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移动终端和车载系统互联的车载资源控制方法,所述的移动终端通过中控平台与车载系统连接,该车载资源控制方法中中控台将来自于车载系统和移动终端的控制指令转发到存储器中进行缓存,确定将各个车载资源对应的控制指令,针对任意一个车载资源,将其对应的控制指令按照来源和操作类型进行分类,根据不同类的操作指令的优先级别确定需要执行的操作指令并执行。该车载资源控制方法有效的解决了移动终端和车载系统同时控制相同的车载资源出现的冲突问题,且该车载资源控制方法中将接收到的控制指令进行缓存后累计,然后分批处理,降低了CAN总线的访问频率,以及ECU控制器的操作频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所述的移动终端通过中控平台与车载系统连接,该车载资源控制方法中中控台将来自于车载系统和移动终端的控制指令转发到存储器中进行缓存,确定将各个车载资源对应的控制指令,针对任意一个车载资源,将其对应的控制指令按照来源和操作类型进行分类,根据不同类的操作指令的优先级别确定需要执行的操作指令并执行。该车载资源控制方法有效的解决了移动终端和车载系统同时控制相同的车载资源出现的冲突问题,且该车载资源控制方法中将接收到的控制指令进行缓存后累计,然后分批处理,降低了CAN总线的访问频率,以及ECU控制器的操作频率。【专利说明】
本专利技术涉及智能车载系统领域,特别涉及一种。
技术介绍
车载系统是运用嵌入式计算机、卫星定位、通讯、控制等技术来提供安全、环保及舒适性功能和服务的汽车电子设备,它是智能汽车的组成部分。现有的车载系统包括:带有液晶显示和触摸屏的中控台(运行有操作系统,提供硬件存储器,WIFI或蓝牙接口和CAN接口)、CAN总线、各个ECU控制器(Electronic Control Unit),中控台和ECU控制器之间通过CAN总线之间相互连接,中控台发送的控制指令通过CAN总线传送给ECU控制器,由ECU控制相应的车载资源。该车载系统都运行有实时操作系统和非实时操作系统。车载系统处于无限的信息输入和极为有限的操作交互冲突中:一方面信息系统的使用者是处于全神贯注的驾驶状态,另一方面要将车辆信息、位置信息、导航信息、用户信息以及互联网信息融入车载系统。特别是近年来,随着便携式智能电子产品的发展,将移动终端连接到车载系统中是目前智能车载系统的研究的重点方向之一。该方法使车内的乘员(包括驾驶员以外的成员)能够通过移动终端控制车载资源。例如,驾驶员可以通过车载系统可以调节车内空调温度,打开、关闭车窗和车门;而车内人员在授权之后,通过移动终端中的应用软件,同样也可以实现车载系统所能实现的部分功能。移动终端实现这些功能,不仅将消费类电子设备带入车载控制领域,而且,极大地方便了驾驶生活。例如,驾驶员在驾驶过程中,其它乘客在授权的情况下也可以方便地调节空调,车窗等,这样能够将驾驶员的压力降低,从而使驾驶员能够更好的集中注意力驾驶,提高安全性,可有效减少交通事故,且使出驾驶员外的其他乘客可以操控车载资源,更加人性化,有利于提高用户体验。另一方便,移动终端在安装应用以后联入车载系统,可以实现车载系统信息共享。车载系统对车载资源实时控制等多个复杂的功能,当引入移动终端后,由于移动终端和车载系统均能够对车载资源进行控制,因此控制过程更加复杂,且移动终端和车载系统在功能上存在重置部分。在这个前提下,我们在操作控制车载资源时,就可能碰到移动终端和车载系统同时控制相同的车载资源出现的冲突问题。其次,现有的操作系统中存在操作频繁的问题,中控台的所有控制指令都经过CAN总线发送给车载ECU控制器,导致CAN总线上的数据传输频繁,也可能对同一个E⑶控制器频繁发送控制指令。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该方法能够有效解决移动终端和车载系统同时控制相同的车载资源出现的冲突问题,并能够有效避免频繁操作车载资源的问题。—种,包括:(I)设定定时器以及定时时间,在车载系统的存储器中初始化一个三级缓冲区,分别为一级缓冲区,二级缓冲区和三级缓冲区,所述的二级缓冲区和三级缓冲包括若干个与车载资源一一对应的存储区域,所述三级缓冲区中的各个存储区域包括若干个与控制指令类型一一对应的栈,所述的控制指令类型分别为:来自车载系统的写操作指令,来自移动终端的写操作指令,来自车载系统的读操作指令,来自移动终端的读操作指令;(2)启动定时器,将来自于车载系统和移动终端的控制指令缓存到一级缓冲区形成队列,并检测一级缓冲区中控制指令的个数:若定时时间结束或一级缓冲区中控制指令的个数等于个数阈值,则将定时器清零,并分别对一级缓冲区中所有的控制指令进行解析,获取各个控制指令的操作对象;否则,继续将控制命令存入一级缓冲区,直至定时时间结束或一级缓冲区中控制指令的个数达到个数阈值;(3)根据控制指令的操作对象,将一级缓冲区中操作对象相同的控制指令写入二级缓冲区中相应的存储区域中形成队列;(4)针对二级缓冲区中的任意一个存储区域,根据控制指令的类型,将该存储区域中的队列中的类型相同的控制指依次写入三级缓冲区中对应的栈中;(5)判断来自车载系统的写操作指令对应的栈和来自移动终端的写操作指令对应的栈是否为空栈:(a)若二者均为空栈,则执行来自车载系统的读操作指令对应的栈和来自移动终端对应的栈中不为空栈的栈的栈顶中的控制指令;(b)否则,进行如下操作:(bl)若来自车载系统的写操作指令对应的栈不为空栈,则执行该栈栈顶中的控制指令,并将执行结果反馈给车载系统;(b2)若来自车载系统的写操作指令对应的栈为空栈,则执行来自移动终端的写操作指令对应的栈的栈顶中的控制指令,并将执行结果反馈给移动终端。