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标切折机的弯折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07824 阅读:27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商标切折机的弯折装置,其是利用悬置式薄金属片做为弯折模具组的前方弯折承板,来取代现有弯折模具组的厚度刚性承板,而增加商标带的弯折部分的动作空间,可使商标带尤其是两边折商标带在弯折模具组位置处进行热压弯折作业时,可增进商标带的弯折尺寸(宽度)或弯折型态的控制范围,如两边折商标带可两边弯折不同尺寸,或可对小尺寸商标带进行两边折弯折作业,通过以增进商标切折机的弯折作业效率及成型质量,而避免现有弯折模具组的弯折尺寸受限,且无法对小尺寸两边折商标带进行热压弯折作业的缺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尤其适用在利用同一机台上而简易调整成信封折、中间折或两边折等不同弯折方式、弯折尺寸或型态的商标带弯折加工,而可提升商标切折机的应用范围及工作效率。(*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的是一种商标切折机的弯折装置,特别涉及的是一种利用一悬置式薄金属片做为弯折模具组的前方弯折承板,来取代现有弯折模具组的厚度刚性承板,而可增加商标带的弯折部分的动作空间,并增进商标带的弯折尺寸或弯折型态的控制范围。
技术介绍
目前现有的商标切折机,其机台上皆包括有给料装置、切断装置、热压弯折装置、输送装置、收料装置等可连贯作动的结构体,以本技术的实施例图示的图1、2说明如下给料装置1(图中未示)及切断装置2是横向(左右向)布设在机台上,并位在弯折装置如二热压弯折模具组3的前置端,而给料装置1中是架设成捆(coil)商标长带4,而成捆商标长带4通过推杆台面5上的推杆(图中未示)依所设定尺寸而定距推送至切断装置2,以逐一切成较小尺寸的商标带4a,而各商标带4a再沿箭头方向通过输送装置6而逐一进入弯折作业区的走道7中,而所述的输送装置6一般是利用左、右各一组可前后往复运动的夹杆装置来压送,而所述的夹杆装置可为单夹杆61如图6所示,或兼具可上下间断夹放的上、下双夹杆62如图6所示(一般输送装置6的夹杆装置为同一款式,本技术的图6中故意画成一单夹杆61及一双夹杆62两种款式,以供参考),来夹持并输送商标带4a。而走道7中配合输送装置6的前后往复循环作动而设有数个停留点,使各商标带4a依序通过各停留点而再行进;又所述的走道7是与商标长带4的行进方向垂直,而二热压弯折模具组3则布设在走道7上某一商标带停留点的左、右侧,一般是设在商标带切断后的第一商标带停留点处,以对在走道7中行进的商标带4a二侧边分别进行弯折作业,而通过走道7并热压弯折成型的商标带完成品仍通过输送装置6而逐一输送至衔接在尾段区8的收料装置(图中未示)以迭置排列收料。又目前商标带的弯折方式大概分为两边折、中间折、信封折、及三角折(吊挂折)等多种不同型态,其中,当商标带要进行两边折弯折或信封折加工时,二热压弯折模具组3是左右对称对位布置在走道7左、右两侧并同步进行弯折作业如图2所示,或左右错位布置在走道7左、右两侧并一先一后间隔时段而分别进行弯折作业如图1所示。而就热压弯折作业而言,商标带(4a)是输送至弯折模具组3的前方弯折承板上定点,供弯折刀30进行热压弯折动作,而所述的弯折刀30的热压弯折动作包括先下压再往前上顶的连续动作如图8、图9所示,再退回原位,形成一循环动作,使商标带的侧边沿着弯折承板边缘端线先被向下弯折如图8所示,再通过弯折刀往前上顶动作使商标带的弯折线同时热压定型如图9所示,而完成商标带一弯折边的热压弯折作业。现有一弯折模具组的前方所设的弯折承板结构,长久来皆是利用一具相当厚度及刚性的金属板组成,一般是由弯折模具组的下方座板前方向上延设一厚度板形成,再在所述的厚度板上面向弯折刀30的方向侧向内凹设一劈角空间,供做为弯折刀30往前上顶动作及商标带弯折边的容置空间,而所述的弯折承板设具相当厚度及刚性的主要原因是考虑其须承受并支持弯折刀30往前上顶动作的机械式施力,否则不但容易在热压弯折作业中因强度不足而毁损,而且也无法有效支持商标带的侧边以形成弯折线。现有设具相当厚度及刚性的弯折承板结构,使其弯折承板的下方形成的凹入空间是一面封闭的有限空间,且弯折承板的厚度已占用一段凹入空间,因而造成商标带弯折尺寸受到限制的缺点,如两边折商标带的弯折尺寸无法随意调整;又当二热压弯折模具组3是左右对称对位布置在走道7左、右两侧如图2所示,则纵然左、右二弯折承板向中间并拢,但二弯折承板二厚度的合并基本上已达一相当宽度,因而造成商标带可成型的最小宽度受到限制的缺点,如无法对较小尺寸商标带进行两边折的热压弯折作业,相对降低商标切折机的应用范围及工作效率;而本技术即是针对上述现有商标切折机的弯折承板结构缺点而加以改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商标切折机的弯折装置,来增加商标带的弯折部分的动作空间,达到增进商标切折机的弯折作业效率及成型质量的,同时避免所述的商标带因弯折边下垂而挡卡在交界处目的。