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丁万全专利>正文

象限滑动信息输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0124416 阅读:98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6-12 15:0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触摸屏虚拟按键的信息输入方法,涉及信息输入技术领域,为提高输入效率而发明专利技术。所述基于触摸屏虚拟按键的信息输入方法采用的输入操作为滑动操作,内部处理单元根据滑动轨迹与所设置的矩形框的位置关系来得到输入信息。本发明专利技术用于触屏设备上的信息输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触摸屏虚拟按键的信息输入方法,涉及信息输入
,为提高输入效率而专利技术。所述基于触摸屏虚拟按键的信息输入方法采用的输入操作为滑动操作,内部处理单元根据滑动轨迹与所设置的矩形框的位置关系来得到输入信息。本专利技术用于触屏设备上的信息输入。【专利说明】
本专利技术涉及信息输入
。特别是涉及采用触摸屏的信息处理设备的信息输入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触屏手机和平板电脑的日益普及,许多基于传统PC的信息消费和生产活动开始越来越多地转移到新兴的采用触摸屏的手持设备上来,如使用手机或平板电脑进行网页浏览、移动办公等。与之相应,人们对基于触屏的信息输入的效率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尤其是语言文字的输入,长期以来都被视为触屏输入的一个短板。在国外,T9输入法的专利技术人Cliff Kushler适时地推出了完全针对触屏设计开发的Swype输入法,尝试以滑动输入这一新思路来提升触屏上的文字输入效率,并很快在西文输入领域获得了广泛认可。后来,在国人的期盼下,Swype又加入了对中文的支持,不过反响却一般。究其原因,乃是Swype所使用的字母串联的滑动输入方式在西文输入上虽然表现优异,但却不能很好地应对中文的输入。而这一结果,又是由中西文各自不同的语言特征所决定的。本专利技术所提出的,是一种与Swype所采用的字母串联的滑动输入截然不同的新型滑动输入方法。有望通过推广普及,切实大幅提升中文在触屏上的输入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触摸屏虚拟按键的信息输入方法,以提高信息输入的效率和用户体验。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触摸屏虚拟按键的信息输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采用的输入操作为滑动操作,内部处理单元根据滑动轨迹与所设置的矩形框的位置关系来得到输入信息。前面所述的基于触摸屏虚拟按键的信息输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所采用的滑动操作指的是手指(或可替代物)在触摸虚拟按键后并不原地抬起而是在与触摸屏保持接触的情况下移动一段距离后才脱离屏幕的操作方法。前面所述的基于触摸屏虚拟按键的信息输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矩形框指的是当手指(或可替代物)触摸到屏幕上的虚拟按键时,内部处理单元在触摸点(也就是即将开始的滑动操作所形成的滑动轨迹的起点位置)周围显式地或隐含地设置的一个包含触摸点的矩形框。前面所述的基于触摸屏虚拟按键的信息输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矩形框的每个顶点都可直观地视作以相交于此顶点的两条边线所在直线为坐标轴的坐标系的原点。前面所述的基于触摸屏虚拟按键的信息输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轨迹与所设置的矩形框的位置关系指的是手指(或可替代物)围绕矩形框的某个顶点滑动后所形成的滑动轨迹的结束点位于以此顶点为原点、以相交于此顶点的两条边线所在直线为坐标轴的坐标系的哪个象限。前面所述的基于触摸屏虚拟按键的信息输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矩形框也可用平行四边形或一般四边形框代替。前面所述的基于触摸屏虚拟按键的信息输入方法,其特征在于,其技术实现包括:检测单元对用户的滑动操作进行滑动轨迹坐标的连续采集与分析;转换单元根据检测单元所获取的相关数据及程序预设的对应关系,完成由滑动轨迹信息至对应输入信息的转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基于触摸屏虚拟按键的信息输入方法,可以极大地扩充虚拟按键可输入信息的数量,在用于拼音输入时更可以通过一次简单的滑动操作完成需两次以上点击操作方能完成的信息输入,因此提高了输入的效率。