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高速节能环保充气磁浮列车,主要由主体和附体的左斥轮、左斥轨、下斥板、驱动器、驱动轴、右斥轨、右斥轮、上斥箱、风电机、固定座、乘座厢、进排阀、充气层有机构成,其中左右斥轮分置于驱动轴左右侧,左右斥轨分置于固定座左右上侧,下斥板设置于左右斥轨之间,驱动器设置于驱动轴两端外侧,驱动轴设置于左右驱动器中,上斥箱下侧风口与左右驱动器上侧连接,风电机悬置于上斥箱下侧,固定座设置于左右斥轨和下斥板下侧,乘座厢为弧形夹层和下端两侧分别与上斥箱上侧连通,进排阀包括设置于上斥箱上侧和与乘座厢内侧相通的进排阀,充气层由乘座厢内外夹层和上斥箱上侧构成。因此,本发明专利技术推广运行综合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尤为显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高速节能环保充气磁浮列车,主要由主体和附体的左斥轮、左斥轨、下斥板、驱动器、驱动轴、右斥轨、右斥轮、上斥箱、风电机、固定座、乘座厢、进排阀、充气层有机构成,其中左右斥轮分置于驱动轴左右侧,左右斥轨分置于固定座左右上侧,下斥板设置于左右斥轨之间,驱动器设置于驱动轴两端外侧,驱动轴设置于左右驱动器中,上斥箱下侧风口与左右驱动器上侧连接,风电机悬置于上斥箱下侧,固定座设置于左右斥轨和下斥板下侧,乘座厢为弧形夹层和下端两侧分别与上斥箱上侧连通,进排阀包括设置于上斥箱上侧和与乘座厢内侧相通的进排阀,充气层由乘座厢内外夹层和上斥箱上侧构成。因此,本专利技术推广运行综合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尤为显著。【专利说明】高速节能环保充气磁浮列车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磁电车,特别是一种先进的高速节能环保充气磁浮列车。
技术介绍
在国内外现代化高速铁路飞速发展过程中,各种高速列车技术研发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与发展,而磁电类列车尚存在整体技术结构滞后、功能少实用差、安全时效性低、运行成本极高、节能环保率低、质量差寿命短等弊端,人们一直亟待加以改进、提高、创新与发展,以适应现代化高速铁路进一步发展的需要。为此,有必要专利技术一种技术结构精巧、优质多能广用、充气磁浮轻质、高效节能环保和运行综合性价比极高的高速磁浮列车及其匹配的轨道设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高速列车轨道设置与能效滞后及其发展需求问题,提供一种设计技术结构优越、优质多能广用、充气磁浮减重、风能阳能供电、高速安全耐用、设置操作便利、高效节能环保、运行成本极低和综合性价比更优的高速节能环保充气磁浮列车。本专利技术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用技术方案是,一种高速节能环保充气磁浮列车,包括主体、附体两个部分,其主要特征在于: 所述主体包括左斥轮、左斥轨、下斥板、驱动器、驱动轴、右斥轨、右斥轮、上斥箱、风电机,所述左斥轮为梯形凹槽状并设置于驱动轴左侧,所述左斥轨上端为梯形状并设置于固定座左上侧和上端与左斥轮梯形凹槽接触,所述下斥板设置于左斥轨与右斥轨之间和固定座上侧,所述驱动器包括设置于驱动轴两端外侧的左右驱动器,所述驱动轴设置于左右驱动器中,所述右斥轨上端为梯形状并设置于固定座右上侧和上端与右斥轮梯形凹槽接触,所述右斥轮为梯形凹槽状并设置于驱动轴右侧,所述上斥箱下侧通风滤口分别与左右驱动器上侧连接并悬置三个或三个以上风电机,所述风电机为三个或三个以上悬置于上斥箱下侧的左右驱动器之间; 所述附体包括固定座、乘座厢、进排阀、充气层,所述固定座设置于左斥轨与右斥轨和下斥板下侧,所述乘座厢为弧形内外两夹层和下端两侧分别与上斥箱两端上侧连通,且乘座厢弧形顶部内层和外层分别为太阳能板或光能板及蓄电板,所述进排阀包括设置于上斥箱上侧用于输入空气和与乘座厢内侧相通用于排除不卫生空气的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进排阀,所述充气层由弧形乘座厢内外夹层和上斥箱两端上侧构成。由于采取上述技术结构方案,因此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专利技术高速节能环保充气磁浮列车,主要是采用超前综合设计理念与技术结构,将现有各种普通高速列车设置之优点与技术结构繁杂、性能低实用差、安全时效较低、运行成本偏高、节能环保率低、质量差寿命短等滞后弊端,进行综合分析、剔除、揉和、优化与提高,设计成由主体和附体的左斥轮、左斥轨、下斥板、驱动器、驱动轴、右斥轨、右斥轮、上斥箱、风电机、固定座、乘座厢、进排阀、充气层等有机综合构成,并充分利用充气、磁浮和风能与太阳能进行运行的高效节能环保列车,促使本专利技术具有设计技术结构超前、优质多能广用、充气磁浮减重、风能阳能共电、高速安全耐用、设置操作便利、高效节能环保、运行成本极低和综合性价比更高等优越性能,其设置运用时效和节能环保降耗增效综合率比现有高速列车高30%以上,比普通列车高60%以上。因此,其推广利用综合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极为明显。