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通道并行传输管路集成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0088189 阅读:1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5-27 05:33
一种多通道并行传输管路集成系统,其包括本体,通过整体挤压成型工艺使圆形本体内封装有至少1个圆形主通道和至少1个圆形辅助通道。本体的材料选自像聚氨酯、尼龙或氯丁橡胶等具有一定延展性和塑形的材料。主通道和辅助通道的材料采用具有一定挠性的钢、塑料、光纤或树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多通道并行传输管路集成系统用途广泛、实用性强,并且大大降低了用户的使用成本和研发投入。(*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一种多通道并行传输管路集成系统,其包括本体,通过整体挤压成型工艺使圆形本体内封装有至少1个圆形主通道和至少1个圆形辅助通道。本体的材料选自像聚氨酯、尼龙或氯丁橡胶等具有一定延展性和塑形的材料。主通道和辅助通道的材料采用具有一定挠性的钢、塑料、光纤或树脂。本技术的多通道并行传输管路集成系统用途广泛、实用性强,并且大大降低了用户的使用成本和研发投入。【专利说明】一种多通道并行传输管路集成系统
本技术主要涉及油气田中各种井下栗抽系统或对超长管道进行检测的管路传输系统,尤其涉及多通道并行传输管路集成系统。技术背景管式栗的常规生产管柱是使用油管将栗工作筒下入预定位置(直井段),然后在油管内使用抽油杆将柱塞下入工作筒,地面动力通过抽油杆传递到柱塞进行上下运动,从而将液体举升至地面。在生产过程中,由于抽油杆和油管的相对运动,不可避免地存在相互间的摩擦而造成磨损,最终可导致油管穿孔(磨穿)形成井下液体通道短路,严重时会出现油管、抽油杆磨断而造成生产管柱落井的井下事故。对于螺杆栗,其转子的动力也是通过抽油杆进行传递(传递扭矩),因此和管式栗存在同样的问题。对于电潜栗或电动螺杆栗、直线电机栗等,由于要输送动力源(电),常规做法是将铠装动力电缆安装在油管外侧,由油管将动力电缆及栗下入预定位置。在下入过程中,为保证动力电缆的安全,在每根油管的外侧均需要使用两个或以上的动力电缆卡子将动力电缆固定在油管上,从而保证动力电缆与油管的同步入井。但即便如此,由于管柱在下入过程中是自由旋转的,因此在下入过程中动力电缆与套管内壁仍然会产生摩擦而造成动力电缆的磨损或损坏,或是下入过程中管柱遇阻进行处理时,也会对动力电缆造成致命的伤害;同时,井下管柱的自由伸长所引起的对动力电缆的伤害也对管柱的入井工艺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对于油气田中需要对生产井进行实时监测时,大多采用信号电缆进行实时信号传输,其信号电缆入井技术也基本采用上述方法,所面临的问题也基本一致。对于以液压作动力源的栗抽系统,如何保证井下多液流管路通道的安全入井,即:多液流管路通道如何安全地下入井筒中就成为栗抽系统成功运行的关键性因素。此外,对于海底输油(气)管道,需要定期检测并修复,所涉及的难题主要表现在检测工具在长距离管道中的输送,即:没有足够的动力提供给检测工具或仪器使其能够在管道中前行;另外,电力供应必须满足长时间连续检测工作的时间要求,即:在长距离管道中进行检测,包括探伤、拍照、实时信号传输、单点反复检测验证等都需要消耗大量的电力,使用无线检测技术难以满足电力供应的要求,而如何将有线电源与仪器仪表实现同步输送就成为解决问题的一个途径。综上所述,由于现有的管路传输系统均不能将传输各种介质(包括井液、电流、电信号等)的管线和/或线缆同时安全、方便地下入井下,因而对生产、施工、测试等作业施工造成了很多不利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各种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应性强、制造工艺简单的多通道并行传输管路集成系统。本技术的一种多通道并行传输管路集成系统,其包括本体,通过整体挤压成型工艺使圆形本体内封装有至少I个圆形主通道和至少I个圆形辅助通道。本体的材料采用具有一定延展性和塑形的材料,优选选自像聚氨酯、尼龙或氯丁橡胶。主通道和辅助通道的材料采用具有一定挠性的钢、塑料、光纤或树脂。本技术的一种多通道并行传输管路集成系统具有I个主通道。本技术的一种多通道并行传输管路集成系统主通道的直径不小于辅助通道的直径。主通道与辅助通道的直径可以相同或不同。优选具有多个辅助通道。