绕线生产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118638 阅读:182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6-05 13:2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绕线生产线,包括绕线组件、捆扎组件、夹线组件以及控制器,其中,绕线组件用于将电线自动缠绕成易包装的形状,捆扎组件用于将绕线组件缠绕成型的电线自动捆扎,夹线组件用于将缠绕成型的电线由绕线组件自动搬运至捆扎组件,并将捆扎好的电线由捆扎组件自动搬运至电线装箱的位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绕线生产线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的优点,其通过自动对电线进行缠绕和扎紧,减少了操作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绕线生产线,包括绕线组件、捆扎组件、夹线组件以及控制器,其中,绕线组件用于将电线自动缠绕成易包装的形状,捆扎组件用于将绕线组件缠绕成型的电线自动捆扎,夹线组件用于将缠绕成型的电线由绕线组件自动搬运至捆扎组件,并将捆扎好的电线由捆扎组件自动搬运至电线装箱的位置。本专利技术的绕线生产线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的优点,其通过自动对电线进行缠绕和扎紧,减少了操作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专利说明】绕线生产线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线生产
,尤其涉及一种绕线生产线。
技术介绍
电线在生产完成后通常需要缠绕成一定形状,以便于后期的装配和运输。现有的电线绕线大多采用全人工操作,将电线缠绕后利用扎线带将缠绕成一定形状的电线扎紧,以免电线松开。采用全人工操作不仅使操作工人的劳动强度增大,整个生产效率也非常低,严重影响电线的生产周期。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绕线生产线,其能自动对电线进行缠绕和扎紧,减少了操作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为达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绕线生产线,包括:绕线组件,用于将电线缠绕成易包装的形状,所述绕线组件包括转盘,所述转盘上设置两根相互平行的绕线杆,其中一个所述绕线杆的一侧设置用于将所述电线的一端卡住的第一卡线块,所述转盘的底部设置用于使所述转盘匀速转动的第一电机,所述转盘的一侧设置用于启停所述第一电机的开关;捆扎组件,用于将缠绕成型的所述电线自动捆扎,所述捆扎组件设置在所述绕线组件的一侧,所述捆扎组件包括带有第一动力装置的捆装卡爪,所述捆装卡爪的开口朝上,所述捆装卡爪的开口处设置柔性导线杆,所述柔性导线杆上设置扎线带用导槽,所述捆装卡爪的一侧设置所述扎线带用出线器,所述出线器的出线孔对齐所述导槽;夹线组件,所述夹线组件设置在所述绕线组件和所述捆扎组件的正上方,所述夹线组件包括支架,所述支架一侧滑动设置导台,所述导台远离所述支架的一侧设置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所述第一气缸的活塞杆端部设置带有第二动力装置的第一卡爪,所述第二气缸的活塞杆端部设置带有第三动力装置的第二卡爪,所述第一卡爪和第二卡爪的开口均朝向所述绕线组件的一侧,所述第一卡爪与所述第二卡爪之间的距离等于所述绕线杆与所述捆装卡爪之间的距离,所述第二动力装置上设置用于将所述扎线带封合的扎线装置;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第一动力装置、所述第二动力装置、所述第三动力装置、所述第一气缸以及所述第二气缸连接。通过设置绕线组件可以将电线自动缠绕成易包装的形状,设置捆扎组件可以将缠绕成易包装的形状的电线用扎线带自动扎紧,而设置夹线组件是为了将绕线组件处的电线在缠绕完成后自动搬运至捆扎组件处进行捆扎,并将捆扎好的电线再搬运至电线装箱的位置,便于操作工人装箱,控制器与各个组件中的动力装置或者气缸连接,可以实现整个生产线的自动化,减少操作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优选的,所述第一动力装置、第二动力装置以及第三动力装置为液压装置或者气压装置。进一步的,所述支架靠近所述导台的一侧设置沿所述导台运动轨迹开设的滑槽,所述导台靠近所述支架的一侧设置与所述滑槽相匹配的滑块。进一步的,所述支架上并位于所述导台的一侧设置第三气缸,所述第三气缸的活塞杆端部与所述导台固定连接,用于推动所述导台沿所述绕线组件和所述捆扎组件的连线做直线往复运动,所述第三气缸与所述控制器连接。作为绕线生产线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绕线组件还包括设置在转盘一侧的入线平台,所述入线平台上设置两个第二卡线块,两个所述第二卡线块之间具有所述电线通过的通槽,所述入线平台远离所述第二卡线块的一侧设置用于使所述入线平台沿竖直方向做往复直线运动的第四气缸,所述第四气缸与所述控制器连接。作为绕线生产线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绕线杆的一侧设置两个所述第一卡线块,两个所述第一卡线块之间具有第一卡线槽,所述第一卡线槽的宽度不小于所述电线的直径,所述第一卡线槽的宽度小于所述电线端部设置的插头的尺寸,两个所述第二卡线块之间具有第二卡线槽,所述第二卡线槽的宽度不小于所述电线的直径,所述第一卡线槽和第二卡线槽位于同一水平面上。