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双夹头高空作业防坠自锁装置,包括壳体,其特征在于:壳体构成钢绞线的滑动通道;在壳体中设有二个夹头机构,在壳体的一侧设有二个滑动卡杆;所述夹头机构包括转杆和活动套接在转杆上的夹头,二个夹头呈楔形,在二个夹头的前端各设有卡齿,在二个夹头的或中部或后部各设有限位杆;二个夹头的转杆的两端与壳体活动连接,其中,转杆的一端通过限位杆与壳体活动连接,二个夹头机构的转杆的另一端与壳体活动连接;由滑动卡杆与卡位杆配合控制夹头的转杆与壳体相连或分离,以使防坠自锁装置通过横向夹具时二个夹头的限位杆轮流与壳体分离,并至少保持一个夹头的限位杆连接在壳体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方便顺利通过横向夹具等障碍、提高了防坠的安全性和高空作业人员的安全。具有操作方便、可靠,安全性能好的有益效果。(*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双夹头高空作业防坠自锁装置,包括壳体,其特征在于:壳体构成钢绞线的滑动通道;在壳体中设有二个夹头机构,在壳体的一侧设有二个滑动卡杆;所述夹头机构包括转杆和活动套接在转杆上的夹头,二个夹头呈楔形,在二个夹头的前端各设有卡齿,在二个夹头的或中部或后部各设有限位杆;二个夹头的转杆的两端与壳体活动连接,其中,转杆的一端通过限位杆与壳体活动连接,二个夹头机构的转杆的另一端与壳体活动连接;由滑动卡杆与卡位杆配合控制夹头的转杆与壳体相连或分离,以使防坠自锁装置通过横向夹具时二个夹头的限位杆轮流与壳体分离,并至少保持一个夹头的限位杆连接在壳体上。本技术可以方便顺利通过横向夹具等障碍、提高了防坠的安全性和高空作业人员的安全。具有操作方便、可靠,安全性能好的有益效果。【专利说明】一种双夹头高空作业防坠自锁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双夹头高空作业防坠自锁装置,适用于高空作业人员的放坠安全保护,属于电力设备
。
技术介绍
我国高压送电线路的杆塔一般由水泥杆、铁塔组成,无论是线路安装、运行、检修工作都需要线路工人频繁上下杆塔。线路作业人员在上下攀爬杆塔的过程中,因为传统的安全带无法全过程发挥作用,人员有时处于一种失去防护的状态,其人身防护完全取决于自身的精神状态、体力情况、技术技能及周边环境因素等,如果某个环节发生问题,就有可能发生人员高处坠落的恶性事故。另外线路事故抢修时往往在大风、雷暴雨、冰雹、大雾、沙尘暴等自然条件相对恶劣的情况下进行,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才能保证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目前常用的防坠落装置为导轨型防坠落装置,该装置通常由系带、安全绳、导轨、自锁器、连接器、转向器、缓冲器等部件组成,其中自锁器是该类装置的核心部件。导轨型防坠落装置按其使用轨道不同又分“G”型导轨防坠落、“T”型导轨防坠落、钢绞线防坠落装置。钢绞线防坠落装置与其它两类防坠落装置相比具有如下优点:造价低:一般为“G”型、“T”型轨道防坠落装置的1/10-1/5 ;施工安装便利;不容易出现卡轨。但钢绞线防坠落装置的自锁器与钢筋线轨道为刚性材料,运行过程中与钢绞线接触的为刚性外壳,自锁时采用顶紧装置使得钢绞线与外壁顶紧实现自锁,因此在运行过程中易对钢绞线产生磨损,平动刚性摩擦运动能力弱。而且自锁器通过连接器时,需要增加手部附加动作使得自锁器通过,连接器需要手动把钢绞线拉出连接器,待自锁器通过后再把钢绞线拉回连接器圈内。该技术需增加作业人的额外操作,将额外消耗作业人员体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对钢绞线磨损严重、自锁操作费力,提供一种双夹头高空作业防坠自锁装置,该自锁器的结构简单,价格便宜、使用方便,减少自锁器对钢绞线的磨损,提高自锁器的运动能力且安全性能好。本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双夹头高空作业防坠自锁装置,包括壳体,其特征在于:壳体为半封闭式的U型壳体,构成钢绞线的滑动通道;在壳体中设有二个夹头机构,在壳体的一侧设有二个滑动卡杆;所述夹头机构包括转杆和活动套接在转杆上的夹头,二个夹头呈楔形,在二个夹头的前端各设有卡齿、用于抵紧钢绞线防止坠落,在二个夹头的或中部或后部各设有限位杆;二个夹头的转杆的两端与壳体活动连接,其中,转杆的一端通过限位杆与壳体活动连接,二个夹头机构的转杆的另一端与壳体活动连接;由滑动卡杆与卡位杆配合控制夹头的转杆与壳体相连或分离,以使防坠自锁装置通过横向夹具时二个夹头的限位杆轮流与壳体分离,并至少保持一个夹头的限位杆连接在壳体上。本技术的目的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进一步地,在壳体的一侧可以设有第一轴孔和两个卡口,在两个卡口之间的壳体上设有滑槽;壳体的另一侧可以设有第二轴孔,在第二轴孔设有转杆安装槽,在壳体的内侧设有防滑齿。