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手机终端通信行为能力的方法与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0076957 阅读:1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5-24 11:56
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控制手机终端通信行为能力的方法与系统,手机终端的用户身份识别单元中设置有RFID标签,RFID标签中存储有手机终端用户的身份识别信息;方法包括:场所入口的第一读卡器设备读取进入该场所的手机终端的RFID标签中存储的身份识别信息并传送给系统平台;系统平台根据预设名单确定是否需要对手机终端的通信行为能力进行控制;若需要,向第一读卡器设备发送控制指令;第一读卡器设备将控制指令写入RFID标签中;RFID标签向手机终端中的主处理芯片上报控制指令;主处理芯片向相应通信功能单元发送控制指令,更改手机终端的通信行为能力。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可以实现对特定场所的手机终端的通信行为能力的有效控制,且操作简单,易于实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通信技术,尤其是一种控制手机终端通信行为能力的方法与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手机终端的使用越来越普遍,并且手机终端可以实现越来越丰富的通信功能,例如,语音功能、短消息功能、拍照功能、录音录像功能等。实际应用中,通常需要对进入某个特定场所的手机终端的通信行为能力进行限制,例如,在要求保密的科研等场所,需要屏蔽进入该场所的手机终端的语音功能、短消息功能、拍照功能、录音录像功能等。现有技术中,控制手机终端通信行为能力的方法有以下几种:第一种方法是:为手机终端定制一个可以控制通信行为能力的操作系统,通过特定数据线和特定方式,重新对手机终端安装操作系统来实现对手机终端通信行为能力的控制。该第一种方法至少存在以下问题:想要实现不同的通信行为能力控制,需要定制不同的手机终端操作系统,每更改一次通信行为能力,就需要对手机终端重装一次操作系统,安装时间较长,操作繁琐。第二种方法是:将手机终端的操作系统设定为可以通过一个特制的控制指令发送单元来控制,需要更改手机终端的通信行为能力时,将手机终端和控制指令发送单元通过数据线相连,并由控制指令发送单元触发控制指令来改变手机终端的通信行为能力。该第二种方法至少存在以下问题:控制指令发送单元是特制硬件,无法根据需要更改,且控制指令发送单元必须通过数据线控制手机终端,操作专业性要求较高,不易实现。第三种方法是:在手机终端内置的功能选择模块,利用网络遥控模块通过互联网方式控制手机终端中的功能控制模块,功能控制模块可以开打或停止某个特定软件,从而控制手机终端的通信行为能力。该第三种方法至少存在以下问题:手机终端用户可能自行关闭手机终端中用于控制的软件,从而导致手机终端的通信行为能力的更改无法实现,并且,该方法不是通过手机终端本身来触发控制手机终端的通信行为能力,需要各用户预先在手机终端中安装特定软件,否则无法实现手机终端的通信行为能力的控制。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要解决的一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控制手机终端通信行为能力的方法与系统,以实现对特定场所的手机终端的通信行为能力的有效控制,且操作简单,易于实现。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控制手机终端通信行为能力的方法,手机终端的用户身份识别单元中设置有无线射频识别RFID标签,所述RFID标签中存储有手机终端用户的身份识别信息;所述方法包括:设置在场所入口的第一读卡器设备以射频方式读取进入该场所的手机终端的RFID标签中存储的身份识别信息;第一读卡器设备将读取到的身份识别信息通过通信网络传送给系统平台;系统平台根据所述身份识别信息中记载的用户标识ID是否记载于预设名单中,确定是否需要对所述手机终端的通信行为能力进行控制;若需要对所述手机终端的通信行为能力进行控制,系统平台向第一读卡器设备发送控制指令;第一读卡器设备以射频方式将所述控制指令写入所述RFID标签中;所述RFID标签向手机终端中的主处理芯片上报控制指令;主处理芯片基于所述控制指令向手机终端的相应通信功能单元发送控制指令,更改所述手机终端的通信行为能力。