优选的,其中一个所述第二卡线块固定在所述入线平台上,另一个所述第二卡线块活动设置在所述入线平台上,活动设置的所述第二卡线块的一侧设置第五气缸,所述第五气缸的活塞杆末端与活动设置的所述第二卡线块固定连接,以使所述活动设置的第二卡线块能远离或者靠近所述固定设置的所述第二卡线块,进一步使所述第二卡线槽的宽度发生变化,所述第五气缸与所述控制器连接。作为绕线生产线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气缸的活塞杆端部设置第一支板,所述第一支板远离所述第一气缸的一侧设置所述第二动力装置,所述第二动力装置远离所述第一支板的一侧设置两个所述第一卡爪,所述捆装卡爪位于两个所述第一卡爪之间。作为绕线生产线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导台与所述第一支板之间设置第一导向杆,所述第一支板上对应所述第一导向杆设置第一导向孔,所述第一导向杆的一端与所述导台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导向杆的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一导向孔延伸至所述第一支板远离所述导台的一侧,且所述第一导向杆与所述第一支板之间不固定连接。进一步的,所述导台与所述第一支板之间至少设置两个所述第一导向杆。优选的,两个所述第一导向杆对称设置在所述第一气缸的活塞杆的两侧。作为绕线生产线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二气缸的活塞杆端部设置第二支板,所述第二支板远离所述第二气缸的一侧设置所述第三动力装置,所述第三动力装置远离所述第二支板的一侧设置一个所述第二卡爪,所述第二卡爪位于两个所述绕线杆之间。作为绕线生产线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导台与所述第二支板之间设置第二导向杆,所述第二支板上对应所述第二导向杆设置第二导向孔,所述第二导向杆的一端与所述导台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导向杆的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二导向孔延伸至所述第二支板远离所述导台的一侧,且所述第二导向杆与所述第二支板之间不固定连接。进一步的,所述导台与所述第二支板之间至少设置两个所述第二导向杆。优选的,两个所述第二导向杆对称设置在所述第二气缸的活塞杆的两侧。作为绕线生产线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捆扎组件远离所述绕线组件的一侧设置传送组件,所述传送组件与所述捆扎组件之间的距离不大于所述第一卡爪与所述第二卡爪之间的距离。作为绕线生产线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传送组件包括主动轮、从动轮以及主动轮和从动轮上的传送带,所述主动轮与主动轮动力装置连接,所述主动轮动力装置与所述控制器连接。优选的,所述主动轮动力装置为电机。作为绕线生产线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出线器上设置出线按钮,所述出线按钮与所述捆装卡爪可接触设置。当捆装卡爪张开时,捆装卡爪与出线按钮接触,触动出线按钮,使出线器出线,以将新的扎线带送入到柔性导线杆的导槽内待用。进一步的,还包括工作台,所述绕线组件和所述捆扎组件均设置在所述工作台上,所述工作台上设置立柱,所述立柱远离所述工作台的一端与所述支架固定连接。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专利技术的绕线生产线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的优点,其通过自动对电线进行缠绕和扎紧,减少了操作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所述的绕线生产线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实施例所述的绕线生产线中的绕线组件的俯视示意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绕线生产线,其特征在于,包括:绕线组件,用于将电线自动缠绕成易包装的形状,所述绕线组件包括转盘,所述转盘上设置两根相互平行的绕线杆,其中一个所述绕线杆的一侧设置用于将所述电线的一端卡住的第一卡线块,所述转盘的底部设置用于使所述转盘匀速转动的第一电机,所述转盘的一侧设置用于启停所述第一电机的开关;捆扎组件,用于将所述绕线组件缠绕成型的所述电线自动捆扎,所述捆扎组件设置在所述绕线组件的一侧,所述捆扎组件包括带有第一动力装置的捆装卡爪,所述捆装卡爪的开口朝上,所述捆装卡爪的开口处设置柔性导线杆,所述柔性导线杆上设置扎线带用导槽,所述捆装卡爪的一侧设置所述扎线带用出线器,所述出线器的出线孔对齐所述导槽;夹线组件,所述夹线组件设置在所述绕线组件和所述捆扎组件的正上方,所述夹线组件包括支架,所述支架一侧滑动设置导台,所述导台远离所述支架的一侧设置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所述第一气缸的活塞杆端部设置带有第二动力装置的第一卡爪,所述第二气缸的活塞杆端部设置带有第三动力装置的第二卡爪,所述第一卡爪和第二卡爪的开口均朝向所述绕线组件的一侧,所述第一卡爪与所述第二卡爪之间的距离等于所述绕线杆与所述捆装卡爪之间的距离,所述第二动力装置上设置用于将所述扎线带封合的扎线装置;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第一动力装置、所述第二动力装置、所述第三动力装置、所述第一气缸以及所述第二气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詹勋浩
申请(专利权)人:正裕电器配件昆山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