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轨道车辆前端吸能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107223 阅读:164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6-01 23: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轨道车辆前端吸能装置,包括防爬吸能结构、车钩吸能结构、主吸能结构和导向结构,所述车钩吸能结构通过车钩座与所述主吸能结构固定连接,所述车钩座固定连接在所述主吸能结构的前端部,所述主吸能结构和所述导向结构固定连接在车体前端的刚性墙上,所述导向结构在所述主吸能结构两侧与所述主吸能结构和所述车钩吸能结构滑动连接,所述防爬吸能结构固定连接在车体前端底架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将主吸能结构、车钩吸能结构、防爬吸能结构结合成一体吸能结构,大大增加了车体前端吸能装置的吸能量,使吸能装置能够分步有序的变形吸能。(*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轨道车辆前端吸能装置,包括防爬吸能结构、车钩吸能结构、主吸能结构和导向结构,所述车钩吸能结构通过车钩座与所述主吸能结构固定连接,所述车钩座固定连接在所述主吸能结构的前端部,所述主吸能结构和所述导向结构固定连接在车体前端的刚性墙上,所述导向结构在所述主吸能结构两侧与所述主吸能结构和所述车钩吸能结构滑动连接,所述防爬吸能结构固定连接在车体前端底架上。本技术通过将主吸能结构、车钩吸能结构、防爬吸能结构结合成一体吸能结构,大大增加了车体前端吸能装置的吸能量,使吸能装置能够分步有序的变形吸能。【专利说明】一种轨道车辆前端吸能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轨道车辆前端吸能装置,特别涉及一种能够提高吸能量又适合大长细比、尖梭头形轨道车辆的前端吸能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轨道车辆运行速度的不断提高,轨道车辆所受到的气动阻力也大大增加。为降低运行过程中的气动阻力,改善空气动力学性能,高速列车采用流线形、大长细比的头形,但此种头形的列车其车头内部空间很小,加之需要在车头前端安装开闭机构等设备,碰撞吸能结构的安装就比较困难。目前在高速列车上,大多数吸能装置只采用吸能车钩吸能,采用防爬器防爬,但这种方式只适用于头型宽扁、长细比小的列车。对于大长细比尖梭形头型的列车,车钩吸能装置和防爬器的安装十分困难。在中国的申请号为201320101269.X的专利文献中公开了一种带防爬吸能装置的列车前端组成,通过在牵引梁的端部设置车钩箱并在车钩箱的外侧面设置防爬吸能装置,防爬吸能装置通过安装座与车钩箱的外侧面固定连接,其碰撞吸能过程为车钩缓冲吸能和防爬吸能装置变形吸能。其整体结构为扁平结构,将车钩和防爬吸能结构通过车钩箱连接成一体结构,但是其变形吸能的过程仅为车钩缓冲吸能和防爬圧溃吸能,吸能量比较小,并且车钩箱刚度很大,不易变形,对于高速列车,其吸能量很容易不能到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主要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和不足,提供能够提高吸能量又适合大长细比、尖梭头形轨道车辆的一种轨道车辆前端吸能装置。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轨道车辆前端吸能装置,包括防爬吸能结构、车钩吸能结构,还包括主吸能结构和导向结构,所述车钩吸能结构通过车钩座与所述主吸能结构固定连接,所述车钩座固定连接在所述主吸能结构的前端部,所述主吸能结构和所述导向结构固定连接在车体前端的刚性墙上,所述导向结构在所述主吸能结构两侧与所述主吸能结构和所述车钩吸能结构滑动连接,所述防爬吸能结构固定连接在车体前端底架上。进一步,所述主吸能结构包括吸能梁、前端板、后端板、支撑隔板及止挡梁,在所述前端板、后端板、支撑隔板的中间位置上设置车钩通过口,所述吸能梁的两端与所述前端板和后端板固定连接,所述后端板与所述车体前端的刚性墙固定连接,沿所述吸能梁纵向垂直设置多个所述支撑隔板,在所述支撑隔板的四周固定连接所述止挡梁。进一步,所述支撑隔板的外形为长方形,在所述支撑隔板上设置与所述吸能梁的断面外形相适配的通孔,所述吸能梁伸入所述通孔与所述支撑隔板固定连接。进一步,所述吸 能梁采用五孔型材,由四个端角管及中间的连接板组成,为挤压成型的整体结构型材。进一步,在所述前端板和后端板上与每个所述吸能梁端部的四个端角管相应的位置分别开四个第一通孔,每个所述第一通孔的形状和尺寸与所述吸能梁端面的四个端角孔的形状和尺寸相适配。进一步,在每个所述吸能梁的四个端角管之间的每个连接板的两端分别向内凹陷形成第一诱导槽,在每个所述连接板上的相对于所述支撑隔板两侧各设置一个第二诱导槽。