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轻便水文缆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110857 阅读:1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6-02 0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结构简洁、紧凑的轻便型水文缆道装置,具有防护性能好,容易安装,操作方便,适用范围广等特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轻便水文缆道,包括支柱塔、缆索、滑轮组和绞车,所述缆索包括承重索、循环索和起重索,承重索用于承载行车负荷,循环索用于牵引行车进行水平移动,起重索用于悬吊行车下的铅鱼并能令铅鱼垂直升降;所述绞车用于控制循环索和起重索移动,所述滑轮组用于支撑缆索并起到导向作用,滑轮组安装在支柱塔顶或支柱塔内部,承重索横跨支柱塔顶、两端通过地锚固定在支柱塔下的地基上,循环索横跨两支柱塔顶端后穿过一侧支柱塔内部与绞车相连,起重索一端连接在一侧支柱塔上、另一端穿过另一侧支柱塔内部后与绞车相连。(*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结构简洁、紧凑的轻便型水文缆道装置,具有防护性能好,容易安装,操作方便,适用范围广等特点。本技术提供的轻便水文缆道,包括支柱塔、缆索、滑轮组和绞车,所述缆索包括承重索、循环索和起重索,承重索用于承载行车负荷,循环索用于牵引行车进行水平移动,起重索用于悬吊行车下的铅鱼并能令铅鱼垂直升降;所述绞车用于控制循环索和起重索移动,所述滑轮组用于支撑缆索并起到导向作用,滑轮组安装在支柱塔顶或支柱塔内部,承重索横跨支柱塔顶、两端通过地锚固定在支柱塔下的地基上,循环索横跨两支柱塔顶端后穿过一侧支柱塔内部与绞车相连,起重索一端连接在一侧支柱塔上、另一端穿过另一侧支柱塔内部后与绞车相连。【专利说明】一种轻便水文缆道
本技术属于水利工程装置
,尤其是涉及一种轻便型的水文缆道结构。
技术介绍
水文缆道是一种横跨河流上空,在岸上操作的索道装置,用以输送和控制仪器在该处水流断面上进行水文测验作业(用绞车控制流速仪等一次仪表进退和升降),定位精度较高,可以充分满足《水文测验规范》的要求;高洪水测验人员无需下水,具有极大的安全性,这在我国为数众多的暴涨暴落山溪性、高流速河流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该装置可由I个人完全实测单次流量,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减轻测站劳动强度,保证人身安全,提高了测洪能力。常规水文缆道一般由承重索、工作索(循回索、起重索)、支柱架(塔架)、拉线、地锚、转(导)向滑轮、运载行车、悬挂铅鱼(仪器)、驱动绞车、信号仪表装置、防雷设施、操作室(机房)等系统组成。目前在建设水文缆道时需要建设站房、支柱架及其拉线,需要很大的占地面积,由于整个水文缆道装置由站房、站房内部和站房外部的设备组成,再加上主站人员生活、工作需要,使得常规水文站一定需建设站房和保护设施的围墙;即使所建设的站房与支柱架相邻,也需要设置索缆的水平走线,与站房内的绞车相连,以满足缆道装置的运行需要,因此缆道整体设施较为庞大、不仅占地面积大,成本投入高。为此,需要运行人员常驻维护、管理。另外为便于缆道装置的建设与维护方便,缆道装置的滑轮组一般均装置在支柱架的外部不同高度的相应位置,这样装制的索缆必然裸露在支柱架的外部,不仅容易损坏,也带来了不必要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结构简洁、紧凑的轻便型水文缆道结构,具有防护性好、容易安装,操作方便,适用范围广等特点。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轻便水文缆道,包括支柱塔、缆索、滑轮组和绞车,所述支柱塔为两个、相对设立在河道两侧,缆索上设置有行车,行车下悬挂有铅鱼;所述缆索包括承重索、循环索和起重索,承重索用于承载行车负荷,循环索用于牵引行车进行水平移动,起重索用于悬吊行车下的铅鱼并能令铅鱼垂直升降;所述绞车控制循环索和起重索移动,所述滑轮组支撑缆索并起到导向作用,滑轮组安装在支柱塔顶或支柱塔内部,承重索横跨支柱塔顶、两端通过地锚固定在支柱塔下的地基上,循环索横跨两支柱塔顶端后穿过一侧支柱塔内部与绞车相连,起重索一端连接在一侧支柱塔上、另一端穿过另一侧支柱塔内部后与绞车相连。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方案,所述绞车包括循环索收线轮、循环索驱动轮、循环索摇把、起重索收线轮、起重索驱动轮、起重索摇把,所述循环索收线轮和起重索收线轮设置在同一主轴上,循环索缠绕在循环索收线轮上,起重索经过起重索承载轮后缠绕在起重索收线轮上;循环索驱动轮与循环索收线轮啮合,起重索驱动轮与起重索收线轮啮合,起重索摇把带动起重索驱动轮转动,循环索摇把带动循环索驱动轮转动,所述起重索驱动轮和循环索驱动轮旁分别设置有棘轮,所述棘轮能够分别锁住起重索驱动轮和循环索驱动轮。