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速动车组轴箱轴承龙门式反力框架二维激振加载试验台,旨在解决现有技术无法在列车实际运行工况下进行轴箱轴承可靠性试验的问题,该试验台包括轴箱轴承垂向与横向激振装置、扭矩检测试验装置和液压控制系统,其中,轴箱轴承垂向与横向激振装置包括矩形承载平台、作动器反力框架、1号轴箱轴承垂向施力装置、2号轴箱轴承垂向施力装置、轴箱轴承横向施力装置和轴箱轴承试验装置,轴箱轴承试验装置固定到矩形承载平台上表面,1号轴箱轴承垂向施力装置、2号轴箱轴承垂向施力装置和轴箱轴承横向施力装置均套装在轴箱轴承试验装置上,且轴箱轴承横向施力装置同时固定到矩形承载平台上表面。(*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高速动车组轴箱轴承龙门式反力框架二维激振加载试验台,旨在解决现有技术无法在列车实际运行工况下进行轴箱轴承可靠性试验的问题,该试验台包括轴箱轴承垂向与横向激振装置、扭矩检测试验装置和液压控制系统,其中,轴箱轴承垂向与横向激振装置包括矩形承载平台、作动器反力框架、1号轴箱轴承垂向施力装置、2号轴箱轴承垂向施力装置、轴箱轴承横向施力装置和轴箱轴承试验装置,轴箱轴承试验装置固定到矩形承载平台上表面,1号轴箱轴承垂向施力装置、2号轴箱轴承垂向施力装置和轴箱轴承横向施力装置均套装在轴箱轴承试验装置上,且轴箱轴承横向施力装置同时固定到矩形承载平台上表面。【专利说明】高速动车组轴箱轴承龙门式反力框架二维激振加载试验台
本技术涉及轨道车辆传动系参数检测试验平台,特别是涉及一种高速动车组轴箱轴承龙门式反力框架二维激振加载试验台。
技术介绍
目前,我国动车组技术发展迅速,在运行的动车组最高车速已经达到350km/h,最新研制中的动车组最高车速已经接近500km/h。随着列车行驶速度的提高和车辆轴重载荷的提升,车轮与轨道之间的振动加剧,车辆运行平稳性降低,列车的安全性和乘坐舒适性问题日益突出。同时,随着大量高速动车组的上线运营,动车组的各级检修工作也随之展开,其中,轴箱轴承的检修是动车组检修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动车组安全可靠运行的关键。轴箱轴承作为高速动车组走行部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作环境恶劣,负载力变化频繁,极易在高速行驶以及剧烈振动的情况下发生疲劳破坏。以CRH5型动车组为例,按照检修规章,三级检修的行驶里程达120万公里,当进行三级检修时才会对轴箱组件进行拆检,但是,在实际运行中发现,轴箱轴承的实际可运行里程往往低于120万公里,轴箱轴承的检测技术成为动车组检修技术的关键所在。动车组轴箱轴承的常见故障现象有麻点、剥离、擦伤、电蚀等,目前,已经发展出了一些新技术来进行轴箱轴承的可靠性分析,但是,这些方法多是对轴承的试验工况进行了限定,并不能反映列车的实际运行情况。在列车的实际运行中,轴箱轴承故障可能是一种,也可能是多种失效方式的叠加,因此,只有在列车实际运行中或相同工况下对轴箱轴承进行检测,才能有效地分析轴箱轴承的可靠性。