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车门结构,解决在偏置碰中车门腰线折弯而产生车门门框变形过大,以及在侧面碰撞中车门腰线折弯使假人肋骨压缩量较大的问题。其中,所述车门结构包括:车门本体,还包括:用于承受外界冲力的管梁;用于将所述管梁横向安装于所述车门本体腰线处的安装机构。这样存在车门本体腰线处的管梁承受外力,在遇到碰撞时不会使车门变形过大,降低假人肋骨压缩的力度。(*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一种车门结构,解决在偏置碰中车门腰线折弯而产生车门门框变形过大,以及在侧面碰撞中车门腰线折弯使假人肋骨压缩量较大的问题。其中,所述车门结构包括:车门本体,还包括:用于承受外界冲力的管梁;用于将所述管梁横向安装于所述车门本体腰线处的安装机构。这样存在车门本体腰线处的管梁承受外力,在遇到碰撞时不会使车门变形过大,降低假人肋骨压缩的力度。【专利说明】一种车门结构
本技术涉及汽车
,特别是涉及一种车门结构。
技术介绍
现代人对汽车的要求越来越高,对汽车的安全性能给予更高的关注。为此提高汽车的安全性能在汽车的设计开发过程中尤为关键。汽车的车门更是在整车的前碰和侧碰时会有影响。技术人发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是汽车厂家关注车门防撞横梁,而忽视车门腰线的强度对整车碰撞的影响,从而导致在偏置碰中车门腰线折弯而产生车门门框变形过大,以及在侧面碰撞中车门腰线折弯而产生假人肋骨压缩量较大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实施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车门结构,解决在偏置碰中车门腰线折弯而产生车门门框变形过大,以及在侧面碰撞中车门腰线折弯使假人肋骨压缩量较大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门结构,包括车门本体,其中,所述车门结构还包括:用于承受外界冲力的管梁;用于将所述管梁横向安装于所述车门本体腰线处的安装机构。其中,所述安装机构包括:用于将所述管梁固定安装在所述车门本体上的中央连接支架;用于将所述管梁的两端固定于所述车门本体上的窗框加强板。其中,所述窗框加强板包括: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所述车门本体上形成有车门窗框,其中通过所述第一连接板将所述管梁的一端固定于所述车门窗框的前端,通过所述第二连接板将所述管梁的另一端固定于所述车门窗框的后端。其中,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第二连接板均开有管梁过孔。其中,所述管梁的一端穿过所述第一连接板的所述管梁过孔、延伸至所述车门本体前边缘;所述管梁的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二连接板的所述管梁过孔、延伸至所述车门本体后边缘。其中,所述车门本体包括车门内板和车门外板,其中所述管梁位于所述车门内板与所述车门外板之间。其中,所述管梁的轴线平行于所述车门内板的表面。其中,所述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二连接板和所述中央连接支架上设置有与所述管梁的形状对应的加强筋。其中,所述管梁、所述窗框加强板以及所述中央连接支架之间通过焊接连接。其中,所述管梁与所述车门内板之间通过点焊连接。本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如下:本技术的方案中,通过安装机构将管梁安装于车门本体腰线处,这样在受到外界的碰撞时,因为存在车门本体腰线处的管梁承受外力,将不会使车门变形过大,降低假人肋骨压缩的力度。【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车门整体构架位置图;图2为本技术的腰线管梁整体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中央连接支架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前端连接板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后端连接板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管梁;2_车门内板;3-第一连接板;4-第二连接板; 5-支架;6-车门本体前边缘;7-车门本体后边缘;8-管梁过孔。