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散热模块及发光装置。该散热模块包括一承载装置及多个热源。该承载装置具有一本体部及多个贯穿部,所述贯穿部贯穿该本体部。所述热源位于该本体部上,且所述热源的位置为相对于所述贯穿部之间,从而使空气经由所述贯穿部流经所述热源之间,以提升所述热源的散热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一种散热模块及发光装置。该散热模块包括一承载装置及多个热源。该承载装置具有一本体部及多个贯穿部,所述贯穿部贯穿该本体部。所述热源位于该本体部上,且所述热源的位置为相对于所述贯穿部之间,从而使空气经由所述贯穿部流经所述热源之间,以提升所述热源的散热效率。【专利说明】散热模块及发光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散热模块及发光装置,详言之,涉及一种可提高散热效率的散热模块及发光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发光装置包含多个发光单元及一壳体(Housing),其中所述发光单元容纳在该壳体中。虽然该壳体罩住所述发光单元而可以保护所述发光单元,然而,如此却会阻碍空气对流,影响散热效率。由于所述发光单元在工作时通常会产生大量的热,若热能无法适时地排除,将会使所述发光单元的性能受损,导致其工作效率变差,如果所述发光单元为发光二极管时,还有颜色飘移的问题。再者,所述现有发光单元通常为整片式,或者是彼此以散热片互相连接,如此,容易会有热集中以及因热相互交换而彼此影响等缺点。此外,当壳体的尺寸固定后,其可以容纳的发光单元的数目随即确定,因而无法再扩充以容纳更多的发光单元;如要容纳更多的发光单元,只能更换较大尺寸的壳体。如此,使得该现有发光装置的应用范围受到限制,而且在制造上其成本亦较高。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创新的散热模块及发光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散热模块,其包括一承载装置及多个热源。该承载装置具有一本体部及多个贯穿部,所述贯穿部贯穿该本体部。所述热源位于该本体部上,且所述热源的位置为相对于所述贯穿部之间,从而使空气经由所述贯穿部流经所述热源之间,以提升所述热源的散热效率。由此,可有效地降低所述热源的工作温度。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发光装置,其包括多个发光元件、一承载装置及多个散热装置。该承载装置具有一本体部、多个贯穿部及多个连接部,且所述贯穿部贯穿该本体部。每一所述发光元件附着至每一所述散热装置的一第一端,每一所述散热装置的第一端附着至该本体部上,所述散热装置位于所述连接部上,以使得所述发光元件对应于所述连接部,且所述散热装置的位置为相对于所述贯穿部之间,从而使空气经由所述贯穿部流经所述散热装置之间,以提升所述散热装置的散热效率。由此,可有效地降低所述发光元件的工作温度。【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显示本专利技术散热模块的一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图2显示本专利技术散热模块的一实施例的仰视示意图;图3显示本专利技术散热模块中的承载装置的仰视示意图;图4显示本专利技术散热模块的另一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图5显示本专利技术散热模块中的散热装置的一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图6显示本专利技术散热模块中的散热装置的另一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图7显示本专利技术散热模块中的散热装置的另一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图8显示本专利技术散热模块的另一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图9显示本专利技术散热模块的另一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图10显不本专利技术散热|旲块的另一实施例的仰视不意图;图11显示图9的散热模块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12显示本专利技术散热模块的另一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图13显示本专利技术散热模块中承载单元的另一实施例的仰视示意图;图14显示由图13的承载单元所构成的承载装置的仰视示意图;图15显示本专利技术散热模块中承载单元的另一实施例的仰视示意图;图16显示由图15的承载单元所构成的承载装置的仰视示意图;图17显示本专利技术散热模块中承载单元的另一实施例的仰视示意图;及图18显示由图17的承载单元所构成的承载装置的仰视示意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I本专利技术散热模块的一实施例Ia本专利技术散热模块的另一实施例Ib本专利技术散热模块的另一实施例Ic本专利技术散热模块的另一实施例Id本专利技术散热模块的另一实施例2散热装置2a本专利技术散热装置的另一实施例2b本专利技术散热装置的另一实施例10承载装置IOa承载装置IOb承载装置IOc承载装置12 