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印刷机的一体的油墨轨组件及使用该组件的印刷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10577 阅读:19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一体的油墨轨组件(36)包括至少一个直接安装在集管(72)上的页式部件(70),一安装在集管上的油墨轨(74),以及一安装在油墨轨上的孔轨(76)。一油墨源连接到页式部件。页式部件、集管、油墨轨,以及孔轨形成多个油墨通道(78),以将油墨从油墨源供应到一滚筒上。该油墨通道可引导朝向组件的中间部分,以使一小于页式部件的卷筒可被印刷。(*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一般地涉及印刷机,具体来说,涉及用来供应油墨到一印刷机上的滚筒的一体的喷射轨组件。
技术介绍
在传统的平版印刷机中,油墨或油墨乳液使用一印刷单元供应到一滚筒。众所周知,油墨通常通过多个中间滚筒或圆筒最终转移到图版圆筒。如附图说明图1所示,一典型的印刷单元10可包括一页式部件12和一油墨轨组件14。页式部件12包括一油墨入口16、一泵18,以及一控制阀20。页式部件12在压力下泵送油墨通过多个供应管路22到达靠近滚筒24安装的油墨轨组件14。各供应管路22通常是一段管路或柔性软管。油墨轨组件14通常包括一具有多个孔28的油墨轨26。孔28沿油墨轨26的长度展开,并适于将油墨提供到滚筒24。因此,油墨从页式部件12通过一段供应管路22泵送到油墨轨26并通过孔28,这样,油墨直接地涂敷到滚筒24的表面。在传统的印刷机中,通常有多个印刷单元。此外,对于各个印刷单元通常有两个滚筒,至少一个油墨轨组件对一个滚筒。因此,油墨可通过供应管路系统和/或供应头供应到各个油墨轨组件。这样一传统的结构可具有诸多的缺点。其中的某些缺点可包括例如,如不更换全部的油墨轨,则难于变换卷筒的规格。此外,在一传统的系统中,由于供应管路的长度,使得从系统中清除油墨非常困难,由于增加清除的时间,以及废油墨贮留在长的供应系统内,由此,使得转换颜色成本提高。最后,在一传统的结构中,有许多双重的硬件,例如,多个软管组件和多组的安装系统。附图的简要说明图1是现有技术的传统的油墨或乳液油墨供应系统的示意的侧视图;图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技术组装的印刷机的局部的侧视图;图3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技术组装的一体的油墨供应系统的示意的侧视图; 图4是沿图3的线4-4截取的侧视图,并示出具有四个模块式的页式部件的一体的油墨供应系统;图5a是一集管的油墨输入侧的侧视图;图5b集管紧固件的扭转顺序;图6是集管的端视图;图7a是集管的局部截面图;图7b集管和沿图3的线7b-7b截取的油墨轨的局部的截面俯视图;图8是一油墨轨的侧视图;图9是油墨轨的俯视图;图10是油墨轨的右侧视图;图11是沿图8的线11-11截取的油墨轨的截面图;图12是沿图8的线12-12截取的油墨轨的截面图;图13是孔板的侧视图;图14是孔板的仰视图;图15是沿图13的线15-15截取的孔板的截面图;图16是沿图13的线16-16截取的孔板的截面图;图17是沿图16的线17-17截取的孔板的局部截面图;图18是沿图14中的圈18截取的孔板的底部的详细的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本文中描述的实施例不意图排外,或将本专利技术的范围限制在确定的形式或所揭示的形式。相反,描述以下的实施例是为了最好地解释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并能使本
内的技术人员跟从本专利技术的阐述。现参照诸附图,图2示出一根据本专利技术组装的印刷机30。示于图2中的印刷机30示出一能将油墨印刷在一卷筒上(未示出)的单一的印刷单元32。然而,一印刷机30可使用多个印刷单元32,各单元能将油墨印刷在同一卷筒上,以便进行多色套印。为了方便起见,术语“油墨”在本文中将重复地使用。然而,应该理解到,术语“油墨”也可包括一乳液油墨和如在印刷过程中普通使用的水溶液。各印刷单元32包括一框架34,一带有一油墨供应面38的油墨轨组件36,以及转移滚筒40。一带有多个印刷单元32的印刷机30通常使用多个滚筒40和油墨轨组件36。框架34用来定位和支承油墨轨组件36和滚筒40。油墨轨组件36围绕一枢转点42可转动地安装在框架34上。滚筒40以本