【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在触摸虚拟按键时处理程序设置矩形框的情形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手指从矩形框的右边线滑出时的情形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手指继续滑动进入R2象限时的情形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手指继续滑动进入R3象限时的情形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手指继续滑动进入R4象限时的情形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以B键所代表的声母B开头的全部音节的输入方法的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多功能编辑键的各项编辑功能输入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部分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为了使表述更加简明、清楚、便于理解,此部分内容将同时从操作方法和技术实现两个方面进行阐述。另外,因为以下实施例的技术实现并不需要复杂的算法支持,所以对于所属
的一般技术人员完全可以理解和加以实现。应当明确,以下所阐述的实施例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第一实施例:一种拼音输入法方案1.一键多信息输入的实现第一步:输入法程序在触摸屏上显示虚拟键盘。当手指(或可替代物)触摸到虚拟键盘上的虚拟按键时,输入法程序围绕触摸点设置一个矩形框(如果虚拟按键亦为矩形,则此矩形框可与其重合,也可不与其重合),将触摸点围在当中,如图1所示。第二步:手指(或可替代物)触摸虚拟按键后并不抬起,而是向输入法程序设置的矩形框外进行滑动。因为矩形框是由四条边线围构而成,所以滑出轨迹必与其中一条边线相交,而输入法程序将以此(即滑出轨迹与所设置的矩形框的哪条边线相交)作为区别不同信息输入的一个选择器(暂名为选择器I)。第三步:手指(或可替代物)滑出处理程序设定的矩形框后,可停止滑动结束当次操作,也可选择围绕滑出矩形框时所经边线的两相邻顶点之一继续滑动。这里配合附图详述如下:附图中,vl、v2、hl、h2为矩形框的四条边线所在直线;尾端带箭头的线代表滑动轨迹;L点和R点为手指滑出矩形框时所经边线的两相邻顶点。以图2中情形为例,手指从矩形框的右边线滑出后,可选择围绕R点或围绕L点继续滑动,当手指继续滑动并与直线h2相交进入R2区域时,输入法程序将由此认定用户选择了以R点为原点、以h2和v2为坐标轴的坐标系,并进入了此坐标系的2号象限R2,如图3所示。反之,当手指从矩形框的右边线滑出后继续滑动并与直线hi相交进入L2区域时,则输入法程序将认定用户选择了以L点为原点、以hi和v2为坐标轴的坐标系,并进入了此坐标系的2号象限L2。可见,在图中所示情形中,输入法程序会将滑动轨迹是与hi相交还是与h2相交作为判别用户选择了以L为原点的坐标系还是以R为原点坐标系的依据,并进而作为区别不同信息输入的第二个选择器(暂名为选择器2)。第四步:图3展示的是在图2的情形(手指从矩形框的右边线滑出)下如前一步所述继续滑动并与直线h2相交进入R2区域后的情形。如前所述,此时输入法程序会判定用户选择了以顶点R为原点的坐标系,并判定其当前位置所在为以R为原点的坐标系的2号象限R2。而进入R2象限前,即从矩形框的右边线滑出而尚未跨越h2之时的位置所在则自然被视为R坐标系的I号象限。如图3所示,手指进入R2象限后,可选择抬起而脱离屏幕,从而结束当次操作,也可选择围绕R点继续滑动,如果其滑动轨迹进而与v2相交进入到R3区域,则输入法程序将判定其进入了以R为原点的坐标系的3号象限R3,如图4所示。第五步:如图4所示,手指进入R3象限后,可选择抬起从而结束当次操作,也可选择围绕R点继续滑动,如果其滑动轨迹跨越h2进入到R4区域,则输入法程序将判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基于触摸屏虚拟按键的信息输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采用的操作方式为滑动操作;当手指(或可替代物)触摸到屏幕上的虚拟按键时,内部处理单元在触摸点(也就是即将开始的滑动操作所将形成的滑动轨迹的起点)周围显式地或隐含地设置一个包含触摸点的矩形框;此矩形框的每个顶点都可直观地视作以相交于此顶点的两条边线所在直线为坐标轴的坐标系的原点;每次滑动操作完成,内部处理单元最终以手指(或可替代物)围绕所设置的矩形框的某个顶点滑动后所形成的滑动轨迹与矩形框的位置关系(主要是滑动轨迹结束点位于以此顶点为原点、以相交于此顶点的两条边线所在直线为坐标轴的坐标系的哪个象限)作为判别不同信息输入的条件来得到输入信息。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万全
申请(专利权)人:丁万全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