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双轮车的座椅安装构造,在座椅导轨(26)上设置朝向斜后上方的左右一对销(54、54),左右一对销卡合孔(70、70)设置于骑手座椅(22)的前部,将销(54、54)与销卡合孔(70、70)卡合,由此骑手座椅(22)的前部支承于座椅导轨(26)。骑手座椅(22)的后部通过紧固/松弛自如的紧固构造体(69)紧固于座椅导轨(26)。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一种自动双轮车的座椅安装构造,在座椅导轨(26)上设置朝向斜后上方的左右一对销(54、54),左右一对销卡合孔(70、70)设置于骑手座椅(22)的前部,将销(54、54)与销卡合孔(70、70)卡合,由此骑手座椅(22)的前部支承于座椅导轨(26)。骑手座椅(22)的后部通过紧固/松弛自如的紧固构造体(69)紧固于座椅导轨(26)。【专利说明】自动双轮车的座椅安装构造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将骑手座椅安装于座椅导轨的自动双轮车的座椅安装构造。
技术介绍
自动双轮车的骑手用座椅一般在前端部的车宽度方向中央部设置有向前方突出的卡合部,在后部设置有后部安装配件,前部与座椅导轨卡合,后部使用螺栓与座椅导轨连结(例如日本实公昭62-35656号公报)。座椅导轨由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左右一对框架片构成,卡合部与例如架设于左右的框架片的沿车宽度方向延伸的四通管(cross pipe)上所设置的被卡合部卡合。然而,在上述座椅安装构造中,为了支承卡合部而需要设置四通管,因此设备配置、座椅高度等的设计自由度受到限制。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鉴于所述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需要用于支承座椅的前部的四通管且能够提高设备配置、座椅高度等的设计自由度的自动双轮车的座椅安装构造。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自动双轮车的座椅安装构造具有:左右一对销,设置于骑手用座椅的前部和座椅导轨中的某一方,朝向另一方沿着相对于所述座椅导轨倾斜的方向突出;和左右一对销卡合孔,设置于所述骑手座椅的前部和所述座椅导轨中的另一方,所述销卡合于该销卡合孔,所述座椅的后部通过紧固/松弛自如的紧固构造体紧固于所述座椅导轨。根据该结构,在座椅的前部和座椅导轨中的某一方设置左右一对销,在座椅的前部和座椅导轨中的另一方设置供所述销卡合的左右一对销卡合孔,因此不需要用于支承前方的卡合部的四通管。其结果,设备配置、座椅高度等的设计自由度提高。另外,销相对于所述座椅导轨倾斜,能够将座椅的前部从相对于所述座椅导轨倾斜的方向安装于座椅导轨,因此座椅的装卸变得容易。在本专利技术中,优选的是,在所述座椅的底板设置有所述销卡合孔,所述销卡合孔朝向前下方开口,以便通过座椅底板的上下2分割的成形模同时成形。根据该结构,能够容易且廉价地制造销卡合孔。在本专利技术中,优选的是,所述销经由弹性构件设置于所述座椅导轨。根据该结构,通过弹性构件能够吸收因框架的制造误差引起的销的位置和角度的偏差,因此组装变得容易。在销经由弹性构件设置于座椅导轨的情况下,优选的是,还具备固定于所述座椅导轨的第I支架以及固定于所述销的第2支架,所述第I支架与所述第2支架经由所述弹性构件通过第I紧固构件被连结,所述左右的第2支架相互连结。根据该结构,左右的第2支架相互连结,由左右的销和第2支架构成一个连结组合件,因此能够通过左右的销防止斜后上方的倾斜角度不同。在本专利技术中,优选的是,所述座椅的后部的紧固构造体具有从所述座椅导轨的外侧方紧固的第2紧固构件。根据该结构,将紧固构件从车体外侧方紧固,因此组装作业变得容易。权利要求书和/或说明书和/或附图中公开的至少两个结构的任何组合都包括在本专利技术中。特别是,权利要求书的两个以上的各权利要求的任何组合都包括在本专利技术中。通过参考附图进行的以下优选实施方式的说明,会更清楚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然而,实施方式和附图仅仅用于图示和说明,并不应是用于确定本专利技术的范围。本专利技术的范围是根据所附的权利要求书(claims)确定的。在附图中,多个附图中的相同的部件编号表示相同的部分。