上述方法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第一读卡器设备将读取到的身份识别信息通过通信网络传送给系统平台之后,还包括:系统平台将所述身份识别信息与预先设置的身份名单进行比较,识别所述身份识别信息是否有效;若所述身份识别信息有效,执行所述系统平台根据所述身份识别信息中记载的用户标识ID是否记载于预设名单中,确定是否需要对所述手机终端的通信行为能力进行控制的操作;否则,若所述身份识别信息无效,系统平台向第一读卡器设备发送禁止进入指令;第一读卡器设备不控制打开所述场所入口,以禁止所述手机终端用户进入该场所。上述方法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预设名单为白名单;所述系统平台根据所述身份识别信息中记载的用户标识ID是否记载于预设名单中,确定是否需要对所述手机终端的通信行为能力进行控制包括:所述系统平台识别所述身份识别信息中记载的用户标识ID是否记载于所述白名单中;若所述身份识别信息中记载的用户标识ID记载于所述白名单中,确定不需要对所述手机终端的通信行为能力进行控制;否则,若所述身份识别信息中记载的用户标识ID未记载于所述白名单中,确定需要对所述手机终端的通信行为能力进行控制。上述方法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预设名单为黑名单;所述系统平台根据所述身份识别信息中记载的用户标识ID是否记载于预设名单中,确定是否需要对所述手机终端的通信行为能力进行控制包括:所述系统平台识别所述身份识别信息中记载的用户标识ID是否记载于所述黑名单中;若所述身份识别信息中记载的用户标识ID记载于所述黑名单中,确定需要对所述手机终端的通信行为能力进行控制;否则,若所述身份识别信息中记载的用户标识ID未记载于所述黑名单中,确定不需要对所述手机终端的通信行为能力进行控制。上述方法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还包括:设置在场所出口的第二读卡器设备以射频方式读取外出该场所的手机终端的RFID标签中存储的身份识别信息;第二读卡器设备将读取到的身份识别信息通过通信网络传送给系统平台;系统平台根据所述身份识别信息中记载的用户标识ID是否记载于预设名单中,确定是否需要对所述手机终端的通信行为能力进行取消控制;若需要对所述手机终端的通信行为能力进行取消控制,系统平台向第二读卡器设备发送取消控制指令;第二读卡器设备以射频方式将所述取消控制指令写入所述RFID标签中;所述RFID标签向手机终端中的主处理芯片上报取消控制指令;主处理芯片基于所述控制指令向手机终端的相应通信功能单元发送取消控制指令,以取消对所述手机终端的通信行为能力的更改。上述方法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身份识别信息包括唯一标识一个RFID标签的RFID ID或者唯一标识一个手机终端用户的手机终端用户ID。上述方法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更改所述手机终端的通信行为能力包括:更改所述手机终端在语音、短消息、浏览器、应用下载、拍照、录音录像、定位与应用程序运行任意一个或多个方面的功能;所述相应通信功能单元包括语音功能单元、短消息功能单元、浏览器功能单元、应用下载功能单元、拍照功能单元、录音录像功能单元、定位功能单元与应用程序运行功能单元中的任意一个或多个。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控制手机终端通信行为能力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手机终端的用户身份识别单元中设置有无线射频识别RFID标签,所述RFID标签中存储有手机终端用户的身份识别信息;所述方法包括:设置在场所入口的第一读卡器设备以射频方式读取进入该场所的手机终端的RFID标签中存储的身份识别信息;第一读卡器设备将读取到的身份识别信息通过通信网络传送给系统平台;系统平台根据所述身份识别信息中记载的用户标识ID是否记载于预设名单中,确定是否需要对所述手机终端的通信行为能力进行控制;若需要对所述手机终端的通信行为能力进行控制,系统平台向第一读卡器设备发送控制指令;第一读卡器设备以射频方式将所述控制指令写入所述RFID标签中;所述RFID标签向手机终端中的主处理芯片上报控制指令;主处理芯片基于所述控制指令向手机终端的相应通信功能单元发送控制指令,更改所述手机终端的通信行为能力。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控制手机终端通信行为能力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手机终
