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丛枝菌根真菌诱导黄瓜抗旱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0061547 阅读:177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5-21 19:06
一种丛枝菌根真菌诱导黄瓜抗旱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初始丛枝菌根真菌菌剂单独接种扩繁,丛枝菌根真菌菌剂菌根化黄瓜苗的培养:接种介质采用Hoagland营养液与珍珠岩的混合物,抗旱诱导:待幼苗生长3个月后,将幼苗移入规格为25cm×25cm的黑色育苗袋中,各装入灭菌土壤3.0kg,每盆施全磷80mg/kg、全氮100mg/kg,中度干旱保持土壤相对含水量在田间持水量的40%左右;处理前充分浇水,任其自然干旱,当自然干旱到各处理设定相对含水量时进行控水处理,控水期间运用称重补水法保持同处理各重复的土壤含水量维持在试验要求范围,含水量调节时间定为每天早上8:00进行,补给前一天缺失的水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包括以下步骤:将初始丛枝菌根真菌菌剂单独接种扩繁,丛枝菌根真菌菌剂菌根化黄瓜苗的培养:接种介质采用Hoagland营养液与珍珠岩的混合物,抗旱诱导:待幼苗生长3个月后,将幼苗移入规格为25cm×25cm的黑色育苗袋中,各装入灭菌土壤3.0kg,每盆施全磷80mg/kg、全氮100mg/kg,中度干旱保持土壤相对含水量在田间持水量的40%左右;处理前充分浇水,任其自然干旱,当自然干旱到各处理设定相对含水量时进行控水处理,控水期间运用称重补水法保持同处理各重复的土壤含水量维持在试验要求范围,含水量调节时间定为每天早上8:00进行,补给前一天缺失的水分。【专利说明】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诱导抗性的方法,尤其涉及。
技术介绍
丛枝菌根(Arbuscularmycorrhiza, AM)是土壤中的菌根真菌与高等植物的根系形成的一种联合体,是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一种普遍的植物共生现象。大量研究发现,菌根能够促进植物生长,增强植物的抗逆性,提高植物的水分和养分的吸收能力以及改良土壤等能力。目前,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重建备受国内外的关注,成为现代生态学领域研究热点之一。AM接种技术为菌根化育苗造林,为有效解决退化生态系统植被恢复开辟了一条重要途径。利用菌根技术来改善石山区适生造林树种的抗旱及耐旱性研究,仍鲜见报道。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本专利技术提供,其步骤是:(I)将初始丛枝菌根真菌菌剂单独接种扩繁,扩繁后的丛枝菌根的繁殖体孢子密度>30个/克干土,初始丛枝菌根真菌菌剂是指摩西球囊霉GM(BGCNM01A、BGCHEB07B,约300孢子/20g),地表球囊霉GV (BGCGD01C,约1000个孢子/20g),根内球囊霉GI (BGCBJ09),两次混合接种所用的丛枝菌根真菌菌剂为上述三种真菌分别扩繁后混制而成,混制比例按 0.5~1:1:1,以重量比计;(2)丛枝菌根真菌菌剂菌根化黄瓜苗的培养:接种介质采用Hoagland营养液与珍珠岩的混合物,等量称取GM (BGCNM01A, BGCHEB07B),GV, GI菌种各20g,混合均匀,将混合菌种与无菌珍珠岩以1:1的比例混合,在泡沫漂浮孔穴育苗盘中加入扩繁后的所述混合丛枝菌根真菌菌剂18g~25g,育苗盘每个空穴播种黄瓜种子2粒,使育苗盘下半部分浸入自来水中,待种子出苗后30天间苗,每孔留苗I棵,并把自来水更换成1/2~1/5强度的霍格兰(Hoagland)营养液,根据水位高度每天补足减少的水分,每2~3周更换一次营养液;生长55~65天取苗,当根系菌根侵染率大于30%时即可用于移栽;(3)抗旱诱导:待幼苗生长3个月后,将幼苗移入规格为25cmX25cm的黑色育苗袋中,各装入灭菌土壤3.0kg,每盆施全磷80mg/kg、全氮100mg/kg,中度干旱保持土壤相对含水量在田间持水量的40%左右;处理前充分浇水,任其自然干旱,当自然干旱到各处理设定相对含水量时进行控水处理,控水期间运用称重补水法保持同处理各重复的土壤含水量维持在试验要求范围,含水量调节时间定为每天早上8:00进行,补给前一天缺失的水分;(4)指标测定:当黄瓜幼苗生长9个月后,进行生长指标测定,然后采用酸性品红染色,通过感染长度确定菌根侵染情况,并测定生物量及N、P元素含量,生长测定:在开始控水处理后每隔8天测定苗高和地径,直至干旱胁迫试验结束,生物量测定:在胁迫试验结束后,将不同处理的植株冲洗干净,然后分根茎叶柄置于牛皮纸袋中,放入105°C的烘箱中杀青20min后,维持在85°C烘干至恒重,称量其干质量;植物N、P测定:全氮采用浓硫酸一高氯酸消煮,用凯氏定氮仪测定;全磷采用硝酸一高氯酸消煮,用钥锑抗比色法测定;菌根依赖性(%) =(接种处理干质量一不接种处理干质量)/接种干质量X 100%。所述初始丛枝菌根真菌菌剂扩繁:将河沙和土壤按3:1混合,以三叶草或玉米为宿主植物;把河沙土壤混合物过Imm筛,121°C水蒸汽灭菌或160~170°C干热灭菌2h,加入0.005~0.01%尿素和0.02~0.04%过磷酸钙,接种3%~5%初始丛枝菌根真菌菌剂,用层施法或混施法拌匀,然后加入18%~22%水,播种所述宿主植物的种子,常规管理3~4个月后即可收获。所述收获的方法是把所述宿主植物的地上部剪去,剪碎根段混匀,含有所述宿主植物根段、丛枝菌根真菌孢子、根外菌丝的风干基质即可用做丛枝菌根真菌菌剂。在干旱胁迫条件下,接种AM真菌促进了黄瓜幼苗的生长,增加了黄瓜幼苗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的生物量。虽然从根冠比和菌根依赖性来看,黄瓜幼苗对AM真菌是弱依赖性或无依赖性,菌根化苗与对照无明显差异,但在中度干旱胁迫时,菌根化苗全株干质量增幅最大,比对照增加33.36%。初步认为,接种AM真菌在一定程度上可提高抗旱能力。菌根与营养元素吸收的关系一直是菌根学家研究的热点。菌根的作用不仅仅局限于在植物根部对养分的吸收,而且可能通过一定的途径或方式调节着植物养分运输的生理过程,促进根部的养分通过茎尽快向叶片转移,以满足叶片光合代谢的需要,从而改变养分元素在植物体内的分配。而AM菌根对不同宿主幼苗N、P元素吸收的影响不同。本试验中,随着干旱胁迫的加剧,AM真菌总体上能较好地促进P元素的吸收,且明显高于对照;而接种对黄瓜幼苗N元素的吸收无明显影响,总体上降低了各器官的N元素含量,在不同的试验条件下,AM菌根对不同宿主N、P元素的吸收影响不同,可能与供试的土壤营养状况有关,也可能与植株营养元素向各器官转移所处的阶段有关,仍需进一步研究证实。【具体实施方式】(I)将初始丛枝菌根真菌菌剂单独接种扩繁,扩繁后的丛枝菌根的繁殖体孢子密度>30个/克干土,初始丛枝菌根真菌菌剂是指摩西球囊霉GM(BGCNM01A、BGCHEB07B,约300孢子/20g),地表球囊霉GV (BGCGD01C,约1000个孢子/20g),根内球囊霉GI (BGCBJ09),两次混合接种所用的丛枝菌根真菌菌剂为上述三种真菌分别扩繁后混制而成,混制比例按0.5~1: 1: 1,以重量比计;所述初始丛枝菌根真菌菌剂扩繁:将河沙和土壤按3:1混合,以三叶草或玉米为宿主植物;把河沙土壤混合物过Imm筛,121°C水蒸汽灭菌或160~170°C干热灭菌2h,加入0.005~0.01%尿素和0.02~0.04%过磷酸钙,接种3%~5%初始丛枝菌根真菌菌剂,用层施法或混施法拌匀,然后加入18%~22%水,播种所述宿主植物的种子,常规管理3~4个月后即可收获。