初始情况下,三级缓冲区中各级缓冲区均为空。本专利技术中的车载系统的硬件部分相对于现有的车载系统可以不进行任何改进,可采用安卓系统,通过进行软件改进,在移动终端中安装应用,使移动终端的控制指令通过有线或无线连接方式与中控平台相连(多采用无线连接方式,如蓝牙或WIFI),从而进入车载系统,从而实现移动终端和车载系统互联。本专利技术中来自于车载系统中包括缓冲区域,用于对所有包括来自移动终端和车载系统的控制指令进行缓存。本专利技术中来自车载系统的控制指令由用户通过车载系统的中控台发出。本专利技术的车载资源控制方法中车载系统中的中控台将来自于车载系统和移动终端的控制指令转发到存储器中进行缓存,确定将各个车载资源对应的控制指令,针对任意一个车载资源,将其对应的控制指令按照来源和操作类型进行分类,根据不同类的操作指令的优先级别确定需要执行的操作指令并执行。该车载资源控制方法有效的解决了移动终端和车载系统同时控制相同的车载资源出现的冲突问题。且该车载资源控制方法中将接收到的控制指令进行缓存后累计,然后分批处理,设定定时器和个数阈值设定分批处理的频率(即操作车载资源的频率),当一段时间内接收到的指令控制超出系统的处理能力时,个数阈值起主要限制作用,当一段时间内接收到的指令控制较多时,定时时间起主要限制作用。这样通过时间和个数限制双重配合,既降低了操作车载资源的频率,相对于单一时间控制而言,还可以避免因一段时间内操作指令较多时,丢弃不予执行的操作指令过多,降低用户体验。所述一级缓冲区和二级缓冲区均按照队列方式进行存取,即先进先出的方式进行存取,所述三级缓冲区采用栈的方式存取,以保证控制指令的到来顺序与处理顺序一致。本专利技术中所有车载资源共同维护一级缓冲区,每个车载资源维护二级缓冲区中的一个存储区域,且每个车载资源维护三级缓冲区中的一个存储区域,即每个车载资源各自维护四个栈。本专利技术中所述步骤(I)中的三级缓冲区中可以令三级缓冲区中只有一个含有四个栈的存储区域,即所有车载资源共同维护四个栈,如此可以节省占用存储器的空间,相应的流程也要进行适应性改动,具体如下:(SI)设定定时器以及定时时间,在车载系统的存储器中初始化一个缓冲区,分别为一级缓冲区,二级缓冲区和三级缓冲区,所述的二级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基于移动终端和车载系统互联的车载资源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1)设定定时器以及定时时间,在车载系统的存储器中初始化一个三级缓冲区,分别为一级缓冲区,二级缓冲区和三级缓冲区,所述的二级缓冲区和三级缓冲包括若干个与车载资源一一对应的存储区域,所述三级缓冲区中的各个存储区域包括若干个与控制指令类型一一对应的栈,所述的控制指令类型分别为:来自车载系统的写操作指令,来自移动终端的写操作指令,来自车载系统的读操作指令,来自移动终端的读操作指令;(2)启动定时器,将来自于车载系统和移动终端的控制指令缓存到一级缓冲区形成队列,并检测一级缓冲区中控制指令的个数:若定时时间结束或一级缓冲区中控制指令的个数等于个数阈值,则将定时器清零,并分别对一级缓冲区中所有的控制指令进行解析,获取各个控制指令的操作对象;否则,继续将控制命令存入一级缓冲区,直至定时时间结束或一级缓冲区中控制指令的个数达到个数阈值;(3)根据控制指令的操作对象,将一级缓冲区中操作对象相同的控制指令写入二级缓冲区中相应的存储区域中形成队列;(4)针对二级缓冲区中的任意一个存储区域,根据控制指令的类型,将该存储区域中的队列中的类型相同的控制指依次写入三级缓冲区中对应的栈中;(5)判断来自车载系统的写操作指令对应的栈和来自移动终端的写操作指令对应的栈是否为空栈:(a)若二者均为空栈,则执行来自车载系统的读操作指令对应的栈和来自移动终端对应的栈中不为空栈的栈的栈顶中的控制指令;(b)否则,进行如下操作:(b1)若来自车载系统的写操作指令对应的栈不为空栈,则执行该栈栈顶中的控制指令,并将执行结果反馈给车载系统;(b2)若来自车载系统的写操作指令对应的栈为空栈,则执行来自移动终端的写操作指令对应的栈的栈顶中的控制指令,并将执行结果反馈给移动终端。...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红,杨国青,雷健,吴朝晖,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