端的用户身份识别单元中设置有无线射频识别RFID标签,所述RFID
标签中存储有手机终端用户的身份识别信息;所述方法包括:
设置在场所入口的第一读卡器设备以射频方式读取进入该场所的手
机终端的RFID标签中存储的身份识别信息;
第一读卡器设备将读取到的身份识别信息通过通信网络传送给系统
平台;
系统平台根据所述身份识别信息中记载的用户标识ID是否记载于
预设名单中,确定是否需要对所述手机终端的通信行为能力进行控制;
若需要对所述手机终端的通信行为能力进行控制,系统平台向第一
读卡器设备发送控制指令;
第一读卡器设备以射频方式将所述控制指令写入所述RFID标签
中;
所述RFID标签向手机终端中的主处理芯片上报控制指令;
主处理芯片基于所述控制指令向手机终端的相应通信功能单元发送
控制指令,更改所述手机终端的通信行为能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读卡器设备将
读取到的身份识别信息通过通信网络传送给系统平台之后,还包括:
系统平台将所述身份识别信息与预先设置的身份名单进行比较,识
别所述身份识别信息是否有效;
若所述身份识别信息有效,执行所述系统平台根据所述身份识别信
息中记载的用户标识ID是否记载于预设名单中,确定是否需要对所述
手机终端的通信行为能力进行控制的操作;
否则,若所述身份识别信息无效,系统平台向第一读卡器设备发送
禁止进入指令;
第一读卡器设备不控制打开所述场所入口,以禁止所述手机终端用
户进入该场所。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名单为白

\t名单;
所述系统平台根据所述身份识别信息中记载的用户标识ID是否记
载于预设名单中,确定是否需要对所述手机终端的通信行为能力进行控
制包括:
所述系统平台识别所述身份识别信息中记载的用户标识ID是否记
载于所述白名单中;
若所述身份识别信息中记载的用户标识ID记载于所述白名单中,
确定不需要对所述手机终端的通信行为能力进行控制;
否则,若所述身份识别信息中记载的用户标识ID未记载于所述白
名单中,确定需要对所述手机终端的通信行为能力进行控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名单为黑
名单;
所述系统平台根据所述身份识别信息中记载的用户标识ID是否记
载于预设名单中,确定是否需要对所述手机终端的通信行为能力进行控
制包括:
所述系统平台识别所述身份识别信息中记载的用户标识ID是否记
载于所述黑名单中;
若所述身份识别信息中记载的用户标识ID记载于所述黑名单中,
确定需要对所述手机终端的通信行为能力进行控制;
否则,若所述身份识别信息中记载的用户标识ID未记载于所述黑
名单中,确定不需要对所述手机终端的通信行为能力进行控制。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
括:
设置在场所出口的第二读卡器设备以射频方式读取外出该场所的手
机终端的RFID标签中存储的身份识别信息;
第二读卡器设备将读取到的身份识别信息通过通信网络传送给系统
平台;
系统平台根据所述身份识别信息中记载的用户标识ID是否记载于
预设名单中,确定是否需要对所述手机终端的通信行为能力进行取消控

\t制;
若需要对所述手机终端的通信行为能力进行取消控制,系统平台向
第二读卡器设备发送取消控制指令;
第二读卡器设备以射频方式将所述取消控制指令写入所述RFID标
签中;
所述RFID标签向手机终端中的主处理芯片上报取消控制指令;
主处理芯片基于所述控制指令向手机终端的相应通信功能单元发送
取消控制指令,以取消对所述手机终端的通信行为能力的更改。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身份识别信息
包括唯一标识一个RFID标签的RFID ID或者唯一标识一个手机终端用
户的手机终端用户ID。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更改所述手机终端
的通信行为能力包括:更改所述手机终端在语音、短消息、浏览器、应
用下载、拍照、录音录像、定位与应用程序运行任意一个或多个方面的
功能;
所述相应通信功能单元包括语音功能单元、短消息功能单元、浏览
器功能单元、应用下载功能单元、拍照功能单元、录音录像功能单元、
定位功能单元与应用程序运行功能单元中的任意一个或多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义旺赵雄鹰吴刚王晖陈晓雷吴程科李赟许铁伟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