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利用吸嘴稳定地进行吸引的同轴连接器插头以及同轴连接器插座。供同轴连接器插座安装的同轴连接器插头(10)具有外部导体(12a)以及中心导体(14a),所述同轴连接器插座具备圆筒状的外部导体以及被该外部导体包围的中心导体。外部导体(12a)呈沿z轴方向延伸的圆筒状,并且具有将上端与下端连一起的狭缝(S)。中心导体(14a)被外部导体(12a)包围。突起部(16b)位于狭缝(S)内。外部导体(12a)供同轴连接器插座的外部导体从z轴方向的负方向侧插入。中心导体(14a)与同轴连接器插座的中心导体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利用吸嘴稳定地进行吸引的同轴连接器插头以及同轴连接器插座。供同轴连接器插座安装的同轴连接器插头(10)具有外部导体(12a)以及中心导体(14a),所述同轴连接器插座具备圆筒状的外部导体以及被该外部导体包围的中心导体。外部导体(12a)呈沿z轴方向延伸的圆筒状,并且具有将上端与下端连一起的狭缝(S)。中心导体(14a)被外部导体(12a)包围。突起部(16b)位于狭缝(S)内。外部导体(12a)供同轴连接器插座的外部导体从z轴方向的负方向侧插入。中心导体(14a)与同轴连接器插座的中心导体连接。【专利说明】同轴连接器插头以及同轴连接器插座
本专利技术涉及同轴连接器插头以及同轴连接器插座,进一步特定地涉及具备筒状的外部导体以及被外部导体包围的中心导体的同轴连接器插头和同轴连接器插座。
技术介绍
作为以往的同轴连接器插头,例如公知有专利文献I所述的同轴连接器装置。图13是同轴连接器装置500的外观立体图。如图13所示,同轴连接器装置500具备信号连接用接触导体502、接地连接用接触导体504以及绝缘基体506。绝缘基体506是俯视时呈矩形状的基座部件。信号连接用接触导体502从绝缘基体506的中心向上侧突出。接地连接用接触导体504呈包围信号连接用接触导体502的周围的圆筒形状。另外,在接地连接用接触导体504设置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狭缝508。如上构成的同轴连接器装置500与配对方同轴连接器装置连接。具体而言,接地连接用接触导体504供配对方同轴连接器装置的接地用接触导体插入。由于在接地连接用接触导体504设置有狭缝508,所以接地连接用接触导体504能够容易地变形。其结果是,配对方同轴连接器装置的接地用接触导体能够容易地插入接地连接用接触导体504。然而,专利文献I所述的同轴连接器装置500具有安装时难以利用吸嘴稳定地进行吸引之类的问题。更详细而言,在将同轴连接器装置500安装于电路板时,利用吸嘴吸引同轴连接器装置500,在电路板上对位。之后,通过焊接等将同轴连接器装置500固定于电路板。但是,由于在同轴连接器装置500的接地连接用接触导体504设置有狭缝508,所以在利用吸嘴吸引同轴连接器装置500时,空气会从狭缝508进入接地连接用接触导体504内。因此,无法利用吸嘴稳定地吸引同轴连接器装置500。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 - 140687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由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利用吸嘴稳定地进行吸引的同轴连接器插头以及同轴连接器插座。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式的同轴连接器插头供同轴连接器插座安装,上述同轴连接器插座具备筒状的第一外部导体以及被该第一外部导体包围的第一中心导体,上述同轴连接器插头的特征在于,具备:第二外部导体,其呈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筒状,并且设置有将上端与下端连起来的狭缝;第二中心导体,其被上述第二外部导体包围;以及盖部件,其位于上述狭缝内,其中,上述第一外部导体从下侧插入上述第二外部导体,上述第一中心导体与上述第二中心导体连接。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式的同轴连接器插座供同轴连接器插头安装,上述同轴连接器插座具备筒状的第二外部导体以及被该第二外部导体包围的第二中心导体,上述同轴连接器插座的特征在于,具备:第一外部导体,其呈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筒状,并且设置有将上端与下端连起来的狭缝;第一中心导体,其被上述第一外部导体包围;以及盖部件,其设置于上述狭缝,其中,上述第一外部导体相对于上述第二外部导体从下侧插入,上述第二中心导体与上述第一中心导体连接。