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开放式羊舍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102873 阅读:284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5-31 02: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养殖领域,特别是涉及到一种半开放式羊舍。该羊舍包括至少一个羊舍单元,羊舍单元包括顶棚和至少一个羊圈,羊圈包括室内休息区和室外活动区,所述室内休息区被罩在顶棚下,室外活动区的远离室内活动区的一侧与顶棚之间设有支撑骨架,支撑骨架上装配有可遮蔽室外活动区的卷帘。在天气晴好、室外温度适宜的时候,可收起所述卷帘,供羊舍内通风,当室外环境恶劣时,或者羊夜间需要休息时,则可将卷帘放下,保证羊的生长及休息环境,当卷帘打开以后,室外活动区将直接变成露天的室外活动场,可供羊活动,该羊舍不仅便于通风,而且能够方便控制内部环境温度,还可在无需羊出圈的情况下为其提供露天活动场所,对羊的健康及生长极为有利。(*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养殖领域,特别是涉及到一种半开放式羊舍。该羊舍包括至少一个羊舍单元,羊舍单元包括顶棚和至少一个羊圈,羊圈包括室内休息区和室外活动区,所述室内休息区被罩在顶棚下,室外活动区的远离室内活动区的一侧与顶棚之间设有支撑骨架,支撑骨架上装配有可遮蔽室外活动区的卷帘。在天气晴好、室外温度适宜的时候,可收起所述卷帘,供羊舍内通风,当室外环境恶劣时,或者羊夜间需要休息时,则可将卷帘放下,保证羊的生长及休息环境,当卷帘打开以后,室外活动区将直接变成露天的室外活动场,可供羊活动,该羊舍不仅便于通风,而且能够方便控制内部环境温度,还可在无需羊出圈的情况下为其提供露天活动场所,对羊的健康及生长极为有利。【专利说明】半开放式羊舍
本技术涉及养殖领域,特别是涉及到一种半开放式羊舍。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城镇化的不断发展,可供农牧业利用的土地资源逐渐减少,城市中对畜牧产品的需求量不断增加,这就促进了规模化养殖业的兴起,例如规模化圈养猪、圈养鸡等均已经发展到了较为成熟的阶段,但是与养猪和养鸡相比,规模化圈养羊的技术基础相对薄弱,因此对羊的规模化圈养目前仍处于初级摸索阶段。既然要实现圈养,那么羊舍设计的合理性自然是极为重要的,一个设计合理的羊圈不仅能够方便对羊群的管控,而且能够有助于羊的健康生长,为养殖业主降低养殖成本。然而,目前可见的羊舍的结构形式过于简单,多数仅仅是一间房屋一个羊圈,内有食槽、水槽的模式。其中房屋要么就采用围墙加屋顶的全封闭形式,要么就采用围栏加顶棚的全开放形式,而羊的生长速度是与所处环境以及活动情况有直接关系的,而且羊的活动量的大小也直接影响着羊肉的品质。采用全封闭的羊舍时,虽然便于对其室内温度的管控,但是,这种羊舍内的空间往往会受到限制,需要羊活动时,就需要将其从羊舍中赶出,而且被赶出的羊往往四散奔逃,极难管控,另外,封闭式的环境由于空气流通差,也不利于羊的健康,尤其是在夏季,常常会导致羊生病甚至死亡的问题发生。采用全开放形式的羊舍时,无法实现对其内部温度的控制,不适宜羊的生长,会减缓羊的生长速度,延长其出栏实现,增加养殖成本。另外,被集中在一起养殖的羊由于其各自体质的不同,或者由于一些如生病、孕产等特殊情况,往往生长速度是不一样的,如果将情况各有不同的羊不加以区分的全部集中在一起养殖,则只会使体型较为强壮的羊变得越来越强壮,而体质较弱的羊变得越来越弱,甚至死亡。尤其是当孕产期的羊与其它的羊关在一起并生产时,产出的小羊羔还很有可能会由于踩踏、抢不到食等因素而意外死亡,上述这些问题都将会给养殖单位或个人造成损失。为了避免这些问题的发生,只能是通过人工分养的方式将羊群进行分圈,从而将情况大致相同的羊放在一起喂养。分圈过程中需要对部分羊进行移圈,而对羊的移圈多是采用驱赶的方式,在驱赶的过程中,羊到处奔走,不受控制,因此对羊的移圈是极为困难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既便于通风,又能够方便控制内部环境温度的半开放式羊舍。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的半开放式羊舍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半开放式羊舍,该羊舍包括至少一个羊舍单元,每个羊舍单元包括顶棚和至少一个羊圈,羊圈包括室内休息区和室外活动区,所述室内休息区被罩在顶棚下,室外活动区的远离室内活动区的一侧与顶棚之间设有支撑骨架,支撑骨架上装配有可遮蔽室外活动区的卷帘。