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硬脂酸盐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干法生产硬脂酸盐的反应装置,包括一个反应釜,所述反应釜上部设有进料口,所述反应釜底部设有出料口,所述反应釜顶部转动安装有由动力装置驱动的搅拌轴,所述搅拌轴沿所述反应釜的轴向设置,所述搅拌轴的底端设有锚式叶片,所述锚式叶片外缘的形状与所述反应釜内壁的形状相适应,所述锚式叶片的外缘与反应釜内壁之间的距离为3~5cm,所述搅拌轴上在所述锚式叶片的上方沿轴向设有若干桨式叶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使物料搅拌均匀,防止反应原料和产物在反应釜内壁上粘结,同时反应充分,提高了反应效率。(*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硬脂酸盐生产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干法生产硬脂酸盐的反应装置,包括一个反应釜,所述反应釜上部设有进料口,所述反应釜底部设有出料口,所述反应釜顶部转动安装有由动力装置驱动的搅拌轴,所述搅拌轴沿所述反应釜的轴向设置,所述搅拌轴的底端设有锚式叶片,所述锚式叶片外缘的形状与所述反应釜内壁的形状相适应,所述锚式叶片的外缘与反应釜内壁之间的距离为3~5cm,所述搅拌轴上在所述锚式叶片的上方沿轴向设有若干桨式叶片。本技术使物料搅拌均匀,防止反应原料和产物在反应釜内壁上粘结,同时反应充分,提高了反应效率。【专利说明】一种用于干法生产硬脂酸盐的反应装置
本技术涉及硬脂酸盐生产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干法生产硬脂酸盐的反应装置。
技术介绍
硬脂酸盐是一种重要的基础化工原料,主要作为聚乙烯、聚丙烯等高分子材料加工的热稳定剂,另又用作润滑剂、脱模剂、打光剂、催干剂、防水剂、医药剂、化妆品配料等,应用领域非常广泛。国内外制备硬脂酸盐主要工艺有复分解法、水相一步法、干法三种。干法生产工艺是指将硬脂酸及金属氧化物或氢氧化物,在小于5% (以产物量计)甚至不加水的条件下,直接反应得到硬脂酸盐。该法得到的硬脂酸盐无需通过干燥,直接粉碎后即可得到成品,工艺流程简单,原料处理总量低,无废料产生,不污染环境,能耗少。但是在干法生产工艺中,反应原料和反应产物粘结在反应装置内壁上,不容易清理,使得部分原料不能混合均匀充分反应,造成原料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干法生产硬脂酸盐的反应装置,旨在解决干法生产工艺中,反应原料和反应产物粘结在反应装置内壁上,不易清理,并造成原料浪费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用于干法生产硬脂酸盐的反应装置,包括一个反应釜,所述反应釜上部设有进料口,所述反应釜底部设有出料口,所述反应釜顶部转动安装有由动力装置驱动的搅拌轴,所述搅拌轴沿所述反应釜的轴向设置,所述搅拌轴的底端设有锚式叶片,所述锚式叶片外缘的形状与所述反应釜内壁的形状相适应,所述锚式叶片的外缘与反应釜内壁之间的距离为3?5cm,所述搅拌轴上在所述锚式叶片的上方沿轴向设有若干桨式叶片。作为一种改进,所述桨式叶片沿所述搅拌轴轴向均匀成层分布,每层所述桨式叶片至少设有两个,每层所述桨式叶片沿所述搅拌轴的周向均匀分布,每层所述桨式叶片之间设有与所述桨式叶片连接的环形加强筋,所述环形加强筋的圆心位于所述搅拌轴的轴心上。作为进一步地改进,所述桨式叶片均倾斜设置,所述桨式叶片包括旋角方向相反的内桨叶和外桨叶,每层所述桨式叶片的内桨叶或外桨叶的旋角大小和方向均相同,所述内桨叶和外桨叶在所述环形加强筋处连接。作为进一步地改进,所述反应爸上设有包覆在所述反应爸外侧的夹套,所述夹套上设有导热油进口和导热油出口。作为进一步地改进,所述反应釜上设有测定所述反应釜内温度的温度传感器。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由于反应釜设有一个,原料在一个反应釜内反应生成硬脂酸盐,使得设备设置简单,降低成本,反应釜的搅拌轴上设有锚式叶片和桨式叶片,并且锚式叶片外缘的形状与反应釜内壁的形状相适应,锚式叶片的外缘与反应釜内壁之间的距离为3?5cm,搅拌均匀,防止反应原料和产物在反应釜内壁上粘结,同时反应充分,提高了反应效率。由于每层桨式叶片沿搅拌轴的周向均匀分布,每层桨式叶片之间设有环形加强筋,环形加强筋的圆心位于搅拌轴的轴心上,环形加强筋将桨式叶片相互固定,避免使用一段时间后桨式叶片变形而影响搅拌效果。