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及其驱动桥总成,该驱动桥总成包括桥壳、左轴承盖、右轴承盖和轴承底座,轴承底座与桥壳固定连接,并与右轴承盖和左轴承盖固定连接,桥壳具有左定位面和右定位面,桥壳通过左定位面与左轴承盖的左侧面相抵、通过右定位面与右轴承盖的右侧面相抵。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限定桥壳与左右轴承盖的位置关系,使用于安装差速器轴承的耳孔部分,由现有的悬臂结构改进为具有两个支撑点的简支梁结构,极大地提高耳孔部分的支撑刚度,这样可减小驱动桥总成工作过程中耳孔部分的变形量,即减小了轴承安装孔的理论轴线和实际轴线的偏差量,从而减少了差速器轴承的磨损量、延长了其使用寿命,进而优化了驱动桥总成工作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及其驱动桥总成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驱动桥总成
,特别涉及一种汽车及其驱动桥总成。
技术介绍
驱动桥总成是汽车重要的组成机构之一,其作用是将发动机转矩降速增距并改变转矩的传递方向,同时实现两侧车轮差速作用,保证内、外侧车轮以不同转速转向。现结合图1来介绍驱动桥总成的组成,驱动桥总成包括桥壳01、半轴02和主减速器,其中,主减速器包括主动锥齿轮031、从动锥齿轮032、轴承底座033、左轴承盖034、右轴承盖035和差速器总成,主动锥齿轮031与轴承底座033传动连接并与从动锥齿轮032啮合,左轴承盖034和右轴承盖035与轴承底座033固定连接形成左右耳孔结构。差速器总成包括差速器壳038和行星齿轮传动机构,差速器壳038与从动锥齿轮032固定连接,并通过左差速器轴承036和右差速器轴承037与轴承底座033传动连接,桥壳01罩装主减速器并与轴承底座033固定连接,半轴02与行星齿轮传动机构的半轴齿轮039固定连接。为了便于更好地理解驱动桥总成的具体结构,请一并参见图2,该图示出了图1中所示主减速器的分解结构示意图。上述结构驱动桥总成的工作原理为:主动锥齿轮031与从动锥齿轮032啮合,将传动轴传递过来的扭矩减速增扭,同时实现90度换向,然后通过差速器总成内行星齿轮传动机构将扭矩分别传递至半轴02,以驱动左右车轮转动。拆解售后主减速器发现两差速器轴承均存在偏磨现象,差速器轴承偏磨导致轴承寿命降低并使驱动桥总成工作过程中产生较大噪音。经分析得知,差速器轴承偏磨主要是由于耳孔部分受到主、从动锥齿轮啮合产生的轴向力、差速器轴承预紧力以及差速器轴承径向载荷产生的派生轴向力而发生变形,致使耳孔部分的轴承安装孔与差速器壳轴颈不同轴所致。具体地,请参见图3,该图示出了图1中所示驱动桥总成的主减速器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其中,α和β分别为左右耳孔部分轴承安装孔的理论轴线L与实际轴线L′的夹角。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目前所采用的方案为加大加厚耳孔部分尺寸,具体地,如图4所示,该图中实线和虚线分别代表改进前后耳孔部分的外轮廓线。虽然通过增大耳孔部分尺寸的方式可提高其刚度,但是由于受到布置空间的限制,耳孔部分尺寸加大加厚条件有限,而有限的刚度提升不能很好的支撑耳孔部分受力变形,因此,该方案在改善差速器轴承偏磨问题时收效甚微。有鉴于此,如何有效的减少差速器轴承偏磨,以优化主减速器总成的产品性能,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缺陷,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驱动桥总成,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减速器轴承偏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包括上述驱动桥总成的汽车。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驱动桥总成,包括桥壳、左轴承盖、右轴承盖和轴承底座,其中,轴承底座与桥壳固定连接,并与右轴承盖和左轴承盖固定连接,桥壳具有左定位面和右定位面,桥壳通过左定位面与左轴承盖的左侧面相抵、通过右定位面与右轴承盖的右侧面相抵。本专利技术通过限定桥壳与左、右轴承盖的装配关系,使用于安装差速器轴承的耳孔部分,由现有的悬臂结构改进为具有两个支撑点的简支梁结构,极大地提高了耳孔部分的支撑刚度,这样可减小驱动桥总成工作过程中耳孔部分的变形量,即减小了轴承安装孔的理论轴线和实际轴线的偏差量,从而减少了差速器轴承的磨损量、延长了其使用寿命,进而优化了驱动桥总成工作性能。本专利技术的一优选方案中,上述桥壳具有通孔,其中,左定位面和右定位面具体为通孔的孔壁。可以理解,本方案在桥壳现有结构基础上,通过加工相适配通孔并采用通孔的孔壁与轴承盖配合,巧妙的实现了桥壳和左右轴承盖装配工艺,具有加工及装配工艺简单的特点,从而可最大限定地控制桥壳改进成本。本专利技术的又一优选方案中,上述结构的桥壳与左轴承盖和右轴承盖过盈配合。本方案通过三者间过盈配合的装配工艺,可修正耳孔部分在主减速器装配过程中产生的变形量,该变形量主要由差速器轴承的预紧力以及齿轮传动机构中齿轮间啮合而形成的轴向力引起,从而可进一步的减少差速器轴承的磨损量,进而进一步的延长其使用寿命。优选地,所述桥壳与所述左轴承盖和所述右轴承盖过盈配合的过盈量为0~0.03mm。优选地,所述通孔的截面形状为圆形,所述右侧面和所述左侧面均为与所述孔壁相适配的圆弧面。优选地,所述通孔的孔壁包括至少两个平面,两个所述平面中一者为左定位面,另一者为右定位面,所述右侧面和所述左侧面均为平面。除上述驱动桥总成外,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汽车,该汽车包括驱动桥总成,该驱动桥总成具体为上述结构。可以理解,由于上述驱动桥总成具有上述技术效果,包括该驱动桥总成的汽车同样具有相同的技术效果,故而在此不再赘述。