所述卷帘为电动卷帘。所述羊舍单元有两个以上,相邻的两羊舍单元之间具有相对布置的所述室外活动区,相对的室外活动区之间围成一个驱羊通道,位于驱羊通道两侧的每个羊圈的室外活动区均于靠近相应驱羊通道的一侧设有圈门。每个羊舍单元均有两个以上羊圈位于驱羊通道一相应侧,并且每个羊舍单元中位于驱羊通道相应侧的羊圈沿驱羊通道并排布置。所述圈门为向相应的驱羊通道内开启的旋转门。所述旋转门为双侧均可开启的双开式旋转门。由于该半开放式羊舍包括至少一个羊舍单元,每个羊舍单元包括顶棚和至少一个羊圈,羊圈包括室内休息区和室外活动区,并且室外活动区的远离室内活动区的一侧与顶棚之间设有支撑骨架,支撑骨架上装配有可遮蔽室外活动区的卷帘,因此,在天气晴好、室外温度适宜的时候,可收起所述卷帘,供羊舍内通风,当室外环境恶劣时,或者羊夜间需要休息时,则可将卷帘放下,保证羊的生长及休息环境,另外,当卷帘打开以后,室外活动区将直接变成露天的室外活动场,可供羊活动,该羊舍不仅便于通风,而且能够方便控制内部环境温度,还可在无需羊出圈的情况下为其提供露天活动场所,对羊的健康及生长极为有利。更进一步的,采用电动卷帘是为了方便操作;设置所述驱羊通道以后,在使用的时候,可将需要移圈的羊首先赶入驱羊通道中,驱羊通道将限制羊只能沿设定的路径行走,从而防止其四处乱窜,进而解决对羊移圈困难的问题;将圈门设为向相应的驱羊通道内开启的旋转门以后,旋转门可在开启时起到挡板的作用,将羊“逼”进对应的羊圈中;双开式旋转门可选择圈门的开启侧,从而使其在圈门的门口两侧处均能够起到上述挡板作用;将圈门设为折叠门,并且使圈门展开后的宽度等于相应驱羊通道的宽度以后,在圈门开启时,其便可以将驱羊通道在相应的位置处彻底封死,更有利于羊入圈。【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是半开放式羊舍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相邻羊舍单元的羊圈的室外活动区的布局图。【具体实施方式】半开放式羊舍的实施例,如图1-2所示,该羊舍包括两个羊舍单元,每个羊舍单元均包括顶棚11和两排羊圈,两排羊圈之间形成了一个喂食通道12,每个羊圈的靠近喂食通道的一侧为室内休息区13,另一侧为室外活动区14,羊圈的室内休息区13被罩在相应的顶棚之下,其室外活动区14则延伸至顶棚的遮蔽范围之外。羊圈的室外活动区14的远离其各自室内休息区的一侧与顶棚之间设有支撑骨架,支撑骨架上装配有卷帘15,在本实施例中,卷帘15为电动卷帘。当电动卷帘收起时,室外活动区14便成为了露天的活动区,当电动卷帘下放时,则室外活动区14被罩在其中形成封闭环境。相邻的两羊舍单元相对布置并且它们各自于靠近另一个的一侧处设有室外活动区,相邻两羊舍单元的靠近对方的室外活动区之间围成了一个驱羊通道16,位于驱羊通道16两侧的每个羊圈的室外活动区均于靠近相应驱羊通道的一侧设有圈门17。圈门17为向相应的驱羊通道内开启的旋转门,在本实施例中,圈门17为折叠门,圈门17展开后的宽度等于相应驱羊通道16的宽度。当需要对羊进行移圈时,可首先将其要进入的羊圈(或与该羊圈相邻的羊圈,视羊移圈时的移动方向而定)的圈门打开,圈门打开后会将驱羊通道的相应位置处封堵,然后将需要移圈的羊赶入至驱羊通道中,最终沿着驱羊通道设定的路线进入至目标羊圈。在半开放式羊舍的其它实施例中,圈门还可以为普通的门扇;在门扇不能将驱羊通道封死的情况下,可通过设置其它的阻挡物来堵截羊;旋转门还可以为双侧均可开启的双开式旋转门。【权利要求】1.半开放式羊舍,该羊舍包括至少一个羊舍单元,每个羊舍单元包括顶棚和至少一个羊圈,其特征在于,羊圈包括室内休息区和室外活动区,所述室内休息区被罩在顶棚下,室外活动区的远离室内活动区的一侧与顶棚之间设有支撑骨架,支撑骨架上装配有可遮蔽室外活动区的卷帘。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开放式羊舍,其特征在于,所述卷帘为电动卷帘。3.根据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半开放式羊舍,该羊舍包括至少一个羊舍单元,每个羊舍单元包括顶棚和至少一个羊圈,其特征在于,羊圈包括室内休息区和室外活动区,所述室内休息区被罩在顶棚下,室外活动区的远离室内活动区的一侧与顶棚之间设有支撑骨架,支撑骨架上装配有可遮蔽室外活动区的卷帘。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合强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三木绿源畜牧养殖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