负压,接入正压吹气就能去除真空,顺利取下待抛光玻璃件,无须人工吹气或渗水来移除。上述的抛光机中,优选的,所述缓冲垫是通过粘结剂粘合方式或通过真空吸附方式紧贴在吸附上盘的下表面上;粘结剂粘合方式更加稳定可靠;但真空吸附方式将使得缓冲垫的清理和更换更加快捷和方便,有利于实现整个抛光机的全自动化,还可充分利用抛光机配套设置的抽真空系统。当采用真空吸附方式时,所述吸附上盘上增设有部分不对准所述吸附槽的吸附孔,该吸附孔通过连接气管与所述旋转气路接头外端设置的气路接口连通,通过该吸附孔可将缓冲垫吸附贴合在吸附上盘的下表面。作为一个总的技术构思,本专利技术还提供另一种改进抛光件吸附方式的抛光机(下吸式),包括机架、吸附上盘、吸附下盘、上盘驱动系统、下盘驱动系统和抽真空系统,下盘驱动系统包括一中心轴,中心轴的顶部与吸附下盘相连接,所述中心轴内开设有封闭式连接气路,中心轴靠近底部位置设有一旋转气路接头,旋转气路接头的上端与所述封闭式连接气路的底端相连通,旋转气路接头的下端与所述抽真空系统相连,所述封闭式连接气路上部连通至中心轴外侧开设的气路接口,所述吸附下盘开设有气路通孔,气路接口通过连接气管与吸附下盘上开设的气路通孔的底端连通;所述吸附下盘上方设有紧贴其上表面的缓冲垫,所述缓冲垫的表面开设有通透式吸附槽,所述气路通孔的上端对齐所述吸附槽。上述的下吸式抛光机中,优选的,所述气路通孔的底端设有真空腔(吸附下盘与底部密封连接形成真空腔),该真空腔位于机座和吸附下盘之间,所述连接气管是通过该真空腔与所述吸附下盘上开设的气路通孔连通。通过在下吸式抛光机中设置一内部的真空腔,可使得真空吸附的压力更加稳定、均匀,而且便于简化后续气路接口和连接气管的设置。因此,在上述的下吸式抛光机中,更优选的,所述中心轴外侧仅开设一个气路接口,该气路接口通过一连接气管与所述真空腔连通。上述的下吸式抛光机中,优选的,所述吸附下盘开设的气路通孔与吸附下盘的中心转轴连通;所述真空腔被分隔成多个真空子腔,且这多个真空子腔呈中心向外围扩散方式布置,各个真空子腔之间相互连通。与上述上吸式抛光机相类似,优选的,所述缓冲垫可以是通过粘结剂粘合方式或通过真空吸附方式紧贴在吸附下盘的上表面上;当采用真空吸附方式时,所述吸附上盘上增设有部分不对准所述吸附槽的吸附孔,该吸附孔同样可通过连接气管与所述旋转气路接头外侧设置的气路接口连通或者也可直接连通至上述的真空腔,通过该吸附孔可将缓冲垫吸附贴合在吸附下盘的上表面。上述的上吸式或下吸式抛光机中,优选的,所述吸附槽设置有多条,这多条的吸附槽在缓冲垫表面呈中心向外围扩散方式布置。该优选的吸附槽设置方式有利于保证工件玻璃能够稳固均匀地吸附在吸附上盘或吸附下盘上,更优选的,所述吸附槽呈类似“回”字形布置,且每两条U形的吸附槽对接后组成一个回路,位于同一回路的两条U形的吸附槽之间相互隔断。上述的上吸式或下吸式抛光机中,优选的,当所述缓冲垫紧贴吸附上盘的下表面设置时,所述吸附上盘的下表面开设有与所述吸附槽对齐的非通透式凹槽,所述气路通孔的下端连通至该非通透式凹槽;当所述缓冲垫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改进抛光件吸附方式的抛光机,包括机架、吸附上盘、吸附下盘、上盘驱动系统、下盘驱动系统和抽真空系统,上盘驱动系统包括一中心轴,中心轴的底部与吸附上盘相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轴内开设有封闭式连接气路,中心轴靠近底部位置设有一旋转气路接头,旋转气路接头的内端通过封闭式连接气路与所述抽真空系统相连,旋转气路接头的外端设有多个气路接口,所述吸附上盘开设有多个气路通孔,各气路接口通过连接气管与吸附上盘上开设的气路通孔的上端连通;所述吸附上盘下方设有紧贴其下表面的缓冲垫,所述缓冲垫的表面开设有通透式吸附槽,所述气路通孔的下端对齐所述吸附槽。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兴刘亚彪杨会义刘仲宁周继国李新良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永创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