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中厚板粗轧高温延伸阶段单道次压下率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0117592 阅读:243 留言:1更新日期:2014-06-05 03:4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提高中厚板粗轧高温延伸阶段单道次压下率的方法,包括粗轧整形阶段、粗轧展宽阶段、粗轧高温延伸阶段,所述粗轧高温延伸阶段结束后的中厚板板坯的厚度为中厚板成品的厚度的1.3~3.0倍。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方法特别适用于提高中厚板粗轧高温延伸阶段单道次压下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提高中厚板粗轧高温延伸阶段单道次压下率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热轧中厚板
,具体说,涉及一种提高中厚板粗轧高温延伸阶段单道次压下率的方法。
技术介绍
中厚板是国民经济建设重要的材料,广泛应用于交通运输、国防、农林渔业、制造业、基础建设等领域。随着工业技术的进步,厚规格中厚板用量越来越大,同时对厚规格中厚板的强度级别、质量等级、内部冶金质量等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了保证钢板的强度级别、质量等级、内部冶金质量等的要求,钢板在轧制过程中必须实施强力大压下,通过大压下一方面尽量细化晶粒以确保钢板力学性能,一方面可以压合板坯内部不可避免的疏松、微裂纹等提升钢板内部冶金质量。中厚板轧制过程分为粗轧和精轧阶段,目前多数轧机均为自动轧钢方式。新式轧机的扭矩和轧制力均很大,只要充分发挥轧机自身设备能力,钢板精轧阶段能充分实施大压下,而粗轧阶段则不仅需要考虑轧机自身的设备能力,还需要考虑轧制方式的选择和参数设定。钢板粗轧阶段分为整形轧制阶段、展宽轧制阶段、高温延伸轧制阶段,整形轧制阶段、展宽轧制阶段一般只对钢板最终尺寸产生影响,而高温延伸阶段轧制却对钢板的强度级别、质量等级、内部冶金质量等有很大影响,必须在该阶段实施强力大压下。文献“厚板热轧中心气孔缺陷压合临界力学条件的证明与应用”(赵德文,章顺虎,等,应用力学学报,第28卷第6期,658-662页)经理论计算表明中厚板轧制时要想使变形深入到心部需保证变形区形状系数(轧件变形区长度l与平均厚度h之比l/h)大于0.518,但生产实际中发现该值应在0.8以上,且越大越好。现有技术提供了一种大塑形变形细化晶粒方法,其应用于挤压领域,主要是通过实施大塑形变形以提高零件的变形程度以细化晶粒。现有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厚规格超细晶粒热轧钢板及其生产工艺,其应用于热连轧领域,主要是通过降低轧件开轧温度、降低轧制过程中轧制温降细化晶粒。上述的现有技术通过大变形和低温轧制来细化晶粒,未考虑到钢板的内部冶金质量,且其应用领域均不在中厚板轧制方面。现有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特厚钢板兼顾板形及探伤性能的双机架轧制方法,其应用于中厚板轧制领域,通过对板坯实施全纵轧、提高钢板粗轧阶段总压下量的方式来提高钢板探伤性能。该方法虽然考虑了提高钢板的内部冶金质量,但是板坯采用全纵轧,取消了整形轧制阶段和展宽轧制阶段,钢板成品宽度尺寸受到限制,其宽度等于板坯宽度,且最终钢板平面形状不良,增加了切损。目前尚未见到关于提高中厚板粗轧高温延伸阶段单道次压下率的技术,也未见到通过增加中厚板粗轧高温延伸阶段单道次压下率的方法来细化钢板晶粒和提升钢板内部质量的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提高中厚板粗轧高温延伸阶段单道次压下率的方法,对细化钢板晶粒和提高钢板内部冶金质量均有积极作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提高中厚板粗轧高温延伸阶段单道次压下率的方法,包括粗轧整形阶段、粗轧展宽阶段和粗轧高温延伸阶段,在进行粗轧之前,需要经过选择板坯尺寸、板坯再加热和除磷的步骤;所述粗轧高温延伸阶段结束后的中厚板板坯的厚度为中厚板成品的厚度的1.3~3.0倍;粗轧机的最大压下量为40mm,最大扭矩为2800KN·m,最大轧制力为65MN。进一步:当10mm≤中厚板成品的厚度<40mm,所述粗轧高温延伸阶段结束后的中厚板板坯的厚度为所述中厚板成品的厚度的3.0倍。进一步:当40mm≤中厚板成品的厚度<50mm,所述粗轧高温延伸阶段结束后的中厚板板坯的厚度为所述中厚板成品的厚度的2.8倍。进一步:当50mm≤中厚板成品的厚度<60mm,所述粗轧高温延伸阶段结束后的中厚板板坯的厚度为所述中厚板成品的厚度的2.5倍。进一步:当60mm≤中厚板成品的厚度<70mm,所述粗轧高温延伸阶段结束后的中厚板板坯的厚度为所述中厚板成品的厚度的2.3倍。进一步:当70mm≤中厚板成品的厚度<80mm,所述粗轧高温延伸阶段结束后的中厚板板坯的厚度为所述中厚板成品的厚度的2.0倍。