【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具备本专利技术的第I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座椅安装构造的自动双轮车的左侧视图。图2是表示以卸下一部分部件的状态示出该自动双轮车的后部的左侧视图。图3是表不该自动双轮车的座椅导轨的前方立体图。图4是表示该自动双轮车的座椅的前方立体图。图5是表示该座椅的底板的成形模的主要部分的纵剖视图。图6是表示该座椅的前部的安装构造的立体图。图7是表示该座椅的前部的安装构造的纵剖视图。图8是表示该座椅的后部的安装构造的纵剖视图。附图标记说明22:骑手座椅(座椅)26:座椅导轨50:底板54:销56:第 I 支架58:第 2 支架59:第I弹性构件(弹性构件)60:第I紧固构件66:连结部69:紧固构造体70:销卡合孔72、74:上下2分割的成形模80:第2紧固构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参照附图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在本说明书中,“左侧”和“右侧”是指从坐在车辆的驾驶者看时的左右侧。图1是表示应用本专利技术的自动双轮车。该自动双轮车的车体框架FR由构成前半部的主框架I以及与主框架I的后部连结而构成车体框架FR的后半部的后框架2构成。在该主框架I的前端安装有头管(head tube) 3,在该头管3中转动自如地插通有转向轴(未图示)。在该转向轴(未图示)上安装有上支架4和下支架5。在这些上支架4和下支架5上支承有前叉8。在该前叉8的下端部支承有前轮9,在前轮9的上方安装有前泥板(frontfender) 15。在前叉8的上端部的上支架4上安装有把手(Handle) 10。在所述主框架I的后端部设置有摆臂支架11。在该摆臂支架11上,借助插通在前端部中的枢轴13上下摆动自如地支承有摆臂(swing arm) 12。在该摆臂12的后端部支承有后轮14。在主框架I的中央下部支承有发动机E,该发动机E通过如链条那样的动力传递机构16驱动后轮14。后框架2包括由左右一对管构成的座椅导轨26以及将该座椅导轨26加强的加强框架27。在该座椅导轨26上支承有骑手座椅22和同乘者座椅24。通过侧罩32从外侧方覆盖了座椅导轨26中的骑手座椅22的下方。通过后座椅罩34从外侧方覆盖了同乘者座椅24的下方。通过后罩36从外侧覆盖了后座椅罩34的一部分。在座椅导轨26的下方安装有位于后轮14的上方的后泥板38。在后泥板38的后部通过后襟翼撑杆40安装有后襟翼42和方向指不器44。在主框架I的上部,在所述把手10与骑手座椅22之间安装有燃料箱18。另外,在主框架I的前部安装有树脂制的罩30。罩30覆盖从把手10的前方至车体前部的侧方的部分。如图2所示,骑手座椅22具有支承于座椅导轨26的树脂制的底板50、形成座椅的外表面的皮制的表皮52以及缓冲件(未图示)。缓冲件填充在底板50与表皮52之间。缓冲件例如是氨基甲酸乙酯(urethane)。骑手座椅22在前部和后部支承于座椅导轨26。具体地说,骑手座椅22的前部通过卡合构造67与座椅导轨26卡合,骑手座椅22的后部通过紧固/松弛自如的紧固构造体69与座椅导轨26紧固。如图3所示,在座椅导轨26上安装有构成卡合构造67的一部分的左右一对销54、54。详细地说,第I支架56通过焊接固定于座椅导轨26,销54通过焊接固定于第2支架58,这些第I支架56与第2支架58经由第I弹性构件59通过第I紧固构件60连结。由此,左右一对销54、54安装于座椅导轨26。第I弹性构件59是在两端带有凸缘的被称为护线套(grommet)的筒状构件,第I紧固构件60是螺栓。销54被配置成朝向相对于座椅导轨26倾斜的方向、详细地说斜后上方。第I和第2支架56、58例如由金属板构成。后面说明第I和第2支架5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动双轮车的座椅安装构造,用于将骑手座椅安装于座椅导轨,该座椅安装构造具有:左右一对销,设置于所述骑手座椅的前部和所述座椅导轨中的某一方,朝向另一方沿着相对于所述座椅导轨倾斜的方向突出;和左右一对销卡合孔,设置于所述骑手座椅的前部和所述座椅导轨中的另一方,所述销卡合于该销卡合孔,所述骑手座椅的后部通过紧固/松弛自如的紧固构造体紧固于所述座椅导轨。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萩尾清二,冈田幸雄,
申请(专利权)人:川崎重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