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方案,所述主轴上连接有起点计数器,用于测量循环索的水平位移,所述起重索承载轮连接有入水深计数器,用于测量铅鱼的垂直位移。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方案,所述绞车外设置有保护外壳。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保护外壳上安装锁具。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方案,所述保护外壳与支柱塔为一体式结构。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方案,所述支柱塔外侧设置有检修口,检修口上设有盖板,检修口位置与滑轮位置相对应。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各结构部件之间通过紧固件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优点和有益效果:1.装置中全部滑轮均安装在支柱塔的内部和顶部,使得整个装置的缆索在支柱塔内部和两塔空间走线,地面部分无裸露缆索和部件,防止人为触碰、破坏。2.采用单轴式绞车结构,利用一根主轴同时承载循环索和起重索的收线轮,大大缩小了了绞车的体积。另外,配合棘轮锁定机构,使用循环索摇把和起重索摇把能够分别控制铅鱼及其测验平台进行水平循环和垂直升降位移运动。3.绞车外的保护外壳能够防止非操作人员对绞车进行误操作,提高操作安全性,绞车及其保护外壳和支柱塔的一体式结构进一步提高本水文缆道的防破坏性能,延长整体使用寿命,降低维修频率,从而节省人员和资金投入。此外,一体式结构可取消站房设置和支柱塔拉线,减少占地面积。4.检修口设计便于滑轮的安装和维护。5.全部部件用紧固件连接,可分解为最小体积部件,便于运输和人力搬运,安装拆卸方便,即可用于中、小河流常规水文站建设,也可使用于无人员住站的巡测水文站使用,尤其适宜于恶劣自然条件下的缆道站建设。【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轻便水文缆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新型手动绞车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的B-B剖面视图。附图标记列表:1-支柱塔,2-绞车,3-行车,4-铅鱼,5-承重索,6_循环索,7_起重索,8_滑轮组,9-地锚,10-检修口,11-盖板,12-保护外壳,13-循环索收线轮,14-循环索驱动轮,15-循环索摇把,16-起重索收线轮,17-起重索驱动轮,18-起重索摇把,19-主轴,20-起重索承载轮,21-起重索棘轮,22-循环索棘轮,23-起点计数器,24-入水深计数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明本技术,应理解下述【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技术而不用于限制本技术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如图1所示,一种轻便水文缆道,包括支柱塔1、缆索、滑轮组8和绞车2,所述支柱塔I为两个、相对设立在河道两侧,缆索上设置有行车3,行车3下悬挂有铅鱼4,所述缆索包括承重索5、循环索6和起重索7,所述承重索5用于承载行车3负荷,所述循环索6用于牵引行车3进行水平移动,所述起重索7用于悬吊行车3下的铅鱼4并能令铅鱼4垂直升降,所述绞车2控制循环索6和起重索7移动,铅鱼4上可以悬挂测量仪器,在循环索6和起重索7的牵引下,铅鱼4上的测试仪器能够沿测验断面做水平和垂直移动,实现精确定位测量。所述滑轮组8安装在支柱塔顶和/或支柱塔内部,滑轮组8支撑缆索并起到导向作用。图1中循环索6的两个定滑轮分别安装在两个支柱塔顶,其余滑轮均设置在支柱塔I内,承重索5横跨支柱塔I顶定滑轮、两端通过地锚9固定在支柱塔I下的地基上,循环索6横跨两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轻便水文缆道,包括支柱塔、缆索、滑轮组和绞车,所述支柱塔为两个、相对设立在河道两侧,缆索上设置有行车,行车下悬挂有铅鱼;所述缆索包括承重索、循环索和起重索,承重索用于承载行车负荷,循环索用于牵引行车进行水平移动,起重索用于悬吊行车下的铅鱼并能令铅鱼垂直升降;所述绞车控制循环索和起重索移动,所述滑轮组支撑缆索并起到导向作用,其特征在于:滑轮组安装在支柱塔顶或支柱塔内部,所述承重索横跨支柱塔顶、两端通过地锚固定在支柱塔下的地基上,所述循环索横跨两支柱塔顶端后穿过一侧支柱塔内部与绞车相连,所述起重索一端连接在一侧支柱塔上、另一端穿过另一侧支柱塔内部后与绞车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智罗小和刘爱文袁树堂李波付京城邱勇谢述清姚春捷王建建王江燕杨俊杰朱范华
申请(专利权)人:水利部南京水利水文自动化研究所西藏自治区水文水资源勘测局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