(2)丛枝菌根真菌菌剂菌根化黄瓜苗的培养:接种介质采用Hoagland营养液与珍珠岩的混合物,等量称取GM (BGCNM01A, BGCHEB07B),GV, GI菌种各20g,混合均匀,将混合菌种与无菌珍珠岩以1:1的比例混合,在泡沫漂浮孔穴育苗盘中加入扩繁后的所述混合丛枝菌根真菌菌剂18g~25g,育苗盘每个空穴播种黄瓜种子2粒,使育苗盘下半部分浸入自来水中,待种子出苗后30天间苗,每孔留苗I棵,并把自来水更换成1/2~1/5强度的霍格兰(Hoagland)营养液,根据水位高度每天补足减少的水分,每2~3周更换一次营养液;生长55~65天取苗,当根系菌根侵染率大于3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丛枝菌根真菌诱导黄瓜抗旱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以下步骤:(1)将初始丛枝菌根真菌菌剂单独接种扩繁,扩繁后的丛枝菌根的繁殖体孢子密度>30个/克干土,初始丛枝菌根真菌菌剂是指摩西球囊霉GM(BGCNM01A、BGCHEB07B,约300孢子/20g),地表球囊霉GV(BGCGD01C,约1000个孢子/20g),根内球囊霉GI(BGCBJ09),两次混合接种所用的丛枝菌根真菌菌剂为上述三种真菌分别扩繁后混制而成,混制比例按0.5~1:1:1,以重量比计;(2)丛枝菌根真菌菌剂菌根化黄瓜苗的培养:接种介质采用Hoagland营养液与珍珠岩的混合物,等量称取GM(BGCNM01A,BGCHEB07B),GV,GI菌种各20g,混合均匀,将混合菌种与无菌珍珠岩以1∶1的比例混合,在泡沫漂浮孔穴育苗盘中加入扩繁后的所述混合丛枝菌根真菌菌剂18g~25g,育苗盘每个空穴播种黄瓜种子2粒,使育苗盘下半部分浸入自来水中,待种子出苗后30天间苗,每孔留苗1棵,并把自来水更换成1/2~1/5强度的霍格兰(Hoagland)营养液,根据水位高度每天补足减少的水分,每2~3周更换一次营养液;生长55~65天取苗,当根系菌根侵染率大于30%时即可用于移栽;(3)抗旱诱导:待幼苗生长3个月后,将幼苗移入规格为25cm×25cm的黑色育苗袋中,各装入灭菌土壤3.0kg,每盆施全磷80mg/kg、全氮100mg/kg,中度干旱保持土壤相对含水量在田间持水量的40%左右;处理前充分浇水,任其自然干旱,当自然干旱到各处理设定相对含水量时进行控水处理,控水期间运用称重补水法保持同处理各重复的土壤含水量维持在试验要求范围,含水量调节时间定为每天早上8:00进行,补给前一天缺失的水分;(4)指标测定:当黄瓜幼苗生长9个月后,进行生长指标测定,然后采用酸性品红染色,通过感染长度确定菌根侵染情况,并测定生物量及N、P元素含量,生长测定:在开始控水处理后每隔8天测定苗高和地径,直至干旱胁迫试验结束,生物量测定:在胁迫试验结束后,将不同处理的植株冲洗干净,然后分根茎叶柄置于牛皮纸袋中,放入105℃的烘箱中杀青20min后,维持在85℃烘干至恒重,称量其干质量;植物N、P测定:全氮采用浓硫酸-高氯酸消煮,用凯氏定氮仪测定;全磷采用硝酸-高氯酸消煮,用钼锑抗比色法测定;菌根依赖性(%)=(接种处理干质量-不接种处理干质量)/接种干质量×100%。...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亚峰袁力汪浩然陈艳花徐华超谢淮北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