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润滑脂组合物及封入有该润滑脂组合物的车轮支承用滚动轴承单元,该润滑脂组合物可以降低旋转转矩的载荷敏感性,维持车轮支承用滚动轴承单元所必需的性能,并且长时间维持良好的润滑状态。为此,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润滑脂组合物及封入有该润滑脂组合物的车轮支承用滚动轴承单元,其含有基础油、增稠剂、防锈剂和抗磨剂,其中,所述基础油为矿物油、合成油或它们的混合油,所述矿物油与所述合成油的混合比(质量比)为0:100~20:80,所述基础油在40℃时的运动粘度为70mm2/s~150mm2/s,所述基础油的倾点为-40℃以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润滑脂组合物及封入有该润滑脂组合物的车轮支承用滚动轴承单元,该润滑脂组合物可以降低旋转转矩的载荷敏感性,维持车轮支承用滚动轴承单元所必需的性能,并且长时间维持良好的润滑状态。为此,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润滑脂组合物及封入有该润滑脂组合物的车轮支承用滚动轴承单元,其含有基础油、增稠剂、防锈剂和抗磨剂,其中,所述基础油为矿物油、合成油或它们的混合油,所述矿物油与所述合成油的混合比(质量比)为0:100~20:80,所述基础油在40℃时的运动粘度为70mm2/s~150mm2/s,所述基础油的倾点为-40℃以下。【专利说明】润滑脂组合物及封入有该润滑脂组合物的车轮支承用滚动轴承单元
本专利技术涉及润滑脂组合物及封入有该润滑脂组合物的车轮支承用滚动轴承单元,尤其涉及被封入滚动体和滚道面在高滚动体载荷(高接触面压)的条件下使用的轴承中的、在高滚动体载荷下也可以将轴承的旋转转矩(滚动摩擦阻力)抑制至较低的润滑脂组合物以及用于以相对机动车的悬架装置可自由旋转的方式支承车轮的车轮支承用滚动轴承单元。
技术介绍
作为车轮支承用滚动轴承单元,例如专利文献I中记载了如图4所示的结构。该车轮支承用滚动轴承单元100为所谓的第3代内圈旋转型从动轮用单元,在作为静止圈的外圈102的外径侧形成有用于将外圈102固定在未图示的悬架装置上的法兰,在内径侧通过均为滚动体的2个以上滚珠105、105以可自由旋转的方式支承着作为旋转侧滚道圈的轮毂 107。需要说明的是,作为滚动体105、105,在图4中以滚珠为示例,但是在用于高重量车辆的车轮支承用滚动轴承中,有时也使用滚子。因此,在上述外圈102的内周面分别设置有各自为静止侧滚道面的2列以上外圈滚道110a、110b,在上述轮毂107的外周面分别设置有各自为旋转侧滚道面的第I内圈滚道121和第2内圈滚道122。该轮毂107是组合轮毂主体103与内圈104而成的。其中,分别地,在轮毂主体103的外周面的外端部设置有支承车轮的安装法兰111,同样地在中间部偏内端的部分设置有直径比形成上述第I内圈滚道121的部分更窄的窄径段部125。`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中,对于轴方向而言,“内”是指在安装在车辆上的状态下车辆的宽度方向的偏中间侧,例如是指图4的右侧。与此相对,在图4的左侧,车辆的宽度方向的偏外侧对于轴方向而言称作“外”。并且,外嵌了该窄径段部125和在外周面上设置有截面为圆弧形状的上述第2内圈滚道122的上述内圈104。进一步,通过使上述轮毂主体103的内端部在径向上向外发生塑性变形而成的铆接部126,压住上述内圈104的内端面,使该内圈104固定在上述轮毂主体103上,同时对于为背对背(DB)组合结构的轴承单元施加预压,从而相对作为力矩载荷而负载的路面反作用力维持了高的刚性。需要说明的是,有时也会在轮毂主体103的内端部形成外螺纹,利用螺母压住内圈104的内端面进行固定,以代替铆接部126。在上述外圈102的外端部内周面与上述轮毂主体103的中间部外周面之间设置有密封环106,并且在外圈102的内端面设置有盖108a,从而将在上述外圈102的内周面与上述轮毂107的外周面之间设置有上述各滚珠105、105的内部空间117与外部空间隔断。在该内部空间117内封入润滑脂,以对上述各外圈滚道圈110a、110b、上述第I内圈滚道121以及第2内圈滚道122与上述各滚珠105、105之间的滚动部进行润滑。