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四川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基于线模行波突变的配电网单相接地故障的测距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0074868 阅读:206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5-24 02:3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布了一种基于线模行波突变的配电网接地故障测距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在配电网的首端三相同时注入相同的电压脉冲,并检测三相返回的电压行波;(B)对步骤(A)得到的各相电压行波利用相模变换矩阵变换到模量,进而得到线模电压行波;(C)对步骤(B)得到的线模电压行波进行差分求导,得到第一个非零突变点的时刻,进而得到行波的传播时间;(D)将步骤(C)得到的传播时间代入测距公式,求得故障距离。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首端三相同时注入高压脉冲后检测线模电压行波突变进行故障测距,解决了配网三相不平衡负载造成伪故障点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行波测距方法,具体是指一种基于线模行波突变的配电网单相接地故障的注入行波测距方法。
技术介绍
我国的6~35kV配电网一般采用中性点非直接接地方式运行,发生占总故障50%~80%的单相接地故障后,传统的处理方法通过人工巡线查找故障点,费时费力。研究准确有效的单相接地故障定位方法,对于提高配电网供电可靠性、减少停电损失有重要意义。现阶段配电网故障定位方法的发展方向主要有两类:基于配网自动化系统的方法和行波法。基于配网自动化系统的方法从理论上说最简单,即利用线路负荷开关处装设的FTU实现故障分段定位。但这种方法的前提是实现配网自动化,而我国大部分地区都还没有配备先进的配网自动化系统。行波法是基于故障距离与行波从故障点传输到检测点的时间成正比的原理,又分为单端法和双端法。由于配电网络多终端多分支的特点,双端法并不适用,而利用故障产生行波的单端法也存在故障点第一次反射波难以识别的问题。C型行波法,也即单端注入行波法,通过在线路始端注入检测信号,并利用注入信号与故障点返回信号的时差来确定故障距离,这种方法从理论上说在配电网中是可行的。对于结构复杂的配电网络,检测端接收到的信号为故障点、分支点和分支末端等的多重折反射波的叠加,难以仅利用故障相注入后得到的波形找到故障点的反射波,通常采用以下两种方式提取故障点反射波:一种是在系统未发生故障前分别向每相注入高压脉冲信号得到每相非故障的行波波形并存储,线路发生故障后向故障相注入相同的高压脉冲信号得到故障情况波形,将故障相故障情况和非故障情况得到的两组波形数据相减提取故障信息,但是由于配网系统不稳定性较高,线路拓扑结构及用户负载随时都有可能发生变化,因此存在误判的可能性;另一种是在故障后分别向故障相和非故障相注入高压脉冲,然后将得到的故障相和非故障相的波形数据相减,将第一个非零突变点作为故障点反射信息。但是配电网分支多,且分支上往往通过配电变压器接有三相不平衡负载。当不平衡负载到首端的长度小于故障距离时,第一个差异点就可能来自于不平衡负载,而非故障点信息,即出现伪故障点,导致测距错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线模行波突变的配电网单相接地故障测距方法,从线路首端三相同时注入高电压脉冲,测得各相返回的行波数据,用线模分量的首次出现构造判据进行故障测距,可消除线路结构多变性和不平衡负载对测距的影响。本专利技术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法实现:一种基于线模行波突变的配电网单相接地故障的测距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在配电网的首端三相同时注入相同的高电压脉冲,并检测三相返回的电压行波;(B)对步骤(A)得到的各相电压行波利用相模变换矩阵变换到模量,进而得到线模电压行波;(C)对步骤(B)得到的线模电压行波进行差分求导,得到第一个非零突变点的时刻,进而得到行波的传播时间;(D)将步骤(C)得到的传播时间代入测距公式,求得故障距离。所述步骤(B)中的相模变换按照以下公式进行处理:                                                ;式中:u0为零模电压行波;u1和u2为线模电压行波;ua,ub,uc为各相电压行波;S为以故障相为基准相的相模变换矩阵。S采用卡伦鲍厄变换或克拉克变换矩阵。卡伦鲍厄变换:。克拉克变换矩阵:。所述步骤(C)包括以下步骤:(C1)对线模电压行波进行差分求导处理,计算公式如下:;式中:u’(t)为线模电压行波的差分求导结果,u(t)为t时刻的线模电压行波幅值,Δt为采样时间间隔;(C2)以u’(t)的绝对值大于某正数P作为非零突变点的判定依据,记录第一个非零突变点的时刻t1。