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减震器连接部件及具有其的汽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105834 阅读:2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5-31 13: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减震器连接部件及具有其的汽车。所述汽车减震器连接部件包括:套筒、连接杆和轴套,所述套筒焊接于所述连接杆第一端部,所述轴套焊接于所述连接杆第二端部,所述连接杆上设有加强筋,所述加强筋呈多条均匀分布;所述连接杆的横截面面积沿轴线方向渐变,其中与套筒相连的第一端面面积最大。本汽车减震器连接部件可提高所述连接部件的轴向强度,提高减震器的可承受载荷,从而既增加了汽车的可靠性又兼顾了轻量化。(*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减震器连接部件及具有其的汽车。所述汽车减震器连接部件包括:套筒、连接杆和轴套,所述套筒焊接于所述连接杆第一端部,所述轴套焊接于所述连接杆第二端部,所述连接杆上设有加强筋,所述加强筋呈多条均匀分布;所述连接杆的横截面面积沿轴线方向渐变,其中与套筒相连的第一端面面积最大。本汽车减震器连接部件可提高所述连接部件的轴向强度,提高减震器的可承受载荷,从而既增加了汽车的可靠性又兼顾了轻量化。【专利说明】汽车减震器连接部件及具有其的汽车
本技术涉及汽车
,特别是涉及一种汽车减震器连接部件及具有其的汽车。
技术介绍
目前,现有技术中,汽车在高速通过不平路面时,减震器下端连接杆有可能因承受过大轴向载荷而发生断裂。如果通过增加连接杆直径来提高其强度,又会在增加成本的同时增加汽车的重量。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做了有益的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在不增加汽车减震器连接器部件重量的前提下,增强汽车减震器连接部件的强度,从而避免汽车在高速通过不平路面时,因剧烈振动而导致减震器下端的连接杆承受过大的轴向载荷而发生断裂或产生裂纹,影响汽车安全与使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汽车减震器连接部件。所述汽车减震器连接部件,包括套筒、连接杆和轴套,所述套筒焊接于所述连接杆第一端部,所述轴套焊接于所述连接杆第二端部,所述连接杆上沿轴线方向设有加强筋。进一步地,所述加强筋为多条均布筋。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杆的横截面面积至少一部分沿轴线方向渐渐变小,其中与套筒相连的第一端面面积最大。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杆沿长度方向的中间横截面以下为等圆。本技术还包括一种汽车,包括如上任一项所述的汽车减震器连接部件。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有如下优点:1.本技术所提供的汽车减震器连接部件,由于在连接杆上增设了加强筋而提高了连接杆的强度,可以使汽车高速行驶在不平的路面震动频次增加的工况下,也不至于断裂或产生裂纹而影响汽车行驶安全或影响使用;2.本技术的连接杆与套筒连接区段,由于采用连接杆面积逐渐减小的逐渐变小截面,而改善了应力分布状况,有利于改善提高汽车减震器连接部件的使用性能。【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汽车减震器连接部件透视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汽车减震器连接部件的主视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汽车减震器连接部件的侧视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汽车减震器连接部件的A向剖视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汽车减震器连接部件的B向剖视放大图。图6是本技术图2的放大图附图标记:1、套筒;2、连接杆;3、轴套;11、套筒与连接杆连接端面、21、筋、22、连接杆渐变端面轮廓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汽车减震器连接部件透视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汽车减震器连接部件的主视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汽车减震器连接部件的侧视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汽车减震器连接部件的A向剖视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汽车减震器连接部件的B向剖视放大图;图6是本技术图2的放大图。