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光纤通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光纤配线架以及光纤配线架内的布线方法。
技术介绍
伴随着FTTX的发展,机房内的光纤数量不断地增加,对跳纤的可管理性也提出更高的要求,使得传统的光纤配线架(Optical Distribution Frame,ODF)的使用受到极大的挑战。同时,伴随着机房用地的日趋紧张,机房昂贵的使用空间对光纤配线架也提出更好的容量需求。小曲率半径光纤的出现为进一步增大光线配线架的容量提供了便利。然而,采用该小曲率半径光线的光纤配线架大多处于研发阶段;此外,光纤单元箱的容量增大的同时,将使得光缆光纤和跳纤数量大大增加,导致布线和走纤更加密集交叉复杂,给操作带来了不便。传统的光纤配线架一般为单面操作,其功能单一,容量较小且密度较低;此外,架间跳纤需要通过机房顶部的走纤架,并需要在机架内预留大量的空间用于存储冗余跳纤,生产成本较高;而且这种光纤配线架跳纤布线复杂,交叉较多,给安装、维护和管理带来不便。因而,需要专利技术一种容量大、密度高、可同时实现双面操作,且布线和管理清晰光纤配线架,以解决跳纤的管理问题的光纤配线架。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高密度、大容量、布线清晰和操作管理方便的光纤配线架以及光纤配线架布线方法。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提出一种光纤配线架,包括机架,所述机架包括:用于实现跳纤的引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光纤配线架,包括机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包括:用于实现跳纤的引出、管理和端接的跳纤操作面,用于实现架间跳纤的垂直路由以及余纤的冗余缓冲的跳纤存储侧,用于实现光缆的成端的光缆成端面,供所述光缆引入的光缆引入侧以及提供所述架间跳纤前后路由的前后走纤侧;所述跳纤操作面与所述光缆成端面相对地设置在所述机架的两侧;所述光缆成端面上设有多个为所述架间跳纤提供水平路由通道的第二架间跳纤水平走纤槽,每一所述第二架间跳纤水平走纤槽沿所述机架的纵向间隔地分布;所述前后走纤侧上间隔地排布有多个供所述架间跳纤沿所述机架前后走纤的前后走纤槽;从而所述架间跳纤经过所述前后走纤槽到达所述光缆成端面一侧时,通过相邻的光纤配线架的第二架间跳纤水平走纤槽走纤而实现架间跳纤。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纤配线架,包括机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机架包括:用于实现跳纤的引出、管理和端接的跳纤操作面,用于实
现架间跳纤的垂直路由以及余纤的冗余缓冲的跳纤存储侧,用于实现光缆的成
端的光缆成端面,供所述光缆引入的光缆引入侧以及提供所述架间跳纤前后路
由的前后走纤侧;所述跳纤操作面与所述光缆成端面相对地设置在所述机架的
两侧;
所述光缆成端面上设有多个为所述架间跳纤提供水平路由通道的第二架
间跳纤水平走纤槽,每一所述第二架间跳纤水平走纤槽沿所述机架的纵向间隔
地分布;
所述前后走纤侧上间隔地排布有多个供所述架间跳纤沿所述机架前后走
纤的前后走纤槽;从而所述架间跳纤经过所述前后走纤槽到达所述光缆成端面
一侧时,通过相邻的光纤配线架的第二架间跳纤水平走纤槽走纤而实现架间跳
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纤配线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个熔接配
线单元箱;多个所述熔接配线单元箱沿所述机架的纵向排布;
其中,每一所述熔接配线单元箱包括至少一个熔接配线单元;每一所述熔
接配线单元上朝向所述跳纤操作面的一侧以及朝向所述光缆成端面的一侧分
别可拉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纤配线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跳纤操作面上
还设有多个为所述跳纤提供水平路由通道的跳纤水平走纤槽,每一所述跳纤水
平走纤槽沿所述机架的纵向间隔地分布在相邻两个所述熔接配线单元箱之间;
所述跳纤操作面的底部还设有用于盘存架内跳纤的储纤单元;所述储纤单
元内沿平行于所述跳纤水平走纤槽的方向上间隔设置有多个绕纤柱;所述架内
跳纤通过所述多个绕纤柱盘存在所述储纤单元内;
所述储纤单元下方还设有为所述架间跳纤提供水平路由通道的第一架间
跳纤水平走纤槽。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纤配线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跳纤存储侧上
设有转向柱、储纤槽以及用于盘存所述架间跳纤的多个挂纤柱;其中所述转向
柱设置在所述跳纤存储侧的底部;所述储纤槽沿所述机架的纵向延伸,且多个
所述挂纤柱沿所述机架的纵向间隔排布在所述储纤槽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纤配线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缆引入侧的
顶部设有光缆固定板组件,以实现所述光缆的引入和固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纤配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中勋,邵海波,朱雪锋,刘灿胜,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日海通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