其中,阈值P的选取与采样间隔及线模电压是在一次侧取值还是二次侧取值有关;(C3)计算行波传播时间:T=t1-t0;式中:t0为首端脉冲注入时刻。所述步骤(D)按照以下公式进行计算:;式中:l为故障距离;v0,v1分别为零模和线模的波速度,T为行波传播时间。通过三相同时注入相同高电压脉冲,可以使注入的初始行波只含零模成分,则不能通过配电变压器传变到负载端,消除了不平衡负载对测距的影响,使得线模行波的首个突变点来源于故障点的反射,保证了测距的准确性。零模: 按这相模变换公式得到的x0即为零模。其中:x0,x1,x2为模量;xa,xb,xc为相量。当波作用于变压器的高压绕组时,与它有静电(电容)及电磁(电感)连系的低压绕组及所接设备亦将受到电容性和电感性传递过电压的作用。当零模行波经过一段线路的传播到达变压器时,波形变得平缓,波前部分等值频率较低,可略去起始的电容性传递过电压,而只考虑变压器绕组间的电磁感应作用。我国的配电网变压器主要采用Yyn或Dyn联结组别。以Yyn为例,对于高压侧Y接线的三相绕组,三相进入相同行波,三相波同时到达不接地的中性点后将无其他出路,三个绕组为等电位体,故低压侧将不会出现感应电压。对于高压侧三角形接线的绕组,也有相同结论。S为以故障相为基准相的相模变换矩阵,假定A相为故障相,采用卡伦鲍厄(Karrenbauer)变换,则为:。相模变换除了上述矩阵外,还可以选取其他相模变换矩阵,如: 克拉克变换矩阵:。这里不一一列举。对于非零突变点的判定依据,可以根据不同的具体情况设置不同的阈值,检测设备精度越高,阈值可以设置得越低。非零突变点:当首端三相同时注入高压脉冲后,检测到的电压行波中并不包含线模成分,因此没有线模行波的大小为零;当故障点反射的线模行波第一次到达首端时,检测到的线模行波出现了第一个非零值,即为非零突变点。由于检测装置的灵敏度有限及噪音的存在,所以需要设置一个阈值以判断非零。配电网线路长度较短,因此行波在传播中的衰减也较小,在首端检测到的线模行波首个非零点对应最高频率分量行波,所以此处可将零模和线模波速度均取为光速v=3.0*108m/s。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一种基于线模行波突变的配电网单相接地故障测距方法,在首端三相同时注入高电压脉冲,零模行波无法通过配电变压器,而故障点零模入射波会产生线模反射波,使得线模行波首次出现即来源于故障点,消除了不平衡负载对测距的影响;2、本专利技术一种基于线模行波突变的配电网单相接地故障测距方法,注入行波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多次注入操作,减小噪声对有用信号的随机干扰,提高测距的精确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流程示意图。图2为实施例配电网实验线路结构图。图3为实施例首端检测到的三相电压行波信号。图4为实施例经过相模变换后的线模行波信号。图5为实施例线模行波差分求导得到的曲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实施例1:一种基于线模行波突变的配电网单相接地故障的测距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在配电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线模行波突变的配电网单相接地故障的测距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在配电网的首端三相同时注入相同的高电压脉冲,并检测三相返回的电压行波;
(B)对步骤(A)得到的各相电压行波利用相模变换矩阵变换到模量,进而得到线模电压行波;
(C)对步骤(B)得到的线模电压行波进行差分求导,得到第一个非零突变点的时刻,进而得到行波的传播时间;
(D)将步骤(C)得到的传播时间代入测距公式,求得故障距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线模行波突变的配电网单相接地故障的测距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中的相模变换按照以下公式进行处理:                                                ,式中:u0为零模电压行波;u1和u2为线模电压行波;ua,ub,uc为各相电压行波;S为以故障相为基准相的相模变换矩阵。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线模行波突变的配电网单相接地故障的测距方法,其特征在于, S采用卡伦鲍厄变换或克拉克变换矩阵。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线模行波突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舒勤周聪聪钟俊韩晓言董丽梅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