所述辅助通道与所述主通道并排设置,或者辅助通道围绕主通道排列。本技术的多通道并行传输管路集成系统用途广泛实用性强,可为井下管柱单独的油、气、水通道;为井下仪器提供单独的电力或信号通道;各种井下栗提供电力供应通道;为井下栗或工具提供液压动力源通道;为井下工具提供运输动力;为地面管道检测仪器提供电力通道;为地面管道检测仪器提供运输动力等。本技术的多通道并行传输管路集成系统横截面为圆形,系统中所有的管路或电缆、信号线等均为连续的,管路个数及材料可根据用途不同进行选择,可以做到配套设备设施的通用,而无需进行单独的设计和制造,大大降低了用户的使用成本和研发投入。【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本技术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横截面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如图1、2所示,本技术的多通道并行传输管路集成系统包括圆形本体1,本体I内设有至少两个圆形通道(I个主通道和至少I个辅助通道),图1中示出的为一个主通道3,两个辅助通道2和4。主通道与辅助通道的直径可相同,也可不同,图1中,主通道3的直径与辅助通道4的直径相同,而与辅助通道2的直径不同。需要说明的是,若用户的需求不同,管路系统的组成就不同。可以采用I个主通道与2个或两个以上的辅助通道形式;圆形主通道与圆形辅助通道之间可采用各种组合排列形式,并排,或者辅助通道围绕主通道排列;主通道与辅助通道的直径可以具有各种形式,但需保证主通道的直径不小于辅助通道的直径;主通道和辅助通道可以是实心的,如管线,也可是实心的,如电缆等。本技术的多通道并行传输管路集成系统尤其适用于油气井的多通道生产管柱应用,例如:使用集成管路系统可以同时将栗或工具、电缆及信号传输系统同步下入井底预定位置,为井下栗提供动力源,并可将地层及栗本身的运行信息传输到地面,实现对栗或工具的控制。主通道和辅助通道的材料优选采用具有一定挠性的钢、塑料、光纤等,以便保证成型后能够缠绕在棍子上。本技术的多通道并行传输管路集成系统通过挤压成型的封装工艺,本体I可以采用像聚氨酯、尼龙、氯丁橡胶等类似的具有一定延展性和塑形的适合挤压成型的材料,制造时,首先在多条管路(主通道和辅助通道)起始部位进行简单的定位,然后就可以采用整体挤压的办法对集成系统进行批量化的生产,以便使本体I封装多个主通道和辅助通道。整个工艺过程较为简单,成本较低。挤压成型的固态塑性材料能够对封装系统内的主通道(如液压管路、油管等)和辅助通道(如电缆、信号线等)提供良好的绝缘和隔离保护。多通道并行传输管路集成系统外形采用圆型设计能够更好地适用现场使用的要求(套管及需要检测的管道均为圆形),其地面运输及存放完全可以借助国内现有的、比较成熟的连续油管技术设备予以解决,即可以做到配套设备设施的通用,而无需进行单独的设计和制造,大大降低了用户的使用成本和研发投入。【权利要求】1.一种多通道并行传输管路集成系统,其包括本体(I),其特征在于:通过整体挤压成型工艺使圆形本体(I)内封装有至少I个圆形主通道(3)和至少I个圆形辅助通道(2、4)。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通道并行传输管路集成系统,其特征在于:本体(I)的材料采用具有一定延展性和塑形的材料。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通道并行传输管路集成系统,其特征在于:主通道和辅助通道的材料采用具有一定挠性的钢、塑料或光纤。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通道并行传输管路集成系统,其特征在于:具有I个主通道(3)0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通道并行传输管路集成系统,其特征在于:主通道(3)的直径不小于辅助通道的直径。6.如权利要求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通道并行传输管路集成系统,其包括本体(1),其特征在于:通过整体挤压成型工艺使圆形本体(1)内封装有至少1个圆形主通道(3)和至少1个圆形辅助通道(2、4)。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军里群范龙江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万普瑞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