如图1-6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汽车减震器连接部件,包括套筒1、连接杆2和轴套3,所述套筒I连接于所述连接杆第一端部,所述轴套3连接于所述连接杆第二端部,所述连接杆2上沿轴线方向设有加强筋。汽车减震器连接部件的套筒1,由钢板焊接而成的一端封闭的园筒状,或者由铸铁一次铸造成形的一端封闭的园筒状,其另一端为敞口,从敞口中套装汽车减震系统的减震系统的阻尼器,当汽车行驶在不平的路面上而引起汽车上下震动时,阻尼器在冲击力的作用下,在套筒中作往复振动,以减轻汽车整体车体的震动幅度,而达到减震效果。汽车减震器连接部件的连接杆的第一端,焊接于上述套筒I的端部平面上,通常用情况下,所述套筒封闭端面面积远大于与之焊接的连接杆第一端面面积,由于所述整体汽车减震器连接部件的横截面在套筒I与连接杆2连接处,截面面积发生突变,当所述汽车减震器连接部件受到冲击力冲击时,很容易在此处形成应力集中,而产生连接杆断裂;即使不断裂,也容易产生裂纹而影响汽车行驶安全或者影响汽车减震器连接部件的使用寿命。为了克服这种缺陷,需要提高所述减震器连接件的强度。提高所述减震器连接件的强度有两种方式:一是通过加大所述连接杆直径的途径,但这种方式,不但会因此而增加成本,同时还会增加汽车重量,因此,不采用此方式;另一种方式为:通过在所述减震器上设置加强筋的途径来提高所述连接杆的强度。该方式不会造成汽车成本与重量的增加,因此采用此方式。为了进一步提升所述减震器连接杆的强度,所述加强筋的形状设置为解析几何中的“双曲线”形状,或者一半“双曲线”的形状。如果采用“双曲线形状”,则是双曲线的一端与所述套筒封闭端断面相连,别一端与上述轴套相连;如果采用“半双曲线形状”,则是“双曲线的一端”与上述套筒封闭端相连,“双曲线沿长度方向的中点”通过平滑过渡方式与上述连接杆相连。优选地,上述“半双曲线的中点”对应于连接杆2的中点。为了增强上述连接部件的强度,所述加强筋沿所述连接部件轴向设置。为了受力均布与制造方便;所述加强筋21通常沿轴线方向多条均布设置,例如:可以两条对称设置,可以三条均布设置,可以四条均布设置等等。如图6所示,为了改善汽车减震器连接部件的使用状况,延长其使有寿命,可以通过改变套筒I与连接杆2的形状与尺寸分布来改变所述汽车减震器在汽车在高低不平路面上行驶而产生的冲击力对上述减震器的应力分布状况。为此,需要将横截面陡增突变的形状特点,改为形状平滑过渡、截面面积渐渐变化,以消除或降低上述减震器连接部件受到冲击时的应力分布,避免应力集中,提高上述减震器连接部件的使用寿命。如图6所示,上述连接杆横截面面积渐变轮廓线22,一端与连接端面11平滑连接,另一端与连接杆远离套筒方向的连接杆平滑过渡,所述连接杆2与套筒相连的第一端面面积最大,其最小端面或者位于所述连接杆第二端面处,或者位于所述第一端面与第二端面之间沿轴线方向远离第一端面的三分之一及以下处,此时,套筒2沿长度方向的横截面面积为等圆。这种横断面面积逐渐变化的平滑过渡,改变了现有技术中套筒端面与连接杆端面面积的突变连接状况,从而改变了上述减震器连接部件受力时的应力分布状况,从而改善了上述汽车减震器连接部件的使用工况,提高了使用寿命。如图1-6所示,所述套筒I焊接于所述连接杆2的第一端部;所述轴套3焊接于所述连接杆2的第二端部。所述连接杆为实体带筋的横断面面积渐变的实体杆;所述轴套3由钢管制成。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汽车,所述汽车包括上述任一汽车减震器连接部件。所述汽车减震器连接部件的套筒I与所述汽车减震系统的阻尼器相连,所述阻尼器可往复振动地套插于所述套筒I内;所述轴套3内插装有销,所述销,与轴套3过渡或过盈配合,以便起到与销固定连接的作用。本技术,可以在提高轴向强度的同时,控制其质量的增减,提高了减震器的可承受载荷,从而既增加了汽车的可靠性又兼顾了轻量化。最后需要指出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汽车减震器连接部件,包括套筒、连接杆和轴套,所述套筒焊接于所述连接杆第一端部,所述轴套焊接于所述连接杆第二端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上沿轴线方向设有加强筋。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宁佳飞
申请(专利权)人: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