但是,可靠性试验属于破坏性试验,只有当轴箱轴承在恶劣工况下产生了疲劳破坏,才能诊断其破坏情况及原因,所以在列车实际运行中做轴箱轴承可靠性试验是危险而不可行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高速动车组轴箱轴承龙门式反力框架二维激振加载试验台,旨在解决现存的试验台无法在列车实际运行工况下进行轴箱轴承可靠性试验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结合附图:提供一种高速动车组轴箱轴承龙门式反力框架二维激振加载试验台,包括轴箱轴承垂向与横向激振装置1、扭矩检测试验装置2和液压控制系统,轴箱轴承垂向与横向激振装置I和扭矩检测试验装置2通过十字轴式万向联轴器3连接,所述扭矩检测试验装置2包括L形承载平台5、调频电机6、过载保护机构总成7、法兰式扭矩仪8和联轴器与扭矩仪连接机构9,调频电机6、法兰式扭矩仪8和联轴器与扭矩仪连接机构9均通过T型螺栓固定在L形承载平台5上表面的T型槽内,所述轴箱轴承垂向与横向激振装置I包括矩形承载平台4、作动器反力框架10、1号轴箱轴承垂向施力装置11、2号轴箱轴承垂向施力装置12、轴箱轴承横向施力装置13和轴箱轴承试验装置14,所述轴箱轴承横向施力装置13位于I号轴箱轴承垂向施力装置11和2号轴箱轴承垂向施力装置12之间,作动器反力框架10固定连接到矩形承载平台4的上工作面上,且扣装在I号轴箱轴承垂向施力装置11、2号轴箱轴承垂向施力装置12、轴箱轴承横向施力装置13和轴箱轴承试验装置14外部;所述轴箱轴承试验装置14包括轴箱轴承试验用轴62、I号支撑座63、2号支撑座64、I号轴承座65、2号轴承座66,1号支撑座63、I号轴承座65、2号轴承座66和2号支撑座67由左向右依次安装在轴箱轴承试验用轴62上,I号支撑座63和2号支撑座64固定连接到矩形承载平台4上表面的T型槽内,且轴箱轴承试验用轴62的轴线与矩形承载平台4上表面的T型槽互相平行;所述I号轴箱轴承垂向施力装置11包括I号作动器24和I号作动器活塞杆耳环叉25,I号作动器活塞杆耳环叉25套装在轴箱轴承试验装置14的I号轴承座65上;所述2号轴箱轴承垂向施力装置12包括2号作动器29和2号作动器活塞杆耳环叉30,2号作动器活塞杆耳环叉30套装在轴箱轴承试验装置14的2号轴承座66外圆周面上;所述轴箱轴承横向施力装置13包括3号作动器31、3号作动器活塞杆耳环叉32和轴向力加载装置33,轴向力加载装置33套装到轴箱轴承试验装置14的I号轴承座65上,并且固定连接到矩形承载平台4上表面的T型槽内。 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高速动车组轴箱轴承龙门式反力框架二维激振加载试验台的改进方案,所述作动器反力框架10包括I号反力框架立柱15、2号反力框架立柱16、I号上反力横梁17、2号上反力横梁18和3号上反力横梁19,I号反力框架立柱15和2号反力框架立柱16固定连接到所述矩形承载平台4的上工作面上,所述轴箱轴承试验装置14位于I号反力框架立柱15和2号反力框架立柱16之间;I号反力框架立柱15是一个倒置U形的箱体类结构件,2号反力框架立柱16和I号反力框架立柱15结构相同,I号反力框架立柱15和2号反力框架立柱16的内侧固定有相同结构的I号上反力横梁17、2号上反力横梁18和3号上反力横梁19,I号上反力横梁17、2号上反力横梁18和3号上反力横梁19互相平行且位于同一水平线上,3号上反力横梁19位于I号上反力横梁17和2号上反力横梁18之间;I号上反力横梁17是一个长方体形的箱体类结构件,其下端面固定有I号作动器连接板20 ;2号上反力横梁18与I号上反力横梁17结构相同,是一个长方体形的箱体类结构件,其下端面也固定有一个作动器连接板;3号上反力横梁19与I号上反力横梁17结构相同,是一个长方体形的箱体类结构件,其下端面也固定有一个作动器连接板;所述I号轴箱轴承垂向施力装置11中的I号作动器24的底端面固定连接到I号上反力横梁17的I号作动器连接板20上,所述I号轴箱轴承垂向施力装置12中的2号作动器29的底端面固定连接到2号上反力横梁18下端面的作动器连接板上,所述轴箱轴承横向施力装置13中的3号作动器31的底端面固定连接到3号上反力横梁19下端面的作动器连接板上。