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载药纤维膜溶出测试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111230 阅读:1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6-02 09: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药物测试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载药纤维膜溶出测试装置,包括溶出瓶,溶出瓶上设有至少一个瓶口,瓶口上对应设有楔形瓶塞,所述的每个瓶塞上设有可从瓶内吸取待测缓冲液的第一长头针、固定杆及可向瓶内加入新鲜缓冲液的第二长头针这三种部件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的第一长头针、固定杆及第二长头针的一端设于所述的瓶塞上,另一端伸入溶出瓶内。与传统药物溶出测试装置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体积小巧、操作方便,测试结果准确,非常适合实验室、工厂等专业测试机构使用。(*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药物测试
,公开了一种载药纤维膜溶出测试装置,包括溶出瓶,溶出瓶上设有至少一个瓶口,瓶口上对应设有楔形瓶塞,所述的每个瓶塞上设有可从瓶内吸取待测缓冲液的第一长头针、固定杆及可向瓶内加入新鲜缓冲液的第二长头针这三种部件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的第一长头针、固定杆及第二长头针的一端设于所述的瓶塞上,另一端伸入溶出瓶内。与传统药物溶出测试装置相比,本技术结构简单、体积小巧、操作方便,测试结果准确,非常适合实验室、工厂等专业测试机构使用。【专利说明】一种载药纤维膜溶出测试装置
本技术涉及药物测试
,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测试载药纤维膜中药物溶出量所用的测试装置。
技术介绍
溶出度是指药物从片剂、胶囊剂和其他缓释、控释制剂中,在规定介质内,在一定条件下的溶出速度和溶出程度,是评价药物制剂质量的内在指标,是制剂质量控制的重要手段。中国药典2000年版设定了转篮法、浆法、小杯法以及测定透皮贴剂释放度的浆碟装置。但是这些装置通常结构复杂、体积庞大,且每个装置只能针对特定类型片状和颗粒状药物的使用,通用性不强,而对于纤维毡、膜状药物载体材料而言,特别是具有细小纤维直径材料的薄膜和毡状轻薄材料而言,其局限性尤为明显。载药纤维、膜及毡类材料,特别是具有纳米纤维结构为特征的材料,由于其性能和结构优势,其使用越来越受到重视。现有的针对这类材料的表征手段主要包括:观测形貌通常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等,药物释放装置多采用药典中规定的转篮法、浆法和小杯法,而测定药物含量多采用分光光度计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可以看出,传统装置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主要包括:体积庞大、结构复杂,且传统装置每一种只能针对单一类型药物进行测试;对于膜及毡类载药材料,传统装置无法解决材料由于亲水性而未能充分浸润的问题;取样需人工手动取样,且取样器并未与整个装置集成一体。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载药纤维膜溶出测试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结构复杂、体积庞大、通用性不强的技术问题。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载药纤维膜溶出测试装置,包括溶出瓶,溶出瓶上设有至少一个瓶口,瓶口上对应设有楔形瓶塞,所述的每个瓶塞上设有可从瓶内吸取待测缓冲液的第一长头针、固定杆及可向瓶内加入新鲜缓冲液的第二长头针这三种部件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的第一长头针、固定杆及第二长头针的一端设于所述的瓶塞上,另一端伸入溶出瓶内。进一步的,所述溶出瓶为试管、长颈锥形瓶或长颈平底烧瓶,其上设有一个瓶口,该瓶口的的瓶塞上同时设有第一长头针、固定杆及第二长头针。进一步的,所述溶出瓶为设有三个瓶口的三口烧瓶,该三口烧瓶的每个瓶口均安装有瓶塞,其中,位于中间瓶口的瓶塞上设有固定杆;位于两侧瓶口的瓶塞上分别设有第一长头针和第二长头针。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长头针和第二长头针的的针头直径为0.7?1.2mm,针头长度为80?140mm,且针头的材料为不锈钢。进一步的,所述瓶塞的底部直径为18?28mm,顶部直径为22?32mm,高度为15mm。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杆的材料为聚四氟乙烯,其位于溶出瓶内的一端为爪形端,爪的个数为3?5个,每个爪与固定杆杆体之间的夹角为30°?60°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杆的材料为聚四氟乙烯,其位于溶出瓶内的一端为球形端,且该球形端的底部为水平面或弧形面。