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线引导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061692 阅读:170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5-21 20:00
一种钓线引导器。课题是缠绕在钓鱼的各种情况下发生,穿过了钓线引导器的导线环的钓线由于“钓线因鱼触动而摇动”等原因而向该导线环的后侧回来,卷绕在钓线引导器上而成为缠绕,除了这种情况之外还有在刚刚甩杆后,穿过导线环之前的钓线卷绕在该钓线引导器上而成为缠绕的情况。解决方法是如下设计钓线引导器:从侧面看,导线环(3)向杆前端侧倾斜,且导线环(3)与侧支脚(9)、(11)的接合角度是杆尾侧比杆前端侧小,从正面看,在导线环(3)与侧支脚(9)、(11)之间不形成牵挂钓线折回的牵挂凹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一种钓线引导器。课题是缠绕在钓鱼的各种情况下发生,穿过了钓线引导器的导线环的钓线由于“钓线因鱼触动而摇动”等原因而向该导线环的后侧回来,卷绕在钓线引导器上而成为缠绕,除了这种情况之外还有在刚刚甩杆后,穿过导线环之前的钓线卷绕在该钓线引导器上而成为缠绕的情况。解决方法是如下设计钓线引导器:从侧面看,导线环(3)向杆前端侧倾斜,且导线环(3)与侧支脚(9)、(11)的接合角度是杆尾侧比杆前端侧小,从正面看,在导线环(3)与侧支脚(9)、(11)之间不形成牵挂钓线折回的牵挂凹部。【专利说明】钓线引导器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08年8月28日,申请号为200810211159.2,专利技术名称为“引导器和钓杆”, 申请人:为富士工业株式会社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本专利技术涉及向外穿过用钓线引导器和钓杆。
技术介绍
近年来,作为钓线被销售有PE线(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制多丝线),该PE线与现有的尼龙线和碳氟化合物线相比强度格外高,逐渐成为钓线主流。但与现有的单丝线不同,由于是所谓的编织线,所以没有张力,格外柔软,因此比现有的钓线容易产生缠绕,要求有某种防止缠绕的对策。缠绕在钓鱼的各种情况下发生,穿过了钓线引导器的导线环的钓线由于“钓线因鱼触动而摇动”等原因而向该导线环的后侧回来,卷绕在钓线引导器上而成为缠绕,除了这典型的情况之外还有在刚刚甩杆后,穿过导线环之前的钓线卷绕在该钓线引导器上而成为缠绕的情况。对于后者来说,以安装有图13所示直立式的钓线引导器101的钓杆为例详细说明。在甩杆的瞬间如图13 (I)所示,没有卷在卷轴的线轴上的直线状钓线没有问题地穿过导线环103,接着如图13 (2)所示,从线轴释放拉出来的螺旋状钓线被导线环103阻碍而大致成直线状穿过。但当阻碍进行不顺利时则穿过中的钓线速度下降,位于导线环103后方的螺旋状钓线开始堆积。 当堆积超过一定程度的量时,如图13(3)所示,螺旋状钓线从导线环103的一侧冒出并向前方出来。在这种状态时如图13 (4)所示,受到适当的风(这时是来自左侧的风)的该冒出来的螺旋状钓线被向另一侧引导,进入到穿过后的钓线与钓线引导器101之间,进而如图13 (5)所示,有时把导线环103裹住。由于后续钓线的速度立刻下降,所以上述被裹住的钓线向杆尾侧拉回,并一边穿过导线环103 —边向杆前端侧前进,在其拉回时,若被裹住的程度小,则从导线环103的外周滑脱而脱开。但如图13 (6)所示,若裹住的程度大,则卷绕在导线环103上成为缠绕。为了消除缠绕,提出了如下消除缠绕的方案:把现有钓线引导器的一对侧支脚向杆前端侧倾斜。像甩动钓具那样适当地振动竿体,而使卷绕在钓线引导器上的钓线沿该倾斜面顺利地向上滑,最终从杆前端侧向上方脱落。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0-253778号公报但在所谓单脚钓线引导器的情况下,侧支脚向杆前端侧倾斜的程度越大则缠绕越容易消除,但另一方面,由于从侧支脚的根部到导线环的顶部的距离变长,所以支脚的根部受到的弯曲力矩大,钓线引导器容易产生变形。由于钓线引导器通常由刚性大的材料(例如不锈钢)形成,所以安装钓线引导器的杆体部分变成刚性。因此,为了避免钓线引导器的变形而设置前支脚时,则在前后安装部之间刚性就更加提高,侧支脚向杆前端侧倾斜的程度越大则越难于得到杆体整体的平滑的挠性。重量增加,有握持重量感。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形状的钓线引导器,尽管侧支脚向杆前端侧倾斜的程度比现有品小,但也能够谋求与现有品同样的防止缠绕效果。为了完成上述课题,本