热源14主干部16承载单元I8承载单元18a承载单元的另一实施例18b承载单元的另一实施例18c承载单元的另一实施例20中空管21 侧壁22散热鳍片24第一密封盖26第二密封盖28冷却液32 基板34 晶粒36 导线38封胶材料101本体部IOla 本体部IOlb 本体部IOlc 本体部102贯穿部10?贯穿部102b 贯穿部102c 贯穿部103连接部181承载部182延伸部211中空腔体212 第一开口213 第二开口261 凹洞262贯穿孔321 第一表面322 第二表面。【具体实施方式】请参考图1及图2,分别显示本专利技术散热模块的一实施例的立体及仰视示意图。该散热模块I包括一承载装置10、多个热源12及多个散热装置2。请参考图3,显示本专利技术散热模块中的承载装置的仰视示意图。该承载装置10具有一本体部101、多个贯穿部102及多个连接部103。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部103为多个承载透孔,且所述连接部103 (承载透孔)及所述贯穿部102贯穿该本体部101。在本实施例中,该承载装置10的本体部101为一平板,其材料为可导热的金属或是不可导热的塑料。所述贯穿部102为多个透孔,其与所述连接部103 (承载透孔)皆贯穿该平板,且所述贯穿部102及所述连接部103 (承载透孔)皆为阵列排列。较佳地,在每二个连接部103 (承载透孔)之间具有一个贯穿部102,该连接部103 (承载透孔)为圆形,且该贯穿部102为矩形。请再参考图1及图2,所述热源12为光电半导体元件或发光元件,例如至少包含发光二极管、光敏二极管、光伏电池、太阳能电池、电致发光二极管、激光二极管、功率放大器或集成电路元件。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热源12为发光元件,例如发光二极管(LED)元件,因此该散热模块 I为发光装置。每一所述热源(发光元件)12附着至每一所述散热装置2的一第一端(下端),每一所述散热装置2的第一端(下端)附着至该本体部101上。亦即,所述热源(发光元件)12通过所述散热装置2而位于该本体部101上。每一所述散热装置2位于每一所述连接部103(承载透孔)上,以使得每一所述热源(发光元件)12对应(显露)于每一所述连接部103 (承载透孔)而没有被该本体部101遮住。因此,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散热装置2为阵列排列。所述散热装置2以及所述热源(发光元件)12的位置为相对于所述贯穿部102之间,从而使空气经由所述贯穿部102流经所述散热装置2之间或所述热源(发光元件)12之间,以提升所述散热装置2以及所述热源(发光元件)12的散热效率。换言之,所述贯穿部102为空气流通的通道,以增加热对流。请参考图4,显示本专利技术散热模块的另一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本实施例的散热模块Ia与图1的散热模块I大致相同,其中相同的元件赋予相同的编号。本实施例的散热模块Ia与图1的散热模块I的不同处在于,在本实施例中,每一所述散热装置2的第二端(上端)直接附着至该承载装置10的本体部101上的连接部103,而形成一挂吊式结构。因此,本实施例的连接部103不是承载透孔。请参考图5,显示本专利技术散热模块中的散热装置的一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该散热装置2为一热管,其包括一中空管20、一第一密封盖24、一第二密封盖26及一冷却液28。该中空管20具有一侧壁21及多个散热鳍片22。该侧壁21为一外壳体,其定义出一中空腔体211。该中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散热模块,包括:一承载装置,具有一本体部及多个贯穿部,所述贯穿部贯穿该本体部;及多个热源,位于该本体部上,且所述热源的位置为相对于所述贯穿部之间,从而使空气经由所述贯穿部流经所述热源之间,以提升所述热源的散热效率。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施权峰,傅圣文,吴炫达,赖志铭,郭钟亮,
申请(专利权)人:乐利士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