【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门结构,车门腰线结构增强,车门不易折断,提高偏置及侧面碰撞性能。如图1所示和图2所示,本技术实施例的车门结构,包括车门本体,其中,所述车门结构还包括:用于承受外界冲力的管梁I ;用于将所述管梁I横向安装于所述车门本体腰线处的安装机构。通过安装机构将能够承受外界冲力的管梁I横向安装在车门本体腰线处,在受到外界碰撞时,管梁I在腰线处缓冲和承受外界冲力,这样车门本体变形不会过大,对车门本体和乘员有一定的保护作用,降低伤害的程度。如图1,图2和图3所示,管梁在平时使用过程中晃动,影响管梁I的承载外力的效果,因此本技术实施例的车门结构中,所述安装机构包括:用于将所述管梁I固定安装在所述车门本体上的中央连接支架5 ;其中,中央连接支架5,可以形成有一凹槽,管梁I通过凹槽固定在车门本体上,也可以形成有—^扣结构,使管梁I通过中央连接支架5卡固在车门本体上,以上仅仅是举例说明,任何可以将管梁I可以固定于在车门本体上的中央连接支架5均应用于本技术实施例中,在此不一一举例。进一步地,所述安装结构还包括用于将所述管梁I的两端固定于所述车门本体上的窗框加强板。本技术具体实施例,通过中央连接支架5将管梁I的中部固定在车门本体上,车门本体和管梁I的中部一起承受外力,如果仅有中央连接支架5固定管梁I的中部,在外力时,管梁I会翘起某一端,从而影响碰撞力的传递,因此本技术还将管梁I的两端利用窗框加强板固定在车门本体上,这样整个管梁I牢固的固定在车门腰线处才能在受到外力时,通过自身的弯曲来承受外力或增加整个车门的刚度从而减小车门的变形,降低乘员伤害,保护乘员。如图4和图5所示,由于管梁I的两端是被窗框加强版固定,窗框加强板应该有具体的可以固定管梁I的构造,因此本技术实施例的车门结构中,所述窗框加强板包括:第一连接板3和第二连接板4,所述车门本体上形成有车门窗框,其中通过所述第一连接板3将所述管梁I的一端固定于所述车门窗框的前端,通过所述第二连接板4将所述管梁I的另一端固定于所述车门窗框的后端。第一连接板3与第二连接板4处于相对的位置,且均具有工艺加工孔,第一连接板3通过工艺加工孔围绕安装在车门窗框的前端,则第二连接板4通过工艺加工孔围绕安装在车丨]窗框的后端。其中,所述第一连接板3和所述第二连接板4均开有管梁过孔8。管梁I的一端通过第一连接板3的管梁过孔8固定于所述车门窗框的前端,管梁I的另一端通过第二连接板4的管梁过孔8固定于所述车门窗框的后端,这样管梁I处于车门腰线位置被稳固的固定在车门本体上,在遇到外力冲击时会具有一定的承受作用,减少乘员受到伤害时承受的外力。本技术的又一实施例的车门结构中,所述管梁I的一端穿过所述第一连接板3的所述管梁过孔8、延伸至所述车门本体前边缘6 ;所述第二连接板4,所述管梁I的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二连接板4的所述管过孔8、延伸至所述车门本体后边缘7。将管梁I两端延伸至车门本体前边缘6和车门本体后边缘6,这样保护的范围就扩大,在受到外力冲击时,能将力传至其它部位,减小由于车门变形过大而导致乘员的伤害;更甚者可以由于减少车门边缘承受力量的薄弱而崩开车门撞伤乘员的情形出现,降低受伤率。本技术的又一实施例的车门结构中,所述车门本体包括车门内板2和车门外板,其中所述管梁I位于所述车门内板2与所述车门外板之间。其中,所述管梁I的轴线平行于所述车门内板2的表面。管梁I安装在车门内板2与车门外板之间,不仅对车的外观无影响,管梁I的轴线平行于车门内板2的表面也能够牢固紧贴车门内板2,使管梁I能更好的承担外力。优选的,为了使结构更加牢靠,因此本技术实施例的车门结构中,所述第一连接板3、所述第二连接板4和所述中央连接支架5上设置有与所述管梁I的形状对应的加强筋。加强筋在不加强管梁1、中央连接支架5、第一连接板3以及第二连接板4的厚度的条件下,增强强度和刚性,克服因应力不均的条件下扭曲变形,车门不易折断,使车门结构更加牢固,增大安全性。优选的,本技术实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邵晓科,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