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到石油开采领域,为钻井新技术超短半径径向水平井技术的核心部件,即一种新型自进式旋转射流多孔喷嘴。本专利技术可在提供自进力的同时,实现高效破岩,形成较为规则大直径孔眼。
技术介绍
超短半径侧钻水平井钻井技术(又称径向水平井钻井技术)是指在垂直井眼内沿径向钻出呈辐射状分布的一口或多口水平井眼。该技术是近几十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项新型油田增产技术。利用该技术可使死井复活,大幅度提高油井产量和原油采收率,且能降低钻井成本,是油田老井改造、油藏挖潜和稳产增产的有效手段,尤其适合于薄油层,垂直裂缝、稠油、低渗透等油藏的开发。但是该技术发展缓慢,主要有以下四项问题亟待解决:1)形成一定直径的孔眼;2)具有一定的射流钻进速度;3)能够实现一定的延伸长度;4)钻出形状较为规则的孔眼。超短半径径向水平井钻井技术的关键部件包括:斜向器与水力破岩钻头。其中水力破岩钻头是形成水平孔的关键。目前主要有三种不同设计和工作原理的结构形式,即多孔射流喷嘴、单孔旋转射流喷嘴与直旋混合射流喷嘴。三种结构均可通过合理设计实现自进。第一种钻头为多孔喷嘴,即改变单孔喷嘴为多孔喷嘴,在前端面中心和离开中心一定距离的圆环上分布有多个喷嘴,各喷嘴都以适当的角度引导射流冲击到钻头前的某一区域的岩石上,岩石受到冲蚀破碎而形成一个较大的水平孔眼。但是,该方法破岩方式为冲击破碎,所以射流能量利用效率较低;且前向喷嘴反冲作用力较大,不利于向前钻进。第二种为单孔旋转射流钻 ...
【技术保护点】
本专利技术的自进式旋转射流多孔喷嘴,主要包括:喷嘴帽、后端轴、螺钉,其特征在于,喷嘴帽前端在离开中心一定距离的某个圆上均匀分布着多个前向孔眼,高压流体经前向孔眼形成的射流具有很高的切向速度,利于破岩;同时射流反冲力使得喷嘴帽自转,各孔眼轨道扫描式联合破岩,有利于成形大直径规则孔眼,也有利于喷嘴自进;喷嘴帽外侧在同一宽度的区域内均匀分布着多个后向孔眼,可为喷嘴提供自进力,也可提供扭矩;后端轴为变直径中空圆柱体,后部大直径部分用于连接流体管道,前部小直径部分与喷嘴帽配合,为喷嘴帽提供支撑,为流体提供通道;后端轴前部直径部分前端面可与螺钉配合,实现喷嘴帽定位,形成一个旋转密封系统。
【技术特征摘要】
1.本发明的自进式旋转射流多孔喷嘴,主要包括:喷嘴帽、后端轴、螺钉,其特征在于,喷嘴帽前端
在离开中心一定距离的某个圆上均匀分布着多个前向孔眼,高压流体经前向孔眼形成的射流具有很高的切
向速度,利于破岩;同时射流反冲力使得喷嘴帽自转,各孔眼轨道扫描式联合破岩,有利于成形大直径规
则孔眼,也有利于喷嘴自进;喷嘴帽外侧在同一宽度的区域内均匀分布着多个后向孔眼,可为喷嘴提供自
进力,也可提供扭矩;后端轴为变直径中空圆柱体,后部大直径部分用于连接流体管道,前部小直径部分
与喷嘴帽配合,为喷嘴帽提供支撑,为流体提供通道;后端轴前部直径部分前端面可与螺钉配合,实现喷
嘴帽定位,形成一个旋转密封系统。
2.如权利要求1所述自进式旋转射流多孔喷嘴,其特征在于,喷嘴帽前端在离开中心一定距离的某个
圆上均匀分布着的多个前向孔眼,其轴线在经过该圆某一切线的垂直平面内,且与喷嘴轴线呈一定角度,
因此,孔眼轴线在喷嘴帽前端面的投影与该圆相切,则射流出口速度具有很高的切向速度,有利于提高破
岩效率;由于切向速度的存在,射流反冲力作用于喷嘴,使喷嘴发生自转,使每个前向孔眼的作用范围沿
着一定半径的轨迹扫描,多孔联合作用完成破岩钻孔,同时由于喷嘴帽的自转使得形成的孔眼更加规则;
前向喷嘴的反冲力一部分用于喷嘴自转,减少了喷嘴自进的阻力,有利于形成较深的孔眼。
3.如权利要求2所述自进式旋转射流多孔喷嘴,其特征在于,喷嘴帽前端在离开中心一定距离的某个
圆上均匀分布着的轴线在该圆某一切线的垂直平面内的多个前向孔眼,其轴线在垂直平面内与喷嘴轴线夹
角(α)不同,故形成的射流在喷嘴帽前端的任意截面内作用在不同的区域上,其作用区域在径向上存在
叠加,但在喷嘴帽不旋转的情况,各前向孔眼互不干扰,同时在一定范围内喷距越大,作用范围也越大,
有利于形成较大孔径。
4.如权利要求3所述自进式旋转射流多孔喷嘴,其特征在于,喷嘴帽前端在离开中心一定距离的某个
圆上均匀分布着的多个前向孔眼,其中圆的选择需要综合考虑以下因素:喷嘴帽前端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根生,李敬彬,黄中伟,宋先知,牛继磊,田守嶒,史怀忠,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