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树脂组合物和熔接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071424 阅读:106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5-23 16:5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树脂组合物,其为流动性优异的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树脂组合物,且可提高将由上述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树脂组合物成型而成的成型品彼此熔接而成的熔接体的熔接强度和耐热冲击性。[解决手段]制作一种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树脂组合物,其包含重均分子量为60000以上且80000以下的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树脂(A)和无机填充材料(B)。优选的是,相对于100质量份(A)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树脂,包含5~20质量份弹性体(C)。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树脂组合物,其为流动性优异的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树脂组合物,且可提高将由上述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树脂组合物成型而成的成型品彼此熔接而成的熔接体的熔接强度和耐热冲击性。制作一种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树脂组合物,其包含重均分子量为60000以上且80000以下的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树脂(A)和无机填充材料(B)。优选的是,相对于100质量份(A)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树脂,包含5~20质量份弹性体(C)。【专利说明】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树脂组合物和熔接体
本专利技术涉及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树脂组合物,涉及成型性优异,制成成型品并将多个成型品彼此熔接时,显示高熔接强度和耐热冲击性的树脂组合物、以及将由该树脂组合物构成的成型品熔接而成的熔接体。
技术介绍
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树脂的机械性质、电性质、其它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优异,且加工性良好,故作为工程塑料而用于汽车部件、电气/电子部件等广泛的用途。上述用途中,有容纳搭载有电子部件的基板等的壳体的用途,该壳体是由盖和主体接合而成的。这样的壳体用于保护位于内部的基板等部件免受来自外部的水分、粉尘、冲击的影响,所以要求盖和主体充分地密合。作为可提高盖和主体的接合强度、且简便的接合方法,已知有振动熔接法、超声波熔接法等熔接法。上述熔接法在上述那样的壳体的盖和主体的接合中优选地被采用,而且不仅限于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树脂,在由其它的树脂构成的成型品彼此的接合中也优选地被米用。例如,专利文献I中公开了使用振动熔接法将热塑性树脂组合物制的灯壳(lamphousing)与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树脂制、聚碳酸酯树脂制的汽车的灯玻璃(lens)进行接合来制造汽车用灯的技术。使用这样的熔接法将成型品彼此进行接合的技术是已知的,但在实际的产品开发中还必须考虑到熔接体的机械强度。在专利文献I中,构成上述灯壳的原料为具有将甲基丙烯酸甲酯单体与丙烯酸乙酯单体进行聚合而得到的橡胶状接枝共聚物、聚碳酸酯树脂、聚对苯二甲酸烷二醇酯树脂的树脂组合物。该树脂组合物的刚性低、载荷挠曲温度等耐热性差。所以,即使使用专利文献I中记载的技术制造容纳基板等的壳体,也会产生机械强度等问题,因此得不到具有所期望性能的壳体。另外,专利文献I中作为振动熔接性只公开了外观性(熔接余量),而没有关于熔接强度的启示。另外,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用于制造振动熔接的成型品的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树脂组合物。专利文献2中记载的树脂组合物中包含含有5~30摩尔%共聚单体的改性聚酯共聚物,但在使用该改性聚酯共聚物时,成型品的耐热性降低,所以即使利用专利文献2中记载的技术来制造容纳基板等的壳体,也得不到具有所期望性能的壳体。另外,专利文献3中公开了用于制造振动熔接的成型品的聚酰胺树脂组合物。专利文献3中记载了,为了提高成型品彼此的熔接强度,可以提高树脂组合物熔融时的粘度。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0-302824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6-176691号公报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9-97011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如上所述,专利文献3中记载了,若提高构成熔接的成型品的树脂组合物熔融时的粘度,则熔接强度会提高,但上述粘度高意味着制造成型品时的树脂组合物的流动性降低。此处,若成型时的树脂组合物的流动性不足,则可成型的成型品的形状有限。尤其在为了赋予实际的产品所需的机械强度等而添加无机填充材料时,流动性容易变得更低。因此,需要在熔融时具有一定水平以上的流动性且熔接强度提高的技术。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本专利技术人等针对将由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树脂组合物构成的成型品熔接而成的熔接体,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反复进行了深入研究。此时,关于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树脂组合物,发现即使提高熔融时的树脂组合物的粘度,有时熔接强度也没有提高,进而发现,在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树脂组合物的情况下,树脂组合物中所含的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树脂的分子量与熔接强度之间存在关系,进而,若将上述分子量调整为特定的范围,则能够提高构成熔接体的成型品间的熔接强度,并且能够将构成成型品的树脂组合物的流动性调整为一定水平以上,从而完成了本专利技术。更具体而言,本专利技术提供以下的技术方案。(I) 一种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树脂组合物,其包含重均分子量为60000以上且80000以下的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树脂(A)和无机填充材料(B)。(2)根据(I)所述的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树脂组合物,其中,相对于100质量份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树脂(A),包含5~20质量份弹性体(C)。(3 ) 一种熔接体,其是将由(I)或(2 )所述的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树脂组合物构成的成型品彼此熔接而成的。(4)根据(3)所述的熔接体,其是将前述成型品彼此抵接、在抵接面产生摩擦热而熔接而成的。专利技术的效果本专利技术的树脂组合物的流动性优异,且将由本专利技术的树脂组合物构成的成型品彼此熔接而成的熔接体的成型品间的熔接强度强。将本专利技术的树脂组合物成型而成的成型品有效利用作为原料的树脂组合物的高流动性、制成熔接品时的成型品间的较强的熔接强度、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树脂所具有的优异的物性,可以优选地用作容纳电子部件的壳体、罩、外壳用的成型品。【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为示意性地示出振动熔接的2个成型品的截面的图,图1的(a)为表示整体的图,图1的(b)为图1的(a)中的用虚线包围的部分A的放大图。图2为示意性地示出超声波熔接的2个成型品的截面的图,图2的(a)为表示整体的图,图2的(b)为图2的(a)中的用虚线包围的部分C的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依次对本专利技术的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树脂组合物的构成成分进行详细说明。<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树脂(A) >首先,作为本专利技术的树脂组合物的基础树脂的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树脂(A)是指将对苯二甲酸与包含碳数4的亚烷基二醇(1,4- 丁二醇)或其成酯性衍生物的二醇成分缩聚而得到的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树脂。本专利技术中,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树脂为由来自对苯二甲酸的重复单元与来自1,4- 丁二醇的重复单元构成的未改性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树脂。为了提高熔接的成型品间的熔接强度,有时也使用包含来自对苯二甲酸、1,4-丁二醇以外的其它单体的重复单元的、所谓的改性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树脂,根据本专利技术,即使使用未改性的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树脂也可以提高成型品间的熔接强度,所以从耐热性的观点来看,优选使用未改性的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树脂。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树脂(A)的重均分子量为60000以上且80000以下。重均分子量不足60000时,尽管成型时的流动性优异,但熔接的成型品间的熔接强度不会提高。另外,重均分子量超过80000时,粘度显著增高,因此得不到通过注射成型来制造成型品所必需的流动性。从熔接强度和流动性的观点来看,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树脂(A)的重均分子量更优选为65000以上且7500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65000以上且70000以下。另外,若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树脂(A)的重均分子量处于上述范围,则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树脂(A)的耐热性也变高。此处耐热性是指通过DSC (差示扫描量热计)在升温速度10°C /min、降温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树脂组合物,其包含重均分子量为60000以上且80000以下的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树脂(A)和无机填充材料(B)。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坂田耕一
申请(专利权)人:胜技高分子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