由于桨式叶片包括旋角方向相反的内桨叶和外桨叶,每层桨式叶片的内桨叶或外桨叶的旋角大小和方向均相同,内桨叶和外桨叶在环形加强筋处连接,搅拌时,内桨叶和外桨叶对物料施加方向相反的作用力,使物料在反应釜内循环搅拌,混合均匀,利于反应充分。由于反应釜上设有夹套并连接导热油进管和导热油出管,便于对反应釜加热,设有温度传感器,便于观测反应釜内的温度。【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施例桨式叶片的俯视图;图3是沿图2中A-A向的剖视图;其中:1_反应釜,11-进料口,12-出料口,2-搅拌轴,3-锚式叶片,4-桨式叶片,41-内桨叶,42-外桨叶,5-环形加强筋,6-夹套,61-导热油进口,62-导热油出口,7_温度传感器。【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如图1、图2和图3共同所示,一种用于干法生产硬脂酸盐的反应装置,包括一个反应釜1,反应釜I上部设有进料口 11,反应釜I底部设有出料口 12,反应釜I顶部转动安装有由动力装置驱动的搅拌轴2,搅拌轴2沿反应釜I的轴向设置,搅拌轴2的底端设有锚式叶片3,锚式叶片3外缘的形状与反应釜I内壁的形状相适应,锚式叶片3外缘与反应釜I内壁之间留有间隙,锚式叶片3外缘与反应釜I内壁之间的距离为3?5cm,防止反应原料和产物在反应釜I内壁上粘结,搅拌轴2上在锚式叶片3的上方沿轴向设有若干桨式叶片4,使得反应物料混合均匀。本实施例中,桨式叶片4沿搅拌轴2轴向均匀成层分布,每层桨式叶片4至少设有两个,每层桨式叶片4沿搅拌轴2的周向均匀分布,附图2仅示出每层桨式叶片4设有三个的情形,每层桨式叶片4之间设有与桨式叶片4连接的环形加强筋5,环形加强筋5的圆心位于搅拌轴2的轴心上,环形加强筋5将桨式叶片4相互固定,避免使用一段时间后桨式叶片4变形而影响搅拌效果,具体的可以将桨式叶片4沿环形加强筋5的径向设置,以取得更好的固定效果。如图3所示,桨式叶片4均倾斜设置,桨式叶片4包括旋角方向相反的内桨叶41和外桨叶42,每层桨式叶片4的内桨叶41或外桨叶42的旋角大小和方向均相同,内桨叶41和外桨叶42在环形加强筋5处连接,其中,旋角是指桨式叶片4的叶面或叶面上某处的切线与旋转平面相交所成的角度。具体应用中,反应釜I上设有包覆在反应釜I外侧的夹套6,夹套6上设有导热油进口 61和导热油出口 62,使用导热油对反应釜I加热;反应釜I上设有测定反应釜I内温度的温度传感器7,便于观测反应釜I内的温度,便于调整控制。本技术提供的用于干法生产硬脂酸盐的反应装置,包括一个反应釜1,反应釜I内的搅拌轴2上设有锚式叶片3和桨式叶片4,并且锚式叶片3外缘的形状与反应釜I内壁的形状相适应,使物料搅拌均匀,防止反应原料和产物在反应釜I内壁上粘结,同时反应充分,提高了反应效率。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权利要求】1.一种用于干法生产硬脂酸盐的反应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反应釜,所述反应釜上部设有进料口,所述反应釜底部设有出料口,所述反应釜顶部转动安装有由动力装置驱动的搅拌轴,所述搅拌轴沿所述反应釜的轴向设置,所述搅拌轴的底端设有锚式叶片,所述锚式叶片外缘的形状与所述反应釜内壁的形状相适应,所述锚式叶片的外缘与反应釜内壁之间的距离为3?5cm,所述搅拌轴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干法生产硬脂酸盐的反应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反应釜,所述反应釜上部设有进料口,所述反应釜底部设有出料口,所述反应釜顶部转动安装有由动力装置驱动的搅拌轴,所述搅拌轴沿所述反应釜的轴向设置,所述搅拌轴的底端设有锚式叶片,所述锚式叶片外缘的形状与所述反应釜内壁的形状相适应,所述锚式叶片的外缘与反应釜内壁之间的距离为3~5cm,所述搅拌轴上在所述锚式叶片的上方沿轴向设有若干桨式叶片,所述桨式叶片沿所述搅拌轴轴向均匀成层分布,每层所述桨式叶片至少设有两个,每层所述桨式叶片沿所述搅拌轴的周向均匀分布,每层所述桨式叶片之间设有与所述桨式叶片连接的环形加强筋,所述环形加强筋的圆心位于所述搅拌轴的轴心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从春,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省高密市友和助剂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