内已知的方式可转动地安装到框架34。如普通所知,油墨轨组件36将油墨供应到转移滚筒40,然后,转移滚筒可将油墨供应到一系列中间滚筒(其中一个显示为虚线)。最终,油墨转移到一图版圆筒,它以本
内已知的方式将油墨印刷到一通过的卷筒上。再次参照图2,油墨轨组件36从一工作位置(如图2所示)可移动到一备用位置,在前者位置,油墨轨组件36靠近转移滚筒40,而在后者位置,油墨轨组件36脱开滚筒。印刷单元32还包括一致动器44,它将油墨轨组件36从工作位置移动到备用位置,反之亦然。在此情形中,致动器44显示为一液压缸46,它包括一可移动的轴48。气缸46的第一端50固定在框架34,而可移动轴48固定在可转动的油墨轨组件36。诸如自动千斤顶螺杆或气动缸之类的其它的致动器44可容易地来替代。在工作位置中,油墨轨组件36供应油墨到邻近的滚筒40。当印刷单元32要求备用时,致动该致动器44,然后,它拉可移动轴48进入到气缸46内,以使油墨轨组件36围绕枢转点42转动,且油墨供应面38拉离滚筒40。由此,可进入油墨轨组件36以便进行备用。合适的控制系统(未示出)可包括一加压的液压流体源,一循环液压流体到致动器的供应管线系统,以及一控制线,其布置成以传统的方式将一合适的控制信号从一控制器(未示出)发送到用来控制致动器的系统。也可使用其它类型的合适的致动器和控制系统。印刷单元32包括一带有头部54的微调定位器52。框架34包括一撞击板(未示出)。当油墨轨组件36从备用位置移动到工作位置时,头部54接触撞击板,由此,阻挡油墨轨组件36的前进,并相对于滚筒40有效地定位油墨轨组件36。微调定位器52可进行调整来精确地确定油墨轨组件36停止的位置。微调定位器52包括一外螺纹杆56,一互补的内螺纹管58,以及一螺母60。为了调整停止点的部位,螺纹杆56在管58内转动。螺母60然后可紧紧地固定在管58的端部,以便将微调定位器52锁定在合适的位置上。可以知道,头部54延伸出内螺纹管58越远,则油墨轨组件36将离滚筒40停止得越进一步。此外,还设置一进程调整定位器62。一延伸部64在一端处附连到框架34。一槽66沿延伸部64的长度设置。在此实例中,通过在槽66内拧紧一固定在致动器44上的螺栓68,致动器44附连到延伸部64。因此,如果螺栓68松动,则致动器44的底部可在槽66内上下滑动。致动器44定位在槽66的越上面,则油墨轨组件36将转动越靠近滚筒40。一旦确定致动器44的合适的位置,则可拧紧螺栓68。现转到图3来,油墨轨组件36包括一页式部件70,它与集管72流体连通,而集管72又安装成与一油墨轨74流体连通。一孔轨76安装成与油墨轨74流体连通。页式部件70、集管72、油墨轨74和孔轨76一起形成一总的油墨通道78,以便从一供应导管80输送油墨并将其供应到滚筒40。页式部件70、集管72、油墨轨74和孔轨76各自分别地包括油墨路径82、84、86和88。页式部件70包括一通过供应导管80可操作地连接到一油墨供应源(未示出)的油墨入口90。一泵92从供应导管80拉油墨通过油墨通道78和通过一调节油墨供应的阀94。然后,泵92拉油墨沿着油墨通道78通过集管72、油墨轨74和孔轨76,并拉出到滚筒40。可以知道,油墨供应到滚筒40,最终油墨从那里通过一系列中间转移滚筒转移到图版圆筒,然后转移到已知的一卷筒上。现参照图4,油墨轨组件36显示为沿图3的线4-4截取。油墨轨组件36较佳地包括多个模块式的页式部件70,在图4中显示为带有四个这样的页式部件70。页式部件70可以是如美国专利No.5,472,324中详细地所述的页式部件。这样,各页式部件70可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一体的油墨轨组件,带有一左端,一右端和一中间部分,其包括:一页式部件,其包括一适于从一油墨源接受油墨的油墨入口;一集管,页式部件直接地安装在集管上;一油墨轨,其安装在集管上;一孔轨,其安装在油墨轨上并适于供 应油墨到一滚筒上;页式部件、集管、油墨轨,以及孔轨形成在油墨源和滚筒之间的多个油墨通道。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S莫默特
申请(专利权)人:戈斯国际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US[美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