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利用吸嘴稳定地进行吸引。【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同轴连接器插头的外观立体图。图2是同轴连接器插头的外部导体部的外观立体图。图3是同轴连接器插头的中心导体部的外观立体图。图4是同轴连接器插头的绝缘体的外观立体图。图5是将中心导体部与绝缘体组装在一起时的外观立体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同轴连接器插座的外观立体图。图7是同轴连接器插座的外部导体部的外观立体图。图8是同轴连接器插座的中心导体部的外观立体图。图9是同轴连接器插座的绝缘体的外观立体图。图10 Ca)是安装前的同轴连接器插头以及同轴连接器插座的剖面构造图,图10(b)是安装后的同轴连接器插头以及同轴连接器插座的剖面构造图。图11是利用吸嘴吸引同轴连接器插头时的剖面构造图。图12是变形例的同轴连接器插座的外观立体图。图13是专利文献I所述的同轴连接器装置的外观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同轴连接器插头以及同轴连接器插座进行说明。(同轴连接器插头的结构)首先,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同轴连接器插头进行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同轴连接器插头10的外观立体图。图2是同轴连接器插头10的外部导体部12的外观立体图。图3是同轴连接器插头10的中心导体部14的外观立体图。图4是同轴连接器插头10的绝缘体16的外观立体图。图5是将中心导体部14与绝缘体16组装在一起时的外观立体图。以下,在图1中,将绝缘体16的法线方向定义为z轴方向,将从z轴方向俯视时与绝缘体16的两边平行的方向定义为X轴方向以及y轴方向。X轴方向、I轴方向以及z轴方向相互正交。另外,z轴方向与铅垂方向平行。需要注意的是,后述的同轴连接器插座是从下侧安装于同轴连接器插头10的。即,在使用同轴连接器插头10时,同轴连接器插头10以开口朝向下方的状态被使用。因此,图1的下方意味铅垂方向的上方,图1的上方意味铅垂方向的下方。由此,将图1的下方定义为Z轴方向的正方向,将图1的上方定义为Z轴方向的负方向。同轴连接器插头10安装在柔性印刷电路板那样的电路板上,如图1所示,该同轴连接器插头10具备外部导体部12、中心导体部14以及绝缘体16。外部导体部12是通过对具有导电性以及弹性的一个金属板(例如,磷青铜)施行冲裁加工以及弯折加工而制成的。并且,对外部导体部12施行镀银或者镀金。如图1以及图2所示,外部导体部12包括外部导体12a以及外部端子12b?12d。如图1以及图2所示,外部导体12a呈沿z轴方向延伸的圆筒形状。另外,在外部导体12a设置有狭缝S。狭缝S设置为将外部导体12a的z轴方向的正方向侧的端部(上端)与z轴方向的负方向侧的端部(下端)之间直线状地连起来。由此,外部导体12a在从z轴方向的负方向侧俯视时,不连接为圆环状,而是呈C字型。外部端子12b?12d与外部导体12a连接,并且设置于外部导体12a的z轴方向的正方向侧。外部端子12b从外部导体12a向z轴方向的正方向侧伸出,并且向X轴方向的负方向侧折回。外部端子12c从外部导体12a向z轴方向的正方向侧伸出,并且向y轴方向的正方向侧折回。另外,外部端子12c在从z轴方向俯视时呈T字型。外部端子12d从外部导体12a向z轴方向的正方向侧伸出,并且向y轴方向的负方向侧折回。另外,夕卜部端子12d在从z轴方向俯视时呈T字型。中心导体部14是通过对一个金属板(例如,磷青铜)施行冲裁加工以及弯折加工而制成的。并且,对中心导体部14施行镀银或者镀金。如图1以及图3所示,中心导体部14具备中心导体14a以及外部端子14b。如图1所示,中心导体14a设置为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同轴连接器插头,其特征在于,供同轴连接器插座安装,所述同轴连接器插座具备筒状的第一外部导体以及被该第一外部导体包围的第一中心导体,所述同轴连接器插头具备:第二外部导体,其呈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筒状,并且设置有将上端与下端连起来的狭缝;第二中心导体,其被所述第二外部导体包围;以及盖部件,其位于所述狭缝内,所述第一外部导体从下侧插入所述第二外部导体,所述第一中心导体与所述第二中心导体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剑崎真一,若松弘己,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类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