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高速节能环保充气磁浮列车作进一步说明。【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高速节能环保充气磁浮列车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元件标号说明:左斥轮1,左斥轨2,固定座3,下斥板4,驱动器5,驱动轴6,右斥轨7,右斥轮8,上斥箱9,乘座厢10,风电机11,进排阀12,充气层13。【具体实施方式】如附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高速节能环保充气磁浮列车,包括主体、附体两个部分,其主要特征在于: 所述主体包括左斥轮1、左斥轨2、下斥板4、驱动器5、驱动轴6、右斥轨7、右斥轮8、上斥箱9、风电机11, 所述左斥轮I为梯形凹槽状并设置于驱动轴6左侧,其主要作用是与右斥轮8 —道受驱动轴6驱动并同步运转, 所述左斥轨2上端为梯形状并设置于固定座3左上侧和上端与左斥轮I梯形凹槽接触,其主要作用是与同磁性的左斥轮I相斥, 所述下斥板4设置于左斥轨2与右斥轨7之间和固定座3上侧,其主要作用是与同磁性的驱动轴6、上斥箱9下侧相斥, 所述驱动器5包括设置于驱动轴6两端外侧的左右驱动器,其主要作用是驱转驱动轴6, 所述驱动轴6设置于左右驱动器中,其主要作用是驱转左斥轮I和右斥轮8, 所述右斥轨7上端为梯形状并设置于固定座3右上侧和上端与右斥轮8梯形凹槽接触,其主要作用是与同磁性的右斥轮8相斥, 所述右斥轮8为梯形凹槽状并设置于驱动轴6右侧,其主要作用是与左斥轮I 一道受驱动轴6驱动并同步运转,设置于驱动轴6右侧, 所述上斥箱9下侧通风滤口分别与左右驱动器上侧连接并悬置三个或三个以上风电机11,其主要作用是下侧与下斥板4相斥和内侧腔体充气, 所述风电机11为三个或三个以上悬置于上斥箱9下侧的左右驱动器之间,其主要作用是利用列车行车时所产生的风能和自然风进行发电供列车使用; 所述附体包括固定座3、乘座厢10、进排阀12、充气层13, 所述固定座3设置于左斥轨2与右斥轨7和下斥板4下侧,其主要作用是设置和支持左斥轨2、右斥轨7与下斥板4, 所述乘座厢10为弧形内外两夹层和下端两侧分别与上斥箱9两端上侧连通,且乘座厢10弧形顶部内层和外层分别为太阳能板或光能板及蓄电板,其主要作用是设置充气层13和随时吸收储存绿色能量及设置座位, 所述进排阀12包括设置于上斥箱9上侧用于输入空气和与乘座厢10内侧相通用于排除不卫生空气的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进排阀,其主要作用是输送经过滤的自然清洁空气和定时自控抽排乘座厢10内的不卫生空气, 所述充气层13由弧形乘座厢10内外夹层和上斥箱9两端上侧构成,其主要作用是充气增浮力以减轻车身重量。简要实施过程:开启本专利技术高速节能环保充气磁浮列车的固定座3设置固定于平整的路基上,再开启驱动器5带动驱动轴6并同步驱转左斥轮1、右斥轮8分别在左斥轨2、右斥轨7上运行,磁浮列车在运行过程中即产生强大的风能推动风电机11运转发电,同时部分风力经上斥箱9下侧通风滤口过滤成清洁的空气灌入上斥箱9,而大部分空气经上斥箱9两端上侧乘座厢10下侧连通的风道充入充气层13中并形成一定空气浮力以减轻列车整体重量,而小部分口气则经上斥箱9上侧的若干个进排阀12进入乘座厢10内,同时在外部自控器作用下位于乘座厢10弧形内外两夹层中的另外若干个进排阀12则适时将乘座厢10内的不卫生空气外排,的太阳能板则随时吸收太阳能并通过外部变频器和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速节能环保充气磁浮列车,包括主体、附体两个部分,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包括左斥轮1、左斥轨2、下斥板4、驱动器5、驱动轴6、右斥轨7、右斥轮8、上斥箱9、风电机11,所述左斥轮1为梯形凹槽状并设置于驱动轴6左侧,所述左斥轨2上端为梯形状并设置于固定座3左上侧和上端与左斥轮1梯形凹槽接触,所述下斥板4设置于左斥轨2与右斥轨7之间和固定座3上侧,所述驱动器5包括设置于驱动轴6两端外侧的左右驱动器,所述驱动轴6设置于左右驱动器中,所述右斥轨7上端为梯形状并设置于固定座3右上侧和上端与右斥轮8梯形凹槽接触,所述右斥轮8为梯形凹槽状并设置于驱动轴6右侧,所述上斥箱9下侧通风滤口分别与左右驱动器上侧连接并悬置三个或三个以上风电机11,所述风电机11为三个或三个以上悬置于上斥箱9下侧的左右驱动器之间;所述附体包括固定座3、乘座厢10、进排阀12、充气层13,所述固定座3设置于左斥轨2与右斥轨7和下斥板4下侧,所述乘座厢10为弧形内外两夹层和下端两侧分别与上斥箱9两端上侧连通,且乘座厢10弧形顶部内层和外层分别为太阳能板或光能板及蓄电板,所述进排阀12包括设置于上斥箱9上侧用于输入空气和与乘座厢10内侧相通用于排除不卫生空气的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进排阀,所述充气层13由弧形乘座厢10内外夹层和上斥箱9两端上侧构成。...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韦战,
申请(专利权)人:柳州市京阳节能科技研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