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在于,提供一种商标切折机的弯折装置,包括给料装置及切断装置横向布设在机台上弯折装置的前置端,而已完成切断作业的商标带再通过输送装置逐一进入弯折作业区的走道中,并通过输送装置的循环作动而以逐点停留方式通过走道并行进至尾端,而热压弯折模具组布设在走道前段的左或右侧,并通过弯折刀进行热压弯折作业;其特征在于弯折模具组的前方弯折承板是利用薄金属片构成,形成薄片式弯折承板,而所述的薄片式弯折承板的前端是固定端,而其后端是开放端,使薄片式弯折承板形成悬置状态;其进一步利用左、右各一组可前后往复运动的双夹杆来做为输送装置,且其中所述的下夹杆上设置一长度调整装置,使所述的下夹杆可调整延伸至悬置式薄金属片弯折承板的下方,供可配合上夹杆以夹持输送商标带,并取代现有具有相当厚度及刚性的承板与上夹杆之间相互配合以输送商标带的方式;进一步在悬置式薄金属片弯折承板的末端处设置一承接导块,使经过弯折承板热压弯折后的商标带弯折边可弯折在输送动程中顺利越过交界处而后段夹杆中。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新型上述的和另外的技术特征和优点作更详细的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使用在错位式弯折装置的局部结构立体图(图中省略切断装置);图2是本技术使用在对位式弯折装置的局部结构立体图(图中省略输送装置);图3是本技术一实施例的结构立体图;图4是本技术一实施例在进行弯折作业前的局部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一实施例在进行弯折作业后的局部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一实施例在进行弯折作业时夹杆在前置位置的局部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一实施例在进行弯折作业时夹杆在后置位置的局部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一实施例在进行弯折作业前的局部侧视图;图9是本技术一实施例在进行弯折作业后的局部侧视图;图10是图9中商标带弯折边较长的局部侧视图。附图标记说明1-给料装置;2-切断装置;21-平板;22-边缘;3-弯折模具组;30-弯折刀;31-弯折承板;32-支架板;33-承接导块;34-弧形斜面;4-商标长带;4a-商标带;41-弯折边;5-推杆台面;6-输送装置;61-单夹杆;62-双夹杆;63-下夹杆;64-调整装置;65-调整螺丝;66-上夹杆;7-走道;8-尾段区。具体实施方式请参照图1至图5所示,本技术的商标切折机中,给料装置1及切断装置2是横向(左右向)布设在机台上弯折装置的前置端,而已完成切断作业的商标带4a再通过输送装置6而逐一进入弯折作业区的走道7中,并通过输送装置6的循环式作动而以逐点停留方式行进至尾端,而二热压式弯折模具组3是布设在走道7前段的左、右侧,以逐一对走道7中逐点行进的商标带4a进行热压弯折作业,而通过弯折模具组3并弯折成型后的商标带4a在走道7仍可接受设置在走道7左、右侧熨斗式夹杆的持续热压,使成型后商标带4a的弯折线得更定型;而热压弯折模具组3可随商标带的弯折方式不同,如两边折、中间折、信封折等,而做出不同的结构型态及位置安排。本技术的主要技术特征在于使弯折模具组3的前方弯折承板31利用薄金属片构成,通过以形成薄片式弯折承板31,以取代现有弯折模具组中具有厚度及刚性的承板结构;又所述的薄片式弯折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商标切折机的弯折装置,包括给料装置及切断装置横向布设在机台上弯折装置的前置端,而热压弯折模具组布设在走道前段的左或右侧,    其特征在于:弯折模具组的前方弯折承板是利用薄金属片构成,形成薄片式弯折承板,而所述的薄片式弯折承板的前端是固定端,而其后端是开放端。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洪宗叡吴拱祥
申请(专利权)人:上力国际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