附图说明图1示出了驱动桥总成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图1中所示驱动桥总成的主减速器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3示出了图2中所示主减速器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4示出了图3中所示耳孔部分的结构示意图;图5示出了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驱动桥总成第一具体实施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6示出了图5中所示驱动桥总成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7示出了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驱动桥总成第二具体实施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8示出了图7中所示驱动桥总成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1至4中附图标记与各个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01桥壳、02半轴、031主动锥齿轮、032从动锥齿轮、033轴承底座、034左轴承盖、035右轴承盖、036左差速器轴承、037有差速器轴承、038差速器壳、039半轴齿轮。图5至8中附图标记与各个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1桥壳、11通孔、2轴承底座、3左轴承盖、4右轴承盖。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的核心在于,提供一种驱动桥总成,通过限定桥壳与左右轴承盖的位置关系,减小了安装差速器轴承的耳孔部分的变形量,从而减少了差速器轴承的磨损量,延长了其使用寿命、降低了工作过程中产生的噪音,进而优化了驱动桥总成的工作性能。在此基础上,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包括上述驱动桥总成的汽车。现结合说明书附图,来说明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驱动桥总成的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本文中所涉及的方位词“左”和“右”是以附图为基准设定,可以理解,上述方位词的出现并不限定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请参见图5和图6,其中,图5示出了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驱动桥总成第一具体实施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6示出了图5中所示驱动桥总成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所提供的驱动桥总成,包括桥壳1、轴承底座2、左轴承盖3和右轴承盖4,其中,左轴承盖3和右轴承盖4左右对称地固定连接于轴承底座2的两端,所示桥壳1与轴承底座2固定连接。桥壳1具有左定位面和右定位面,桥壳1通过左定位面与左轴承盖3的左侧面相抵、通过右定位面与右轴承盖4的右侧面相抵。为了便于更好地理解驱动桥总成的具体结构,请一并参见图6。具体地,如图6所示,桥壳1具有通孔11,该通孔11的截面形状为圆形,左定位面和右定位面为该通孔11的孔壁,相应地,左轴承盖3的左侧面和右轴承盖4的右侧面均为与该通孔11内壁相适配的圆弧面。本实施例通过限定桥壳与左、右轴承盖的具体结构,使用于安装差速器轴承的耳孔部分,由现有的悬臂结构改进为具有两个支撑点的简支梁结构,极大地提高耳孔部分的支撑刚度,这样可减小驱动桥总成工作过程中耳孔部分的变形量,即减小了轴承安装孔的理论轴线和实际轴线的偏差量,从而减少了差速器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驱动桥总成,包括桥壳(1)、轴承底座(2)、左轴承盖(3)和右轴承盖(4),所述轴承底座(2)与所述左轴承盖(3)和右轴承盖(4)固定连接,并与所述桥壳(1)固定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桥壳(1)具有左定位面和右定位面,所述桥壳(1)通过所述左定位面与所述左轴承盖(3)的左侧面相抵、通过所述右定位面与所述右轴承盖(4)的右侧面相抵。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驱动桥总成,包括桥壳(1)、轴承底座(2)、左轴承盖(3)和右轴承盖(4),所述轴承底座(2)与所述左轴承盖(3)和右轴承盖(4)固定连接,并与所述桥壳(1)固定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桥壳(1)具有左定位面和右定位面,所述桥壳(1)通过所述左定位面与所述左轴承盖(3)的左侧面相抵、通过所述右定位面与所述右轴承盖(4)的右侧面相抵;所述桥壳(1)具有通孔(11),所述左定位面和所述右定位面具体为所述通孔(11)的孔壁;所述桥壳(1)与所述左轴承盖(3)和所述右轴承盖4)过盈配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戈,彭南江,滕洁,成建强,
申请(专利权)人:柳州五菱汽车有限责任公司,柳州五菱汽车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西;45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