上面以所谓的第3代从动轮用单元作为示例对车轮支承用滚动轴承单元100进行了说明,但是也被广泛应用于如下所述的第3代驱动轮用单元,其在轮毂主体103的中心部形成有能够与等速万向节的花键相嵌合的内花键、并将上述盖108a置换为密封环;或者也可以使用所谓的第I代和第2代车轮支承用滚动轴承单元。这种轴承随着近年来的节能化趋势而期望有所改良,例如在专利文献I中提出了一种车轮支承用滚动轴承单元,其通过使用在100°c时的运动粘度为5.0X10 —6m2/s~9.0X 10 —6m2/s(5cSt~9cSt)的润滑脂,降低了滚动接触部的滚动阻力,降低了旋转转矩,从而提高了以加速性能、油耗性能为中心的车辆的行进性能。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239999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然而,车辆支承用滚动轴承单元用于在几百rpm水平的低速旋转条件下(例如800rpm~100km/h)支承重载荷(例如在回转加速度为0.8G左右条件下达到与轴承的额定静载荷相当的滚动体载荷(接触面压)),因此难以确保足以形成流体润滑的油膜厚度,通常在边界润滑的状态下使用`,因而专利文献I所述的润滑脂(基础油粘度比以往低)尽管对于高速直行条件那样的低载荷高旋转的行进条件下的低转矩化有一定程度的效果,但是在通常的使用条件(中低速或轻旋转条件)下反而会减少油膜厚度,不仅不一定能导致转矩降低,而且有可能因滚道面、滚动体的表面粗糙化而产生异声。另外,车轮支承用滚动轴承单元通过车轮支撑车体的质量,同时根据车辆的行进状态负载了从轮胎接地点输入的路面反作用力(径向力、推力、力矩等变动载荷)。若车轮支承用滚动轴承单元的刚性低,则外倾角随着路面反作用力的变动而发生变化,操纵稳定性(操纵性、稳定性)有可能变差(不稳定),因此车轮支承用滚动轴承单元为背对背组合,并且被施加了预压,因而具有高的刚性。近年来,随着车辆的高性能化和高速公路的延伸等,车轮支承用滚动轴承单元所要求的刚性趋于提高,相应地设定高的预压的情况也增多,旋转转矩趋于増加。另一方面,从保护地球环境的观点出发,要求机动车节约资源、节能,倾向于要求减少所允许的车轮支承用滚动轴承的质量(尺寸)、旋转转矩,急需解决小型化和低转矩这样的与高刚性相悖的课题。此外,有时会在车轮支承用滚动轴承单元安装于车辆后,以车轮不转动而仅受到振动的状态进行长距离的新车运输。因此,如图4所示,滚动体105、105与外圈滚道110a、110b、第I内圈滚道121和第2内圈滚道122之间容易产生被称作伪布式压痕(false brinelling)的滚珠与滚道面的微振磨损磨耗现象。若产生伪布式压痕,则轴承单元的寿命会下降,或者产生令人不快的振动或噪音。作为伪布式压痕的第I种对策,可以举出:提高轴承单元的预压,抑制振动导致的接触椭圆的面积变化,从而抑制滚珠与滚道面之间产生的微小滑动。然而,如上述的那样,预压的增加会导致旋转转矩增加;另外,显著增加预压会导致轴承寿命降低,因此不能过于增大预压。另一方面,作为伪布式压痕的第2种对策,可以举出:以往使用脲系润滑脂,其基础油分离多于通常作为轮用润滑脂(或者底盘润滑脂)的锂系润滑脂,利用该分离出的基础油润滑滚珠与滚道面之间。然而,若过于分离出基础油,则存在从密封件处产生漏油、或者作为润滑脂的润滑性也下降的问题。因此,本专利技术是着眼于上述问题点而完成的,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润滑脂组合物及封入有该润滑脂组合物的车轮支承用滚动轴承单元,该润滑脂组合物可以降低车轮支承用滚动轴承单元的旋转转矩的载荷敏感性(减小滚动体载荷与转矩的相关系数),从而使其低转矩化,同时维持车轮支承用滚动轴承单元所需要的性能(例如耐微振磨损性、耐水性和耐泄漏性),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润滑脂组合物,其含有基础油、增稠剂、防锈剂和抗磨剂,其中,所述基础油为矿物油、合成油或它们的混合油,所述矿物油与所述合成油的混合比(质量比)为0:100~20:80,所述基础油在40℃时的运动粘度为70mm2/s~150mm2/s,所述基础油的倾点为-40℃以下。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我一弘,宫川贵之,稻见宣行,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类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