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高速动车组轴箱轴承龙门式反力框架二维激振加载试验台的改进方案,所述I号反力框架立柱15的垂向内侧面焊接有相同结构的I号立柱I号垂向连接座21、1号立柱2号垂向连接座22和I号立柱3号垂向连接座23,I号垂向连接座21、I号立柱2号垂向连接座22和I号立柱3号垂向连接座23互相平行且位于同一水平线上,I号立柱3号垂向连接座23位于I号立柱I号垂向连接座21和I号立柱2号垂向连接座22之间,2号反力框架立柱16垂向内侧面同样焊接有相同的三块垂向连接座,三块垂向连接座的位置与I号垂向连接座21、I号立柱2号垂向连接座22和I号立柱3号垂向连接座23相对应;I号上反力横梁17两端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速动车组轴箱轴承龙门式反力框架二维激振加载试验台,包括轴箱轴承垂向与横向激振装置(1)、扭矩检测试验装置(2)和液压控制系统,轴箱轴承垂向与横向激振装置(1)和扭矩检测试验装置(2)通过十字轴式万向联轴器(3)连接,所述扭矩检测试验装置(2)包括L形承载平台(5)、调频电机(6)、过载保护机构总成(7)、法兰式扭矩仪(8)和联轴器与扭矩仪连接机构(9),调频电机(6)、法兰式扭矩仪(8)和联轴器与扭矩仪连接机构(9)均通过T型螺栓固定在L形承载平台(5)上表面的T型槽内,其特征在于,所述轴箱轴承垂向与横向激振装置(1)包括矩形承载平台(4)、作动器反力框架(10)、1号轴箱轴承垂向施力装置(11)、2号轴箱轴承垂向施力装置(12)、轴箱轴承横向施力装置(13)和轴箱轴承试验装置(14),轴箱轴承横向施力装置(13)位于1号轴箱轴承垂向施力装置(11)和2号轴箱轴承垂向施力装置(12)之间,作动器反力框架(10)固定连接到矩形承载平台(4)的上工作面上,且扣装在1号轴箱轴承垂向施力装置(11)、2号轴箱轴承垂向施力装置(12)、轴箱轴承横向施力装置(13)和轴箱轴承试验装置(14)外部;?所述轴箱轴承试验装置(14)包括轴箱轴承试验用轴(62)、1号支撑座(63)、2号支撑座(64)、1号轴承座(65)、2号轴承座(66),1号支撑座(63)、1号轴承座(65)、2号轴承座(66)和2号支撑座(64)由左向右依次安装在轴箱轴承试验用轴(62)上,1号支撑座(63)和2号支撑座(64)固定连接到矩形承载平台(4)上表面的T型槽内,且轴箱轴承试验用轴(62)的轴线与矩形承载平台(4)上表面的T型槽互相平行;?所述1号轴箱轴承垂向施力装置(11)包括1号作动器(24)和1号作动器活塞杆耳环叉(25),1号作动器活塞杆耳环叉(25)套装在轴箱轴承试验装置(14)的1号轴承座(65)上;?所述2号轴箱轴承垂向施力装置(12)包括2号作动器(29)和2号作动器活塞杆耳环叉(30),2号作动器活塞杆耳环叉(30)套装在轴箱轴承试验装置(14)的2号轴承座(66)外圆周面上;?所述轴箱轴承横向施力装置(13)包括3号作动器(31)、3号作动器活塞杆耳环叉(32)和轴向力加载装置(33),轴向力加载装置(33)套装到轴箱轴承试验装置(14)的1号轴承座(65)上,并且固定连接到矩形承载平台(4)上表面的T型槽内。...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建,张益瑞,张兰,杜志豪,林惠英,王秀刚,宋建,杨晓敏,王启明,杨聚芬,
申请(专利权)人:吉林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