进一步,所述止挡梁由三个箱形梁并列连接组成,其中两侧箱形梁与中间箱形梁之间通过螺栓连接,所述中间箱形梁与所述支撑隔板固定连接。进一步,所述止挡梁在所述支撑隔板的四个端角处断开,在断开处通过箱形的连接座固定连接,所述连接座的外侧的侧板上固定连接第一滑块。进一步,所述导向结构包括中间的桁架结构和两端的C形滑槽,所述桁架结构和所述C形滑槽固定连接,所述C形滑槽的开口面向所述主吸能结构,所述导向结构与所述主吸能结构通过所述C形滑槽和所述第一滑块滑动连接。进一步,所述导向结构为挤压成型的一体结构型材。进一步,所述车钩吸能结构包括车钩座和车钩,所述车钩座为沿车体横向设置的长方形结构,在所述车钩座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二滑块,所述车钩座与所述导向结构之间通过所述第二滑块与所述C形滑槽滑动连接。进一步,在所述车钩座的中间位置固定连接压溃管,所述压溃管的一端与所述车钩座固定连接,所述压溃管的另一端伸入至所述主吸能结构中与位于最前方的所述支撑隔板处。综上所述,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轨道车辆前端吸能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I)通过将主吸能结构、车钩吸能结构、防爬吸能结构结合成一体结构,大大增加了车体前端吸能装置的吸能量,使吸能装置能够分步有序的变形吸能,同时通过将主吸能结构、车钩吸能结构和防爬吸能结构均设置在车体前端底架的位置上,节省了车体前端底架的上部空间,使车体前端开闭机构等设备的安装空间更大,方便了车体前端吸能装置和前端其他设备的安装。(2)主吸能结构的吸能梁采用五孔型材,稳定性和强度更好,吸能量更大,在吸能梁上固定连接支撑隔板,不易产生向上或向下的较大的意外变形,使两个吸能梁能够协调变形,在支撑隔板四周设置止挡梁,在吸能梁变形终了时矫正两根吸能梁的变形偏差,有利于两根吸能梁的同步变形,另外,在吸能梁上设置诱导槽有利于吸能梁的平衡有序、可控变形。(3)导向结构对主吸能结构和车钩座的后退起导向作用,同时导向结构采用一体成型的型材,强度和刚度更好,有利于阻挡吸能梁的横向意外变形,另外,导向结构起到连接主吸能结构和车体前端底架的作用。【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主吸能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吸能梁上的诱导槽位置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支撑隔板与导向结构连接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的车钩座与导向结构连接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的导向结构的断面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的吸能动作顺序一;图8是本技术的吸能动作顺序二 ;图9是本技术的吸能动作顺序三;图10是本技术的吸能动作顺序四。如图1至图10所示,车钩吸能结构1,防爬吸能结构2,主吸能结构3,导向结构4,车钩座5,刚性墙6,前端底架7,吸能梁8,前端板9,后端板10,支撑隔板11,止挡梁12,通孔13,端角管14,连接板15,第一诱导槽16,第二诱导槽16a,车钩通过口 17,车钩18,两侧箱型梁19,中间箱型梁20,连接座21,焊接臂22,焊接臂23,连接梁24,第四加强板25,第一滑块26,凸台26a,弹簧钢26b,第一通孔27,垫板28,缓冲器29,桁架结构30,C形滑槽31,三角形凹槽32,第一缺陷槽33,第二缺陷槽34,吸能管35,防爬齿36,前端立板37,安装座38,底架边梁39,补强板40,缺口 41,凸台42,加强板43,压溃管44,座板45,筋板46,第一立板47,第二立板48,第三加强板49,滑块安装座50,车钩通过口 51,凹槽52,支撑板53,凸板54,凸台55,第二滑块56。【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轨道车辆前端吸能装置,包括防爬吸能结构、车钩吸能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主吸能结构和导向结构,所述车钩吸能结构通过车钩座与所述主吸能结构固定连接,所述车钩座固定连接在所述主吸能结构的前端部,所述主吸能结构和所述导向结构固定连接在车体前端的刚性墙上,所述导向结构在所述主吸能结构两侧与所述主吸能结构和所述车钩吸能结构滑动连接,所述防爬吸能结构固定连接在车体前端底架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永贵马云双龚明丁叁叁田爱琴王宝金赵士忠陈书翔车全伟
申请(专利权)人:南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