进一步地,所述二个夹头机构可以为上夹头机构和下夹头机构,上夹头机构包括上转杆和活动套接在上转杆上的上夹头,在上夹头的中部或后部设有上限位杆,下夹头机构包括下转杆和活动套接在下转杆上的下夹头,在下夹头的中部或后部设有上限位杆。进一步地,所述上夹头机构还可以包括上挡环,下夹头机构还包括下挡环,上挡环套设在上转杆上,下挡环套设在下转杆上,上限位杆和下限位杆分别设置在上夹头和下夹头的中部;上夹头和下夹头后端各设有一安全扣孔。进一步地,滑动卡杆可以设置在壳体的第一轴孔内,在滑动卡杆上设有凸起,该凸起位于第一轴孔的滑槽内、构成上下滑动连接结构;所述上转杆和下转杆的一端通过转杆安装槽设置在壳体上、另一端通过滑动卡杆封闭在壳体的两个卡口内、与壳体构成钢绞线的封闭通道,滑动卡杆上下滑动使上转杆或下转杆移出卡口。进一步地,在壳体上可以设有锁扣装置,所述锁扣装置与凸起配合、形成夹紧滑动卡杆的连接结构。进一步地,所述锁扣装置可以包括卡扣固定座、上锁扣、下锁扣和弹簧柱;所述卡扣固定座、上锁扣和下锁扣上分别设有圆孔,上锁扣和下锁扣滑动设置在滑槽的两端,卡扣固定座固定在壳体外侧的第一轴孔旁,上锁扣和下锁扣的圆孔分别与卡扣固定座的圆孔上下对应,上锁扣和下锁扣通过弹簧柱插入圆孔固定在卡扣固定座。进一步地,所述卡扣固定座可以由上、下固定座两部分构成,上、下固定座上分别设有圆孔;所述上锁扣和下锁扣上分别设有两块锁扣板,每块锁扣板上都设有圆孔,上锁扣和下锁扣的锁扣板设置在上、下固定座之间及两端。进一步地,所述上转杆和下转杆可以分别由横杆和安装座构成,横杆的一端固定在安装座上,所述安装座上设有通孔,安装座设置在壳体的转杆安装槽内,上转杆和下转杆通过安装杆穿过第二轴孔和安装座的通孔固定在壳体上,上夹头和下夹头分别安装在横杆上。本技术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1、本技术在壳体中设置二个夹头机构,由夹头机构的滑动卡杆与卡位杆配合控制夹头的转杆与壳体相连或分离,以使防坠自锁装置通过横向夹具时二个夹头的限位杆轮流与壳体分离,并至少保持一个夹头的限位杆连接在壳体上,即在通过横向夹具需要夹头机构与壳体分离时,采用轮流打开的方式,始终保持一个夹头机构与壳体连接,一方面可以方便顺利通过横向夹具等障碍,另一方面提高了防坠的安全性和高空作业人员的安全。具有操作方便、可靠,安全性能好的有益效果。2、本技术的下夹头机构在通过横向夹具时,通过滑动卡杆打开壳体的上转杆对应的卡口,使上转杆带动上夹头与壳体分离,该过程中下夹头机构始终是封闭的,即使发生了意外坠落事故,还是有一个夹头机构起到防坠的作用;下夹头机构在通过横向夹具时采用同样的方法,通过两个上、下夹头机构相互配合,在通过横向夹具的时候形成了双保险。3、本技术可以在钢绞线上自由活动,无需外加操作方可实现,在壳体内侧设有防滑齿,提高了摩擦力,本技术增加了作业人员活动的自由性。同时,也避免了因外加的操作而出现的意外事件。【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具体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具体实施例1的结构侧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具体实施例1:参照图1和图2,包括壳体(1),其特征在于:壳体I为半封闭式的U型壳体,构成钢绞线的滑动通道;在壳体I中设有二个夹头机构,在壳体I的一侧设有二个滑动卡杆4 ;所述夹头机构包括转杆和活动套接在转杆上的夹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夹头高空作业防坠自锁装置,包括壳体(1),其特征在于:壳体(1)为半封闭式的U型壳体,构成钢绞线的滑动通道;在壳体(1)中设有二个夹头机构,在壳体(1)的一侧设有二个滑动卡杆(4);所述夹头机构包括转杆和活动套接在转杆上的夹头,二个夹头呈楔形,在二个夹头的前端各设有卡齿、用于抵紧钢绞线防止坠落,在二个夹头的或中部或后部各设有限位杆;二个夹头的转杆的两端与壳体(1)活动连接,其中,转杆的一端通过限位杆与壳体(1)活动连接,二个夹头机构的转杆的另一端与壳体(1)活动连接;由滑动卡杆(4)与卡位杆配合控制夹头的转杆与壳体(1)相连或分离,以使防坠自锁装置通过横向夹具时二个夹头的限位杆轮流与壳体(1)分离,并至少保持一个夹头的限位杆连接在壳体(1)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荣坤,何天胜,梁德飞,何运祥,刘万群,王振华,周伟才,陈贵阳,刘丙财,陈应权,何腾,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深圳供电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