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杆的材料为聚四氟乙烯,其位于溶出瓶内的一端为棒槌形,且该棒槌形的底部为截面顶角介于45°?60°之间的锥形。进一步的,所述的试管、长颈锥形瓶或长颈平底烧瓶上均带有刻度;所述试管的高度为120?140mm,内径为20?30mm,容量为10?20ml,且该试管材质的为玻璃,瓶口直径为 10mm ;所述长颈锥形瓶的颈部高度为100mm,颈口内径为20?30mm,底部锥形瓶体高度20?30mm,瓶底直径60?90mm,容量20?40ml ;所述长颈平底烧瓶的颈部高度为100mm,颈口内径为20?30mm,瓶底直径60?90mm,容量 20 ?40ml。进一步的,所述三口瓶的三个瓶口内径均为20?30mm,瓶颈长度均为20?40mm,两侧瓶颈与中间瓶颈夹角均为40°,且三口瓶的球形主体直径为60?80mm,容量为40?150ml。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本技术适用于各类药物溶出的测量,特别是载药膜类药物,膜的种类包括无纺布、纤维毡、织物或薄膜等,测试过程简单,测量结果准确。同时,与传统药物溶出测试装置相比,本技术结构简单、体积小巧、操作方便,非常适合实验室、工厂等专业测试机构使用。本技术的载药纤维膜溶出测试装置,在固定杆上伸入溶出瓶内的一端端部设计为爪形、球形或棒槌形,主要是为了增大固定杆端部与载药膜之间的接触面积,使载药膜能在到到达缓冲溶液的液面以下时仍然能保持一定的舒展状态,从而更快速、更容易的被缓冲溶液充分浸润,保证测试结果的准确性。本技术有效避免了有些载药膜由于疏水而浮在缓冲溶液液面上未达到充分浸润而影响测量结果的现象。【专利附图】【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载药纤维膜溶出测试装置中溶出瓶为试管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提供的载药纤维膜溶出测试装置中溶出瓶为试管时的瓶塞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提供的载药纤维膜溶出测试装置中具有爪形端的固定杆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具有爪形端的固定杆的端面结构示意图之一;图5是具有爪形端的固定杆的端面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6是具有爪形端的固定杆的端面结构示意图之三;图7是本技术提供的载药纤维膜溶出测试装置中溶出瓶为长颈锥形瓶且固定杆具有球形端的结构示意图之一;图8是本技术提供的载药纤维膜溶出测试装置中溶出瓶为长颈锥形瓶且固定杆具有球形端的结构示意图之二;图9是具有棒植形端的固定杆结构意图;图10是本技术提供的载药纤维膜溶出测试装置中溶出瓶为长颈平底烧瓶且固定杆具有棒槌形端的结构示意图;图11是本技术提供的载药纤维膜溶出测试装置中溶出瓶为三口烧瓶且固定杆具有棒槌形端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溶出瓶,2、第一长头针,3、固定杆,4、第二长头针,5、瓶塞,6、固定杆孔,7、第一长头针孔,8、第二长头针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实施例1如图1?图4所示,一种载药纤维膜溶出测试装置,包括溶出瓶1,溶出瓶I上设有一个瓶口,瓶口上对应设有楔形瓶塞5,瓶塞上同时设有可从瓶内吸取待测缓冲液的第一长头针2、固定杆3及可向瓶内加入新鲜缓冲液的第二长头针4这三种部件;第一长头针2、固定杆3及第二长头针4的一端设于瓶塞5上,另一端伸入溶出瓶I内。本实施例的溶出瓶I采用试管,试管高120mm,内径20mm,容量IOml且带刻度,管口纵向IOmm处磨砂;瓶塞5 (即试管塞)截面呈楔形,且磨砂处理,瓶塞5的高为15mm,底部直径为18mm,顶部直径为22mm,中心孔(固定杆孔6)孔径4mm ;第一长头针1、固定杆3、第二长头针4分别通第一长头针孔7、固定杆孔6和第二长头针孔8固定于瓶塞5上。所用第一长头针2和第二长头针4的针头直径均为0.7mm,长度均为80m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载药纤维膜溶出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溶出瓶(1),所述的溶出瓶(1)上设有至少一个瓶口,所述的瓶口上对应设有楔形瓶塞(5),所述的每个瓶塞上设有可从瓶内吸取待测缓冲液的第一长头针(2)、固定杆(3)及可向瓶内加入新鲜缓冲液的第二长头针(4)这三种部件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的第一长头针(2)、固定杆(3)及第二长头针(4)的一端设于所述的瓶塞(5)上,另一端伸入溶出瓶(1)内。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剑飞洪舒寒严玉蓉李春艳苗振兴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市纤维产品检测院华南理工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