技术实现思路
I专利技术的钓线引导器具备:导线环、从所述导线环的左右两侧出来向下方延伸的左右一对侧支脚、与所述侧支脚的下端连接并被安装在竿体上的安装部,其中,从侧面看,所述导线环向杆前端侧倾斜,且所述导线环与所述侧支脚的接合角度是杆尾侧比杆前端侧小,从正面看,在所述导线环与所述侧支脚之间不形成牵挂钓线折回的牵挂凹部。本
技术实现思路
2的专利技术是在本
技术实现思路
I记载的钓线引导器中,从侧面看,导线环向杆前端侧倾斜10°以上。本
技术实现思路
3的专利技术是在本
技术实现思路
I或2记载的钓线引导器中,从正面看,以被右切线和左切线包围的区域为基准,使所述左侧支脚的外侧轮廓线位于所述区域的左侧轮廓线上或与其相比更位于外侧,且使所述右侧支脚的外侧轮廓线位于所述区域的右侧轮廓线上或与其相比更位于外侧,所述右切线以左侧安装部与左侧支脚的分界点为始点、以导线环右侧外周上的切点为终点,所述左切线以右侧安装部与右侧支脚的分界点为始点、以所述导线环左侧外周上的切点为终点。本
技术实现思路
4的专利技术是在本
技术实现思路
I到3任一项记载的钓线引导器中,从侧面看,导线环与侧支脚的接合角度在杆尾侧是175°以下。本
技术实现思路
5的专利技术是在本
技术实现思路
I到4任一项记载的钓线引导器中,从侧面看,所述导线环向杆前端侧的倾斜角度在25°以下。本
技术实现思路
6的专利技术是在本
技术实现思路
I到5任一项记载的钓线引导器中,侧支脚由向杆尾侧鼓出的弯曲框架所形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7的专利技术是钓杆,安装着本
技术实现思路
I到6任一项记载的钓线引导器。本专利技术的钓线引导器一边是防止缠绕的形式,一边使侧支脚向杆前端侧倾斜的程度比现有品小。因此,在谋求维持强度的同时且无损钓竿的格调和使用感,能够消除缠绕。【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钓线引导器的立体图;图2是图1钓线引导器的侧视图;图3是图1钓线引导器的主视图;图4(1)-(3)是图1钓线引导器的消除缠绕机制的说明图;图5(4)-(6)是图1钓线引导器的消除缠绕机制的说明图;图6(1)-(2)是比较品(钓线引导器)缠绕问题的说明图;图7是比较品(钓线引导器)缠绕问题的说明图;图8是比较品(钓线引导器)缠绕问题的说明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钓线引导器的主视图;图10是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例钓线引导器的侧视图和主视图;图11是本专利技术第四实施例钓线引导器的侧视图和主视图;图12(1)-(2)是本专利技术第五、第六实施例钓线引导器的立体图;图13(1)-(6)是缠绕产生机制的说明图。符号说明I钓线引导器(第一实施例)3导线环5保持环7引导环 9、11侧支脚10、12外侧轮廓线13安装部51钓线引导器(第二实施例)53、55侧支脚61钓线引导器(第三实施例)63前支脚71钓线引导器(第四实施例)73、75侧支脚81钓线引导器(第五实施例)83安装部91钓线引导器(第六实施例)93安装部r杆体S钓线Si卷绕部分s2后续部分s3脱出部分 A右侧的折回部位 B左侧的折回部位 T拉力Tl上拉分力 Θ I导线环的倾斜角度Θ 2杆尾侧的导线环与侧支脚的接合角度Pl安装部的左侧与左侧支脚的外侧轮廓线上的分界点P2安装部的右侧与右侧支脚的外侧轮廓线上的分界点LI右切线 L2左切线 X灰色区域【具体实施方式】按照图1~图13说明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钓线引导器I。首先概略说明钓线引导器I的整体形状。如图1所示,钓线引导器I从一块金属制平面的板状材料而形成一体的框架状。首先利用冲压加工冲压成规定的框架形状,然后进行弯曲加工而成形为规定的立体形状,钓线引导器I具备有导线环3、一对侧支脚9、11和安装部13。导线环3由保持环5和嵌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大村一仁
申请(专利权)人:富士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