进一步:当80mm≤中厚板成品的厚度<90mm,所述粗轧高温延伸阶段结束后的中厚板板坯的厚度为所述中厚板成品的厚度的1.6倍。进一步:当90mm≤中厚板成品的厚度≤100mm,所述粗轧高温延伸阶段结束后的中厚板板坯的厚度为所述中厚板成品的厚度的1.3倍。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效果如下:1、本专利技术的方法特别适用于提高中厚板粗轧高温延伸阶段单道次压下率。2、本专利技术的方法基于中厚板控制轧制工艺,粗轧阶段包括粗轧整形阶段、粗轧展宽阶段、粗轧高温延伸阶段,通过优化一次转钢率、粗轧高温延伸阶段结束后板坯的厚度等参数来优化高温延伸阶段各道次压下率分配,充分发挥轧机自身设备能力,提高钢板粗轧高温延伸阶段单道次压下率,进而细化钢板晶粒,同时提升钢板的内部冶金质量。3、采取本专利技术的方法进行轧制,可使钢板在粗轧高温延伸阶段实现强力大压下,进而提高钢板变形区形状系数,促进变形深入,钢板变形区形状系数大于0.8,充分发挥轧机设备能力。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在进行粗轧之前,需要经过选择板坯尺寸→板坯再加热→除磷的步骤。钢板由板坯经轧制工艺变成成品钢板,因此需要根据成品钢板的尺寸确定板坯尺寸。通常情况下板坯宽度需小于成品宽度,按照体积不变原理计算的成品钢板的总长度不宜太长,一般小于40米,优选为9-40米。本专利技术的优选的实施例选用的中厚板板坯的初始厚度为250mm、300mm,初始宽度为1800mm-2300mm,初始长度为2000mm-3500mm。根据成品尺寸确定板坯尺寸后,需要按照一定的加热制度对板坯进行再加热,再加热过程要确保板坯温度均匀。板坯在再加热过程中表面会严重生成氧化铁皮,因此,板坯出炉后需要进行除鳞以消除其表面氧化铁皮。板坯采用高压水除鳞,要求除鳞压力不小于18MPa。经过上述处理的中厚板板坯采用本专利技术的方法处理提高中厚板粗轧高温延伸阶段单道次压下率。该方法是基于中厚板控制轧制工艺,粗轧阶段包括粗轧整形轧段、粗轧展宽阶段、粗轧高温延伸阶段。本专利技术的方法要求中厚板成品的厚度为10mm-100mm,宽度为2000mm-3600mm。具体过程如下:经除鳞后的板坯送到粗轧机进行粗轧。粗轧分为三个阶段:粗轧整形阶段、粗轧展宽阶段和粗轧高温延伸阶段。粗轧整形阶段可以消除板坯表面的凹凸不平等缺陷,并促进板坯厚度均匀。要求粗轧整形阶段的中厚板板坯的一次转钢率为6%~10%。粗轧展宽阶段主要是将板坯宽度增加到成品宽度。一般认为,粗轧整形阶段和粗轧展宽阶段不会对钢板性能产生明显影响。粗轧高温延伸阶段要充分发挥轧机能力,实现强力大压下,以最少道次数将板坯轧到中间坯厚度,一方面可以促进奥氏体晶粒反复再结晶以细化晶粒来确保钢板力学性能,一方面可以压合板坯内部不可避免的疏松、微裂纹等来提升钢板内部冶金质量。要求粗轧高温延伸阶段有效轧制道次数不超过8道。粗轧阶段开轧第一道次、转钢后第一道次必须采取机架除鳞设备进行除鳞,高温延伸阶段视钢板表面情况灵活进行除鳞,保证钢板表面质量。本专利技术的方法通过控制粗轧高温延伸阶段结束后的中厚板板坯的厚度为中厚板成品的厚度的1.3~3.0倍来提高中厚板粗轧高温延伸阶段单道次压下率。粗轧高温延伸阶段后的中厚板板坯的厚度依据中厚板成品钢板的厚度不同而不同,具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提高中厚板粗轧高温延伸阶段单道次压下率的方法,包括粗轧整形阶段、粗轧展宽阶段、粗轧高温延伸阶段,其特征在于:所述粗轧高温延伸阶段结束后的中厚板板坯的厚度为中厚板成品的厚度的1.3~3.0倍。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提高中厚板粗轧高温延伸阶段单道次压下率的方法,包括粗轧整形阶段、粗轧展宽阶段和粗轧高温延伸阶段,其特征在于:在进行粗轧之前,需要经过选择板坯尺寸、板坯再加热和除磷的步骤,中厚板板坯的初始厚度为250mm或者300mm,初始宽度为1800mm-2300mm,初始长度为2000mm-3500mm;所述粗轧整形阶段的中厚板板坯的一次转钢率为6%~10%;所述粗轧展宽阶段将板坯宽度增加到成品宽度;所述粗轧高温延伸阶段结束后的中厚板板坯的厚度为中厚板成品的厚度的1.3~3.0倍;粗轧机的最大压下量为40mm,最大扭矩为2800KN·m,最大轧制力为65MN;中厚板成品的厚度为10mm-100mm,宽度为2000mm-3600mm。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中厚板粗轧高温延伸阶段单道次压下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泽田董瑞峰陆斌张大治汤自荣黄楠刘丹高军张晓燕刘哲惠鑫孙长玉赵超戴鑫岳祎楠
申请(专利权)人:内蒙古包钢钢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1条评论
  • 来自[未知地区] 2014年12月04日 19:04
    厚板是指厚度25.0-100.0mm的钢板厚度的4.5-25.0mm称为中厚板厚度超过100.0mm的为特厚板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